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容量测定、计划饮水用于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训练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6例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前测定膀胱容量,明确膀胱类型,制定合理、全面的饮水及排尿计划,在术后第8 d执行饮水计划,术后第10 d开始膀胱功能训练,3 d后将导尿管拔除,对膀胱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细致观察。结果所选取的76例患者术后平均残余尿量(75.89±26.82)mL较手术前(74.33±24.39)mL,差异不显著(P 0.05);术后平衡膀胱率(90.79%)较手术前(97.37%),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针对行宫颈癌手术患者,采取膀胱容量测定与计划饮水相联合方法,能加速术后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膀胱容量测定用于判断宫颈癌根治术后拔除尿管时机的效果。方法选取行宫颈癌根治术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56例)患者术后第7天开始每天进行膀胱容量测定评估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待膀胱功能恢复后拔除尿管;对照组(60例)患者术后持续开放尿管,直至术后第14天拔除尿管。观察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首次排尿成功率、残余尿量及尿管重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为(12.88±3.13)d,首次排尿成功率为91.07%,残余尿量为56.32(22.67,88.45)ml,尿管重置率为3.57%。对照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为(18.40±4.57)d,首次排尿成功率为66.67%,残余尿量85.21(29.32,95.67)ml,尿管重置率18.33%。观察组患者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膀胱容量测定可以准确判断宫颈癌根治术后拔除尿管的时机,缩短患者尿管留置的时间,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 ,SCI)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neurogenic bladder ,NB)患者间歇导尿(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IC),实施计划饮水的方案。方法:SCI符合美国脊髓损伤学会(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 ASIA)2011年标准;NB符合亚洲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2011版)的诊断标准。1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1例,观察组69例;均采用各种康复治疗方案进行积极干预,实施IC前2天进行计划饮水。2组患者实施饮水计划后IC第1天及30天后进行膀胱容量及压力测定、最大自主排尿量、膀胱残余尿量的测定,下尿路功能评分按国际下尿路功能症状(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LUTS )评分。结果:经过30天2组患者膀胱容量均达到生理容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自主排尿量增多,残余尿量均减少、膀胱压力、LUTS评分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t=1.725(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导尿,定时完全排空膀胱,必须实施饮水计划。能提高膀胱的顺应性,降低膀胱压力,维持膀胱生理容量,恢复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4.
王伟高  钟欢  李辉  俞彬  汤建儿  陈煜 《浙江医学》2010,32(7):1025-1027
目的 探讨并评价原位螺旋构型回肠新膀胱的尿动力学特点,以期为该术式的施行提供动力学依据.方法 选取施行原位螺旋构型回肠新膀胱术的20例男性患者,术后6、12个月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就尿流率、初始尿意膀胱容量、正常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压容量、充盈压、最大排尿压及顺应性等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自主排尿,无需再次导尿,拔除导尿管1周后尿量为110~570(188.4±24.8)ml.其中19例(95.0%)白天控尿良好,17例(85.0%)夜间控尿良好.术后6、12个月复查静脉肾盂造影示新膀胱位置、形态良好,肾、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患者术后12个月时初始尿意膀胱容量、正常尿意膀胱容量、最大尿意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其它参数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最大尿道压、最大尿道闭合压及功能性尿道长度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原位螺旋构型回肠新膀胱具有容量大、相对低压、顺应性好和术后排尿、控尿功能更接近生理特征等特点,螺旋构型回肠新膀胱术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原位膀胱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广泛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宫颈癌广泛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膀胱残余尿量和留置导尿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100ml和留置导尿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促进宫颈癌广泛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学创新》2015,(34):87-90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联合饮水计划对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积极影响。方法:将本院康复科及神经内科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实行留置导尿,自行饮水及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进行间歇导尿,制定饮水计划及常规康复护理。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后尿路感染例数及达到平衡膀胱的例数。结果:6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人数减少,达到平衡膀胱的人数增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导尿联合饮水计划对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恢复膀胱功能和重建自主排尿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膀胱冲洗液辅以地塞米松对宫颈癌术后预防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68例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除了给予常规的专科护理外均在术后第3天给予定时开放尿管、膀胱冲洗,观察组术后第7天在膀胱冲洗液中上加入了地塞米松10mg进行膀胱冲洗,观察两组术后10天拔尿管经2~3次自然排尿后残余尿量、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拔尿管后观察组自然排尿34例,残余尿量<100ml31例,尿潴留3例再置管率8.8%;对照组自然排尿34例,残余尿量<100ml20例,尿潴留14例,再置管率41.2%;两组患者在残余尿量、尿潴留的发生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膀胱冲洗液辅以地塞米松能有效地促进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清洁间歇性导尿(CIC)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83例宫颈癌术后并发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置入导尿管,观察组采用CIC。对2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及拔除导尿管1周后残余尿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2组在拔除导尿管1周后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C可以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扩容术后尿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2000年至2012年经手术治疗的4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的病例资料,对手术方式及术前、术后随访尿流动力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术前、术后最大膀胱容量、排尿前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力、残余尿量及膀胱顺应性变化,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最大膀胱容量增加(32.55±59.51)ml,排尿前逼尿肌压力降低(8.81±16.45)cmH2O,残余尿量明显下降(46.77±85.92)ml,膀胱顺应性升高(5.65±11.46)cmH2O。结论:应用回肠浆肌层补片术+双侧髂腰肌盆底悬吊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术后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明显增加,膀胱逼尿肌压力及残余尿量有效降低,膀胱逼尿肌及括约肌协调性得到改善,因此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作为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扩容术后长远期随访的必备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10-12+16
目的 探讨膀胱电刺激法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康复治疗部治疗的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76 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 例。对照组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膀胱电刺激法,两组均治疗8 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排尿情况及残余尿量情况,并比较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8 周后,两组日均单次排尿量和日单次最大排尿量明显增加,日均排尿次数和残余尿量明显下降(P<0.05 或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150,P<0.05)。结论 膀胱电刺激法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在SCI 后NB 患者膀胱功能重建中的作用确切,能更明显改善排尿情况,减少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11.
综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怡  吴莹  李雨峰  朱世琼  刘昌桃  艾艳  余茜 《西部医学》2012,24(7):1311-1313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结合干扰电、膀胱功能训练及针灸等综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尿动力学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接受干扰电治疗、膀胱功能训练、针灸及间歇导尿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间歇导尿加膀胱功能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测定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的变化以及进行尿动力学测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尿动力学测定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间歇导尿结合干扰电治疗、膀胱功能训练及针灸等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尿动力学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朱红霞  邓尧龙  李英  王敏哲 《海南医学》2014,(15):2285-2286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训练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膀胱病变(DC)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DC患者78例,按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9例接受弥可保药物治疗同时辅以膀胱功能训练;而对照组39例则仅接受弥可保治疗。治疗前后测量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含量和膀胱残余尿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PG、2 hPG、HbAlc含量和膀胱残余尿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 hPG、HbAlC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比治疗前改善,且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功能训练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膀胱病变,血糖控制效果好,能显著改善膀胱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溴吡斯的明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2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给予α-硫辛酸、溴吡斯的明联合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B超膀胱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B超测定的膀胱残余尿量(40±8)ml较治疗前(205±11)ml有明显减少(t=6.677,P〈0.001);停药4周后B超测定的膀胱残余尿量(20±5)ml,较治疗前(205±11)ml有明显减少(t=7.033,P〈0.001)。结论:α-硫辛酸、溴吡斯的明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可以明显改善尿潴留,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溴吡斯的明联合坦索罗辛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8月—2022年3月于甘肃省肿瘤医院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12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A、B、C组,每组40例。A组术后5 d接受溴吡斯的明治疗;B组采取单纯导尿治疗;C组术后5 d接受溴吡斯的明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比较3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残余尿量、下尿路/膀胱功能障碍量表(MHU)评分、尿流动力学指标、并发症、留置导尿管总时间、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不同时间点的残余尿量、MHU评分、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初感容量、逼尿肌顺应性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残余尿量、MHU评分、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初感容量、逼尿肌顺应性有差异(P <0.05);(2)3组的残余尿量、MHU评分、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初感容量、逼尿肌顺应性有差异(P <0.05),C组术后2周、术后3周、术后2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残余尿量、MHU评分均低于A组、B组,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初感容量、逼尿肌顺应性均高于A组、B组;(3)3组残余尿量、MHU评分、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及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围手术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尿潴留及排尿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18.75±4.79)、(12.14±3.28)d,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2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分别为(175.20±25.34)、(87.15±8.07)mL,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28.57%(10/35)、8.57%(3/35),可自解小便率分别为54.29%(19/35)、88.57%(31/35),观察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小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自解小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减少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提高病人膀胱充盈感觉,恢复自主排尿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0月~2005年11月53例宫颈癌Ⅰb~Ⅱa患者,按随机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27例病人,即术前3天始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术后生物反馈训练,分阶段管理,观察病人对膀胱充盈容量的感觉及自主排尿的情况;而实验组则按妇科腹部手术护理常规,结合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护理。结果 试验组病人术后拔出尿管后第一次测残余尿量〈100ml者有18例,而对照组仅有6例,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生物反馈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宫颈癌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降低尿管拔出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季琴 《中国伤残医学》2012,(11):145-146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膀胱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对22例神经源膀胱患者通过评估膀胱功能、制定饮水计划、实施间歇性导尿,动态调整导尿次数,配合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等促进膀胱功能康复。结果:膀胱容量接近正常19例,残余尿量小于100ml;残余尿量大于100ml3例,继续实施间导,患者无尿路感染、肾积水及泌尿系结石的发生。结论: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膀胱康复护理中效果可靠,极大地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整体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的盆腔植物神经保留手术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对患者残余尿量的影响。方法:观察完全保留盆腔植物神经15例(A组)和不完全保留盆腔植物神经17例(B组)的直肠癌前切除手术前、术后膀胱残余尿量的变化。B超测定术前与术后14天、术后3个月残余尿量。结果:A组平均残余尿量分别为4.09ml、8.00ml、7.02m1.手术前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分别为3.90ml、36.55ml、22.64ml,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的盆腔植物神经保留手术可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功能产生影响,残余尿量的变化是观察盆腔植物神经是否完全保留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刘雪雅 《黑龙江医学》2021,45(20):2208-2209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训练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7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泌尿系统感染、二次留置导尿管情况.结果:观察组膀胱移动度为(20.14±3.26)mm、残余尿量为(16.54±14.67)ml,低于对照组的(26.83±5.53)mm、(35.96±21.7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体健康为(72.34±5.69)分、心理健康为(71.44±7.06)分、生命活力为(75.82±8.37)分、生理职能为(74.01±6.36)分,高于对照组的(61.48±7.55)分、(60.57±8.23)分、(64.25±7.46)分、(63.32±6.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率为4.88%、二次留置导尿管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6.83%、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及二次留置导尿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疗效,为该方案的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央区组随机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4例患者分为试验组(89例)和对照组(95例)。2组患者均予以间歇性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试验组患者同时予以电针(20 min/次,每天1次,每周6 d)和推拿(20 min/次,每天1次,每周6 d)治疗,2周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安全容量和膀胱内压,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明显降低(P<0.01),膀胱安全容量明显升高(P<0.01),膀胱内压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明显降低(P<0.01),但膀胱安全容量和膀胱内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膀胱安全容量和膀胱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减少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且疗效明显优于间歇性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的现代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