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睑缘色素痣纵横切口切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行睑缘色素痣纵横切口切除并修复的的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睑缘色素痣纵横切口切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病理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为良性病变,10例患者术后切口外观良好、双眼外形对称、睁闭目功能正常,无并发症、无畸形;术后随访1年,色素痣无复发、手术瘢痕不明显。结论睑缘色素痣纵横切口切除术创面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良好,良好的围术期护理对手术成功和术后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乳房海绵状血管瘤临床报告不多,本院曾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病例1:患者女,23岁,未婚,因右乳房包块于1979年10月11日在本院门诊行右乳房纤维瘤切除术。术中因出血多勉强切除包块,并加压包扎后回家。8天后,右乳房切口疤痕外上方形成椭圆形包块,约3×5厘米,有囊性感、无压痛。包块穿刺见血性液体,细胞学病理检查未见恶变细胞。于11月3日在静脉复合麻醉下再行右乳房手术。术中分离肿块时出血多。经扩大手术区行右乳房切除治愈。病理组织报告为乳房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女,31岁。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乳腺肿块就诊。患者3年前因右侧多发乳腺纤维腺瘤曾行2次手术,我院门诊以纤维腺瘤复发收住院。查体:右乳腺手术瘢痕下方可触及一5·0 cm×4·5 cm的肿块,质韧,边缘光滑,可活动,与皮肤无粘连,右侧腋下淋巴结可触及。钼靶X线检查示右侧乳腺有4·4 cm×3·6 cm肿块,有分叶,边界欠光整,周围有纤维牵拉征象。诊断:乳腺肉瘤,分叶状纤维瘤。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块质韧,表面不光整,呈分叶状,腺体组织包绕肿块不易剥离,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乳腺叶状囊肉瘤,纤维腺瘤。患者痊愈出院,门诊定期检查。2讨论乳…  相似文献   

4.
肌内血管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肌内血管瘤(IMH)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收集1995年1月至2010年6月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58例IMH完整病例,总结分析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的临床价值,描述手术方式,提出手术要点.[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连带受侵犯的正常肌肉一并完整切除肿瘤,但有2例因肿瘤侵犯膝关节囊和整个股外侧肌,未能完整切除,但术后症状明显减轻,并且肿瘤未有进一步生长.随访33例,时间18个月至13年,平均5.5年.2例复发,因复发肿瘤发展缓慢,患者无症状,未行进一步治疗.无感染病例,无恶变病例.[结论]IMH临床常以局部疼痛,或同时伴有肿物,或者仅以发现肿物为表现.疼痛往往在运动后加重.结合辅助检查可以确诊.怀疑恶性肿瘤时术前须行病理明确.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苏文松  陆敏强 《新医学》2012,43(12):834-837
目的:探讨肝腺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目前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肝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22~71岁,中位年龄41岁。7例中3例有右上腹胀不适,4例无明显症状,3例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7例均为单发肿瘤。术前5例诊断为肝细胞肝癌(HCC),2例诊断为肝腺瘤。7例中5例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4例考虑为HCC,1例考虑为肝脓肿;4例行MRI,2例考虑为HCC,2例考虑肝腺瘤;3例行CT,均考虑为HCC;2例行超声造影检查均考虑为肝腺瘤。全部患者行手术切除,均于第一次手术将肿瘤完整切除,切缘未见肿瘤残留。术后均无相关并发症,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7例均有随访,随访时间1~148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抽血检查肝肾功能、甲胎蛋白以及行腹部彩超检查等,6例患者存活,且无复发,1例死亡,该患者为术后1年恶变为肝癌再次手术切除。结论:肝腺瘤无特殊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有一定难度,MRI结合超声造影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率,同时肝腺瘤具有恶变倾向,手术切除肿瘤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30岁。发现左侧乳房包块1年。查体:左侧乳房外上象限有一大小6 cm×5 cm×3 cm包块,质地实性中等硬度,边界清楚,活动度好,乳头无凹陷及溢液,皮肤无橘皮征,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钼靶照相及超声检查均提示左侧乳房良性肿瘤,纤维腺瘤可能性大。术中见肿物包膜完整,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完整切除后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灰白色结节状肿物1个,略成分叶状,大小为6.3 cm×5.2 cm×3 cm,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切面灰白灰红色,质中等偏韧。镜检:肿物内无明显小叶结构,导管扩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21岁.因下腹部疼痛,发现下腹部肿瘤1个月入院.外院CT检查示胰尾部实性不均匀占位.术中见肿块位于胰体部,大小为7 cm×6cm×4cm,边界清楚,活动,与周边血管无粘连.遂使用8号针头10 ml注射器负压吸引行细胞学检查.手术切除肿物后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2岁,主因"发现左腋下肿物1个月"人院.查体:左腋下可触及一个8 cm×5 cm肿块,延至左肩胛下缘及左侧胸部.超声:左腋下、左肩胛下及左侧胸壁皮下探及一个以实性为主的囊实性团块,其腋下深度为4.72 cm,肩胛骨处深度4.55 cm,左侧胸壁皮下深度3.95 cm,病灶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其内可见低回声区及点状强回声;CDFI:病灶内可见动、静脉血流信号(图1).CT:双肺见多发结节,气管隆嵴下及左肺门淋巴结肿大.影像学提示:左腋下恶性占位性病变伴双肺及肺门、纵隔淋巴结多发转移.穿刺活检诊断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予长春新碱及放线菌素化疗后肿物明显缩小,予以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瘤约7 cm×6 cm,有包膜,血运丰富.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5岁,因"确诊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年余,发现右腋下肿块8个月"于2012年2月13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8月因发现颌下肿物行活检病理确诊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套细胞性),曾行多次化疗(具体方案不详);2011年6月患者发现右侧腋下肿块,进行性增大,伴疼痛,行全身CT提示腹腔多发淋巴结肿大,遂考虑右腋下包块为淋巴瘤进展,于2011年10、11月分别给予"美罗华+异环磷酰胺+VP-16"、"奥沙利铂+吉西他滨"方案化疗.化疗后右腋窝包块并无缩小,反而逐渐增大,疼痛加剧,影响右上肢活动,为求手术切除收入外科.查体:右腋下见包块突出,大小约6 cm×6cm×5 cm,表面皮肤呈暗紫色改变,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尚可,基底部能推动;CT提示包块位于腋静脉前方,与腋静脉尚有间隙,术前评估可予手术切除,完善术前准备,于2012年2月15日将包块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结果回报为镜下见皮下及真皮深层低分化腺癌弥漫生长,伴大片坏死,结合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诊断为汗腺癌.  相似文献   

10.
1病历摘要 女,6岁。左足底包块术后4a,复发3个月。4a前在外院因足底包块行肿块切除,术后未做病理检查。现在原部位长出直径约1cm黑色结节。其他部位均未见明盟结节。临床以恶性黑色素瘤复发收治入院予以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