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非球面预装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华  林振德  俞阿勇  罗书科 《眼科》2007,16(2):108-110
目的 观察非球面预装式人工晶状体(KS-3Ai)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4例(82眼)。方法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8例(43眼),B组36例(39眼),两组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组KS-3,B组KS-3Ai),术后3个月观察术眼的对比敏感度和波阵面像差的改变。主要指标对比敏感度和波阵面像差。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A组高频段空间频率(1.0deg、0.7deg)对比敏感度低于B组(t=3.69,2.71,P均=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高阶像差均方根值高于B组(t=4.32,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球面预装式人工晶状体可减少球面像差,提高患者的对比敏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操作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通过对56只儿童白内障眼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巩膜隧道切口,掌握好手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时机,选择适宜的人工晶状体的度数。观察术中及术后的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视力恢复满意,0.1-0.3者11只眼,0.3-0.5者5只眼,0.5-1.0者35只眼。结论:儿童白内障人工昌状体植入术术中及术后处理有其特殊性,只要手术及时,手法得当,会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雁 《眼科》2003,12(3):153-155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拦截劈核技术在超声乳化术的应用。方法:对206例(226只眼)白内障患者施行无缝线5.5mm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l周视力在0.5以上者202只眼(89.4%),术后1个月视力在0.5以上者213只眼(94.2%)。结论:此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快,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白内障手术。采用拦截劈核技术,使超声能量降低,超声时间缩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段智博  彭抿 《国际眼科杂志》2006,6(5):1059-1060
目的:观察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推注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41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推注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术中超声乳化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矫正视力、术后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超声乳化时间为0.5~4.2min,其中Ⅳ级核超声乳化时间平均为2.20±0.85min。术后1wk最佳矫正视力0.3~0.8共16眼,0.8以上25眼。术中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5眼角膜轻度水肿,2眼术后3mo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结论: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好的白内障手术方式,特别是对硬核白内障,具有其他术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AcrySof Toric SA60TT型人工晶状体(IOL)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自身对照研究.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就诊的白内障合并中高度规则散光患者25例(30眼),术前测量所需植入IOL的球镜度和角膜散光度,并通过Alcon在线软件计算IOL的型号和放置轴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AcrySof Toric IOL,放置IOL于目标轴向.随访3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预计术后残余散光度、实际术后残余散光度、IOL旋转度.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 术后1d裸眼视力为4.72±0.12,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为4.96±0.08.术前角膜散光为(1.80±0.45)D,预计术后残余散光为(0.29±0.16)D,术后3个月实际残余散光为(0.33±0.21)D,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P<0.05),预计术后残余散光与术后3个月实际残余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4,P>0.05).术后1d20跟IOL轴位发生旋转,平均(5.50±4.07)°,术后3个月8眼无旋转,6眼轴位旋转<2°,12眼2~5°,4眼5~10°,无一例旋转超过10°以上,平均(5.68±4.12)°.结论 AcrySof Toric IOL对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有良好且稳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兴华  王育良  高卫良 《眼科》2003,12(1):32-34
目的 :探讨单片式Acrysof人工晶状体折叠镊植入与推注器植入后视力恢复、散光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方法 :对术后 3个月内能按时完成随访并除去因合并其他眼病影响术后视力者 ,折叠镊植入与推注器植入各 5 0只眼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将术后各期视力、散光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术后第 1天两组平均视力都大于0 5 ,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u检验 ,P <0 0 1) ,术后 7天两组间无差异 (u检验 ,P >0 0 5 )。术后 7天两组散光度差异有显著意义 (t=2 2 0 5 ,P <0 0 5 ) ,术后 1、3个月时两组间散光度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t=0 4 71,t=0 136 ,P >0 0 5 )。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t=0 4 34,P >0 0 5 )。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获得良好视力恢复 ,推注器植入组视力恢复更快 ,角膜散光度变化更小。在植入单片Acrysof人工晶状体术中 ,值得推荐用推注器。  相似文献   

7.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调节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曹文红  施玉英  徐亮  陈长喜 《眼科》2006,15(1):16-20
目的与可折叠单焦点AKREOS ADAPT人工晶状体(IOL)比较,通过检测视力和药物诱导下前房深度 (ACD)、瞳孔直径(PD)的变化,评价1CU可调节IOL(AIOL)植入术后的调节效果。设计非随机化临床试验。研究对象 44 例(53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1CU AIOL组20例(23眼),对照组24例(30眼)。方法全部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术后3个月观察远、近视力,使用OCULUS Pentacam三维前房分析仪测量2%匹罗卡品眼液诱导前后的 ACD和PD值。主要指标非矫正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远视力矫正下的近视力,药物诱导前后的ACD、PD差值和ACD差值与远视力矫正下的近视力的相关关系。结果术后3个月1CU AIOL组与对照组矫正或非矫正远、近视力均无统计学差异。药物诱导下的ACD变化值1CU AIOL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07 0.02)mm、(0.05±0.03)mm(P=0.04);PD变化值1CU AIOL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32±0.19)mm、(0.57±0.30)mm(P=0.00)。药物诱导下的ACD变化值与远视力矫正下的近视力无显著相关(r= 0.1,P=0.5)。结论本研究显示1CU AIOL在眼内仅有O.07mm移动度,虽优于对照组但仍不足以产生明显的调节。需要以科学的态度采用客观的检测方法(如OCULUS Pentacam三维前房分析仪)评估AIOL的调节效果。未来的研究应考虑包括PD在内的鉴别假性调节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40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常规巩膜隧道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同时植入新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6.7±2.3个月),视力0.4以下者6例占15%,0.5以上者34例占85%,0.8以上者17例占42.5%.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这种新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眼内稳定性好,植入简单,是一种较好的可供选择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9.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术眼伪调节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9年Sugitani等首先报道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术眼存在约2.00D类调节作用,并称其为伪调节力。其后的有关研究多局限于单焦点硬性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自2001年开始,我们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术眼的伪调节力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洪图  区茜  闫红春 《国际眼科杂志》2006,6(5):1213-1214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250例(254眼)进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一期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wk;1,3mo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82.4%、84.6%、89.2%。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满意、安全、快捷。手术成功关键取决于术者技术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36例(162只眼)老年性白内障,采用角膜隧道切口长3.2mm,隧道长1.75mm切口的方法,行超声乳化注入器法白内障吸除术,同时植入硅胶类三片式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後1天、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126(77.8%)、131(80.9%)、135(83.3%)、143(88.3%),并对115只眼手术前与手术後1个月、3个月散光情况进行t检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後反应轻,裸眼视力恢复快,屈光状态稳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注入器植入AcrySof一体式可折叠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45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用其配套的注入器将AcrySof一体式可折叠人工晶状体(SA60AT)植入囊袋内。结果:用注入器将人工晶状体顺利植入囊袋内,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术后第一天矫正视力≥0.5者达73.3%。术后一月和三月矫正视力≥0.5者均达100%。结论:通过3.2mm的切口,用注入器可将人工晶状体安全地植入囊袋内,并且减少了对眼组织和人工晶状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老年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40-65岁高度近视患者20例(36眼).方法 采用IOL-Master测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患眼均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h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手术前后视力及屈光状态;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指标 视力、屈光状态、后囊膜皱褶.结果 术前裸眼视力均<0.3,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6者5.眼(13.9%),术后3天裸眼视力>0.6者10眼(27.8%),术后1个月、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6者分别为21眼(58.3%),20眼(55.6%).术后I个月屈光度+1.50-2.00 D,平均(-0.58±0.68)D;术后3个月屈光度+1.50-2.00 D,平均(-0.58±0.64 )D,与术后I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中1眼发生后囊膜破裂,行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未发现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后囊膜末发现皱褶,人工晶状体固定良好.术后3个月3眼(8.3%)后囊膜轻度混浊,观察至6个月无进展.结论 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老年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Bigbag人工晶状体可对后囊膜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许钟毓 《眼科学报》2007,23(4):247-251
目的:观察改良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118例白内障患者的118只眼,随机分为2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组58只眼与改良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60只眼。对比观察两种术式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改良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并发症、近远期术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改良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成本低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且学习曲线短。结论:改良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适合在基层医院的白内障治疗中推广。眼科学报2007;23:247-251.  相似文献   

15.
谢江斌  庄鹏  施玉英  施瑜劲 《眼科》2001,10(6):330-332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切口选择和临床效果。方法:32例(41只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患者,采用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和避开滤过泡的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24只眼,硬性人工晶状体17只眼。结果:全部白内障术后病例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0.5者达75.6%。采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和巩膜隧道切口术后患者的眼压和滤过泡改变无差异性,术后随访平均5个月,平均眼压较术前增加1.59mmHg(1mmHg=0.133kPa),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采用透明角膜和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提高视力,同时可保持原有的滤过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型葡萄膜炎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19眼老年性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型葡萄膜炎的发病、表现、治疗及治疗结果。结果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型葡萄膜炎高发期为术后2-8周,发生率为7.85%,均表现为急性前葡萄膜炎症状,部分病例于过度劳累后及皮质类固醇类眼药过早停药或突然停药后发病。局部及全身皮质类固醇治疗效果明显,预后良好。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型葡萄膜炎发病机制可能为晶状体皮质残留、人工晶状体材料所含可溶性化学物质及人工晶状体本身引起的免疫反应等多因素所致。过度劳累、过早或突然停用含激素类眼药可为其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Bi HS  Ma XH  Cai WT  Wang XR  Chen W  Liu DM  Xie XF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6):385-388
目的 探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MIOL)在白内障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 ,30例 (36只眼 )白内障患者植入MIOL(试验组 ) ,32例 (40只眼 )白内障患者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SIOL) (对照组 )。观察患者的术后视力、焦距深度、角膜散光度数、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手术并发症及视觉不良症状 ,随访时间 6 0~ 18 0个月。结果 术后 6个月裸眼近视力≥ 0 5者试验组占 80 6 % (2 9/36 ) ,对照组占 2 5 0 % (10 /4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矫正近视力和远视力、裸眼远视力两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在 1 0 0~ - 1 0 0D调节范围内 ,视力≥ 0 5者试验组占 97 2 % (35 /36 ) ,对照组占 97 5 % (39/4 0 )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在 - 1 5 0D和 - 2 5 0~ - 3 5 0D调节范围内 ,视力≥ 0 5者试验组 [97 2 % (35 /36 )、88 9% (32 /36 ) ]明显多于对照组 [0 0 % (0 /4 0 )、0 0 % (0 /4 0 ) ](P <0 0 5 )。在视力≥ 0 5的术眼中 ,焦距深度试验组为4 5 0D ,对照组为 2 0 0D。术后 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角膜散光度数与术前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低频段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试验组 (2 8 4 9± 6 4 5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41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6mo,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眼底情况。结果: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2.11mm。术后视力<0.1者3眼,0.1~0.5者26眼,>0.5者12眼。术中2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1眼角膜水肿,未见视网膜脱离。24眼眼底有明显的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观察植入TecnisZM900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眼视功能,以评价TecnisZM900衍射型非球面多焦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共21例(3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植入Tec-nisZM900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观察患者术后远、近视力,角膜散光度数,对比敏感度,手术并发症,问卷形式调查脱镜率、视觉不良症状和满意度,随访时间为术后3~12mo。结果:植入TecnisZM900MIOL患者术后3mo裸眼远、近视力分别为1.00±0.20,0.86±0.27;术前与术后3mo角膜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比敏感度在低、中空间频率段均位于正常范围内,高空间频率段则有部分病例稍下降;脱镜率为86%(18/21)。结论:TecnisZM900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86%的患者可摘掉眼镜。  相似文献   

20.
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军 《眼科》2005,14(1):60-61
我们自2002年1月~2002年9月应用最新研制的Rayner Centerfiex^TM刑折叠式人工晶状体,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