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珊丹  向兵  曾婧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522-1523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青少年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1].伤害是儿童青少年的首位死因,而学生是伤害的高危人群[2].笔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丁玉萍  周红艳 《职业与健康》2009,25(13):1407-1408
伤害是威胁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已成为儿童青少年的主要死因。我国1990-1995年疾病监测资料表明,伤害死亡占全部死亡的11%,估计全国每年约有4000万中小学生遭受到各种伤害。2008年3月在全区7所中学开展青少年伤害相关行为调查,旨在了解怀柔区青少年伤害发生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卫生、教育部门制定预防青少年伤害政策、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严志玲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9):1633-1635
伤害是儿童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仅可导致儿童少年死亡、残疾,而且严重影响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生长发育和学习.伤害比疾病更加常见,后果更加严重.它威胁着儿童少年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是当今社会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伤害已构成青少年死因的首位[1].WHO将意外伤害的预防列为"2000年人人健康"全球战略的目标之一[1].  相似文献   

4.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具有常见、多发、致残率高、后遗症多、年轻人发生率高的特点,我国伤害死亡居全死因顺位的第5位,是劳动力人群的首位死因。因此如何预防伤害发生,保障人民的健康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伤害死亡率水平及其原因,我们对开化县疾病监测点2002—2005年居民伤害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徐州市区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原因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军  安晓红  林敬德 《中国校医》2005,19(4):376-378
目的 分析徐州市区0~19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徐州市1989~2003年伤害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徐州市区0~19岁儿童青少年伤害平均死亡率为13.86/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1)。前四位死亡原因依次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淹死、自杀和意外中毒。伤害死亡率随年份的增长总体呈下降趋势。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为34662.5年,YPLL标化率为11.15%。结论 伤害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是1~19岁组儿童的首位死因,应加强对儿童伤害死亡的预防,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南通市2004~2006年儿童青少年死因分析和减寿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南通市5~19岁儿童青少年各类伤害、疾病的死亡水平,分析死因分布的特征和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为制订预防和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04~2006年儿童青少年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7.
伤害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中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害是主要死因,跌落、动物咬伤和道路交通伤害是引起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促进看护人和儿童行为改变、营造安全的环境、加强伤害的监测、完善伤害相关法规、争取多部门合作是预防儿童伤害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989-2010年徐州市区0岁~19岁儿童青少年的伤害死亡状况,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89-2010年徐州市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徐州市区0岁~19岁儿童青少年伤害的平均死亡率为13.09/105,男性高于女性(P=0.000)。前5位死亡原因依次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淹死、非机动车运输事故、自杀和意外中毒。伤害死亡率随年份的增长总体呈下降趋势。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为53981年,YPLL标化率为8.27‰。结论伤害死亡率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是1岁~19岁组儿童的首位死因,应加强对儿童伤害死亡的预防,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慈溪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降低儿童伤害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慈溪市2000-2009年死因监测资料中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伤害的首位死因是溺水,其次是交通事故,溺水和交通事故占儿童意外死亡的81.45%。伤害死亡男、女比例为1.96∶1,男童伤害死亡率(32.14/10万)显著高于女童(16.51/10万)。儿童伤害的年均死亡率为24.39/10万,伤害死亡占总死亡的构成比一直处于40%左右水平。结论伤害是慈溪市0~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预防儿童伤害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慈溪市0~ 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降低儿童伤害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慈溪市2000-2009年死因监测资料中0 ~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伤害的首位死因是溺水,其次是交通事故,溺水和交通事故占儿童意外死亡的81.45%.伤害死亡男、女比例为1.96∶1,男童伤害死亡率(32.14/10万)显著高于女童(16.51/10万).儿童伤害的年均死亡率为24.39/10万,伤害死亡占总死亡的构成比一直处于40%左右水平.结论 伤害是慈溪市0~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预防儿童伤害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宁波市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为儿童伤害死亡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宁波市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为30.93/10万,标化死亡率为32.51/10万,占该组儿童死亡总数的21.55%,居于第3位死因。农村儿童伤害死亡率(37.37/10万)高于城市(20.70/10万),男童伤害死亡率(35.26/10万)高于女童(20.70/10万)。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淹溺、意外机械性窒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死亡率分别为13.46/10万,4.72/10万,3.52/10万。意外机械性窒息是婴儿的首位死因,占婴儿伤害死亡的42.86%。1~4岁儿童伤害的首位死因是淹溺。结论伤害已成为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尤其是淹溺、意外机械性窒息对儿童的危害更大,应加强对儿童伤害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徐汇区2002~2006年儿童青少年死因分析和减寿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五年来上海市徐汇区5~19岁儿童青少年病伤死亡发生、发展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开展儿童青少年疾病综合防治和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死亡率、死因构成和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潜在减寿率(PYLL‰)、标化减寿率(S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健康测量指标对来自2002~2006年徐汇区生命统计报表进行死因分析和减寿评估。【结果】儿童青少年死亡率为15.71/105,标化死亡率为14.35/105,男女性死亡率比值是1.31。损伤中毒(5.68/105)和肿瘤(5.51/105)是危害儿童青少年最主要前二位死因,占全死因死亡的71.28%,居男性死因首位的肿瘤死亡率是女性的1.93倍;居女性死因首位的损伤中毒占女性死亡总数的47.37%。PYLL为6 167人年,SPYLL为5 753.09人年,PYLL‰为10.31‰,SPYLL‰为9.61‰,AYLL为65.61年/人。【结论】死因分析和减寿评估表明,损伤中毒和肿瘤成为危害5~19岁儿童青少年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并造成较大损失,卫生等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儿童青少年早期伤害预防和重要疾病监测控制,维护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死因构成,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波动较大,儿童年龄越小,死亡比例越高。先天畸形是新生儿、婴幼儿的主要死亡原因。1~4岁儿童意外伤害居死因首位。结论:降低新生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应加强婚前检查、孕产期保健,预防先天畸形的发生,预防早产,防止孕期感染,预防意外伤害发生,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济宁市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的变化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相关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死亡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汇总济宁市2011 2018年5~18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死亡率、死因和死亡分布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8年济宁市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1 107人,死亡率为10.40/10万,主要死因是交通事故,其次是淹溺和自杀,各年龄段伤害死因差别较大;男性死亡数约为女性的2.64倍;死亡季节多集中在夏季,淹溺死亡人数占夏季伤害死亡数的44.6%.结论 交通事故、淹溺和自杀是济宁市5~18岁儿童青少年主要伤害死因,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伤害与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并列为三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伤害是我国儿童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几乎每天都有儿童因可预防的损伤而死亡或残疾,我国伤害所致的死亡是1~4岁儿童的第一死因,死亡率高达658/10万一941/10万。  相似文献   

16.
李新  陈宇  张莉莉  祁凯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400-4402
目的:探讨长春市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水平变化趋势,从而为预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长春市城乡482名0~15岁儿童青少年2007~2010年期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意外伤害粗死亡率为15.99%,农村显著高于城市(χ2=23.56,P<0.0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χ2=11.23,P<0.01),15~岁组发生率最高(57.67%),0~岁组发生率最低(5.39%)。意外伤害致死类型前3位依次为疾病和死亡的外因、运输事故、所有其他外因。结论:意外伤害死亡是长春市儿童青少年第1位死因,应对儿童青少年人群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意外伤害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宝山区1995~2003年学生意外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儿童保健措施逐渐完善,以往严重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命的急慢性传染病和营养障碍等已得到有效的控制;而意外伤害问题则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发达国家威胁儿童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儿童青少年的第1位死因。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把意外伤害的预防列为2000年人人健康全球战略目标之一。为了减少由于非疾病而造成的意外死亡,探索学生意外死亡的预防对策,现对上海市宝山区1995-2003年学生意外死亡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珠海市户籍居民伤害死亡原因,为开展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7年珠海市户籍居民死因监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系统,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利用Excel 2010和SPSS 17.0及死因监测清洗软件Database.mdb对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率的检验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4—2017年珠海市户籍居民伤害粗死亡率为21.37/10万,其中男性为27.35/10万,女性为15.19/10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8,P0.01)。居民伤害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机动车交通事故(24.69%)、自杀(20.97%)、意外跌落(20.46%)、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11.36%)和溺水(10.43%),其中男性以机动车交通事故为首位,女性以意外跌落为首位。不同年龄段伤害死因构成不同,0~14岁儿童伤害的首位死因是溺水,15~59岁青壮年伤害的首位死因是机动车交通事故,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的首位死因则为意外跌落。结论伤害已成为珠海市户籍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应根据不同类型伤害特点及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一些严重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命的感染性疾病和营养障碍问题已得到有效控制,而青少年伤害则有日益上升的趋势,并逐步成为青少年第一、二位死因。通常儿童、青少年是健康问题最少、死亡率最低的人群,但伤害以其发生率高,并可能会造成残疾以及身心痛苦而成为目前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首要因素。伤害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儿童、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9岁以上儿童的首位致死因素。据WHO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福建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原因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福建省2007-2015年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资料,对0~14岁儿童伤害总死亡率、性别死亡率、伤害别死亡率和时间趋势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5年,福建省0~14岁儿童年均伤害死亡率11.26/10万,占死亡总数18.4%,居第3位死因.溺水、道路交通伤害和意外跌落为儿童伤害前3位死因,占儿童死亡总数70.6%;男童伤害年均死亡率(13.94/10万)高于女童(8.26/10万).男童溺水、道路交通伤害和意外窒息死亡率均高于女童.意外窒息是婴儿组首位死因(47.5%).2007-2015年福建省儿童伤害死亡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意外窒息、溺水、道路交通伤害严重威胁福建省儿童生命,应该采取综合性措施做好儿童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