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SPTP的CT表现。结果:SPTP呈圆形、类圆形,形态规则7例,不规则9例;11例囊实性相仿,6例囊性为主,3例实性为主。15例包膜显示。9例伴钙化。12例肿块与胰腺交界区见“杯口征”。实性呈附壁结节或“浮云征”,囊性呈“裂隙征”或网格样或大片分布。动态增强16例SPTP实性成分早期不均匀和渐进性强化,8例出现网格样、环形强化,囊变区无强化;包膜强化早且持续强化。结论:SPTP具有典型CT表现,MDCT薄层扫描及图像后处理价值较大,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资料,1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2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CT平扫表现为胰腺区的圆形或类圆形混杂密度的囊实性肿块,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包膜可见强化,且持续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无胰管、胆管的扩张及周围淋巴结的肿大。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实性假乳头状瘤螺旋CT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0例中,女9例,男1例;肿瘤位于胰头2例,胰颈1例,胰体尾部7例;4例肿块内可见钙化,1例内可见出血;10例肿瘤实质性成分动脉期轻度强化,胰腺实质期均呈渐进性强化;10例均未见胰、胆管的扩张,肿瘤边界清晰,均有纤维包膜。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螺旋CT有一定的特征性变现,其中的实质渐进性强化、病灶内的出血、囊变、纤维包膜边缘及边缘的钙化,结合临床可以与胰腺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4.
于畅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810-4811
目的观察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CT检查方法及表现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胰头7例,胰尾5例,胰体1例,胰体尾2例。肿瘤大小在3.2cm×4.cm0-8.7cm×12.4cm之间,动脉增强期、静脉增强期实质部分出现明显强化,囊性部位始终处于低密度影,无强化。12例患者包膜完整,3例患者存在侵袭性包膜不完整情况。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特征较为明显,诊断价值重要,诊断时英语囊腺癌、粘液性囊腺癌、浆液性囊腺癌、囊性假囊肿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的CT、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SPTP患者(8例女性、1例男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9例患者均为单发囊实性病灶,最大直径4.3~11.6 cm,平均约7.2 cm,大部分边界较清晰。其中实性成分为主者3例,囊性成分为主者2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者4例。7例CT显示病灶密度高低不均匀,其中3例可见钙化灶,2例病灶MRI信号混杂,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包膜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实性成分及包膜在增强扫描中均呈渐进性明显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术前的明确诊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特征与诊断经验.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2例SPT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实验室、手术方式,术后病理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诊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憋胀不适5例.腹部肿物3例,腹痛1例,无任何临床症状13例.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正常.影像学检查均提示胰腺或腹膜后边界清楚的实性或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肿瘤位于胰头部10例,胰体部8例,胰尾部4例.核磁共振(MRI)的诊断符合率33.3%(2/6),CT为18.2%(4/22).结论 SPT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多发于年轻女性,典型的影像学特征表现有利于SPT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杨东斌 《现代保健》2014,(35):10-12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病理和免疫学特征,以探讨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选取本院从2006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2例,对其病理特征及免疫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肉眼见3.1~14.7 cm直径的肿物,平均(7.1±3.2)cm。32例中,13例有完整包膜,3例有部分包膜,3例囊性,6例实性,7例囊实性,光镜下可见实性区、囊性区及假乳头区。免疫学资料显示,β-Catenin阳性率为93.75%,E-Cadherin均为阴性;细胞核阳性率为100%;胞质阳性率为81.25%;Vimentin均强阳性;NSE阳性率为90.63%;CD10阳性率为87.5%;CK18阳性率为96.88%;Syn阳性率为46.88%;Chr A31阴性率为96.88%。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应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学检测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诊断、鉴别诊断及影像学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及有关临床料;结果CT极MRI瘤体可表现为境界清楚、边缘规则的圆形实性、囊实混合性或囊性团块,其中实性1例,囊、实混合性3例,囊性1例;瘤体均具有包膜,其完整者3例,局部呈浸润性生长2例。依据该肿瘤的影像学特点结合有关文献,将其分为实性均质型、囊实混合型和类囊肿型三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CT及MRI检查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 对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治体会及结合文献复习,从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免疫组化来揭示肿瘤特征,为术前评估作参考.结果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有一定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征.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状状瘤尽管是少见肿瘤,但有一定的自身特点,术前诊断及评估对选择治疗方法 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8.5±5.0)岁,3例无自觉症状.除1例糖类抗原19-9(CA19-9)轻度升高外,其余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均正常.影像学检查均发现占位性病变,均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术后随访5~65个月,无远期并发症,复查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症状不典型,腹部超声检查可以作为此类疾病的筛查方法,增强CT扫描有助于肿瘤的定位和定性,手术完整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EAA)的临床和CT特征,提高对EAA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急性EA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肺部CT表现.结果:10例EAA表现为典型的弥漫分布的小叶中心性浅淡结节、9例以磨砂玻璃密度影为主地图样分布.临床17例有过敏源接触或吸入的高度提示.结论:急性EAA有典型的CT表现和临床病史,准确认识是诊断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高分辨率CT(HRCT)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胸部HRCT改变.结果 13例均为女性,年龄28 ~ 57岁,平均40岁.11例患者胸部HRCT表现为两肺均匀分布、多发的薄壁气囊影,直径数毫米至2 cm,囊壁厚1~2mm,气囊影无分布差异;囊腔周围为正常肺组织;2例患者弥漫分布大小不一囊腔、周围未见明显正常肺组织.1例患者左侧胸腔积液、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结论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表现具有特征性,是诊断本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肺部受累的病理基础与影像学、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对2003-2006年收治的6例M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部受累影像学表现:(1)两肺多发斑片状影3例.(2)两肺磨玻璃样密度影1例.(3)弥漫性肺间质改变2例.临床表现:肺部症状除咳嗽、咯痰外,多以咯血为主,肺外受累以肾功能损害为主.实验室检测6例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均阳性,5例为P-ANCA/MPO-ANCA阳性.结论 MPA肺部受累CT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以提高认识,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及经皮肝穿刺病理证实的肝结核患者的CT表现.结果:肝结核的CT表现分为3种类型:①肝浆膜型31例,平扫肝包膜及包膜下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或边缘轻度至中度强化;②肝实质型21例,分为粟粒型12例和结节型9例.前者CT平扫显示,肝内散在多发粟粒小结节状低密度灶,直径<2 cm,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或周边环形强化,中央无强化,后者CT平扫显示肝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直径>2 cm,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或周边环形强化或成簇样强化;③结核性胆管炎2例, CT表现胆管狭窄及远端胆管扩张.结论:CT分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结核的感染途径.而病灶的增强方式又反映了肝结核的不同病理改变.熟悉这些特点有助于对肝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腮腺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腮腺肿瘤的CT表现和病理结果。结果混合瘤37例,乳头状囊腺瘤15例,管状腺瘤1例,基底细胞腺瘤2例,嗜酸细胞腺瘤1例,淋巴上皮囊肿2例,脂肪瘤2例,癌5例。混合瘤平扫多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后轻中度强化或明显强化,行多期增强扫描病例表现为渐进性的强化;乳头状囊腺瘤平扫呈略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后强化较为显著,行多期增强扫描病例无渐进性强化;管状腺瘤平扫可见囊变区,增强后实性部分及囊壁明显强化;基底细胞腺瘤平扫呈等密度不易发现,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嗜酸性细胞腺瘤平扫为稍高密度,周围脂肪间隙略模糊,增强后呈环形强化;淋巴上皮囊肿平扫成囊样低密度,增强后囊壁强化明显,较为均匀;脂肪瘤平扫呈典型的脂肪密度,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腮腺癌平扫呈等密度,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颈部可见肿大淋巴结。良性肿瘤包膜一般较完整,与正常腮腺组织分界清,恶性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并可有相应区域淋巴结肿大。结论 CT可清楚显示腮腺区肿瘤的存在及定位,一定程度上可鉴别良恶性肿瘤,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多层螺旋CT(MSCT)对伴巨大倒置T波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诊断价值.方法 16例伴巨大倒置T波的AHCM患者(AHCM组)行MSCT、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检查,其MSCT结果与30例无心肌增厚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MSCT均正确诊断AHCM,超声心动图10例漏诊.MSCT图像上AHCM组舒张末期左心室心尖部厚度(LVA)为(21.3±3.6) mm,舒张末期LVA/左心室基底段后壁厚度(LVPW)为2.2±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 ± 1.6) mm和0.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SCT能准确诊断伴巨大倒置T波的AHCM,实现了心脏解剖和冠状动脉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SPT)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为SPT40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患者平均年龄(32.9±13.6)岁,平均病程(8.6±0.1)个月,男:女为1:9.临床症状多为腹部胀痛或隐痛不适(60.0%),无一例皮肤、巩膜黄染.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未行化、放疗.4例术后发生水肿性胰腺炎,经积极治疗痊愈.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13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SPT大体剖面呈囊实性相闻结构,镜下特点为假乳头状结构和区域性坏死,无腺泡结构.结论 SPT有其相对独特的临床特征,其诊断要点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做出诊断,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并研究比较CT与磁共振成像(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于脊柱外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脊柱外伤患者资料根据影像学不同检查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螺旋CT机对脊柱外伤患者进行诊断;实验组采用MRI进行脊柱外伤诊断。结果:两种脊柱外伤的检查方法在韧带损伤检查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P〈0.05)。结论:CT与MRI两种检查方法对脊柱外伤诊断各有利弊,但实验组对于整体脊柱外伤的判断更加准确。因此,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联合使用,能有效的减少脊柱外伤检查错误诊断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荐。  相似文献   

19.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融合了PET功能显像与CT解剖显像的优点。PET功能显像可反应组织器官及病灶的生理代谢情况,但图像质量较差,分辨率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CT解剖显像可起到定位病灶的作用,解决了单独PET显像的缺点,二者融合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实现疾病的临床诊断、分期判断及疗效检测。目前,随着PET/CT的广泛应用,其在肿瘤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望将分子影像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高分辨率CT(CT/HRCT)对煤工尘肺(CWP)大阴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CWP作胸部CT/HRCT扫描,并与X线胸片进行比较。结果62例CWPX线胸片检出大阴影19例,检出率为30.6%,共检出大阴影30个;CT/HRCT检出大阴影者43例,检出率为69.4%,共检出大阴影123个。CT/HRCT较X线胸片多检出大阴影93个(4.1倍)。2种检查方法的大阴影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8,P〈0.01)。无一例X线胸片上显示大阴影而CT/HRCT未能显示者。62例CWPX线胸片检出Ⅲ期大阴影(≥1.0cm×2.0cm)者17例,检出率为27.4%,共检出Ⅲ期大阴影27个;CT/HRCT检出Ⅲ期大阴影34例,检出率为54.8%,共检出Ⅲ期大阴影67个,CT/HRCT比X线胸片多检出Ⅲ期大阴影40个,2种检查方法的大阴影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P〈0.01)。CT/HRCT对大阴影的形态、内部结构、边缘特征、尘肺微细病变及特殊位置的大阴影均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结论CT/HRCT在复杂性尘肺的诊断能力明显优于X线胸片,可检出X线胸片所不能发现的大阴影,可作为尘肺的一种重要而有实用价值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