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功血患者不同病理阶段的子宫内膜及正常内膜组织的水通道蛋白1(AQP1)、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探讨AQP1及ER在功血形成、发展和演变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正常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各10例作为对照,选取功血患者经宫腔镜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简单型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各15例作为研究对象,共65例标本。用生物素蛋白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各组织上AQP1,ER的表达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AQP1阳性的微血管密度增生期与分泌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QP1阳性的微血管密度单纯性增生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在复杂性增生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逐渐增高。不典型增生组较单纯性增生组显著增高。②在正常子宫内膜中,ER从增生期到分泌期呈下降趋势。ER染色强度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强,有统计学意义。ER在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与不典型增生三组间的表达呈下降趋势,单纯型增生与不典型增生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QP1蛋白的低表达、ER受体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功血的发生。子宫内膜从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到不典型增生的发展过程中,AQP1的表达逐渐增加而ER的表达呈下降趋势,推测其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发展和演变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P)1和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子宫内膜腺癌、18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2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AQP1和AQP2蛋白的表达.结果:AQP1阳性着色主要分布于子宫间质的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内皮细胞胞膜,而在肿瘤细胞无表达;AQP2分布于子宫上皮细胞胞质及胞膜.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AQP1、2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升高(P<0.001).FIGO分期Ⅲ、Ⅳ期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AQP1、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伴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低分化组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AQP1、2蛋白强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6,P:0.460),但2者表达成正相关(r=0.938,P=0.000).结论:AQP1和AQP2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对无排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子宫内膜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7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25例)和西药组(17例),中药组给予补肾活血中药宫血饮(主要由补骨脂、川续断、山茱萸、蒲黄、三七、党参、生龙骨、生牡蛎、白花蛇舌草等组成)治疗,西药组给予安宫黄体酮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采用免疫组化SP(Histostain-Plus)法检测治疗前后子宫内膜Bcl-2和Bax蛋白表达,并与1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无排卵功血患者无论其子宫内膜呈增生期或是增生性改变,其子宫内膜Bcl-2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分泌期(P<0.01),且从增生期到增殖症到复杂性增生的的子宫内膜Bcl-2表达逐渐降低,以增生期内膜的Bcl-2表达最强.而Bax的表达与Bcl-2恰好相反,与正常对照组的分泌期内膜比较,增生期或是增生性改变的子宫内膜Bax的表达均呈较低水平(P<0.01),且从增生期到增殖症到复杂性增生的子宫内膜Bax的表达逐渐增强,以复杂性增生内膜的Bax表达最强.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Bcl-2表达均降低,而Bax表达均增高(与治疗前比较,P<0.01),但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合成孕激素和补肾活血中药均能降低子宫内膜Bcl-2的表达而增强Bax的表达,从而诱导无排卵功血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的发生,但二者作用途径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雌激素 (ER)和孕激素 (PR)受体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与子宫内膜血管形成的关系。 方法 选用微血管密度标记物 CD34 ,测定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VEGF、ER和 PR在2 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 4 0例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的表达情况。 结果  (1) VEGF蛋白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部分血管内皮细胞 ,间质细胞呈不连续且较弱的表达。分泌期腺上皮 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期 ;腺囊型单纯增生和复合增生子宫内膜腺上皮 VEGF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增生期。 (2 )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与分泌期MV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腺囊型单纯增生和复合增生子宫内膜 MVD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 (3)正常子宫内膜 ER、PR蛋白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胞核 ,血管内皮细胞未见表达。分泌期腺上皮 ER、PR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增生期 ;腺囊型单纯增生和复合增生子宫内膜腺上皮PR的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期。 (4)子宫内膜腺上皮 VEGF与MVD呈显著性正相关。子宫内膜腺上皮 VEGF与腺上皮PR呈显著性负相关。 结论  VEGF在子宫内膜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性激素受体可能通过 VEGF间接调节子宫内膜血管生成。 VE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无排卵型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雌激素(ER)和孕激素(PR)的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子宫内膜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选用微血管密度标记物CD34,测定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ER和PR在2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40例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的表达情况。结果:(1)VEGF蛋白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部分血管内皮细胞,间质细胞呈不连续且较弱的表达。分泌期腺上皮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期;腺囊型单纯增生和复合增生子宫内膜腺上皮VEGF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增生期。(2)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与分泌期MV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腺囊型单纯增生和复合增生子宫内膜MVD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3)正常子宫内膜ER、PR蛋白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胞胞核,血管内皮细胞未见表达。分泌期腺上皮ER、PR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增生期;腺囊型单纯增生和复合增生子宫内膜腺上皮PR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子宫内结膜上皮CVEGF与腺上皮PR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VEGF在子宫内膜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性激素受体可能通过VEGF间接调节子宫内膜血管生成。VEGF和PR水平异常可能导致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相似文献   

6.
金巧凤  赖爱鸾 《北京医学》2010,32(11):877-879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子宫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管生成素-Ⅱ(Ang-Ⅱ)的表达,探讨其与功血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病理诊断的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12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与分泌期子宫内膜(各30例)VEGF与Ang-Ⅱ的表达差异。结果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中VEGF与Ang-Ⅱ的表达分别为3.30±2.10、4.67±1.58,增生期分别为2.80±1.66、3.80±2.20,分泌期分别为1.00±0.49、1.80±0.35,即VEGF与Ang-Ⅱ的表达从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增生期到分泌期逐渐降低。结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生与子宫内膜局部血管活性物质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AQP1、AQP2、AQP5、AQP8在子宫腺肌病(ADS)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收治ADS患者104例作为ADS组,获取其在位子宫内膜;78例患有肌瘤或宫颈上皮内瘤变Ⅲ度的妇女作为对照组,获取其正常子宫内膜。实时荧光逆转录法测定2组子宫内膜AQP1、AQP2、AQP5、AQP8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子宫内膜AQP1、AQP2、AQP5、AQP8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比较2组月经周期中AQP1、AQP2、AQP5、AQP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DS组中在位子宫内膜组织AQP1、AQP2、AQP5、AQP8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t=86.698、69.658、38.589、53.148,P<0.01);ADS组中在位子宫内膜组织AQP1、AQP2、AQP5、AQP8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t=65.248、48.694、49.968、75.981,P<0.01);ADS组中在位子宫内膜组织AQP1、AQP2、AQP5、AQP8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χ~2=98.471、112.257、97.247、103.69,P <0.01)。ADS组增殖期、分泌期AQP1、AQP2、AQP5、AQP8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分泌期AQP1、AQP2、AQP5、AQP8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增殖期(t=13.654、8.965、9.635、12.369,P<0.01);ADS组增殖期AQP1、AQP2、AQP5、AQP8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增殖期相应蛋白表达水平(t=109.723、206.046、52.933、121.765,P <0.01),同时分泌期AQP1、AQP2、AQP5、AQP8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泌期相应蛋白表达水平(t=85.447、202.219、48.417、105.562,P <0.01)。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中AQP1、AQP2、AQP5、AQP8表达水平升高,其参与了子宫腺肌病病理过程,其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表达失去月经周期性,这可能是子宫腺肌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子宫内膜eNOSmRNA表达情况,探讨eNOS在无排卵型功血发病中的作用。方法RT-PCR技术检测1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36例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子宫内膜eNOS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人子宫内膜表达eNOSmRNA,无排卵功血患者的单纯增生和复合增生组子宫内膜的eNOS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NOS表达上调可能参与无排卵型功血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MMP-2,-9在无排卵性功血者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彩霞  林俊 《浙江医学》2007,29(8):783-785
目的研究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子宫内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的表达,探讨其出血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2,-9在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子宫内膜和正常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MMP-2在正常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及无排卵性功血增生期、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11/20)、80%(16/20)、95%(20/21)、95%(18/19),MMP-2在无排卵性功血单纯性增生和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χ2分别为8.53、8.07,均P〈0.01);MMP-9在正常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及无排卵性功血增生期、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5/20)、60%(12/20)、81%(17/21)、84%(16/19),MMP-9在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表达均显著增多(χ2分别为5.01、12.9、13.75,P〈0.05或P〈0.01)。结论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子宫内膜MMP-2,-9表达增加,触发子宫内膜不规则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fms样酪氨酸激酶,fms-like tyrosine kinase)和KDR(含激酶域插入片段受体,kinase-domain insert containing receptor)在子宫内膜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27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30例同期妊娠的健康妇女蜕膜组织和30例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VEGF、Flt-1及KDR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①VEGF在月经增生期组、月经分泌期组、复发性流产组和正常妊娠组中表达率分别为18.2%,100%,40.7%和96.7%,在表达水平上月经增生期组显著低于月经分泌期组、复发性流产组低于月经分泌期组和正常妊娠组;②Flt-1受体在月经增生期组、月经分泌期组、复发性流产组和正常妊娠组中表达率分别为81.8%,63.2%,88.9%和100%,在表达水平上月经增生期组显著高于月经分泌期组、复发性流产组与月经分泌期组和正常妊娠组相比无显著差异;③KDR受体在月经增生期组、月经分泌期组、复发性流产组和正常妊娠组中表达率分别为54.5%,94.7%,30%和90%,在表达水平上月经增生期组低于月经分泌期组、复发性流产组显著低于月经分泌期组和正常妊娠组.[结论]VEGF及其受体参与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变化过程,影响妊娠期胚胎着床和发育.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改变可能与复发性流产有关.  相似文献   

11.
He RH  Zhou CY  Wang B  Sun HL  Jin F  Huang HF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4):2420-2424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 2,AQP2)在人不同时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W estern印迹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87例(其中增生期23例,分泌早期30例,分泌中期34例)来自生育年龄妇女不同月经周期的子宫内膜行AQP2的检测。结果AQP2阳性着色主要分布于人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W estern印迹证实了AQP2在人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半定量分析发现增生期内膜AQP2的相对表达量为1.03±0.10,显著低于分泌早期(1.33±0.14,P<0.05)和分泌中期(1.63±0.15,P<0.01);分泌早期和中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QP2在人子宫内膜中表达,且其表达量随月经周期而变化,表明其可能在性激素作用下的子宫内液体平衡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宫腔灌注顺铂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巧  邱学华 《医学争鸣》1999,20(10):895-896
目的:探索宫腔灌注顺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疗效。方法:选10例无生育要求的功血患者,将10mg顺铂稀释至10mL,每次注入宫腔6ml ̄8mL,4次为一疗。结果:10例患者中6例既往月经过多者治疗后月经量明显减少;4例经期延长者治疗后经期变为突兀蝮查宫内膜病理变化,其中4例子宫内膜单纯增生生长,1例囊腺样增生及1例腺生者,治疗一个疗程后的转变为分泌期内膜,结论:宫膜腔注顺铂可逆转宫内膜病理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双调蛋白在人体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方法:取增殖期和分泌期的人体子宫内膜,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双调蛋白mRNA在子宫内膜增殖期和分泌期的表达差异;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双调蛋白在人体子官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结果:定量RT-PCR结果显示,双调蛋白mRNA在增殖期和分泌期的子宫内膜均有表达,在分泌期其表达量显著升高,是增殖期的32倍.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双调蛋白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腺体,定位于细胞浆内;双调蛋白mRNA在增殖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的表达分别为0.54±0.22和2.96±0.47(P<0.01);双调蛋白在增殖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的表达分别为0.77±0.47和2.60±0.43(P<0.01).双调蛋白在分泌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显著升高,与荧光定量RT-PCR分析的结果相符.结论:双调蛋白在子宫内膜分泌期的表达显著增加,提示该蛋白可能与子宫内膜细胞分化或胚胎着床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月经紊乱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方法选择有围绝经症状伴子宫异常出血或月经周期改变的122例围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A组(54例):月经过多、异常出血,经诊刮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炔诺酮6~8 mg/d×22 d×2个周期,之后于月经第16天服用安宫黄体酮6~8mg/d×10 d×1个周期。B组(68例):月经周期改变,稀发或不规律,月经量正常、轻度增加或减少者。月经周期第16天给予安宫黄体酮6~8 mg/d×10 d×3个周期。用药前后2组计有85例进行了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的测定,有围绝经综合征的94例进行G reene评分。2组用药前后均用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结果2组用药前及用药后比较,FSH值明显下降(P<0.01),E2值明显上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LH值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2例患者中有围绝经期症状的计有94例(77%)。用孕激素治疗3月后G reene评分明显降低,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之间FSH、LH、E2、G reene评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变薄(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应用孕激素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围绝经症状,调整月经周期,并对子宫内膜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娟  胡双九 《黑龙江医学》2007,31(10):724-726
目的研究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与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产物的关系。方法应用TUNEL技术检测30例正常月经周期的增生期子宫内膜,28例简单增生,2例复杂增生子宫内膜标本的凋亡指数(AI)。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及bax基因在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简单增生和复杂增生子宫内膜AI比正常增生期AI高(P〈0.05);bcl-2基因在正常增生期表达比在简单增生和复杂增生表达略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bax基因在简单增生和复杂增生表达比在正常增生期表达高(P〈0.05)。结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病与细胞凋亡有关,且与bcl-2,bax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 0芳香化酶 (aromatasecytochromeP45 0 ,P45 0arom)mRNA及蛋白在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ovarysyndrome ,PCOS)患者子宫内膜上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分别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 31例PCOS患者和 30例因输卵管不通而不孕或男性不孕的对照组 (15例增殖期 ,15例分泌期 )的子宫内膜上的P45 0arom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PCOS患者子宫内膜上P45 0arommRNA呈强阳性表达 ,而对照组为弱表达或阴性表达 ;PCOS患者子宫内膜上P45 0arom蛋白呈弱到强阳性表达 ,对照组为阴性到阳性表达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COS患者增殖期与单纯增生比较 ,P45 0arom蛋白表达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COS患者子宫内膜上P45 0arom的异常升高可能促进雄激素在子宫内膜局部转化为雌激素 ,在子宫内膜病变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孕激素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变化,了解VEGF及MVD在围绝经期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患者为病例组,月经稀发者为对照组,对子宫内膜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MVD计数和VEGF检测。【结果】用药前病例组子宫内膜中MVD、VEGF的表达较用药后显著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结论】无排卵性功血患者的异常出血与子宫内膜中MVD、VEGF表达失衡引起子宫内膜微环境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罗宇  史琳  赵时梅 《华夏医学》2012,25(3):295-297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附蛋白-E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36例单纯性增生宫内膜、50例不典型增生内膜及55例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从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宫内膜到Ⅰ型子宫内膜癌,正常的E-cadherin表达逐渐降低,异质表达E-cadherin逐渐升高(P<0.01).内膜癌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与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 PCNA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5 2例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和不同类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增生的关系。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尤其是增生期内膜细胞 PCNA表达最低 ,随增生程度的提高 ,PCNA的表达增强 ,复合性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尤其是腺瘤型增生子宫内膜中 PC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 (P<0 .0 5 )。结论 :PCNA表达水平的上升与子宫内膜的增殖程度一致 ,PCNA的检测为子宫内膜增殖程度的判断和指导其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