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适合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8例因慢性泪囊炎已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 18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泪道冲洗通畅,无阻力,无溢泪.结论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较好疗效,但精心的护理促进了手术的成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75例(7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治疗后的满意度、泪溢情况、泪道通畅程度进行分析,以评价该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结果:75例(78眼)患者中有67例(70眼)完成了6个月的临床随访观察;所有随访患者在6个月时,均无流脓,有...  相似文献   

3.
4.
经鼻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伟华  覃建泽 《广西医学》2002,24(4):559-560
随着内窥镜鼻窦外科和鼻眼相关外科的不断发展 ,为临床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提供了更加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 1 998年 1 0月开展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口术 1 8例 ,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8例 2 0眼 ,年龄 35~ 65岁 ,男性 7例 8眼 ,女性 1 1例 1 2眼 ,病程最长 5年 ,最短1年。其中慢性化脓性泪囊炎 1 2眼 ,慢性卡他性泪囊炎 7眼 ,经颜面部切口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 1眼。伴鼻中隔偏曲 2例 ,中鼻甲肥大 1例 ,鼻息肉 1例。1 .2 手术方法 :用 1 %地卡因液加入 1‰肾上腺素湿棉片作鼻腔粘膜收缩麻…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郎桂森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2):143-14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经鼻内镜下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13例(15眼),术中做好骨窗后将泪囊内侧壁向后翻转,用银夹固定于鼻腔外侧壁粘骨膜上。结果治愈14眼,有效1眼。结论本术式操作简单,视野清,损伤小,面部无瘢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应用鼻内镜经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应用鼻内镜经鼻腔入路行鼻腔泪囊造口术,并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17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鼻内镜下可见泪囊造口形成良好者15例,占88%;偶有溢泪,鼻内镜下未见泪囊造口形成,但冲洗泪道可见原造口处有液体流出,泪小管有少许反流现象者2例,占11.7%;均无不良并发症。结论:本术式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无面部瘢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眼相关疾病-鼻腔泪囊吻合术。方法在鼻内镜下对26例(2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结果 25例(27眼)均取得良好效果,泪道冲洗通畅,1例因未能定期复查,再诊时泪囊粘连。总有效率达96.4%。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具有视野清晰、损伤小、出血少、免除面部切口等优点,治疗效果满意,符合微创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32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患者在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结果:32眼中,治愈27眼,好转4眼,有效率97%,无效1眼,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在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面部无切口,术中出血少,操作相对简便的优点,是一种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我科自2004~2009年以来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50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慢性泪囊炎患者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3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溢泪及内眦部肿胀流脓,部分压迫泪囊有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改良泪囊鼻腔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39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鼻内镜下改良泪囊鼻腔开放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记录手术基本情况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评估内镜下患者的泪囊造口形成情况、上皮化程度及患者主观溢泪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39眼)均按以上手术方式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5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2 mL。本组患者完成术后1年随访共30例(38眼),总有效率为97.4%(38/39)。其中治愈36眼,好转2眼;余1例(1眼)因患者未重视,2年后溢泪加重方来院复诊,判定为治疗无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眶纸样板损伤、眶脂肪脱垂、内直肌损伤、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改良泪囊鼻腔开放手术具有损伤小、操作便捷、成功率高、面部无瘢痕、耗材成本低等诸多优点,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1.
近 10年来,我国鼻内镜技术发展迅速,且日趋成熟,采用鼻内镜治疗各种鼻炎、鼻窦炎、鼻息内及鼻中隔偏曲己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鼻腔的良性肿瘤及部分恶性肿瘤如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咽纤维血管瘤等采用鼻内镜技术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使部分患者既治愈了疾病,又避免了面部遗留较长切口瘢痕的心理痛苦.  相似文献   

12.
陈健 《右江医学》2009,37(1):75-76
慢性泪囊炎为泪囊病变中最常见者,多数是继发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因而其治疗唯一的途径是解除鼻泪管的狭窄或阻塞。以往通常由眼科医师行鼻外径路泪囊鼻腔造口术,但遗留面部瘢痕,影响患者外观。我科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儿童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眼科常见病,好发中老年女性.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2009年1月51例(51侧)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51侧),其中男12例(12侧),女39例(39侧),年龄29~69岁,平均53岁. 所有病例病史均超过1年,泪道冲洗情况:冲洗药液下泪点入,上泪点返流同时有粘脓性分泌物,鼻腔和咽部均无药液,其中29例曾行1~2次泪道探通术治疗.术前均详细检查鼻腔,其中5例有同侧中鼻甲病变,鼻息肉等(术中同时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激光造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52眼长期溢泪经泪道冲洗等治疗无效的患者应用鼻内窥镜行鼻腔泪囊激光造口术,并进行术后随访6-12个月以上。结果5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49例患者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鼻内窥镜下可见泪囊造口形成良好,占94.23%;3例患者偶有溢泪,鼻内窥镜下未见泪囊造口形成,但冲洗泪道可见原造口处有液体流出,泪小管有少许反流现象,占5.77%。无不良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激光造口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有效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谢志刚 《中原医刊》2004,31(24):29-29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保守治疗很难根治,传统手术取面部切口,损伤大,且术后面部遗留疤痕,患者不易接受。近期我院采用鼻内镜对8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激光造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2例52眼长期溢泪经泪道冲洗等治疗无效的患者应用鼻内窥镜行鼻腔泪囊激光造口术,并进行术后随访6~12个月以上.结果 5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49例患者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鼻内窥镜下可见泪囊造口形成良好,占94.23%;3例患者偶有溢泪,鼻内窥镜下未见泪囊造口形成,但冲洗泪道可见原造口处有液体流出,泪小管有少许反流现象,占5.77%.无不良并发症.结论 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激光造口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有效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多继发鼻泪管狭窄或者阻塞后,因泪液滞留于泪囊内,伴发细菌感染而引起,多见于农村女性。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内囊炎的传统方法,也是经典术式,成功率高,我们在术前、术中、术后结合鼻内镜的应用治疗慢性泪囊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收集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开展的5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杨汉霞  钟涛  郑雁  王文强   《四川医学》2018,39(4):461-463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65例(65眼),术后在鼻内镜下行泪道冲洗和鼻腔清理。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率90.76%,有效率93.84%。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创伤小、治愈率高、安全不影响容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对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8例(42眼)经皮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复发的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术中去除瘢痕、肉芽组织及鼻科疾病等复发因素,术后给予留置硅胶管3~6个月.结果 术后8个月~2年随访,治愈35眼,占83.3%;好转5眼,占11.9%;无效2眼,占4.8%;有效率为95.2%.结论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损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