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50)
目的探究对脑瘫儿童采取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抽取近年来收治的52例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脑瘫儿童均接受康复护理。结果 52例脑瘫患儿中痊愈者13例,显效者30例,有效者5例,无效者4例,总有效率为92.3%。结论注重对脑瘫儿童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为他们早日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儿童群体一直是临床医学界主要关注的对象,因为患儿的身心皆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心智水平和身体机能尚未成熟、完善,所以一旦患病,自身具备的心理承受与自制能力较弱,对治疗的依从性也较低,十分不利于疾病的康复疗养。尤其对脑瘫儿童来说,常会因为自身年龄特点与心理问题影响到正常的疾病治疗与护理。心理干预作为一种常见的护理手段,在提高患儿对治疗的配合度、调控心理情绪及改善治疗信心方面效果十分显著,该研究正是基于探究其在儿童脑瘫康复对改善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面的效果进行了有效分析和阐述,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郑南芳,谌洁(附属中医院)关键词脑瘫,康复,护理我院儿科自1994年9月以来收治脑瘫儿童100余例,对住院的脑瘫儿童在治疗的同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日常生活动作训练、语言训练,初步取得点疗效和护理体会,兹简述如下:1肢体功能训练脑瘫患...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184-186+192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脑瘫患儿功能恢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 年5 月~2018 年4 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48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4 例,给予患儿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24 例,给予患儿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运动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运动功能为(61.22±2.75)分,对照组为(50.14±3.52)分,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3.06±1.64)分,对照组为(3.92±1.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中,情感功能为(87.34±8.01)分,生理功能为(88.12±6.31)分,角色功能为(90.14±6.22)分,对照组分别为(69.65±6.25)分,(72.24±5.86)分,(70.55±5.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瘫患儿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生原因很多,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和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患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能力,使患儿最大程度地恢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浅析动静态尖足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踝足矫形器的运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自2019年5月-2020年4月前来我院就诊的62例动静态尖足痉挛型脑瘫患儿,根据电脑抽样法分成2组,对照组患儿传统康复护理,观察组加用踝足矫形器,比较效果。结果:经过3个月康复护理,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儿有着更高的行走跑跳评分、站立评分,更低的MAS评分,以及更小的足背屈角、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踝足矫形器应用于动静态尖足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能提高患儿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9.
《河南医学研究》2017,(19)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出院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郑州市儿童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并顺利出院的100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在出院后接受常规的家庭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则在出院后接受延续性护理。两组干预6个月后,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脑瘫量表评分及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脑瘫量表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残疾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院后的脑瘫患儿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其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情况,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引导式的教育理念下的护理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有何效果。方法以引导式的教育为主,使现代化的康复训练和个别的训练相互结合,用这种康复的模式来治疗80例脑瘫儿童,全面细致地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来决定康复的目标和集体的训练计划以及个别的要求,使得制定的目标和主题化的教学相互结合,实施好程序,然后对其进行统计。结果脑瘫儿童在训练以后,其大腿机能坐和立的方面有显著提高,而在行走、如厕、进食以及主动地参加活动等等的方面也有所提高。结论引导式的教育有效地调动了儿童和家长的参与积极性,让每个接受治疗的儿童得到了比较好的功能康复,而在认知、语言、学习和表达以及参加集体社会等活动的能力也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调查在脑瘫护理中加入引导式教育的理念是否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效果有所帮助。方法:统计2008年2月前后各2年中,在我院康复科连续治疗6个月随访1年以上的首次就诊的脑瘫儿童病例,分别设为原始组与研究组。原始组(n=21)采用专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n=28)采用专科护理融入引导式教育理念对患儿进行护理。根据病例记载中对患儿入院、出院进行的治疗评价以及向患儿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与原始组相比康复效果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瘫儿童护理中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有利于脑瘫患儿更好地康复和回归社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对监护组16例患儿的呼吸、血糖、神志、输液速度等进行监护,与主管医师积极配合抢救,经过护理干预、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对照组非监护患儿进行比较。结果:16例监护患儿的胰岛素用量、酸中毒纠正时间、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关键在于早诊断,加强监护,与主管医师积极配合,及早实施护理干预,方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儿童骨折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1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长24月,最短3个月,平均为10.2±4.3个月,平均愈合时间3.0个月,无肌肉萎缩及感染发生;其中优47例,良50例,差3例,优良率为97%.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骨折术后恢复优良率,也有利于家属的护理配合,从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17.
50例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护理。方法:对50例住院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及训练。结果: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提高脑瘫儿童治疗效果,使患儿在体能、语言、认知、社交及生活自理方面有很大的提高。结论:正确的康复护理,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健康之路》2017,(6)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9例脑瘫儿童,将所有的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n=44)和常规治疗组(n=45)。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治疗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心理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3.64%、好转率为31.82%,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57.78、好转率24.44%以及总有效率82.22%(P0.05);心理治疗组的护理依从性为41例(93.18%),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38例(84.44%)(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何丹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2):42-43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出生时胎龄为30 ~36孕周的早产儿120例(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早产儿均安置于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并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早产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生命体征稳定后即给予超早期干预模式治疗.早产儿出院后,对照组由家长按照本研究制定的早期教育计划对早产儿进行早期教育;对照组则在早期教育基础上,继续按照超早期干预模式时早产儿重点进行强化体操、动作和运动训练干预.两组早产儿均定期接受生长发育评估和《盖塞尔量表》智能评价.结果:干预组早产儿出生后6个月龄、12个月龄时,平均发育商(DQ)均高于对照组.追踪随访至干预组早产儿和对照组早产儿3岁时,发现干预组早产儿发生脑瘫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脑瘫的严重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对早产儿进行超早期康复干预可以降低脑瘫的发生率、减轻脑瘫的残障程度、提高早产儿的生活品质、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相似文献
20.
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终生进行康复训练。如何保证脑瘫患儿能够长期享有康复服务,这是脑瘫患儿康复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