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闭海容  蓝柳江  周华  杨西宁 《现代养生》2023,(18):1390-1393
目的 探讨在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中采取接纳承诺疗法对卒中后疲劳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1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情况及脑卒中类型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4例患者,观察组有3例患者因病情加重退出研究,最终纳入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接纳承诺疗法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卒中后疲劳与创伤后成长水平。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和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FSS评分均降低,PTGI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FSS评分低于对照组,PTG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中采取接纳承诺疗法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卒中后疲劳,促进其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帕罗西汀缓解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审核通过,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基础上给予帕罗西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袁(HAMA)评分情况,依此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和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35.29% (P<0.05).结论:帕罗西汀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探讨优质护理对其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科未开展优质护理脑卒中无意识障碍患者96例为对照组,另随机选取提供优质护理干预脑卒中无意识障碍患者96例为干预组,对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脑卒中无意识障碍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及抑郁症状.经过优质护理,患者SAS及SDS评分、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均有降低,同优质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优质护理,可减轻或消除脑卒中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降低其发生率,有利于脑卒中恢复。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患者情绪障碍尤其是脑卒中后抑郁对原发疾病的负性影响以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我们急需寻找一种针对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系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探讨健康教育对其情绪影响.方法 选择96例脑卒中无意识障碍患者,住院第1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量表方法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进行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责任护士的常规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干预组患者从第2d开始由专业护士进行的针对性个体化健康教育,出院时再次用同样方法调查,并与健康教育前比较.结果 脑卒中无意识障碍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及抑郁症状.经过健康教育,患者SAS及SDS评分、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均有降低,同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针对性健康教育,可减轻或消除脑卒中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降低其发生率,有利于脑卒中恢复.  相似文献   

6.
宋琼  李阳  陈长香 《现代预防医学》2015,(21):3922-3925
摘要:目的 了解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应激障碍情况及其抑郁、焦虑与其的相关性,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5-10月唐山市骨科医院住院的创伤性骨折患者496例,采用一般资料、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496例患者SASRQ分均值为(32.09±25.01)分,133名患者存在急性应激障碍,占26.8%,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以及焦虑和抑郁进入回归方程,焦虑、抑郁在SASRQ总分及各个维度评分均大于非焦虑、抑郁者(焦虑、抑郁者SASRQ总分t分别为2.678,2.778,各维度t=16.152~25.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焦虑和抑郁是创伤性骨折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严杰 《中国健康教育》2014,(11):998-1000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脑卒中住院患者康复效果及抑郁、焦虑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干预组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在患者在入院时和3个月时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干预组MBI评分(33.59±5.82)、Fugl-Meyer评分(28.31±10.32)、ESS评分(46.21±12.18)和MMSE评分(15.17±7.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MBI评分(66.26±7.57),Fugl-Meyer评分(52.89±9.75),ESS评分(62.27±11.36),MMSE评分(21.92±8.35)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评分(P〈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无抑郁(35.56%)、轻度抑郁(46.6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无焦虑(42.22%)、轻度焦虑(42.2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综合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帕金森病和癫痫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现患率及既往诊治情况。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于2004年6月1日至9月1日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的10家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集脑卒中患者384例,帕金森病患者406例,癫痫患者407例。由经培训的调查员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调查,同时使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Hamilton焦虑鼍表和Hamilton抑郁量表进行心理测评。结果脑卒中、癫痫和帕金森病患者自评抑郁/焦虑症状的现患率分别为19.5%、24.1%和21.9%。在具有自评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的患者中,“明确”抑郁/焦虑症状的现患率分别为50.8%、73.1%和38.6%;在具有自评抑郁/焦虑症状的非首诊患者中,脑卒中、癫痫和帕金森病患者既往抑郁障碍诊断史和抗抑郁治疗的比例均低于17%,而既往焦虑障碍诊断史和抗焦虑治疗的比例则更低至4%。女性帕金森病患者的自评焦虑症状现患率高于男性(211%us.12.2%;x^2=5.679,P=0.017),其自评抑郁/焦虑症状现患率亦高于男性(30.3%vs.20.5%;x^2=4.978,P=0.026);女性脑卒中患者抑郁合并焦虑症状的现患率高于男性(52.2%vs.20.0%;x^2=6.009,P=0.014);女性癫痫患者抑郁症状的现患率高于男性(32.4%us13.6%;)x^2=4.108,P=0.043)。结论中国城市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具有较高的抑郁/焦虑症状现患率,且既往诊治率较低,这一现状值得卫生管理部门和临床医务人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消极注意偏向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在抑郁、焦虑负向情绪作用下的关系,为中小学校开展心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3—4月,采用方便整群方法抽取北京、山西、湖南、山东、河北、湖北省的小学六年级至初三708名学生,采用事件冲击量表(儿童版)、中文版积极/消极注意偏向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PTSD共检出242名,检出率为34.2%。男生在闯入、高唤醒维度上得分(7.92±5.33,8.60±5.41)低于女生(8.72±4.85,9.50±4.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4,-2.32,P值均<0.05);不同年级中小学生在消极注意偏向、事件冲动量表总分及闯入、回避、高唤醒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57,5.99,4.45,4.60,7.40,P值均<0.05);消极注意偏向、焦虑、抑郁与PTSD症状之间均呈正相关(r=0.27~0.84,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OR=1.13,95%CI=1.06~1.20)和消极注意偏向(OR=...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是控制海洛因成瘾者滥用毒品以及经共用注射器传播艾滋病、丙型肝炎等疾病较为有效的干预措施.本研究对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MMT门诊的吸毒人群进行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为MMT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药物治疗癫痫患者在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方面的质量方面的差异,并做相关性研究.方法:应用抑郁障碍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癫痈患者生活质量-31量表(QOLIE-31)对82例采用苯巴比妥药物治疗癫痫的患者及82例采用混合药物治疗.痈的患者进行评定,对照分析采用不同药物患者的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并做才目关性分析.结果:采用苯巴比妥与采用一般药物治疗癫痫患者在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总评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而生活质量评价中除"情绪"项外均与HAMD、SAS评分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长春市围绝经期女性睡眠质量、家庭关怀度及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围绝经期女性睡眠质量与家庭关怀度、焦虑及抑郁的相关性。方法以长春市469名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家庭关怀度量表(APGAR)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长春市围绝经期女性PSQI总分(6.58±2.34)分,存在睡眠障碍者占37.31%;围绝经期女性家庭关怀度总分(6.75±1.99)分,处于中度障碍水平,严重障碍者占8.53%;围绝经期女性焦虑总分为(31.64±4.14)分,抑郁总分为(35.49±4.12)分,两者与国内常模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女性PSQI各维度及总分与焦虑、抑郁得分呈正相关(P0.05);围绝经期女性PSQI总分与家庭关怀度总分呈负相关(P0.05),即家庭功能良好者,睡眠质量高。结论长春市围绝经期女性总体睡眠质量一般,家庭关怀度处于中度障碍水平,存在明显焦虑及抑郁情况。围绝经期女性可通过合理运动、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培养睡眠习惯来改善睡眠质量,家庭成员多给予围绝经期女性关心和照护,提高家庭关怀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可消除围绝经期女性焦虑及抑郁,促进围绝经期女性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心脑血管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了解成都市综合医院心脑血管患者中焦虑、抑郁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索。方法采用方便抽样从成都市抽取3个综合医院,同时连续抽样收集心内科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52例,神经内科确诊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对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9分的患者由精神科医生使用Hamilton量表进一步确诊。结果调查对象抑郁症患病率为5.6%,焦虑症患病率为6.7%;92.9%抑郁患者同时患有焦虑症,76.5%的焦虑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均未曾被诊断为抑郁症并接受相应治疗,仅11.8%焦虑症患者曾被诊断为焦虑症并接受相应治疗;待岗或失业、自觉目前健康状况较差、工作较劳累为抑郁和焦虑的危险因索。结论焦虑和抑郁共患病率高,而焦虑和抑郁症诊断率和治疗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a)、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52例诊断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同时随机抽取50例脑卒中后未发生抑郁的患者。抽取空腹肘正中静脉血2ml,检测血清细胞因子TNF-a、CRP、HCY,比较两组患者及不同程度抑郁患者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a、CRP、HCY水平比较,抑郁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a、CRP、HCY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抑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AMD评分量表,52例抑郁患者中轻度抑郁患者20例,中度抑郁患者18例,重度抑郁患者14例;不同程度抑郁患者TNF-a、CRP、HCY水平比较,随着患者抑郁程度的增加,血清细胞因子TNF-a、CRP、HCY水平亦随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相关性分析显示,TNF-a、CRP、HCY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73、0.70(P均﹤0.01)。结论血清细胞因子TNF-a、CRP、HCY与脑卒中后抑郁存在明显相关性,且随着患者抑郁程度的增加,其水平亦明显增加,在临床工作中对有上述血清细胞因子增高的脑卒中患者给予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了解正在伊犁州乡级艾滋病治疗机构接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艾滋病病人的抑郁、焦虑症状状况并分析探讨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 本研究以伊犁州为研究现场,通过问卷调查和查询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采集相关信息。结果 在412例研究对象中,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20.6%和14.3%。结果显示,正确掌握ART知识、ART依从性良好和民间聚会活动的调查对象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性降低,参加恰依活动可降低抑郁症状的危险性,离异/分居/丧偶的调查对象更易出现抑郁症状;无业者和有吸烟行为者更易出现焦虑症状。结论 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社会家庭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有助于提高艾滋病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Aim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are phenomena observed across world,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research explore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and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ubject and methods

For this purpose,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scale (DASS–21) was used for data collection along with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361 students of various academic disciplines and degree programs through self-reported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male students had more depression, stress, and anxiety in comparison to female studen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on the basis of family type. In additi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erception of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on the basis of their residential status and parents’ education.

Conclusions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male students were more depressed, stressed and anxious as compared to female students. Furthermore,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were the same among students with nuclear and joint family living systems. Parental educ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students’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Students with educated parents had fewer symptoms of stres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