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前血清OX40配体(OX40L)水平与术后1年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69例,术前检测患者血清OX40L水平,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未狭窄组和再狭窄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OX40L水平。结果再狭窄组患者血清OX40L水平显著高于未狭窄组(P0.05);再狭窄组患者中一支病变、二支病变、三支病变血清OX40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前血清OX40L水平与术后1年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可作为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很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U)与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冠心病PCI病人128例,术前检测病人MAU,设定MAU水平30~300 mg/L为MAU阳性。观察MAU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比较术后随访1年病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病人MAU(20.15±9.53)mg/L,双支病变病人MAU(40.76±18.42)mg/L,三支病变病人MAU(57.49±23.52)m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例病人中,MAU阳性56例,MAU阴性72例,术后12个月内MAU阳性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46.4%,MAU阴性组为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MAU冠心病病人行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行PCI术前检测MAU水平可预测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3.
熊晓昉  李屏  董晓雁 《心脏杂志》2010,22(2):234-236
目的: 了解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入选9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病史和CAG结果分为2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6例;另收集非冠心病CAG阴性组40例为对照组。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根据Gensini评分系统将冠脉病变组分为Gensini积分≥30分组和<30分组,再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双支和3支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冠脉病变支数的相互关系。结果: ACS组和SAP组血清脂联素水平[(7.2±2.6)mg/L,(8.4±3.2)mg/L]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19.5±2.5)mg/L,均P<0.01],且ACS组和SAP组之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积分≥30分脂联素水平[(7.0±1.6)mg/L]明显低于<30分组,[(13.7±6.7)mg/L,P<0.01]。3支病变组血清脂联素水平[(7.5±2.8)mg/L]较单支组[(13.2±5.8)mg/L]显著降低(P<0.01),较双支病变组[(10.7±4.8)mg/L]也显著降低(P<0.05)。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713,P<0.01)。结论: 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冠脉病变支数显著相关,低脂联素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M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20例受试者分为冠心病组(73例)和对照组(47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清载脂蛋白M水平。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清载脂蛋白M水平;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和狭窄程度血清载脂蛋白M水平。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M水平(10.12±1.79 mg/L)明显低于对照组(11.69±2.02 mg/L,P<0.01);冠心病患者多支病变组载脂蛋白M水平(9.19±1.22 mg/L)明显低于单支病变(11.22±1.69 mg/L)和双支病变(10.36±1.94 mg/L)组(P均<0.01);轻度狭窄组(11.39±1.58 mg/L)、中度狭窄组(10.14±1.46 mg/L)及重度狭窄组(9.04±1.30 mg/L)载脂蛋白M水平逐渐降低(P<0.05);冠状动脉病变数量(r=-0.485)和狭窄程度(r=-0.508)与血清载脂蛋白M水平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载脂蛋白M可能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UA)含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术(PCI)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对87例曾经接受PCI及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测定血脂,UA,C反应蛋白(CRP),及空腹血糖(FBG)等项目,根据术后随访冠状动脉造影,以支架植入处内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23例)和对照组(64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再狭窄组U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443.8±99.62)mmol/L vs.(395.6±86.36)mmol/L](P<0.01)。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血清脂蛋白(a)[Lp(a)]、尿微量白蛋白(MAU)水平与冠心病病人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接受PCI治疗的120例冠心病病人,随访12个月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失访4例、死亡4例。将再次发生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人33例作为再狭窄组,未再出现冠状动脉狭窄的79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血清Lp(a)、MAU水平,探讨Lp(a)、MAU水平与病人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关系。结果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血肌酐、尿酸、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吸烟史、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支架直径、支架长度、规范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血清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再狭窄组Lp(a)、MAU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前Lp(a)、LDL-C、MAU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病人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CI术前病人的Lp(a)、MAU水平升高会增加冠心病病人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再次入院造影复查时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根据再次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将370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并随访造影结果的患者分为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对两组临床情况及生物化学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0例患者中有487支靶血管置入支架,94例患者的123支靶血管发生再狭窄。单因素分析显示再狭窄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非再狭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mmol/L)为冠状动脉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提示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216例经过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以冠脉病变程度分组,同时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结果:冠状动脉正常组血尿酸水平为(293.98±74.49)μmol/L,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为(309.65±50.98)μmol/L,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为(358.28±79.08)μmol/L,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为(366.71±92.24)μmol/L。狭窄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348.45±)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293.98±74.49)μmol/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病变血管数目呈正相关(r=0.324,P<0.01)。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血尿酸水平也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C-反应蛋白(CRP)预测支架植入术后非靶血管病变的进展和靶病变的再狭窄。方法测定311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入院时及随访时的血浆CRP浓度。所有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6-9个月后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进展组患者高敏CRP浓度高于非进展组患者[1.60(0.80-3.46)mg/lvs0.96(0.55-1.87)mg/l,P<0.001]。再狭窄组患者高敏CRP浓度高于非再狭窄组患者[1.46(0.90-2.90)mg/lvs1.15(0.59-2.34)mg/l,P=0.026]。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浆CRP是非靶血管病变狭窄快速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OR=1.207,95%CI1.073-1.357,P=0.002)。结论血浆CRP可独立预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非靶血管病变狭窄的快速进展,但与靶病变再狭窄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血浆脂联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5例支架置入术后9~12个月无支架内再狭窄(A组)和54例存在支架内再狭窄≥50%(B组)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当天取空腹12 h以上的股动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同时对支架置入前、置入术后即刻及9~12个月后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QCA评价.结果 A、B两组的靶血管病变部位及病变的复杂程度均相似,使用金属裸支架分别为8例(12.31%)和6例(11.11%);使用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分别为11例(16.92%)和10例(18.52%);使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分别为46例(70.77%)和38例(70.37%),术后用药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A组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B组[(15.16±5.02)mg/L比(10.01±4.93)ms/L,P<0.05];两组的病变长度相似[(15.82±6.67)mm比(13.40±4.20)mm,P>0.05];术前及术后即刻的最小管腔直径(MLD)、狭窄程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9~12个月时的QCA显示:A组的MLD为(2.55±0.53)mm,平均狭窄程度为(24.21±11.23)%,B组的MLD为(0.57±0.60)mm,平均狭窄程度为(81.00±19.11)%,P<0.01;即刻获得的管腔直径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48±0.65)mm 比(1.19±0.37)mm,P>0.05];A组的晚期丢失明显小于B组[(0.50±0.34)mm比(1.60±0.54)mm,P<0.01].结论 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是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iSize功能诊断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前降支根部病变的效果,优势及预后情况。方法:入选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前降支根部有病变且在IVUS指导下植入支架的患者(A组,30例),及未行IVUS检查,仅根据冠脉造影评估行支架植入术者(B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情况及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肌梗死率和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A组超敏C反应蛋白[(31.59±56.93)mg/L比(5.03±7.24)mg/L]、病死率(3.3%比0)、心绞痛复发(26.7%比6.7%)及再狭窄率(16.7%比3.3%)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IVUS指导左主干及前降支根部病变介入治疗,有助于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减少组织损伤以及提高疗效,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和冠脉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CI前后持续炎症状态对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和预测作用。方法选择成功行支架置入术并于3个月后至1年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31例,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再狭窄组)124例和无支架内再狭窄组(无再狭窄组)307例。患者于PCI前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均检测C反应蛋白(CRP)、高敏CRP(hs-CRP)。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患者PCI前CRP和hs-CRP以及PCI后CR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将PCI前hs-CRP分为2 mg/L和≤2 mg/L2个等级,hs-CRP增高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明显升高(χ~2=5.0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高的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明显增加(OR=1.840,95% CI:1.076~3.157,P0.05)。结论 PCI前后持续的炎症状态是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应积极加强抗炎以改善PCI后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与妊娠相关蛋白A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与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内支架术6~12个月后进行复查的13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对象,其中前降支病变62例,回旋支36例,右冠状动脉34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率≥50%为支架内再狭窄.测定PAPP-A的浓度,将患者分为高PAPP-A组(PAPP-A≥12.11 mlU/L)66例和低PAPP-A组(PAPP-A<12.11 mIU/L)66例,通过血管内超声波(IVUS)检查,观察两组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新生内膜面积、新生内膜体积.结果 132例冠状动脉造影示再狭窄42例(31.8%),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患者年龄、性别、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狭窄患者PAPP-A水平高于无再狭窄的患者,分别为(18.14±2.26)mIU/L与(10.95±2.12)m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PAPP-A组再狭窄率为42.4%(28例),低PAPP-A组为21.2%(1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PAPP-A与新生斑块面积及体积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及0.54,P<O.05).结论 PAPP-A与内膜增生有关,PAPP-A可能通过促进新生内膜增生而引起支架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达标情况及其与冠脉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因冠心病行PCI术患者91例,术后除接受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外,均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6~18月后再次行冠脉造影术(CAG),根据CAG评分结果患者被分为病变进展组(n=32)和病变未进展组(n=59);又根据第二次手术前LDL—C水平分为LDL-C≥2.1mmol/L(n=43),1.64LDL—c〈2.1mmol/L(n=30),LDL—C〈1.6mmol/L(n=18)三亚组,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与病变未进展组患者比较,病变进展组LDL-C降低幅度[(0.46±0.81)mmol/L比(-0.04±0.65)mmol/L],降低百分比[(13.18±31.67)%比(-8.21±37.22)%]明显减小(P均〈0.05);LDL-C≥2.1mmol/L组,1.6≤LDL-C〈2.1mmol/L组,LDL-C〈1.6mmol/L组病变未进展者比例逐渐升高(58.1%比63.3%比83.3%,P〈0.05);Spearman分析显示,CAG前LDL水平与冠脉评分呈负相关(r=-0.70,P〈0.0001)。结论:常规治疗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使多数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达标并有效遏制冠心病患者冠脉再狭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糖尿病组36例,非糖尿病组51例)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PCI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左主干PCI治疗的方法、疗效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糖尿病组左主干合并前降支病变的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外,两组病变部位及合并病变冠状动脉分支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架植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36/36)vs.98%(50/51),P0.05]。两组介入治疗的各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治疗后1年各项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左主干支架内有局部血栓的影象学表现。共83例患者随访到2007年12月,临床随访率95.4%(83/87),随访时间(31.8±6.3)个月。至随访结束,2例死亡,病死率2.4%(2/83),共有7例复发心绞痛,4例经造影证实为左主干支架内再狭窄。结论合并糖尿病的左主干病变患者,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进行介入治疗可以获得与非糖尿病患者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邓孟球  吴先明 《心脏杂志》2009,21(6):826-827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支架植入术(PCI)后对血清IL-6、IL-1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影响及再狭窄与各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 选取ACS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64例,并于术前、术后不同时间段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IL-6、IL-10、MMP-1的浓度,跟踪随访6个月,对冠脉再狭窄患者进行统计。结果: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IL-6、MMP-1浓度明显高于术前,24 h达到高峰,IL-6于术后1周、MMP-1于术后1个月降至术前水平;冠脉再狭窄组术前、术后24 h IL-6、MMP-1浓度明显高于非再狭窄组。结论: 冠脉支架植入术增加了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并能对冠脉再狭窄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复杂多支病变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行血运重建治疗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200名,随机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组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每组100例。PCI组和CABG组中分别有合并糖尿病者(糖尿病亚组)27例和25例。观察术后1年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死亡、脑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再狭窄、心绞痛复发发生率,血浆肌酸激酶水平和PCI组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组与CABG组1个月、6个月和1年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0%、7.0%、12.0%比6.0%、9.0%、15.2%(P>0.05);心绞痛复发率分别为2.0%、4.0%、6.0%比1.0%、3.0%、5.1%(P>0.05)。术后1年再狭窄率分别为11.3%比13.2%(P>0.05)。PCI组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率1.0%。PCI组和CABG组术后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升高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6%比82%(P<0.05)。PCI组糖尿病亚组与CABG组糖尿病亚组1个月、6个月和1年的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4%、11.1%、18.5%比8.0%、16.0%、24.0%(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时代PCI与CABG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近、远期疗效相近,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8.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裸金属支架(BMS)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包括雷帕霉素(Cypher)支架和紫杉醇(TAXUS)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疗效的差异,为DES治疗多支及单支小血管病变冠心病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12月至2005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首次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靶血管为小血管病变且达到完全血运重建的486例患者,其中多支小血管病变(多支)150例。分为BMS组214例(多支63例)、Cypher组140例(多支46例)和TAXUS组132例(多支41例),对比分析各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的临床情况。结果3组患者冠脉病变特点、PCI成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等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冠脉造影随访显示,两个DES组再狭窄率均明显低于BMS(Cypher组4·9%,TAXUS组7·5%对BMS组29·2%,P<0·05),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亦明显低于BMS(Cypher组2·9%,TAXUS组3·9%对BMS组12·0%,P<0·01)。进一步分析多支小血管病例,发现两个DES组的再狭窄率及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仍然明显低于BMS组(再狭窄率Cypher组6·7%,TAXUS组7·1%对BMS组37·5%,P<0·05;MACE发生率Cypher组4·1%,TAXUS组4·8%对BMS组21·0%,P<0·05)。结论Cypher和TAXUS支架治疗小血管病变安全可行,疗效显著,治疗多支小血管病变可得到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U)对直接PCI的老年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老年STEMI患者101例,根据MAU水平分为MAU阳性组(MAU>20 mg/24 h.54例)和MAU阴性组(MAU≤20 mg/24 h,47例)。观察发病30天及1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MAU阳性组发病30天及1年发生MACE分别为15例(27.8%)和25例(46.3%);MAU阴性组发病30天未发生MACE,随访1年发生MACE 3 例(6.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MAU阳性组多支血管病变明显高于MAU阴性组(87.0% vs 53.2%,P<0.01)。结论 MAU是预测老年STEMI患者30天及1年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