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12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伊曲康唑治疗的疗效.结果 伊曲康唑临床总有效率47.2%(60/127).在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组病例的有效率分别为66.7%(16/24)、51.6%(33/64)、28.2%(11/39),拟诊组明显低于确诊和临床诊断组(P<0.01).副反应轻微.伊曲康唑对检出茵株,接受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剂及负荷量给药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 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茵感染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Liu CY  Fu R  Wu YH  Ruan EB  Qu W  Wang GJ  Liang Y  Wang XM  Liu H  Song J  Guan J  Wang HQ  Xing LM  Li LJ  Wang J  Shao ZH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6):504-507
目的 分析伊曲康唑在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并接受伊曲康唑治疗的IFI患者156例,了解其疗效、影响因素及副作用等.结果 156例IFI患者中92例原发病为恶性血液病,64例为非恶性血液病;IFI拟诊77例,临床诊断79例.伊曲康唑治疗有效94例(63.5%),无效更换为其他药物54例(36.5%).恶性血液病、接受过化疗、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真菌培养阳性、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伊曲康唑有效率低.年龄、体温、既往应用抗生素、G试验结果、感染部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与伊曲康唑治疗疗效无关.5例患者出现药物副作用而停药,包括胃肠道不适3例和心动过速2例.结论 伊曲康唑能够高效、安全地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IFI.原发恶性病、粒细胞缺乏、合并细菌感染、迟用药物会影响伊曲康唑抗真菌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率日益增高,成为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伊曲康唑在IFI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部分类型IFI感染的一线选择[1].但是,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的:IFI患者,伊曲康唑能否应用?是否安全?目前国内外很少报道.我们对15例恶性血液病伴有肾功能不全患者IFI应用伊曲康唑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4.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7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比较伊曲康唑与两性霉素B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76例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者68例(89.5%),化疗2个疗程以上者64例(84.2%),中性粒细胞缺乏者43例(56.6%),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34例(44.7%),中心或外周静脉置管者27例(35.5%)。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IFI的总有效率为60.5%和61.5%(P=0.929);两组间不良反应对比只在低钾血症方面有差异(14.0%比42.4%,P=0.005)。结论 化疗、应用广谱抗生素、中性粒细胞缺乏等是恶性血液病合并IFI的易感因素。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IFI疗效与两性霉素B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伴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2004年2月至2005年4月住院恶性血液病患者51例。男35例、女16例,中位年龄42岁。确诊或拟诊真菌感染或经验性治疗使用伊曲康唑,剂量为:每次200mg,每12h1次;用2d后,每次200mg,每天1次,完成疗程7d以上评价疗效。完成者共49例,疗程为7~32d,中位数14d。结果伊曲康唑注射液临床总有效率59.2%,真菌清除率为71.4%。副反应中没有发现用药时寒战、发热等,以及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发生率7.8%,肾功能损害发生率2%。结论伊曲康唑注射液抗菌谱较广,其注射液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中为高效药物,且药物安全性良好,但在使用时尚需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应用伊曲康唑口服液预防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期并发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将62例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血液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真菌感染预防用药组和对照组,其中预防用药组患者预防性地服用伊曲康唑口服液,而对照组患者未接受任何预防性抗真菌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31例服用伊曲康唑口服液患者中,仅2例发生真菌感染,真菌感染率仅为6.5%,而对照组31例中,8例并发真菌感染,包括3例深部真菌感染,真菌感染率为25.8%,明显高于预防用药组(P<0.01),而且2组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预防性应用伊曲康唑口服液能有效降低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期真菌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变性高效液相联合测序及酶切检测广西葡萄糖262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基因型;伊曲康唑在恶性血液病系统性真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玻片法单人份免疫分型试剂盒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大剂量化疗和脐血支持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复方青黛、ATRA与化疗交替治疗缓解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8.
伊曲康唑预防和治疗重症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40例重症血液病患者(生再障2例、急性白血病33例、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5例)应用伊曲康唑预防和治疗真菌感染。20例治疗组患者中,有效17例(有效率85%);20例预防组患者中,仅1例发生真菌感染(发病率5%()。与随机分配的患者对照组20例(发病率3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伊曲康唑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9.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发生率日益增加,已成为危及恶性血液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我们对伊曲康唑注射剂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IFI进行临床研究,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一、资料和方法1.对象:5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均为我院2002年6月至2004年9月住院患者,其中男36例,女22例  相似文献   

10.
114例恶性血液病(AML、淋巴瘤)患者均接受多次联合化疗。随机分为预防组52例,对照组62例。均于化疗前3天常规服用雷尼替丁、氟哌酸。预防组加服伊曲康唑200mg/d,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时停用。结果:预防组和对照组化疗后继发真菌感染率分别为3.8%(2/52)和12.8%(8/62),P<0.05。预防组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口服伊曲康唑预防血液病化疗后真菌感染是有效和安全的。表1参3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2006-02/2009-06住院的72例恶性血液病并发IFI患者,其中,男46例、女26例,中位年龄42岁。确诊或拟诊真菌感染或经验性治疗者使用伊曲康唑,剂量为:每次200mg,静脉滴注,1次/12h;用2d后,每次200mg,1次/d,完成疗程7d以上评价疗效。完成者共53例,疗程为732d,中位数14d。结果 53例完成疗程患者中:痊愈15例,显效19例,进步5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64.15%(34/53);不良反应发生率19.44%(14/72),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的症状,均为一过性。结论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IFI具有广谱抗真菌功效,其引发的不良事件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及探讨防治策略。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97例血液病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例患者真菌培养获得真菌201株,其中念珠菌147株,占73.1%;17.5%为两种真菌感染,71.8%伴细菌感染;相关病死率为23.7%。二性霉素B脂质体与伊曲康唑对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有效率分别为66.7%和63.6%。结论真菌感染是血液系统疾病继发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早期诊断与治疗是病情缓解与长期生存的关键。二性霉素B脂质体与伊曲康唑是治疗真菌感染的常用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两性霉素B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患者真菌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激素,可有效治疗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泊沙康唑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血液科2015年3月-2016年2月HSCT 19例,2例移植前有肺部真菌病史,从预处理开始口服泊沙康唑600mg/天,至中性粒细胞恢复,之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改为伊曲康唑或伏立康唑口服至 75天。结果 19例患者未发生突破性真菌感染,在泊沙康唑使用过程中未观察到严重毒副反应发生,到随访结束时,17例存活。结论 泊沙康唑对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9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对在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I)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例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予以伊曲康唑静脉及口服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真菌镜检等判定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伊曲康唑辅以综合治疗有效率达89%(8/9),其中痊愈7例,显效1例;1例患者因肺部体征继续进展导致呼吸衰竭死亡。未发生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结论伊曲康唑在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治疗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杨翃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23):1887-1888
机会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正逐年增多,尤其好发于免疫缺陷、糖尿病及血液病患者。白色念珠菌仍是引起机会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近年发现,由非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机会性真菌感染也正逐年增加,成为继白色念珠菌后的第二大机会性病原菌,而其中最常见的是光滑念珠菌[1]。可能是频繁无选择性使用抗真菌药物,从而使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不断增加所致[2]。伊曲康唑注射液系第二代三唑类高效广谱抗真菌药,其抗菌谱广,组织器官内药物浓度较高,且毒副反应小。现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ICU病房1例光滑念珠菌感染患者使用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应重视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hen JZ  Fu HY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6):401-402
传统意义上,真菌感染属于皮肤科大夫的诊治范围,但近年来我们深切体会到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血液科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而这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值得高度重视。随着血液恶性疾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的化疗、放疗和骨髓移植治疗(BMT)的研究开展,使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期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由于恶性血液病本身的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手段的发展,免疫力低下的血液病患者不断增多,成为感染的高危人群。各种有效的抗生素的大量问世使细菌感染得到较好控制;与之相反,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血液病患者过去十分罕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伊曲康唑治疗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1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对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11月至2006年11月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血液科的17例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诊断前给予氟康唑预防性治疗,无明显效果后改为伊曲康唑20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连用2d。后每日1次200mg静滴,应用2周,根据病情改为口服伊曲康唑并与使用氟康唑进行比较。结果17例患者应用氟康唑无效后改为伊曲康唑治疗,有效率为64.7%,并且有52.9%的患者在1周内即显效。结论伊曲康唑是治疗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与传统的抗真菌药物相比有更广的抗菌谱,且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伊曲康唑口服液预防急性白血病(AL)深部真菌感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12月我科AL住院高危患者入选研究。治疗组接受伊曲康唑口服液预防性治疗,剂量为200mg,每天2次,持续至粒细胞缺乏(粒缺)恢复或发生发热或其他感染性事件。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143例患者入选研究,其中预防治疗组65例患者,17例(26.2%)出现发热,对照组78例患者,26例(33.3%)出现发热。两组比较,发热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367)。伊曲康唑口服液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9.2%)。预防治疗组抗真菌治疗总费用为390233元,人均6004元;对照组抗真菌治疗总费用为410200元,人均5259元。预防治疗组的粒缺-真菌治疗终点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48)。结论:伊曲康唑口服液可安全地应用于AL患者深部真菌感染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20.
HIV/AIDS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与耐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状况、病原菌分类及耐药现状。方法:总结近年来收治的131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HIV/AIDS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48例,感染率为36.6%,其中以念珠菌为主,占61%,感染部位以消化道为主,占62.7%。随着CD4^ T淋巴细胞的减少,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感染率逐渐增加。念珠菌对益康唑(ECO)、酮康唑(KET)、咪康唑(MIC)、制霉菌素(NYS)、氟康唑(FLU)、伊曲康唑(ITR)、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耐药率分别为69.4%、66.7%、58.3%、44.4%、43.8%、36.4%、14.3%、13.9%。结论:HIV/AIDS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率高,且多有药耐药性,特别是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已呈明显耐药,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