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缺血急性期血液流变学异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家兔急性不完全性脑血模型,测定其缺血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血栓素、前列环素之代谢产物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a含量,结果发现脑缺血急性期存在着全血粘度升高,红细胞电泳率减慢,变形指数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等血液流变学异常,应引起重视,尽早阻断这一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attack,TIA),也称一过性脑缺血性发作或小中风,是脑梗死的先兆发作。它是指短时间内脑血流量减少导致一过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发作突然,历时短暂,一次发作持续数秒至24h,一般常为5~20min,其发作有多种机制。为进一步探讨血液流变学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对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是造成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血液流变学对急性出血性中风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相似文献   

6.
1961年Aksyantsey观察一过性脑卒中与血液粘稠度有关,1976年松田宝指出脑梗塞急性期血液粘稠度增高,致使血流缓慢,促使脑血栓形成。1981年Gottstein曾指出“稀释治疗”可使急性脑缺血死亡率由54%降到35%。降低血粘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手段。本文报告我院1990年对5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液稀释疗法前后血液流变学8项指标的观测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诊  相似文献   

7.
蚓激酶(Earthworm Plasminogen Activator,EPA)是从蚯蚓中提取的蛋白成分,具有抗凝、溶栓、去纤的作用[1],且无付作用.我院1997~1998年以来应用EPA、复方丹参治疗105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现将这两药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陆群芳 《广西医学》1991,13(4):223-227
本文报道245例经头颅CT检查的急性脑血管病人,其中出血性中风89例,缺血性中风156例.分析两组血液流变学、血脂等改变,发现两组血粘均显著升高,与正常参考值对比,差异非常显著.血液流变学九项指标中,五项以上异常者出血组占52.75%,缺血组占59.6%。两组之间对比,差异不显著,无鉴别诊断价值。缺血组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者占36%。胆固醇、β脂蛋白、甘油三酯在正常范围者两组均在半数以上.可能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风两者共同存在某些发病因素而致血粘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醒脑再造胶囊对血瘀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肌内注射地塞米松造血瘀模型,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脑缺血模型。将血瘀模型大鼠分为6组,分别灌服大、中、小剂量的醒脑再造胶囊混悬液、中风回春片混悬液和同体积生理盐水(2组),另设一组空白对照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1 d。实验结束时,动物麻醉后分离两侧颈总动脉作结扎术,完全空白组和其中一组生理盐水组施假手术。断头取血,肝素抗凝,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红细胞聚集指数等。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大、中、小剂量醒脑再造胶囊组和中风回春片组均可显著降低全血黏度,显著降低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中剂量醒脑再造胶囊组可使模型大鼠血浆黏度明显降低;醒脑再造胶囊组可显著降低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刚性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结论 醒脑再造胶囊可显著改善大鼠血瘀性脑缺血模型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曾琦  叶炯阳 《海南医学》1993,4(3):15-16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液流变学研究国内已报告,但腔隙性脑梗塞在CT未问世前限于诊断上的困难,报告较少,CT的问世使我们对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有了更深的认识。本文报告一组腔隙性脑梗塞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对照研究,共观察五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液流变学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60例缺血性脑卒中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浓度5项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提法缺血性脑座中病人急性期存在明显高粘滞血症。  相似文献   

13.
颈性眩晕与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o永安  关朝红 《医学综述》1996,2(9):505-505
颈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脑缺血症状,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以往的研究多注重于颈椎骨质增生,骨赘压迫椎动脉或者椎动脉本身粥样硬化、扭曲及痉挛等因素的研究,而忽视了血液粘度这一重要因素。本文就颈性眩晕组,神经根型颈椎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历选择 颈性眩晕组42人,神经根型颈椎病组34人,均为95年度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参照潘之清主编《颈椎病》,凡合并有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心肌梗塞、慢支及糖尿病者均从本资料中剔除。另选30例健康人作对照。三组病例在年龄、性别、饮食…  相似文献   

14.
温英梅 《海南医学》2001,12(6):61-61
脑血栓是中老年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 ,在缺血性中风中发病率最高 ,约占 70 %多 ,并且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 ,其发病率也相应增高。本文对 44例从 1997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血栓病人血流变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实验对象 :实验组 44例临床确诊脑血栓患者。其中男性 32例 ,年龄 39岁 - 77岁 ,平均年龄 5 9.1± 4.7岁 ;女性 12例 ,年龄 41岁 - 79岁 ,5 7.3± 7.4岁。对照组为外单位在我院正常体检并排除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无严重影响血液流变指标疾病的健康人 42例 ,平均年龄表 1:实验组和对照组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血竭胶囊(CXJC)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CXJC低剂量组(0.14 g.kg-1)、CXJC中剂量组(0.56 g.kg-1)和CXJC高剂量组(1.12 g.kg-1),每组8只。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经颈总动脉取血,测定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性及红细胞聚集性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测定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和脑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CXJC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降低中、低切变率下全血还原粘度和红细胞压积,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并能显著提高红细胞的变形性(P<0.05或P<0.01)。CXJC 0.56、1.12 g.kg-1还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大鼠血浆粘度(P<0.05或P<0.01),降低血清NO含量和增加GSH-Px活力(P<0.05,P<0.01)。结论CXJC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和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而达到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观察4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用Svate-3治疗前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明显异常,高于50例正常组,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Svate-3对本病红细胞聚集性的疗效,优于血管痉挛型。Svate-3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中堪 《浙江医学》1995,17(4):250-25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较常见,现将所观察的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观察组:20例,均为男性,年龄21~80岁,平均47.8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天之内入院,均有黑便史,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其中4例伴有少量呕血。均无急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20例均经胃镜及病理检查,其中胃炎6例、残胃炎1例、胃溃疡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复合性溃疡1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rarin,Pur)对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前脑皮质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四动脉闭塞法”建立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葛根素脑保护组(缺血前5min葛根素30mg.kg-1静推)和葛根素复苏组(缺血再灌注后5min葛根素30mg.kg-1静推)。脑缺血20min再灌注60min末,测定家兔动脉血血液流变学指标;电镜观察前脑皮质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脑缺血再灌注60min结束,与缺血模型组比较,应用葛根素的脑保护组和脑复苏组均可显著降低动物血液粘滞度,增加红细胞变形性(P<0.01或P<0.05);应用葛根素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膜等膜性结构损伤,保护细胞器,促进内皮细胞修复和再生。葛根素保护组效应优于葛根素复苏组(P<0.01或P<0.05)。结论葛根素具有改善脑缺血损伤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修复与再生的作用,药物预处理的保护作用优于复苏效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