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肺复苏后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关心肺复苏(CPR)后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的原因与复苏后死亡的关系,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 43例用多参数监护仪明确心脏骤停,采取胸外按压、除颤,气管插管及复苏后综合治疗。结果 心肺复苏成功32例,心肺脑复苏成功15例,复苏后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28例。出院8例,死亡35例。死亡主要与原发病、年龄大、器官衰竭数目相关。结论 心肺复苏后仍须进一步生命支持和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院内成功心肺复苏患者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临床纳入60例院内成功心肺复苏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可能导致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高血糖、高血压、左心室肥大、年龄等与院内成功心肺复苏患者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示,高血糖、高血压、肺功能障碍、年龄≥60岁是造成院内成功心肺复苏患者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糖、高血压、肺功能障碍、年龄(≥60岁)是院内成功心肺复苏患者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关心肺复苏(CPR)后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的原因与复苏后死亡的关系。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45例明确心脏骤停,采取胸外按压、除颤,气管插管及复苏后入住ICU综合治疗。结果心肺复苏成功33例次,心肺脑复苏成功18例次,复苏后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30例。出院9例,死亡36例。死亡主要与原发病、年龄大、器官衰竭数目相关。结论心肺复苏后仍须进一步在ICU进行生命支持和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成功以后患者出现心血管衰竭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04例患者分成出现心血管衰竭和非心血管衰竭两组,收集其年龄、性别、病死率、复苏持续时间等因素,并作出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开始复苏时间对心血管衰竭的影响不明显,心血管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比非心血管衰竭患者的高很多,心血管衰竭患者的心肺复苏时间比非心血管衰竭患者长(P<0.05)。结论:心肺复苏成功以后影响患者发生心血管衰竭的主要因素是心肺复苏的持续时间、复苏前存在SIRS、复苏前血糖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后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患者的临床监测与护理重点,以提高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ICU心肺复苏后的56例病例资料.结果 56例患者有40例心肺复苏成功,占71.43%,心肺脑复苏成功23例(41.07%).其中38例患者合并有两个以上脏器功能障碍,占(67.86%).最终死亡43例(76.79%),痊愈出院13例(23.21%).结论 心肺复苏后应早期监测评估及积极维持重要脏器功能,进一步生命支持治疗,积极防止感染,加强心理护理,尽可能避免或逆转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心搏骤停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指导患者的抢救。 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49例行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心搏骤停患者资料,依据预后情况分为复苏成功组(44例)和复苏失败组(105例)。制作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史、CPR公众科普、心搏骤停地点、CRP时间、ROSC间期、瞳孔、器官功能衰竭、复苏后APACHEⅡ评分、血压、D-二聚体水平等,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探讨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础病史、CPR公众科普、心搏骤停地点、CRP时间、ROSC间期、瞳孔、器官功能衰竭、复苏后APACHEⅡ评分、血压、D-二聚体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复苏成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基础病史、CPR公众科普、心搏骤停地点、CRP时间、ROSC间期、瞳孔、器官功能衰竭、复苏后APACHEⅡ评分、血压、D-二聚体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复苏成功的危险因素。 结论 经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的心搏骤停患者预后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依据患者临床状况给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的成功的关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5月—2012年11月老年科及重症监护室中老年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100例患者的完整资料,该100例患者在对基础疾病进行规范的抢救治疗时,突发心脏骤停或心脏性猝死,立即进行规范的基础心肺复苏[1]及高级生命支持。结果心肺复苏成功(标准为存活>24h)80例占80%。失败(标准为存活<24h)20例占20%。结论及时有效循环血容量复苏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停止,经积极的心肺复苏CPR(cardiopulmonary resusitation)成功后,脑的复苏即意识的恢复是衡量复苏成功的关键。所以,近年来医学把以往的心肺复苏发展成心肺脑复苏CPCR(cardiopulmonary-cerebral resusitation),高压氧在脑复苏过程中有着药物及物理疗法不可代替的作用。我院近年来有6例CPR成功后,在常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CPR)患者临床特点及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沈阳二四二医院行现场抢救的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复苏方式、救治时间、开始复苏时间、复苏持续时间等,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系统对复苏成功患者进行预后评价,记录住院时间并随访复苏成功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结果复苏方式:气管插管通气复苏32例,面罩-气囊通气复苏38例,口对口人工呼吸复苏21例。面罩-气囊通气组自主循环成功复苏高于插管通气组[50.0%(19/38)比15.6%(5/32)],面罩-气囊通气组复苏成功患者APACHEⅡ评分低于气管插管通气组、住院时间短于气管插管通气组[(21±7)分比(32±9)分,(23±7)d比(3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心搏骤停<6 min组实施CPR者的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高于呼吸心搏骤停6~10 min组[54.4%(25/46)比12.5%(3/24)],呼吸心搏骤停6~10 min组和呼吸心搏骤停>10 min组复苏成功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呼吸心搏骤停<6 min组、住院时间长于呼吸心搏骤停<6 min组[(29±6)分、(37±8)分比(20±5)分,(31±7)d、(35±9)d比(2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R持续20~30 min组CPR最终成功率高于CPR持续<10 min组[51.4%(19/37)比25.8%(8/31)],CPR持续20~30 min复苏成功患者APACHEⅡ评分低于CPR持续<10 min组、住院时间短于CPR持续<10 min组[(23±8)分比(28±9)分,(22±5)d比(3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面罩-气囊通气、在6 min内实施CPR、持续CPR 20~30 min时可提高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和患者预后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应积极预防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心脏手术后心肺复苏困难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27例成年心脏手术后心脏骤停患者因心肺复苏困难应用ECMO救治,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42~76(60±8)岁,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例,瓣膜手术5例,心包剥脱术及房颤射频消融术各1例。全部患者均经应用药物、实施电除颤及心脏按压等措施抢救无效紧急建立ECMO辅助。结果 27例患者心肺复苏(CPR)时间35~190 min(中位时间90min),ECMO辅助后全部患者均恢复自主心律,ECMO辅助时间13.5~207 h(中位时间95 h),监护室停留时间1~20 d(中位时间7 d)。21例(77.8%)患者成功撤离ECMO辅助,其中13例(48.1%)存活出院。6例患者未脱离ECMO,8例成功脱机后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感染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ECMO辅助24 h后患者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Lac)、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持续好转。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在年龄、肾功能衰竭需透析(CRRT)治疗人数、复苏后即刻MAP以及复苏72 h后IS、LVEF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ECMO可以提供紧急循环支持,挽救部分成年心脏术后心脏骤停而常规方法复苏困难的患者的生命,积极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脑损伤对改善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尖区按压法及去甲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采用左心尖区按压法及去甲肾上腺素组(12例)与常规胸外心脏按压及肾上腺素组(16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NE组左心尖区按压法及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12例CPR患者,复苏成功10例(其中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脑复苏无效自动出院)8例成活(66.67%; E组常规胸外心脏按压及肾上腺素(Epinephrine)16例CPR患者,复苏成功6例(其中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成活(25%).结论采用左心尖区按压法及去甲肾上腺素组(12例)CPR的成活率高于常规胸外心脏按压及肾上腺素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肺脑复苏成功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解决其心理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8例心肺脑复苏成功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性别、年龄、发作次数,对疾病了解程度及社会支持等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 焦虑、躯体化、恐怖、抑郁、强迫、5项因子得分与国内...  相似文献   

13.
686例心肺复苏成败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解我院心肺复苏(CPR)现状,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败的相关因素,探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本院2002至2008年6年来记录完整的686例患者CPR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疾病种类、CPR开始时间、复苏药物、电击除颤、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成功率及脑复苏成功率等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创伤后CPR病例数量居首位;心脏停搏时间大于10min者CPR成功率明显低于10min内开始CPR者(P<0.05);322例复苏成功,CPR成功率为44.02%,24h生存率12.2%,脑复苏成功率仅5.4%;CPR成功率与心脏停搏时间、有无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有无早期电除颤等有关。结论CPR成功率较低,脑复苏成功率则极低,早期生命支持"生存链"未得到切实应用;尽早识别心跳骤停、及早CPR、及早气管插管和及早电击复律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发生复苏后综合征(PRM)的原因并找出影响存活率的因素.方法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复苏后综合征发生、治愈的有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复苏后综合征相关的因素有8个: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地点、CPR开始时间、ROSC间期、休克、开始复苏时心律、瞳孔改变、基础疾病、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多因素分析显示PetCO2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筛出的因素中显示避免发生复苏后综合征的关键是复苏开始的时间.PetCO2是影响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复苏后综合征存活率的独立因素.现场进行快速及有效心肺复苏是避免发生复苏后综合征的关键.心肺复苏成功后重点应放在对各脏器功能的评估、支持、监护治疗上.  相似文献   

15.
心肺复苏的现代概念问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大一  周鹏 《中国医刊》2000,35(10):31-32
1 心肺复苏的现代观念有哪些 ?  现代心肺复苏 (CPR)已由基础的生命支持发展为高级的生命支持 ,它包括不开胸的心脏按压、除颤和药物干预。机械按压的技术改进和其他无创的方法对CPR已取得了一些效果。成功复苏的一个预测因素是增加冠脉血流和灌注压的能力。联合应用非肾上腺素能和肾上腺素能加压药对于治疗那些对目前治疗无反应的病人可以提供新方法。在初始复苏过程中 ,时间是关键。早期再灌注和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流是复苏成功的保证 ,早期除颤对终止心室颤动 (室颤 )和血流动力学效果归于零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也至关重要。未来…  相似文献   

16.
《右江医学》2019,(8):584-586
目的探讨萨勃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2018年1~12月需行心肺复苏抢救的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人工心肺复苏组52例(A组)和萨勃心肺复苏组48例(B组),将两组复苏成功所需时间、复苏成功率、复苏有效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和血乳酸值进行比较。结果 B组复苏成功时间短于A组,复苏成功率、复苏有效后的平均动脉压高于A组,复苏成功后的血乳酸值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用于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可缩短心肺复苏成功的时间,极大提高了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正> 脑复苏研究的目的是帮助处于终末状态或临床死亡病人给予有健康头脑的生存质量。当前,在院前或院内ICU以外的心肺复苏(CPR)成功后而无脑损害者不足10%。若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和采取最佳的CPR措施,脑复苏随胸外CPR的基本生命支持(BLS)一起开始将会改善这种局面。Safar自1961年提出心肺脑复苏(CPCR)步骤。新的疗法早已在动物实验中获得脑功能改善,但在临床上尚未有突破性进展,因为脑缺血—缺氧后的病理生理是复杂的、多种因素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罗宏  甘国容 《四川医学》2004,25(4):474-475
对于心跳骤停的治疗,即心肺脑复苏(CPR),要求及时、有效。公认在心跳骤停后4分钟内即开始基本生命支持(BLS),在8分钟内给予高级生命支持(ALS),可获得较高的复苏成功率。这表明及时的诊断,有效的治疗手段,先进的抢救设备及争取抢救时间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1996年1月至2003年5月我院抢救成功11例心跳骤停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肺脑复苏1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文淑  李泽平 《西部医学》2006,18(6):772-773
目的探讨心肺脑复苏(CPCR)的急救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01例心肺脑复苏患者的临床急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心肺复苏成功41例(40.59%);CPCR完全成功30例(29.70%)。结论心肺脑复苏应早呼救、早复苏、早除颤、早高级复苏4个环节是决定CPCR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廖伟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40-41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心肺复苏的106例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呼吸骤停病人。结果:7例病人经心肺复苏成功出院;22例有效,心跳呼吸恢复,而且持续12小时以上,随后死亡:无效77例。结论:心脏骤停到开始复苏的时间是建立自主循环的决定因素,尽早实施电击除颤是CPR成功的最关键措施,有效的胸外按压和呼吸支持是心肺复苏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