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慢性鼻炎及鼻窦炎的CT 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46 例经临床证实为慢性鼻炎及鼻窦
炎病人的CT 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中道阻塞是引发鼻部及鼻窦疾病的重要原因,其中慢性上颌窦炎,筛窦炎与中鼻道的阻塞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 CT 能清晰的显示鼻窦和中鼻道的解剖及变异,为术前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估计提供了重要的解剖依据,是目前诊断鼻腔—鼻窦首选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霉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重点观察鼻窦病变的部位、密度以及窦壁的骨质改变等。结果:①霉菌性鼻窦炎的病变范围多局限于单侧,以上颌窦多发。②窦腔软组织块影内可见线团状、斑点状或云絮状钙化影。③霉菌性鼻窦炎受累鼻窦窦口多数明显扩大,邻近正常结构受压移位或消失,④受累鼻窦窦壁骨质增厚硬化,可见骨质吸收或破坏。结论:鼻窦窦腔软组织影内线团状、斑点状或云絮状钙化是霉菌性鼻窦炎的较具特征性的CT表现,CT对诊断霉菌性鼻窦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霉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霉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11例,其中曲菌病6例,毛菌病3例,隐球菌2例,回顾性分析它们的X线、CT表现。结果 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特点为:①单侧发病;②病变仅位于上颌窦或以上颌窦为主;③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CT值较高,45-85Hu,内可有小砂粒状、线团状钙化;④鼻窦局限性骨质破坏,可伴增生。结论 霉菌性鼻窦炎X线表现无特异性,而T则有一定特异性,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 T和核磁共振(M R)诊断在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的特征性表现及这两种检查方式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6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64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参与课题研究.要求对所选64例患者进行C T及M R检查,详细记录其影像学相关资料,并研究分析患者的C T和M R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7.
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病理及CT 影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搜集经病理证实的21例霉菌性鼻窦炎,对比分析其临床、病理及CT表现并探讨其发病机理及鉴别诊断。1 资料与方法搜集1989年至1999年在我院诊治、有完整资料的21例霉菌性鼻窦炎,男6例,女15例。年龄37~70岁,平均482岁,病史半年至20余年。全部病例均有术前CT检查,采用西门子SOMATOMDR3及岛津4800TFCT扫描机,层厚和间隔5mm,轴位和/或冠状扫描。1例病人同时行MR检查。观察内容:①临床:病史,症状,鼻腔检查及预后;②病理:常规HE染色,观察指标为霉菌菌丝,黏膜血管浸润及钙化;③霉菌培养:手术切除组织或分泌物的微生物培…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鼻窦霉菌感染的CT特征及临床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资料完整的14例霉菌性鼻窦炎的冠状位及轴位重建图像表现。结果:受累鼻窦腔内可见软组织肿块充填,病灶内密度不均,部分病灶内可见钙化,病灶内见气泡影,受累鼻窦骨质可见硬化、吸收及破坏。部分病例合并窦口鼻道复合体变窄、阻塞,并见多种变异。结论:鼻窦霉菌感染的主要特征是窦腔内软组织肿块,病灶内散在钙化及气泡影,窦壁骨质增厚或吸收。冠状位CT扫描能较好地显示鼻腔鼻窦的解剖结构和病变范围,基于冠状位螺旋CT而做的轴位重建能更好地弥补冠状位扫描的不足,两者结合对功能性内镜手术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真菌性鼻窦炎发病隐袭,病程缓慢,常为单窦起病,病变进一步发展可累及多窦。临床表现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相似,极易误诊。现对本院2008年1~12月确诊的5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胆囊癌与慢性化脓性胆囊炎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海涛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1998,7(1):46-4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与慢性化脓性胆囊炎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胆囊癌及12例慢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及CT资料。结果:两组病例临床表现类似。CT显示胆囊癌的胆囊壁增厚6例,突入胆囊腔内肿块16例及肿块占据整个肿囊7例。肝内胆管扩张18例。病灶均有轻度至中度强化。慢性胆囊炎均表现胆囊增大,壁增厚;5例壁内存在低密度区;增强后明显强化。肝内胆管扩张1例。结论:CT显示胆囊癌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及肝内胆管扩张;胆囊炎表现为胆囊壁增厚、边缘模糊,尤其CT可以发现壁内低密度小脓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50例正常甲状腺和30例非肿瘤性病变甲状腺的CT征象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不论是甲亢、甲低、还是甲状腺炎和甲状腺肿都有不同程度甲状腺肿大,尤其以弥漫性甲状腺肿量为显著。密度都有不同程度降低,以甲低最为显著。增强扫描甲低和弥漫性甲状腺肿多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甲亢多为显著较均匀强化,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炎多为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白内障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少琼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6,(4)
本文报道28例眼外伤.其中14例裂隙灯检查及手术证实有外伤性白内障,CT检查显示:(1)8例晶体的正常影像消失.肉眼观与玻璃体密度完全一致。(2)6例晶体密度降低,其中3例伴晶体体积增大。从外伤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可解释其CT表现,笔者认为晶体CT值减低可作为外伤性白内障的诊断依据,CT检查有助于及时确定诊断和制订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曲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附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旨在认识曲菌性鼻窦炎的影像表现。材料与方法:本文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曲菌性鼻窦炎5例,均行CT检查,轴位加冠状位扫描。结果:病变常为单侧,起源于上颌窦。典型的CT表现为病变窦腔密度增高并有中央形态不一的钙化灶和周围环形低密度带以及窦腔内网格状阴影,还可伴有非侵入性骨改变。结论:曲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鼻窦的CT评估对手术很有帮助,因而CT检查具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少琼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1997,6(4):218-219
57例蝶窦CT扫描做以下测量:1.蝶窦的类型:鞍前型14%,半鞍型7%,全鞍型45.6%,枕鞍型17.5%,甲介型14%,未发育型1.7%,2.蝶窦开口:水平宽度平均2.1mm,蝶窦开口与蝶骨嵴的距离平均2.3mm。3.颈内动脉鞍后段隆起出现率为34.2%,视神经隆起出现率为48.3%。CT扫描是内窥镜鼻窦外科中用于诊断,判定病变范围和设计手术方案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眼眶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CT对眼眶皮样、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21例眼眶皮样囊肿的CT表现并与术中所见和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 21例CT检查均发现眶内占位,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或哑铃状,肿块内均有负CT值区,3例呈均匀一致的透明区,其余18例高度不均质,4例可见明显密度分界面,2例强化扫描,囊内容不强化,囊壁呈环状强化。18例位于眶骨膜下间隙者均可见眶骨壁受压所致的骨窝、骨孔、骨洞、骨缺损、骨嵴、骨增生以及骨吸收等改变。21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囊肿的位置、形状以及眶骨壁改变与CT发现一致,术后均被病理检查证实。结论 肿块密度不均匀,有负CT值区、眶骨壁发生改变是眼眶皮样囊肿的特征性表现,CT检查具有定性、定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眼眶肌炎的CT和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眼眶肌炎的CT和临床表现,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17例有完整CT检查资料和临床资料的眼眶肌炎患者进行了随访、实验室检查和皮质激素治疗等。结果 单眼发病16例,双眼发病1例,CT呈1条肌肉受累14例,眼球附着处增粗11例,眶周痛、眼球突出和眼球运动受限分别为17例,结膜充血水肿16例,眼险红肿13例,复视9例。结论 CT能准确显示眼眶肌炎的眼肌形态和周围结构变化,结合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随访诊断性皮质激素治疗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单发小脑转移瘤的CT表现。方法:对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单发小脑转移瘤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病灶16例位于小脑半球,4例位于小脑蚓部;其CT表现为:(1)平扫呈低、等或稍高混合密度,瘤内有坏死囊变区。(2)增强扫描呈不均匀环状或不规则结节状强化;(3)瘤周水肿轻或无,但均有程度不同的占位效应。结论:根据小脑转移瘤的CT表现,结合患者年龄,临床病史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吸虫肝硬化合并肝癌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结合21例血吸虫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其CT特征。观察肿瘤的位置、数目、大小、瘤内有否坏死、钙化等。结果:肿块位于肝左叶有4例,右叶10例,尾叶3例,螺及左右两叶4例。肿块直径5.0-14.2cm,平均8.1cm。瘤内有坏死12例(57%),钙化2例(9.5%)。肝内钙化有18例(85.7%)。结论:血吸虫肝硬化合并肝癌的CT表现具有特征,结合病史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