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众所周知,让男人戒烟是很困难的。对于烟瘾很重的人,让其戒烟更是难上加难。但我就成功的让老公心甘情愿地戒烟了,现在已经两年了,他现在自己都不想抽烟,闻到烟味会觉得反感了,很成功(虽然他会与我和女儿抢零食,但我宁愿他吃我和女儿的零食)。现在我家根本就没有烟,朋友来我家也都很自觉,我很满意我的戒烟战役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我的小孩是个三岁的男孩,在吃饭上还算让大人省心,但也有不爱吃饭的时候。开始,我千方百计连哄带骗地让他吃,过后,孩子却都呕吐出来。经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不爱吃饭时往往是不太饿、不怎么舒服或吃过零食不久。弄清了原因之后,当孩子再不爱吃饭时,我就不再勉强他,...  相似文献   

3.
即使权威统计出每年有500万人死于吸烟,但要让全世界总共13亿的烟民戒烟,也绝非朝夕之功。所以每年只有一个“世界无烟日”(5月31日)恐怕还不够——我是点起一支烟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想起去年“世界无烟日”活动期间,正赶上我在戒烟,于是就报了名,想在戒烟之余得个大奖什么的,结果没那么幸运,到最后又开始复吸至今,不禁感叹“戒烟难,难于上青天!”想必很多烟民都如我这般有过“戒又复吸,吸之又戒”的经历,乃至留下两段经典的话:一是一段对白——“抽颗?“”戒了。“”噢,停一段呀。”……二是一句话——“凡数着天数说戒烟的都戒不成。”去…  相似文献   

4.
老爸是个退休教师,今年75岁高龄,除了爱看书看报外,就是爱抽烟,老妈经常因为吸烟和他拌嘴,他总是半开玩笑地说“我的烟龄50年,你也和我生活了50几年,你们都是我的老伴.” 说归说,我们一直都在点化和开导他这尼古丁可不是啥好东西,您延年益寿最好的方法是把烟瘾戒掉,多吃点保健品,做到饮食、养生双结合,才是您对老妈最好的回报.老爸总是说他也想戒烟,但是多年的戒烟史总是让他半途而废,最后又开始“复吸”,如此反复他也腻烦了,“你妈还总拿话刺激我说:‘你爸要是能够戒掉烟,那我就能够戒饭.’言外之意是我要把这烟瘾带到棺材里去不可.”  相似文献   

5.
陈先生: 我和妻子结婚不久,性生活比较和谐。但是有一点让我很吃惊,妻子在高潮的时候,会喷射出一些液体。一开始还以为是性兴奋时她尿失禁了。但后来发现这种液体并没有尿味,我也曾听说女性高潮时喷射液体的情况,当时并不当真。难道妻子也会“射精”,这是否正常呢?  相似文献   

6.
从前有个姓胡的庄主,家里有个叫柴哥的长工因得了“寒热病”,已不能干活了,庄主便想将他赶出家门。柴哥哀求道:“老爷,我在你家干了几年的活,现在病了,无家可归,你便赶我出门,可否让大家评评理?”胡庄主自知理亏,只好说让柴哥先到外面住几天,等病好了再回来。柴哥出门不久,就觉得浑身发软,两腿酸痛,行走费力,过了一阵,便迷迷糊糊昏倒在一片杂草丛生的坡地上。第二天醒来,他觉得又渴又饥,连站起来的力气也没有,只好用手采挖身边的草根充饥。这样一连几天,饿了就吃草根。  相似文献   

7.
灯下,又是一封远方女孩的来信———马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初中女孩,真不好意思百忙中打扰您,但我实在没有办法。上初二不久,我就认识了一个初三男生。起初我们只是普通的朋友。后来,由于我们经常书信往来,便从普通朋友上升为那种“男女朋友”。那时我真的怕老师知道。可终究是“纸里包不住火”,老师还是知道了。老师找我谈过话,明确告诉我和他断绝这种关系。当时我的确和他断过一阵。但没多久,我们又有了来往。老师知道后,这次和我谈的比上一次更严厉了。我也知道老师为我们好。但是,那男生对我太好了,我真不忍心伤他的心。可…  相似文献   

8.
名人戒烟     
张伯苓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常说:“正人者,必先正己,要教育学生,必先教育自己。”有一天,先生看到南开中学的一个学生手指被香烟熏得焦黄,便指着他说:“看你,把手指熏得那么黄,吸烟对身体有害,你应该戒掉它。”学生回答说:“您不是也吸烟吗?”先生听后,深感欲教育学生,必先教育自己,做校长、教师凡事都要以身作则。于是先生立即将自己所存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焚毁,从此不再吸烟。此后,南开在校学生再也没有吸烟的了。 王力戒烟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谈恋爱时,其夫人夏蔚霞要求他戒烟后方能结婚,他便狠下决心戒了烟。但婚后不久,先生烟瘾又犯了,夫人虽极力劝阻,可收  相似文献   

9.
我和老公性格反差很大:他内敛,沉稳,我外向,爽朗。但从相恋到现在的7年来,我们不仅感情越来越恒稳.连长相也越来越像.这全靠我的独门绝技“马屁神功”在起作用。从认识老公那天起.我便开始“抬举老公”的入门训练。婚后不久,就顺利拿到“动口”的中级职称。在几年的婚姻岁月里.我已俨然成为“马屁”领域里道行颇深的九段高手。  相似文献   

10.
张慧明 《长寿》2007,(3):43-43
15年前,刚刚步入中年的我的先生便开始一个劲地往医院“送钱”.尤其是连续两次开胸手术,更让他深受其害,也让为妻的我饱尝了侍候人的苦痛与折磨。  相似文献   

11.
轻松一刻     
戒 烟某公患有心脏病,医生劝他戒烟,并且说,如果不能一下子戒掉,可以先改成每天饭后抽一支。一月后,他又去看医生,医生检查后发现他又有了胃病,大惑不解,问:“这是怎么回事?”“可能是因为我为了遵守您饭后一支烟的建议,每天吃饭次数过多而且不规律吧。”还 活 着襁褓中睡熟的小宝宝,有时静得出奇,我就赶紧用手去探探是否仍有呼吸,先生因此笑我“神经质”。 夜里睡觉时,先生鼾声大作,我无法入睡,气煞人也!只好拧他一把。“唉哟!”只听他笑道:“打鼾有啥不好?让你知道我还活着啊!”毛 巾 汤妈妈正在厨房里用开水烫毛…  相似文献   

12.
章秀 《长寿》2010,(5):26-27
邻居的一位老人,刚退休不久,准备好好地享受一下人生。为了享受天伦之乐,她把外孙接到家中,并让女儿女婿都回家来吃饭.年前由于准备年货过度劳累,有天晚饭后感觉不舒服,拖着沉重的双腿坐到沙发上.对老伴说:“我有些……”可能是“晕”吧,这字还没出口,便倒在沙发上,再也没能醒过来。生命真的像蛋壳一样脆弱,死神的手指轻轻一碰,便会破碎。  相似文献   

13.
苏珊 《生活与健康》2004,(12):48-49
前 不久,全国妇联统计信息显示,中国100对接 受调查的夫妻中,有70% 以上遭遇过配偶对其进行的“性惩罚”,其中夫妻双方实施性惩罚的比例也由原来以女方为主变成现在的男女各占一半。“性惩罚”不同于“性虐待”,它是指夫妻之间由于矛盾或一方对另一方不满,以拒绝对方的性要求作为“惩罚”的手段。 看到“性惩罚”这三个字,绝大多数享受了婚姻生活,哪怕是未婚青年享受已婚待遇的人,都会相视一笑,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确实,很多人,不分男女,都有过以此为要挟的时候。但是,有的东西就像弹簧,某些时候,或许会适得其…  相似文献   

14.
关于“死亡婚姻”答读者问编辑老师:都说这社会变了,我看也是。像我爱人那种老实巴交的人,竟也幻想找情人,真让我气不打一处来。若不是我亲眼看到他写信给那个女人的信,打死我也不相信这是真的。我们是从小自由恋爱结的婚,我当时就是喜欢他那老实劲儿,心想他这一辈...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个十足的烟民,烟龄与工龄“齐头并进”,完全“等量”,都达20余年。只可惜烟龄不给津贴,而唯有妻子的“围追堵截”而已。后来我确实有点感到了“贪生怕死”,不想“英年早逝”,想在世间苟且着多活几年,便在前年元旦正式决定戒烟。  相似文献   

16.
宏景 《医药与保健》2002,10(12):38-38
侄子长得虎头虎脑,机灵活泼,煞是逗人喜爱,我每年回家探亲,总要给他带上一份礼物,他便久久地在我这个二叔身上发“虎气”,逗得全家人特别开心。可我此次回家发觉侄子不那么“虎”了,尤其是那圆圆的脸儿变得长长的,机灵劲也少了许多,两年没见,他变化咋会这么大?大哥这才认真端详儿子:“哎呀,真的脸儿变长了,我怎么没发现呢?”第二天,我们带他去市儿童医院,让张医生为他彻底检查,张医生详细询问了病史,仔细检查后十分肯定地告诉我们,孩子患的是“腺样体增殖症”。他说:“你们看,他原有的圆脸,被拉长成‘马脸’,外眼角…  相似文献   

17.
陈梦云,我的一位同学,她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具体说,她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儿子和一位称职的丈夫。以前每当谈起那“爷俩”时,她总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自豪与骄傲。但也许人无完人的缘故,最近,几次提起她丈夫的时候,她都表示:阿文她丈夫什么都好,就是有时莫名其妙地朝咱母子俩发火,不久又莫名其妙地亲热起来,反反复复,简直像个精神病。我问她究竟是什么原因,她说她不知道,还说基本上“每月月底”都是这样。“每次发火时,我开始都会耐心地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不愉快的事,但他就是说不出来,唉,也许他根本就不愿意告诉我,后来我也…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就在诺华、辉瑞等跨国药业巨头将旗下的戒烟产品引入中国后不久,另一医药巨擘强生又带着其戒烟咀嚼胶与贴片卷土而来。总容量超过3000亿元的中国戒烟药市场由此开始了一番血雨腥风的争夺。  相似文献   

19.
用心读书     
父母说,我一周岁的时候家里“试周”,在摆满各种生活用品的桌子上,我伸出小手去摸的竟是一本书。于是父母断定我今后是一个“书呆子”。 后来,也许就是在这种游戏的启发下,我真的迷恋了书。刚刚识字不久,就“高起点”,“博览群书”。当时看书的方法是一种纯粹的浏览,看得懂便看,看不懂就跳过去,从故事的情节中寻找乐趣。久之便成了一部扫描机器。一目十行,一天一大本。速度快,书源就成了问题,书店、图书馆、同学们手里的书,都成了我涉猎的目标。那时  相似文献   

20.
15年前,刚刚步入中年的先生便开始一个劲地往医院“送钱”,尤其是连续两次开胸手术让他饱尝了“病来如山倒”的痛苦与折磨,更“连累”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