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47例(51例次)颈静脉球体瘤手术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入路分别为外耳道、耳后及改良A型颞下窝入路,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结果51例次颈静脉球体瘤手术并发症中,重度传导性耳聋占41.2%(21/51),面瘫占29.4%(15/51),后组颅神经麻痹占27.5%(14/51),其他并发症分别为脑脊液漏5.9%(3/51)、全聋5.9%(3/51)、眩晕5.9%(3/51)、脑梗死2.0%(1/51)、耳廓部分坏死2.0%(1/51)、腮腺漏2.0%(1/51)。术前肿瘤供血血管栓塞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术中有效止血、低压麻醉是减少术区出血并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步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者,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经手术治愈。结论颈静脉球体瘤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其发生与肿瘤类型及大小有关。手术医师的经验、技巧及术前正确评估影像学资料是避免出现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颈静脉球体瘤亦称为颈静脉鼓室副神经节瘤,原发于胚神经嵴细胞,系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它是头颈部化学感受器的一种,瘤体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及血窦,发生的位置隐匿,早期不易发现,与周围重要的神经关系密切,血供十分丰富,术中极易出血,手术难度及危险性较大.现代影像学及显微手术的进步,使得完整切除大型颈静脉球体瘤,成为可能.手术的成功关键在于认真的术前检查准备,术中细致的止血措施及精心的护理.我科自1985~1995年共手术治疗10例,通过对10例颈静脉球体瘤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静脉球体瘤是一种化学感受器的血管性肿瘤,生长在侧颅底的重要血管及神经区内,临床上非常罕见。本通过1例颈静脉球体瘤伴全身衰竭病人的护理实践,体会到治疗的全过程中,重视心理护理,使病人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尤其是患侧颈总动脉压迫训练是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条件;术后进行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特别是注意观察有否颅神经操作损伤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做好各种管理护理和基础护理,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上腺转移瘤的伽马刀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肾上腺转移瘤病人,用伽马刀进行肾上腺转移瘤适形放射外科治疗,以50%~60%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周边剂量3.5Gy~4.5Gy,隔日1次,共8~10次。结果除2例因全身多处转移伴全身衰竭未完成治疗外,18例患者完成治疗。5例患者治疗后有2例生存超过1年,1年生存率为40%(2/5)。治疗后超过6个月的12例患者中,10例生存;6个月生存率为83.3%(10/12)。随访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0个月。伽马刀治疗后3个月后复查,根据B超和CT检查肾上腺转移瘤,88.9%(16/18)患者的转移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77.8%(14/18)患者原有的腰痛症状逐步减轻。结论肾上腺转移瘤对放射治疗敏感,伽马刀治疗肾上腺转移瘤是比较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颈静脉球瘤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介入栓塞治疗对颈静脉球瘤的作用.方法:3 例颈静脉球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及其供血动脉,然后灌注聚乙烯醇颗粒(PVA颗粒)适量.结果:3例患者肿瘤供血动脉均被栓塞,肿瘤染色消失;2例栓塞后1周行手术切除,均完全切除且出血量少.栓塞后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减轻或消失.结论:颈静脉球瘤的栓塞治疗对于减少术中出血和抑制肿瘤生长有积极的作用,术前栓塞加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颈静脉球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颈静脉球瘤的DSA表现及术前栓塞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颈静脉球瘤的DSA表现,评价栓塞治疗的作用。材料和方法:患者5例(男性3例,女性2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并造影;栓塞剂采用明胶海绵颗粒和/或真丝线段,分次缓慢注入栓塞材料,栓塞过程中监测肿瘤血管及供血动脉闭塞情况。结果:5例颈静脉球瘤。DSA动脉期表现为颈静脉孔、乳突区或后颅凹大片血管团块影,其间血管婉蜒迂曲,颈外动脉之咽升动脉、耳后动脉、枕动脉为主要供血动脉,颈内动脉脑膜垂体干、椎动脉之脑膜支、小脑后、前动脉可参与供血。实质期肿瘤呈湖状、巢状染色。静脉期2例肿瘤较大者见粗大的引流静脉丛向下引流至颈内静脉。栓塞后肿瘤的供血动脉大多被栓塞,肿瘤染色明显减少或消失。栓塞术后7天内行手术,肿瘤完全或大部分切除。结论:DSA是显示颈静脉球瘤供血动脉的最佳方法,根据DSA表现,可以准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和侵犯范围。术前栓塞为手术切除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7.
颈静脉体瘤是原发于胚胎期神经构成的副神经节组织肿瘤,又称化学感受器瘤、类颈动脉体瘤、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颈静脉球体瘤或鼓室体瘤等.颈静脉体瘤仅占颅内肿瘤的0.13%,占全身化学感受器瘤的6.5%[1].本研究分析讨论了我院收治的1例较典型病例的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9.
颈静脉球瘤的影像学诊断: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静脉球瘤为一种较少见的化学感受器瘤。本文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平片、血管造影和DSA等资料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检查在颈静脉球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其部位、信号及其侵袭性表现等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右侧病变8个(8/15),左侧7个(7/15);肿瘤形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12例较大病变不同程度侵犯颈静脉孔区、乳突、岩骨、岩尖、斜坡等处骨质;肿瘤信号欠均匀,12个(12/15)肿块在MR平扫出现“盐和胡椒征”,以“胡椒”表现最为显著;13个肿块(13/13)均有明显强化,其中10个肿块出现“盐和胡椒征”。9例行MRA检查,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不同程度移位和包绕。结论根据肿瘤的部位、“盐和胡椒征”等MR表现,可在手术前正确诊断颈静脉球瘤。  相似文献   

11.
MRI在颈静脉球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总结颈静脉球瘤的MRI特点,评价MRI对颈静脉球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7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颈静脉球瘤均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对其MRI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主要位于颈静脉孔区,1例同时见于颈静脉孔区和中耳鼓室。T1WI均呈近肌肉之等信号,T2WI均呈等到稍高信号。所有病灶内均可见流空表现,增强后均有明显强化。结论 颈静脉球瘤的MRI表现有较强的特征性,为该肿瘤理想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2.
颈静脉孔区非白血性绿色瘤一例缪飞,沈天真,陈星荣,伍建林本院遇到1例颈静脉孔区肿瘤,经骨髓涂片、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非白血性绿色瘤,实为罕见,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患者男,20岁。声嘶3个月伴右侧颈部疼痛,近1个月来出现右上睑下垂,右耳听力下降。体检:体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颈静脉球瘤术前造影及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14例颈静脉球瘤经CT和MRI及五官科详细检查评价,所有患者于术前行双侧颈动脉及患侧椎动脉造影,栓塞供血动脉及瘤巢,7例患者行患侧颈内动脉球囊阻断试验以了解Willis环功能,栓塞后48 h手术切除颈静脉球瘤.结果 14例颈静脉球瘤术前造影和供血动脉及瘤巢栓塞均获成功,肿瘤切除术中出血明显减少,7例颈动脉球囊阻断试验均获成功,3例术中施行颈内动脉结扎术,术后及随访期未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结论 颈静脉球瘤术前行供血动脉和瘤巢栓塞及颈内动脉球囊阻断试验安全可靠,可作为常规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及鼓室内颈静脉球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和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孔区及鼓室内颈静脉球瘤病人的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CT检查示左侧颈静脉孔、中耳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局部乳突骨质破坏,并突入左侧外耳道;颅底MRI示左侧颈静脉孔区不规则条状肿物,沿左侧颈静脉孔突出颅外,并伸入左侧咽旁间隙,凸向左侧中耳鼓室及乳突气房。术后病理诊断为副神经节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Syn、NSE、CD56、CD34、Cg A阳性,CK阴性,ki-67增殖活性较低(1%),提示副神经节瘤。结论颈静脉孔及鼓室骨质破坏以及病变明显强化和速升速降的动态曲线支持颈静脉球瘤和鼓室球瘤的诊断。联合CT和MRI能够明确病变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伽马刀放射手术对颅内疾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简单介绍了伽马刀的基本结构和伽马刀放射手术的概念,并对放射手术中应注意的辐射效应与辐射容积的关系,各组颅神经和脑干对γ射线的耐受剂量等作了扼要的叙述。并详述了伽马刀放射手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 ,5 2岁。以“左耳鸣 17年 ,左耳听力丧失、右口角歪斜半年”为主诉于 2 0 0 3年 7月 15日入院。体格检查 :左外耳道见暗红色肿物阻塞 ,左腮腺区肿胀 ,左耳听力消失。右口角歪斜 ,右颌下颈总动脉分叉处可触及 3.0cm× 2 .8cm ,中等硬度的肿物 ,境界清楚较固定 ,有搏动感 ,可闻及与血管搏动一致的血管杂音。经彩超、CT、磁共振等检查诊断为左侧颈静脉球瘤并面瘫、右侧颈动脉体瘤。于 2 0 0 3年 0 7月 2 2日行左、右颈总动脉造影 +左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术中造影见左颈静脉球瘤染色不规则 ,境界不清 ,由左颈外动脉的分支 (颌内动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静脉球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8例颈静脉球瘤均经病理证实,均行MRI平扫,其中,6例行MRI增强扫描,MRA和MRV检查各2例,CT平扫2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显示肿瘤密度均匀,周围骨质呈侵蚀性破坏;MRI肿瘤呈等T1长T2信号,“盐-胡椒”征为颈静脉球瘤特征性表现;MRA显示肿瘤区畸形血管及供血动脉,MRV显示静脉窦受压变细。结论 CT对显示骨性结构改变有明显优势,MRI,MRA和MRV对显示病变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颈静脉球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和MRI检查在颈静脉球瘤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径路选择中的作用与价值。材料和方法:5例经手术证实的颈静脉瘤患者,术前均行CT增强前后扫描,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后成像。分析CT和MRI的不同表现,比较其优缺点,并介绍分型与手术径路的关系。结果:按Glasscock-Jackson's分类法,其中Ⅰ型1例,Ⅱ型1例、Ⅲ型2例、Ⅳ型1例。CT能清晰地显示颅底骨质结构的破坏程度及范围,颈静脉孔的扩大以及边缘不规则的侵蚀性破坏是颈静脉球瘤的特征性表现。MRI能更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与颈内动脉、颈内静脉的关系以及有无颅内侵犯、侵犯的程度。肿瘤内迂曲的流空血管及"椒一盐"征是颈静脉球瘤的特征性MRI表现,结论:CT和MRI结合,能更全面地提供临床诊断及治疗所需的信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颈静脉球瘤的影像诊断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综述了颈静脉球瘤的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CT和MRI的应用,已取代了传统的X线秤片和X线体层摄影检查,并成为颈静脉球瘤的首选诊断方法,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直接、可靠的依据。血管造影检查已不再是明确诊断颈静脉球瘤的唯一方法,现仅用于明确肿瘤的供血动脉及术前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20.
范国平  俞炬明  钟伟兴  朱铭 《放射学实践》2007,22(11):1211-1213
目的:评价介入放射学在颈静脉球瘤术前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组9例颈静脉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于术前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和椎动脉造影检查,对其中7例患者行术前供血动脉栓塞及患侧颈内动脉球囊阻断试验以了解Willis'环功能.结果:9例颈静脉球瘤患者术前造影及7例供血动脉栓塞均获成功,肿瘤切除术中出血明显减少;6例通过颈内动脉球囊阻断试验,术中施行颈内动脉结扎术,术后随访均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结论:颈静脉球瘤术前供血动脉栓塞及颈内动脉球囊阻断试验是安全可靠的,可作为常规术前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