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急性百草枯中毒后MODS患者血清TNF-α和IL-10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TNF-α、IL-1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32例APP后MODS患者与30名健康人血清TNF-α、IL-10水平,分析APP后MODS患者血清TNF-α、IL-10水平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指标的关系。结果APP后MODS患者血清TNF-α、IL-10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IL-10水平与APACHEⅡ评分、BUN、Scr呈正相关(P〈0.05),与Pa02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TNF-α、IL-10参与了APP后MODS的发病过程,且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血清TNF-α、IL-10水平可作为APP后MODS患者多器官功能损害程度评估与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修玉芳  万献尧 《中国医药》2008,3(5):286-287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为判断危重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提供新的客观指标。方法41例危重症患者中好转或治愈30例为存活组,死亡11例为死亡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患者入住ICU后第1、7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对照组抽空腹静脉血3ml,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同时按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Ⅲ评分)方法进行危重症评分。结果危重症患者早期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6及抗炎因子IL-10的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存活组和死亡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NF-α、IL-6、IL-10及APACHEⅢ评分四项指标两两之间呈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促炎因子TNF-α、IL-6和抗炎因子IL-10在危重症患者中起重要作用,决定患者的预后。TNF-α、IL-6和IL-10浓度同APACHEⅢ评分一样可作为危重症预警的价值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疗法(CVVH)对脓毒症(Sepsis)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15例MODS患儿给予抗生素、血管活性药物、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机械通气基础上,进行CVVH治疗.分别取治疗前0 h,开始24 h,48 h为观察点,抽血检测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6,根据治疗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并比较两组的细胞因子TNF-α,IL-1,IL-6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功能障碍累及器官个数、PICS评分、发病到开始CVVH治疗时间、CVVH治疗总时间.结果 在治疗24 h、48 h时TNF-α的浓度(52.66±18.72)pg/ml、(46.14±27.53)pg/ml较治疗前(68.59±16.84)Pg/ml明显下降,血清IL-1水平在48 h为(21.46±2.34)Pg/ml较治疗前(27.28±3.82)pg/ml有显著下降,IL-6在治疗24 h、48 h的浓度(158.04±50.32)pg/ml、(114.61±25.69)pg/ml较治疗前(203.46±52.78)pg/ml,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死亡组0 h、24h、48h的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死亡组0 h、24 h、48 h的IL-1水平与存活组差异无显性(P〉0.05).死亡组治疗前平均累及的器官个数高于存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CIS低于存活组(P〈0.05),发病到进行CVVH治疗时间和CVVH治疗总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运用CVVH治疗儿童MODS可以迅速有效地清除细胞因子,尽早进行CVVH治疗改善预后,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鲁南欣康(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鲁南欣康治疗,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分析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CAM-1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7%高于对照组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TNF-α、IL-6和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NF-α、IL-6和ICA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鲁南欣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明显,且具有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CAM-1水平的作用,因此依照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给予鲁南欣康药物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孙晨  吴学敏  魏鹍 《河北医药》2010,32(12):1521-1524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技术对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sepsis)合并急性肾衰患者体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IL-10等炎性因子的清除作用,同时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肾功能、血流动力学的治疗作用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ICU行CVVH治疗的患者 18例,其中非感染SIRS 9例,感染SIRS(脓毒症)9例.于CVVH治疗前及治疗后2、6、12 h及CVVH停止后12 h,分别检测血清PCT、TNF-α、IL-6、IL-10浓度;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液电解质及肾功能;抽动脉血检测血气分析,记录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于上述各时间点记录体温(T)、心率(HR)、呼吸(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结果 sepsis组血清PCT的初始浓度明显高于SIRS组(P〈0.05);18例患者血清PCT浓度在CBP治疗后2 h开始下降,后又有所回升,均低于CBP前水平,但与CBP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8例患者CBP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在CBP后2、6、12 h时均显著低于CBP前(P〈0 05);6 h降至最低,停止CBP后12 h,血清TNF-α水平轻度回升,但仍低于CBP前(P〈0.05);血清IL-6、IL-10水平在CBP后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但较CBP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VVH后BUN、Scr、血清K+均下降(P〈0.05),在停止CBP后12 h虽然略有所回升,但仍明显低于CVVH前(P〈0.05).结论 CBP能清除SIRS/Sepsis合并ARF患者血清中多种炎性因子.其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对SIRS/Sepsis合并ARF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拔牙窝处理方法对牙槽窝炎性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需拔除慢性炎症牙齿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B组仅搔刮拔牙窝,C组为搔刮拔牙窝+0 D.9%氧化钠溶液冲洗,D组为搔刮拔牙窝+1%过氧化氢溶液+0.9%氧化钠溶液冲洗。并选取同期50例无炎症拔牙患者为健康对照组( A组),抽取牙槽窝内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linked imm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炎性因子IL-1、IL-6、TNF-α的浓度。结果 C、D组IL-1、IL-6、TNF-α分别与B组IL-1、IL-6、TNF-α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C组IL-1、IL-6、TNF-α浓度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拔牙窝冲洗后牙槽窝血液炎性因子IL-I、IL-6、TNF-α的浓度与未冲洗比较明显降低,接近无炎症组,0.9%氧化钠溶液冲洗与1%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的牙槽窝炎性因子浓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相关血管开通前后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和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前即刻、术后12、24h,血浆TNF-α、IL-6;IL-10的变化,比较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动态变化。结果再灌注前急诊介入组患者TNF-0L、IL-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浆IL-10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12、24h急诊介入组患者血浆TNF--α、IL-6、IL-10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P〈0.05)。急诊介入组患者再灌注治疗后12h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6的升幅(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再灌注后致炎细胞因子较抗炎细胞因子增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鱼油逆转癌性恶病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在癌性恶病质(CC)中形成的作用,并研究鱼油对小鼠恶病质状态的改善情况及生存时间的影响,初步探讨鱼油在预防用药中的价值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鼠结肠腺癌26细胞株皮下接种于BALB/c小鼠,构建癌性恶病质模型。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A组)、荷瘤+等渗生理盐水组(B组)、荷瘤+鱼油组(C组)、荷瘤+吲哚美辛组(D组)。监测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去瘤体质量、血清IL-6、TNF-α的水平及各生化指标浓度变化。结果CC小鼠去瘤体质量明显下降(P〈0.05),血清各生化指标不同程度的出现代谢消耗状态(P〈0.05),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C、D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B组(P〈0.05),各生化指标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但C、D2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与CC的发生、密切相关,鱼油具有显著的逆转CC作用,鱼油的早期干预对CC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0只,高脂模型组10只和缬沙坦干预组10只。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动态、系统地监测TNF-α、IL-6和IL-8的水平。结果高脂模型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缬沙坦治疗10周后,缬沙坦干预组IL-6的水平较高脂模型组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和IL-8水平较高脂模型组降低,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能够有效地降压的同时,能减少部分炎性因子释放,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华梁  王薇 《中国药业》2012,(22):44-4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治疗感染性休克中的疗效。方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使用尿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UTI)针1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8 h 1次,连续7 d。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例数,ICU的住院天数及病死率,检测两组治疗后第1,3,5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治疗组患者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MODS的发生率和ICU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患者血清中TNF-α,IL-1,IL-6的浓度在1 d内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第3天和第5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UTI对感染性休克的细胞因子TNF-α,IL-1,IL-6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以减轻器官损伤,缩短患者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模式超前镇痛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25例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超前镇痛Ⅰ组(P1组)、超前镇痛Ⅱ组(P2组)、超前镇痛Ⅲ组(P3组)、术后镇痛组(PO组)。C组术前后不给予药物;P1组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和硬膜外腔注射芬太尼+氯胺酮;P2组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术毕硬膜外腔注射芬太尼+氯胺酮;P3组术前硬膜外腔注射芬太尼+氯胺酮,术毕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PO组术毕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硬膜外腔注射芬太尼+氯胺酮。观察各组术前与术后第1天、第2天的皮质醇(Cor)、血糖(Glu)和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各组术前Cor、Glu和IL-6、TNF-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天,P1、P2、P3、PO组的Cor、Glu和IL-6、TNF-α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而P2、P3组的Cor、Glu和IL-6、TNF-α浓度显著低于P1、PO组(P<0.05)。结论:多模式超前镇痛能有效抑制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抗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陈华  陈钧  杨学娟  刘友彬  徐卫东 《中国药房》2013,(41):3873-3875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SPC)对大鼠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普适泰[26mg/(kg·d)]组和高、中、低剂量[84、42、21mg/(kg·d)]SPC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免疫佐剂法建立大鼠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模型,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给药30d。检测各组大鼠末次给药24h后前列腺、脾、胸腺的脏器指数,前列腺组织病理变化,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的水平。结果:各组大鼠的脏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前列腺组织有明显炎症反应,血清中IL-8、IL-10、TNF-α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普适泰组和中、高剂量SPC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的炎症反应均有好转,血清中IL-8、IL-10、TNF-α水平均明显减少(P〈0.05),低剂量SPC组大鼠血清中仅TNF-α水平明显减少(P〈0.05),其余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SPC能显著改善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的免疫功能,并具有减轻前列腺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勤 《北方药学》2011,8(10):4-5
目的:观察泰脂安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36例)和泰脂安组(3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氟伐他汀组口服氟伐他汀40mg,天,泰脂安组口服泰脂安9粒,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CRP、TNF—α和IL-6浓度显著下降(P〈0.05),氟伐他汀组CRP浓度下降较泰脂安组显著(P〈0.05),TNF-α和IL-6两组浓度下降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泰脂安胶囊具有抗炎和稳定斑块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玉伶  陈珊珊 《河北医药》2012,34(19):2897-2899
目的观察常规血液透析(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D)、血液灌流(HP)对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清除的疗效。方法选择透析龄3个月以上稳定的MHD患者60例,随机分为HD组、HFD组、HD+HP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分别在首次治疗前后及治疗3个月后透析前,测定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含量,同时测定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CRP、IL-6、TNF-α、β2-MG血清含量。结果 MHD患者治疗前的CRP、IL-6、TNF-α、β2-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透析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首次治疗后及治疗3个月后CRP、IL-6、β2-MG及TNF-α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D组合首次治疗后CRP、IL-6、β2-MG及TNF-α均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CRP、IL-6、β2-MG及TNF-α下降(P<0.05)。HD+HP组首次治疗后及治疗3个月后CRP、IL-6、β2-MG及TNF-α均下降(P<0.05)。治疗3个月后,HD+HP组的CRP、IL-6、β2-MG及TNF-α值低于HFD组(P<0.05),HD+HP组下降百分比高于HFD组(P<0.01)。结论 MH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HFD和HP可以降低CRP、IL-6、β2-MG及TNF-ɑ水平,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HP可能优于HF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是否能抑制休克后早期炎症反应,从而防止失血性休克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发生。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失血性休克组(B组)和失血性休克丹参治疗组(C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采用化学反应法测定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失血性休克组血清IL-1β、IL-6、TNF-α及MDA浓度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均<0.01),SOD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而丹参治疗组与失血性休克组比较,血清IL-1β、IL-6、TNF-α及MDA浓度显著降低(P均<0.05),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复方丹参能有效抑制失血性休克后早期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强SOD的活性,从而抑制休克后早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将7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随机分为两组,银杏叶提取物+泼尼松组(观察组)32例、泼尼松组(对照组)38例,分别于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4、8周清晨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并处理、留存标本,对各标本中的TNF-α,IL-10浓度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两组治疗前各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各指标均较前升高,同期相比观察组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8周,两组各指标较前进一步升高,同期相比,观察组TNF-α、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泼尼松较单独应用泼尼松能更好地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10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王金凤  刘文辉  荆雪宁  陈莉  王枫 《中国药房》2014,(31):2884-2886
目的:比较甘草泻心汤与其配方颗粒对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模型大鼠的药效学。方法:以免疫法复制大鼠ROU模型。4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左旋咪唑(17.5 mg/kg)组、甘草泻心汤(12g/kg)组、甘草泻心汤配方颗粒(12 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0 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热板法检测大鼠痛阈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8含量增加,CD4+T细胞减少,CD8+T细胞增加,CD4+/CD8+比值降低,痛阈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甘草泻心汤组、甘草泻心汤配方颗粒组大鼠血清TNF-α、IL-8含量减少,CD4+T细胞增加,CD8+T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升高,痛阈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甘草泻心汤组与甘草泻心汤配方颗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及其配方颗粒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和镇痛作用,对ROU模型大鼠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两组间药效学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生素A(VA)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4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及治疗2组,2个治疗组分别接受为期6个月的口服VA治疗,剂量分别为5000、10000u。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血清中VA的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诱导痰及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8、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VA浓度有所上升,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充VA1个月后,3组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增加,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后,2个治疗组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但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2个治疗组细胞因子水平较3个月时进一步下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治疗组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2组明显低于治疗1组(P<0.05)。结论:VA可以下调细胞因子IL-8、IL-1β、TNF-α的表达,进而抑制稳定期COPD患者的系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HER-2多肽负载自体树突状细胞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5例HER-2阳性及HLA-A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Ⅱ~Ⅲ期)经标准治疗后行HER-2多肽负载自体树突状细胞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以及IFN-γ分泌型CD8+T淋巴细胞比例,观察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外周血CD3+比例、CD3+CD4+比例和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血清中IL-2、TNF-α、IFN-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IL-4、IL-10、IL-12无明显变化(P>0.05),IL-10/TNF-α比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IFN-γ分泌型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治疗前也显著上升(P〈0.05).在治疗结束后的随访时间内,15例患者取得了13例病情稳定,2例病情进展的近期临床疗效.所有治疗患者均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结论 HER-2阳性乳腺癌行HER-2多肽负载自体树突状细胞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并提高Th1型细胞因子水平,促进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并产生一定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