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医家将针灸治未病思想广泛应用在预防及治疗脐风、疟疾、外感等儿科疾病方面,根据体质介入针灸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脐风的发生,减轻随后疾病的损害程度,为现代临床应用针灸治未病的思想及方法防治儿科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内科疾病防治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某医院中医内科2020—2021年接诊的患者28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依据随机数字的原则,将全部的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2例。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的管理策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管理策略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基于“中医治未病”思维的管理策略。分析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健康状态。分析两组患者对于干预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干预之前,健康状态的评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周的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健康状态评分均升高(P<0.05)。在干预后的比较中,观察组各项健康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干预方法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中医内科接诊患者人群之中,采取“中医治未病”管理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升患者就医治疗的干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3.
"治未病"是中医诊疗疾病的最高理想境界。本文以中医药"治未病"理论思想中的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传、病后防复的四大原则,分别在骨伤科疾病的防治过程中的运用进行叙述。通过运用治未病的前瞻性作用,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病痛时间及降低临床的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的进步,疾病医学正在向健康医学转变,人们对预防保健更加重视。反映中医药优势特色的重要理论-“治未病”思想将更加深入人心,而“逆针灸”作为“治未病”的主要手段,以  相似文献   

5.
古代医家将针灸“治未病”思想广泛应用在预防及治疗各种疾病的同时,也对针灸能否“治未病”提出了一些质疑,并指出失当的针灸“治未病”会造成不良后果.因此,针灸“治未病”也应根据人体体质,选择适宜的针灸方法、腧穴、刺激剂量及介入的时机,才能取得良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源远流长,其针灸法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医学正在向健康医学转变,人们防病保健的意识也逐步提高。祖国医学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思想正日益受到重视。针灸法在“治未病”方面有特殊作用,由于针灸法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疗效显著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结合针灸法“治未病”的作用及临床研究,对针灸法“治未病”辨证选穴的思想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7.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治未病”观的治则。基于此,针灸治未病得到发展。从治疗效应角度对针灸治未病机理解析为:整体性调整是治未病针灸术适应症广泛的理论基础,双向性调整作用是针灸治未病的独特优势,针灸调整作用的生理性揭示针灸治疗作用是有限的。治未病针灸术是自然疗法,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8.
试论针灸治未病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源远流长,其针灸法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医学正在向健康医学转变,人们防病保健的意识也逐步提高.祖国医学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思想正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灸“治未病”的内涵。方法:按照四个方面阐述针灸“治未病”的作用。结果:针灸具有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结论:针灸“治未病”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在“治未病”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杜狄佳  陈盼碧  杨孝芳 《新中医》2021,53(7):127-130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治未病理论中欲病防发和已发防变的学术思想贯穿于哮喘发病的各个阶段.从治未病角度阐述针灸在哮喘不同阶段的防治方法,可为临床上运用针灸治疗哮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是中医学以预防为主的重要理念,早在中医经典中对其论述也颇为多见。治未病应包括即病防变、未病先防两个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病先防、无病养生已成为当今人们追求健康、强健体魄的一种时尚理念,而针灸防病治病也已成为人们寻求健康的非药物性疗法之一。针灸对人体不会造成任何损伤。它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动机体内在的应激反应能力,即自身的抗损伤能力,从而抵御疾病的发生。针灸对健康人的调养,第一要根据每个人体质的不同,辨证调养;第二要顺应自然的调养,方为摄生。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防治疾病观念的高度概括,中医历来重视治“未病”。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组成,具有运动、支撑人体、吸收震荡、保护脊髓、保护胸腔、腹腔内脏器官等作用。由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并因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形成了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退变性疾病。本文就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脊柱退变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作一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3.
路瑶  连清  范风云 《光明中医》2011,26(1):143-143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中的精髓,它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其"防治并重"的理念在颈腰椎疾病防治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阐述针灸"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即强调"无病"、病而未发、已病而未传变等"未病"状态,并提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病后防止复发的治疗原则。同时强调了针灸重固护正气、保持机体正气充盛的作用及其预防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探讨"治未病"理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未病先防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工作环境、早期诊断以及积极治疗基础病症;既病防变包括先安未受邪之地、截病于未传之时;瘥后防复包括健康教育和管理、营养支持、肺康复锻炼等。以为"治未病"理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未病”最早见于《素问》,随后经历代医家继承和发展渐成体系。在“未病”之时采用针灸方法作用于腧穴,以对人体阴阳、经络等进行调节,提高机体的抗病和应变能力,从而预防疾病。有研究证实此过程与人体的多系统调节相关,并通过内源性适应机制产生作用。同时,本研究发现针灸“治未病”应用范围较广,涉及内、外、妇、儿较多病证的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17.
谈"未病"、"治未病"与"逆针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疾病医学逐渐出现向健康医学转变的趋势,医学关注的对象也将从"已病"人群逐渐向"未病"人群扩展,医学干预的切入点将逐渐前提.古老的中医"治未病"理论具有明显的时代超前性,它的未病先防、早期防治、已病防变、保健延衰的核心思想将日益引起重视."逆针灸"作为"治未病"的主要针灸手段,更以其充分重视机体自身潜能激发无毒副作用等特色引起预防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中医“治未病”的方法中,针灸以其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疗效显著等优点而倍受欢迎。近年来针灸“治未病”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取得很大发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m)的库藏,从针灸治未病的临床常用方法和针灸治未病的临床观察及疗效两方面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实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经过2年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该群体囊括了中青老各个年龄段。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妥善处理此问题可以大大降低国家医疗费用的支出及对疾病预防方面的投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中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查阅、收集整理了近年来运用针灸"治未病"的部分文章,就针灸"治未病"的方法、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进行简单的概述。认为针灸"治未病"方法多样化、疗效显著、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