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刺配合闪罐治疗面神经炎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 1997年以来 ,采用半刺加闪罐治疗面神经炎 32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 ,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18例 ,年龄最小 5岁 ,最大的 6 7岁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3个月。2 治疗方法取患例攒竹 ,阳白 ,鱼腰 ,丝竹空 ,下关 ,四白 ,颧  ,迎香 ,地仓 ,颊车 ,  相似文献   

2.
面神经炎是由于茎乳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导致的周围性面瘫[1],其早期的病理改变以面神经水肿及脱髓鞘为主,后期或出现轴索变性,以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部尤为显著[2]。目前,急性期面神经炎大多不主张局部针刺治疗,主要考虑局部刺激会加重面神经麻痹性水肿,加剧神经损伤[3]。本研究以巨刺法结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面神经炎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透刺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延红  应盛国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337-1338
目的:总结透刺法在急性面神经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02—2005年收治的急性面神经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30例与药物治疗加以透刺为主的针灸治疗组30例进行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针灸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明显提高(P<0.05),而无效率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急性面神经炎的治疗上尽早配合针刺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重用黄芪治疗急性面神经炎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树芬 《陕西中医》2002,23(6):513-514
目的 :探讨大剂量益气药黄芪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急性面神经炎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大剂量黄芪复方治疗组与小剂量黄芪复方组相对照。结果 :大剂量黄芪复方组疗效明显优于小剂量黄芪复方组。提示 :大剂量黄芪治疗急性面神经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方法:①口腔粘膜刺血:患者以生理盐水漱口,术者将病人患侧颊部提起,使内颊部暴露。在内颊膜咬合线上,相当于第2臼齿处为第1刺点,在此点前后0.3~0.5cm处各刺1点,然后在咬合线上下0.5cm的水平线上同样各刺两点,即用三棱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透刺法在急性面神经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02年至2005年收治的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分别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加以透刺为主的针灸治疗。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9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面神经炎的治疗上尽早配合针刺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臀上皮神经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软组织损伤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下腰及臀部疼痛,疼痛有时可放射至患侧大腿部.笔者近年来,采用"扬剌法"为主配合温针灸方法治疗该病32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活蜂螫刺治疗急性面神经炎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采用活蜂螫刺治疗急性面神经炎13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3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均为2008年9月-2009年3月自愿接受活蜂螫刺治疗的门诊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31~49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5天,平均2.5天;左侧急性面神经炎6例,右侧7例.  相似文献   

10.
金孟梓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0):602-602
面神经炎是指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笔者于2003年5月~2005年4月运用七星针加浅刺法治疗41例,并与沿皮透穴刺法治疗41例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片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采用灯盏花素片加强的松、ViB12口服,疗程4周;对照组28例,给予地巴唑加强的松、VitB12口服,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本方法对急性面神经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用中医药法治疗32例面神经炎患者,并用维生素B1地巴唑,泼尼松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9%,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组间判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治疗面神经炎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笔者于1994年5月采用穴位敷贴疗法共治疗面神经炎患者32例,临床疗效满意,特作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2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者5岁,最大者72岁;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6个月.部分患者因服药、针刺治疗效差而来治疗.[治疗方法](1)配药:生马钱子、麝香、白附子、全蝎、僵蚕.上药研细未装瓶备用.(2)取穴:翳风、颊车、下关、地仓、四白、阳白、攒竹、太阳.(3)操作:患者取正坐或卧位,每次选3—5穴,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叩至皮肤微冒血珠,用小匙取备用药粉适量均匀撒在剪好的小块海马膏(0.5×0.5cm)上,然后紧贴在所选叩的穴位上,随后用TDP照射5—10分钟.并嘱患者定时按压敷贴处.3—5天一次,5次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14.
刺络放血加针刺治疗急性面神经炎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翳风穴刺络放血加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翳风穴刺络放血加针刺疗法。翳风穴刺络放血每日治疗一次,治疗5天后停用;针刺每日治疗一次,每次留针30min,每周治疗5天.1月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8.5%,痊愈率为66.2%。提示:翳风穴刺络放血加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面神经炎又称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孑L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简称周围性面瘫。中医又称口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此,笔者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对32例面神经炎患者采用中药熏蒸为主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方法:所有患者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抗病毒、  相似文献   

16.
急性咽喉肿痛是临床常见病症,起病急骤,表现为咽部红肿疼痛,扁桃体急性充血、肿胀及化脓,严重者伴吞咽困难及恶寒高热。咽喉肿痛属中医学“风热喉痹”、“风热乳蛾”范畴,咽喉为肺胃所属,风热邪毒循口鼻入侵肺系,咽喉首当其冲,邪毒搏结于咽喉,以致脉络受阻,肌膜受灼,咽喉红肿胀痛。我们近年采用刺血法治疗急性咽喉肿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面神经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治疗方法较多。近些年来 ,笔者用牵正穴一个穴位治疗此病 3 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 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 2例中 ,男 1 9例 ,女 1 3例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6 7岁 ;8~ 1 7岁 3例 ;1 8~ 45岁 2 2例 ;46~ 6 7岁 7例 ;病程最短 2 d,最长 2个月 ;左侧面瘫 1 7例 ,右侧面瘫1 5例。对照组 2 4例中 ,男 1 4例 ,女 1 0例 ,年龄最小9岁 ,最大 6 5岁 ,9~ 1 8岁 3例 ;2 2~ 5 1岁 1 9例 ;5 3~ 6 5岁 2例 ;病程最短 4d,最长 1个半月 ;左侧面瘫 1 1例 ,右侧面瘫 1 3例。2 治…  相似文献   

18.
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一般在秋季多见.中医学认为,多由外感风寒引起,而现代医学认为多与感染、免疫及微循环障碍及面神经营养不良有关[1-2].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如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及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不能做蹙额、皱眉及鼓气等动作.2008 - 10-2010 -10,我们运用经筋刺法治疗面神经炎40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周围性面神经炎(Bell's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已被众人共识,对于急性期是否介入针灸治疗,临床各家议论纷纷,分歧很大,存在较多不同看法。笔者自2008年以来,运用浅刺吊针法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7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6例患者为我院2008年4月~2011年8月针灸科门诊患者,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68岁,平均36岁;病程6 h~5 d,不超出7 d,平均2 d;1月~3月发病52例,4月~12月发病24例;均为单侧发病。1.2诊断标准①起病突然;②患侧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③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下垂,并向健侧偏斜;④可不同程度伴有听觉障碍,舌前2/3味觉障碍,伴乳突部疼痛,外耳道及耳郭部感觉障碍等症;⑤排除因脑血管病、颅脑骨折、颅内肿瘤等因素造成的面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0.
刺络泻血治疗面神经炎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瘫 ,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中西医治疗该病方法颇多。自 1993年 ,我们采用刺络泻血法为主治疗面神经炎 46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6例面神经炎患者 ,男 2 9例 ,女 17例 ;年龄最小者 16岁 ,最大者 5 2岁 ,平均 32 8岁 ;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