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又称为应激蛋白,是在高热、缺血、缺氧和其他应激条件下由变性蛋白诱导产生,它与细胞的许多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1,2].热休克蛋白有很多成员,又分别构成好几个家族,已知的HSPs包括HSP100/105、HSP90、HSP70、HSP60、小分子HSP及泛素等,这些蛋白大多数是按它们的分子量命名.研究已经证明HSP对中枢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热休克蛋白基因被克隆,其中HSP22、HSP27和HSP60等基因的突变已被发现能导致多种神经遗传病[3~6].我们就这几种与神经遗传病关系密切的HSP基因及其相关基因以及他们与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组蛋白乙酰化在基因转录和表达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并与多种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过程相关,因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分类及其作用,并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神经变性疾病中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如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释放以及与疾病相关蛋白调节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是一种经典的糖酵解蛋白,除了参与能量代谢,还涉及多种细胞生理功能.研究表明,GAPDH很可能通过诱导神经元凋亡参与了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生.GAPDH蛋白是神经元胞体内嗜酸性包涵体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并参与异常蛋白聚集体的形成.多个遗传连锁分析和关联研究证据亦提示GAPDH基因很可能是迟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致病候选基因.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GAPDH基因与神经变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为进一步探究复杂性神经变性疾病的遗传机制提供指导,也为神经变性疾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病情呈进行性发展的神经变性疾病中,帕金森病排名第二位。目前,大多数的治疗手段仍然停留在改善失衡的多巴胺生理代谢及恢复受损的神经通路功能。然而,这些策略对很多患者疗效不佳并且无法阻止病情进展。因此,需要发现一个新的治疗靶点来更好地防治帕金森病的神经变性。帕金森病的病理学特征之一是在神经元中形成被称为路易氏体的胞浆内蛋白质包涵体。近来一些研究提示,路易氏体的形成与聚集体相似。最近的研究认为,聚集体这种新发现的细胞器是一种细胞保护性反应,用以隔离并促进潜在毒性蛋白聚集物的清除。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α-微管蛋白去乙酰化酶能够调节聚集体的形成并在针对错误折叠蛋白的细胞反应中改善细胞活力。所以,通过调节聚集体形成来触发细胞的自我保护系统可能会抑制帕金森病的进展。因此我们提出这种假设,α-微管蛋白去乙酰化酶可能是阻止帕金森病进展的一种新的潜在靶点。如果这个假设能够被进一步的基础研究、临床前和临床实验所证实,它将成为有益于帕金森病人的一种崭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热休克蛋白与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是脑缺血中一种重要的应激反应,与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密切相关,被认为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本文综述热休克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与其在脑缺血后不同细胞中的表达及影响因素,并阐述其与缺血后病理生理改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神经变性是细胞的新陈代谢障碍引起了形态和功能障碍,常表现为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原来正常物质(如蛋白质、脂质、糖类或矿物质)的堆积[1].这种过程常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并导致细胞死亡.变性往往选择地累及某一类神经细胞而出现不同的疾病表现.引起细胞代谢障碍的原因大多仍不清楚,某些疾病已找到病因,如以前曾认为是变性病的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现已归属于朊蛋白感染,亚急性联合变性归属于维生素B12缺乏疾病,另一些由遗传引起的变性病,也将陆续找到致病基因.而目前病因不明,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的Alzheimer病(AD)、帕金森病(PD)、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等被认为是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神经细胞变性.据国内外资料,65岁及以上老人痴呆患病率约4%~5%,其中半数以上为AD;60岁及以上老人PD患病率约1%;ALS一般在中年后发病,病程进展快,病残严重,发病率约0.13~0.14/10万.  相似文献   

7.
摘要:大强度运动易导致骨骼肌损伤,并且骨骼肌损伤发生的机制比较复杂,涉及许多生理因素。人体在热应激状态下,会发生一定的应激性生理反应,并产生热休克蛋白,热休克蛋白是生物细胞在受到各种理化因素刺激下产生的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质,作为一种保护性蛋白,在维持细胞的自稳、保护细胞免受各种应激伤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骨骼肌中出现明显的强度依赖性。热应激适应对维持骨骼肌细胞正常功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成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受到细胞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进行化学信号传递的基础,对神经细胞的功能调控发挥重要作用.文中就不同种类神经递质对成体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热休克蛋白对中枢神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休克蛋白(HSP)是细胞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它与细胞的许多病理及生理过程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HSP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并不是传统上认为的参与神经损伤,相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热休克蛋白家族中几种主要的HSP都具有中枢神经保护作用,而每种HSP的保护作用都具有各自的特异性。由于HSP的中枢神经保护作用,其临床应用前景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常见的成人运动神经元疾病。迄今为止,AL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蛋白的错误折叠和清除障碍参与了包括ALS在内的多种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生与进展。自噬-溶酶体途径(ALP)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是机体修复或消除异常蛋白质的两种最主要的途径,在神经变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都参与细胞的分化、发育和凋亡,贯穿于细胞生长发育和病理生理过程,任何一种系统受损都会导致细胞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本文主要对自噬和UPS在ALS发病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自噬是真核生物中的一种维持细胞基本功能的生命现象。最近研究结果显示,自噬在清除与神经变性疾病相关的错误折叠蛋白和易聚集蛋白方面起关键作用。Huntington舞蹈病(HD)是由CAG三核苷酸重复突变引起的神经变性疾病,含延长多聚谷氨酰胺序列的蛋白质聚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中形成包涵体和聚集体,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该文综述了自噬及其在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由于神经细胞极为有限的再生能力,因此神经移植治疗被认为是治疗神经损伤和神经变性疾病的理想方法.随着体细胞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提出了治疗性克隆.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具有自身遗传信息的神经干细胞或神经细胞,从而避免了细胞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等诸多问题,将成为神经移植治疗富有前景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甙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脑组织切片行Nissel和TUNEL染色,计算调亡的细胞数。结果缺血非治疗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部分神经细胞胞体皱缩,核固缩,具有凋亡细胞的某些光镜特征。治疗组仅见少量神经细胞变性,胞体变形缩小。结论人参总皂甙能明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其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在多种神经变性疾病模型中表达增加,并对细胞产生保护作用,因此我们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和它的脑内活性代谢物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制备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动物和细胞模型,观察Hsp70和Hsp40的人类同源物HDJ-1 mRNA的动态变化和表达部位。  相似文献   

15.
Klotho(Kl)是一种衰老抑制基因,其对CNS有保护作用,与神经变性疾病如Alzheimer's病、帕金森病等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Alzheimer's病中,Kl对抗β淀粉样物质对海马神经元造成的损害,细胞层面上能显著改善长时程记忆基础中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结构功能和网络反应敏感性,分子层面上能调节硫氧还蛋...  相似文献   

16.
脑红蛋白是血红素蛋白家族的新成员,与氧具有高度亲和力,主要表达于代谢活跃、耗氧剧烈的脊椎动物神经细胞。在缺血缺氧、氧化应激、毒物损伤等广泛的病理状态下,脑红蛋白作为一种内源性神经保护因子,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协助氧的转运、清除自由基、抑制凋亡、与细胞色素C等蛋白相互作用等多种途径增强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伤的耐受,发挥了神经保护作用,是一种备受期待的神经元损伤修复介质,为脑缺血缺氧性损伤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突触核蛋白病是具有α-突触核蛋白病理特征的疾病,包括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路易体变异型阿尔茨海默病、多系统萎缩、单纯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及脑内铁沉积神经变性病-1型,其共同病理特征是α-突触核蛋白选择性地在易损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积聚,形成包涵体。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错误折叠的α-突触核蛋白是引起这一类疾病的主要原因,而且其具有与朊蛋白相似的作用方式,在细胞内和细胞间发生转移从而在神经系统内播散,导致多种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本文就α-突触核蛋白病类朊蛋白样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热休克蛋白70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热休克蛋白(HSP)是各种有机体在遭受应激刺激后诱导产生的一组应激蛋白。HSP70是HSP中最保守和最主要的一类,在细胞应激后生成最为显著,对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与缺血脑损伤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关系密切。本文综述HSP70的结构、表达与调控、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神经科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蛋白质病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进步 ,蛋白质病理学已成为研究神经变性疾病的重要领域。我们主要概述与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诊断和发病机制有关的三种蛋白质 (tau蛋白、突触共核蛋白、泛素蛋白 )。一、tau蛋白tau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质 ,主要分布在神经元 ,其次是神经胶质细胞。在正常成年人脑内 ,tau蛋白是一种磷酸化蛋白质。磷酸化tau蛋白具有稳定微管作用 ,因此 ,在轴浆运输过程中发挥重要生理功能。编码tau蛋白的基因位于 17号染色体长臂上 ,共有 15个外显子 ,由于外显子 2、3、10的轮替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托吡酯(topiramat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 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托吡酯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模型, 托吡酯100mg/kg灌胃,qd,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 和HSP-70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HSP-70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2h即出现凋亡细胞,并逐渐增加,2d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少.托吡酯干预后,凋亡神经细胞减少,其中再灌注12~48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的表达于2h逐渐增加,24h达高峰,72h后逐渐降低.托吡酯干预后, 再灌注12h~72h HSP-70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 HSP-70及神经细胞凋亡均参与了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托吡酯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