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共培养时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s)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 VSMCs直接种植于培养板表面,VECs则种植于与VSMCs相对的浮胶底面。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和鉴定VECs和VSMCs,RT-PCR和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表型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大鼠VECs呈铺路石样形态,vWF染色阳性。原代培养的大鼠VSMCs免疫荧光染色α-SMA呈阳性。RT-PCR检测结果表明,48h共培养组VSMCs的合成表型相关基因CRBP-1、Smemb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单独培养组,分别为1.4倍、1.5倍;72h达到峰值,分别为1.7倍、2.1倍,96h开始下降;共培养组中收缩表型标记物Smoothelin-B和SM-MHC的基因表达水平在48h、72h显著低于单独培养组,96hSmoothelin-B却高于单独培养组。单独培养组上述各基因的变化趋势不变或保持稳定。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M-MHC蛋白表达在共培养组中96h后从下降转为升高(P<0.05)。结论在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内皮细胞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表现为先促进向合成型转化,96h后促进向收缩型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紫杉醇对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骨架和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3H]-胸腺嘧啶掺入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紫杉醇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 PDGF-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对平滑肌α肌动蛋白及平滑肌22α蛋白(SM22α)表达活性进行检测;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肌动蛋白的改变.结果 与PDGF组比较,紫杉醇药物干预组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抑制率分别为40.0%,30.0%,18.0% (P<0.01),[3H]-胸腺嘧啶掺入法测得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5.4%,35.4%,21.6% (P <0.01),平滑肌α肌动蛋白和SM22α表达均升高,细胞骨架F-肌动蛋白的荧光强度明显下降.结论 在PDGF-BB存在的情况下,紫杉醇可剂量依赖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通过作用于微丝细胞骨架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由合成型向收缩型转化,进而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具有高度的可塑性.生理状态下,VSMCs保持静止并表达一系列与收缩舒张相关蛋白,调节血管张力以维持局部和全身血压;在多种病理因素刺激下发生表型转化(phenotypic switching),即由分化型转变为去分化型.去分化型VSMC...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两种分离方法体外获取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比较细胞表型差异及生物学特性,为血管性疾病研究提供精确实验基础.方法 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及酶消化法获取SD大鼠胸主动脉VSMCs,分为组织块组与酶消化组.倒置显微镜、结晶紫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并定量分析;MTT比色法及TransweU细胞迁移实验分别检测分析细胞增殖与迁移活性;流式细胞周期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VSMCs并测定分析收缩型标记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以及合成型标记蛋白平滑肌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SMemb)、原肌球蛋白-4(TPM-4)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细胞SMA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95%,细胞呈现谷峰状结构生长.组织块组与酶消化组两组细胞长径径值分别为(95.10±16.23)μm和(114.67±15.92)μm.与酶消化组相比,组织块组细胞增殖及迁移活性分别增加23.04%和1.54倍(P<0.05),S+G2期所占比例增加49.68%(P<0.05),SMA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SMemb及TPM-4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结论 组织块法获取细胞多以合成表型为主,酶消化法则主要呈收缩表型.伴随细胞形态学、增殖及迁移活性、表型特异性蛋白表达等不同改变,两种细胞获取方法可为不同目的研究提供精确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X)是否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表型转换.方法 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和鉴定来源于人体的主动脉VSMCs.通过CCK-8检测CPFX干预最佳浓度和时间.随后将VSMCs分为4组:对照组、CPFX组、血管...  相似文献   

6.
血管损伤后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及其机理和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在不同的外界因素影响下,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muscle cell.VSMCs)具有不同的细胞表型,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正常血管中膜中的VSMCs是一种高分化的细胞.主要起维持血管形态以及收缩血管的作用,具有低增殖、低迁移、低蛋白分泌的特征;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等血管病变时,VSMCs可以去分化成为未分化的细胞,细胞收缩性能下降,表现出高增殖、高迁移、高蛋白分泌等特征~([1])。以往把VSMCs细胞表型单纯的分为收缩型和分泌型~([2]),现在大量研究已证实,VSMCs可从已经分化的收缩表型向分泌表型方向去分化。在不同的外界因素作用下,VSMCs去分化的程度不同,可表现出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yocardin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转染的方法使外源性Myocardin和SRF在培养的VSMC中过表达,应用RT-PCR、Western印迹及改良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等方法检测转染后VSMC收缩型特异性标志基因的表达及细胞骨架的结构变化。结果当含有SRF和Myocardin编码基因的表达质粒共同转染培养的VSMC时,收缩型VSMC的标志基因SM22α和SM-α-ac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且促进VSMC细胞骨架的重构。而培养的VSMC单独转染SRF或Myocardin的表达质粒后,相关指标并无明显改变。结论外源性Myocardin和SRF的强制表达可以促进VSMC特异性标志基因的表达以及细胞骨架的重构,从而诱导处于增殖状态的VSMC进入静止期,并向收缩型转变。  相似文献   

9.
自发现雌激素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以来,有关雌激素作用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雌激素与血脂代谢及与血管壁的直接作用方面。但统计学分析认为,雌激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50%~70%源于非脂质因素。此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雌激素及其受体对体循环血管的保护作用,对肺血管的作用研究较少,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生物钟基因Per2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VSMC,并将其随机分为Control A组、siRNA组、Per2 siRNA组,分别给予常规培养、转染空载siRNA、转染Per2 siRNA(沉默Per2);将VSMC随机分为Control B组、pcDNA组、pcDNA-Per2组,分别给予常规培养、转染空载pcDNA、转染pcDNA-Per2(Per2过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Per2蛋白表达以确认转染效率。选择部分VSMC随机分为Control C组、Ang Ⅱ组、Ang Ⅱ+Per2 siRNA组,分别给予常规培养、1×10-7 mol/L Ang Ⅱ处理48 h、先转染Per2 siRNA后再加入1×10-7 mol/L Ang Ⅱ处理48 h;另选部分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 D组、Ang Ⅱ组、Ang Ⅱ+Per2 siRNA组,分别给予常规培养、1×10-7 mol/L Ang Ⅱ处理48 h、先转...  相似文献   

11.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中,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发生表型转换、迁移、增殖,进入血管内膜,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及新生血管的生成。本文就当前关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对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转VEGF基因对血管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表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局部转染pAdTrack CMV-VEGF165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管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表型转变的影响。方法:9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组,I组(30只)单纯拉伤腹主动脉;Ⅱ组(30只)拉伤后局部转染真核表达质粒pAdTrack CMV;Ⅲ组(30只)拉伤后局部转染pAdTrack CMV-VEGF165;每组按实验终点(术后3d、1周、2周、4周和8周)分为5个亚组,术前1周开始予高脂饮食至实验终点,取拉伤段血管用于^3H-TdR掺入实验、病理学检测和电镜观察平滑肌细胞表型变化。结果:^3H-TdR掺入实验结果显示,I组和Ⅱ组在血管拉伤后3d ^3H-TdR掺入量增加(P<0.05),2周时达到高峰(P<0.01),以后逐渐下降,8周时恢复至正常,而Ⅲ组血管组织术后3d同样出现^3H-TdR掺入增加(P<0.05),术后1周时^3H-TdR掺入值明显低于I组和Ⅱ组(P<0.01),术后4周时^3H-TdR掺入量接近正常;透射电镜观察显示I组和Ⅱ组从术后3d开始出现合成型VSMC,2周时达到高峰,80%以上为合成型,至4周时,仍以合成型平滑肌细胞为主(60%),而Ⅲ组血管组织术后3d时可见少量合成型平滑肌细胞(10%),1周时合成型VSMC约占30%,术后2周时90%为收缩型平滑肌细胞,4周时已无合成型平滑肌细胞。结论:局部转染VEGF165基因可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表型改变,缩短修复时程。  相似文献   

13.
马凡综合征(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结缔组织病,其中以主动脉扩张及夹层形成为主的心血管系统病变对MFS患者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目前缺乏针对MFS的特异性治疗,仍局限于对症治疗。鉴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可通过分泌蛋白水解酶、增强局部炎症反应和促进血管钙化等加速夹层/动脉瘤形成,该文对其与MF...  相似文献   

14.
林芳  刘越  傅羽  尹新华 《心脏杂志》2015,27(5):617-620
血管钙化是一种由细胞所介导、主动的生物矿化过程,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并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及表型转化(phenotypic switching)在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阐述VSMC的表型转化,向骨/软骨化表型转化不同时期的标志蛋白分子,并探讨其表型转化的调控因素,进而深入认识血管钙化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反义c-jun表达质粒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标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研究c-jun反义RN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本文应用可表达c-jun反义RNA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转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Northern印迹、Westem印迹和氚标胸腺嘧啶核苷掺入实验,观察反义c-ju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标志基因平滑肌α-肌动蛋白、平滑肌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和骨桥蛋白表达和DNA合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表达的c-jun反义RNA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去发化标志基因平滑肌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和骨桥蛋白mRNA表达较对照分别下降50%和95%,骨桥蛋白水平较对照下降75%,同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DNA合成受到显著抑制,实验组氚标胸腺嘧啶核苷掺入值对照降低37%。c-jun反义RN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标志基因平滑肌α-肌动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提示c-jun基因表达产物在维持血管平滑肌细胞于去分化状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RF和Myocardin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中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共沉淀和凝胶迁滞分析(EMSA)的方法检测不同表型的VSMC中SRF和Myocardin的相互作用以及SRF与其顺式元件相互结合的能力.结果 与传代培养处于去分化状态的VSMC相比,原代培养处于分化状态的 VSMC中SRF和Myocardin的相互作用明显增强,而且SRF与其顺式元件结合的能力显著提高.结论 SRF通过与Myocardin相互作用形成多蛋白复合体,即可有效地提高SRF与DNA调控元件即CArG-box的结合能力,启动肌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VSMC的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17.
血管损伤后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及其机理和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酒多酚抑制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化的作用。方法SD大鼠主动脉VSMCs原代细胞培养鉴定,取4~7代细胞用于实验。VSMCs分为空白组、100μmol/L Hcy干预组、Hcy+多酚干预组、Hcy+酒精干预组、Hcy+黄酒干预组共5组。MTT法测各组VSMCs的增殖情况,划痕法和Transwell法测各组VSMCs的迁移情况,ICC法观察各组VSMCs的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各组VSMCs中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tin)、组织相容性复合体(SM-MHC)、钙调蛋白(calponin)、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情况。结果相比于空白组,Hcy组VSMCs增殖迁移增加;细胞形态变圆,SM-MCH和calponin表达减少(P0.01),OPN表达增加(P0.01)。相比于Hcy组,多酚组和黄酒组VSMCs增殖和迁移减少,细胞形态变的细长,SM-MHC和Calponin表达增加(P0.01),OPN表达减少(P0.01)。结论 Hcy可以促进VSMCs表型转化,黄酒多酚和黄酒可以抑制Hcy的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Krüppel样转录因子(KLF2)在颅内动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介导自噬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调节的影响。方法收集病人颅内动脉瘤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颅内动脉瘤组织中KLF2表达;将VSMCs分为control组、shNC组、shKLF2组、pcDNA3.1/NC组、pcDNA3.1/KLF2组和pcDNA3.1/KLF2+3-MA组。shNC组、shKLF2组、pcDNA3.1/NC组、pcDNA3.1/KLF2组分别转染shNC、shKLF2、pcDNA3.1/NC和pcDNA3.1/KLF2质粒,pcDNA3.1/KLF2+3-MA组在转染前加入10μmol/L 3-MA预处理6 h。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沉默KLF2在VSMCs中的表达;Edu实验检测沉默KLF2对VSMCs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沉默KLF2对VSMCs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沉默KLF2对VSMCs中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Ⅱ/LC3Ⅰ)蛋白比例和表型调节相关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织比较,颅内动脉瘤组织KLF2表达升高(P<0.001);与shNC组比较,shKLF2组VSMCs中KLF2表达水平降低(P<0.001),Edu阳性细胞比例下降(P<0.01),细胞迁移数量减少(P<0.001),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水平比例下降(P<0.001);与pcDNA3.1/NC组比较,pcDNA3.1/KLF2组VSMCs中人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α-actin),人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MHC)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0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01)。与pcDNA3.1/KLF2组比较,pcDNA3.1/KLF2+3-MA组VSMCs中SM-α-actin、SM-MHC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MMP-3、TNF-α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KLF2在颅内动脉瘤组织中高表达;沉默KLF2抑制VSMCs增殖、迁移和自噬,进而可能抑制VSMCs的表型调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糖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以3~5代细胞为靶细胞,待细胞融合后用2%胎牛血清的DMEM同步化12 h,再经含低糖(5.5 mmol/L葡萄糖)、高糖(25 mmol/L葡萄糖)及甘露醇(5.5 mmol/L葡萄糖+19.5 mmol/L甘露醇)的DMEM处理24 h。以改良Boyden小室观察VSMC迁移能力的变化,细胞免疫荧光分析骨架蛋白F-actin的改变,荧光定量RT-PCR分析收缩型平滑肌标志基因α-SMA和合成型平滑肌标志基因骨桥蛋白(OPN)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高糖促进VSMC迁移。在高糖环境下,VSMC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变,即α-SM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而OPN的表达量明显升高;高糖促进MMP-2、MMP-9的基因表达(分别为低糖组的3.12倍和2.22倍),使F-actin的排列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高糖促进VSMC迁移,其可能的机制涉及VSMC的表型转变、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及F-actin排列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