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良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976-2977
踝部、足跟及小腿远端损伤致骨和肌腱外露,创面的修复较困难,以往修复这类损伤以带血管的游离皮瓣为主,手术难度大,易发生血管危象。2004/2008年,我们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损伤1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方法: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骨与肌腱外露19例,其中,3便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结果:除1例未吻合小隐静脉之皮瓣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均存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探讨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 2002年6月-2010年1月,应用15种皮瓣、肌皮瓣修复128例(138处)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小腿中上段21处,小腿中下段45处,内外踝及足跟部43处,足背及前足29处。主要应用最多的皮瓣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范围5 cm×4 cm~23 cm×14 cm。结果术后135处创面Ⅰ期愈合,皮瓣完全成活;2处皮瓣部分坏死,经二次手术植皮修复;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皮瓣完全坏死,后改取对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交腿皮瓣修复成活。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应用例数最多,成活率高,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坏死率较高。术后患者均获随访1~10年,平均23个月,皮瓣均成活良好,无溃疡、渗液等。结论正确认识并选择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可提高皮瓣成活率,恢复肢体良好功能,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4.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远端皮肤缺损的经验。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交腿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跟与足踝部深度创面 2 3例 2 5处。结果除 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远端 1/3坏死 ,行二期手术修复外 ,其余 2 4个皮瓣均完全成活。结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多种形式转移 ,是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跟与足踝部深度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腿及足踝部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的优化选择。方法分析423例病例,应用10余种邻近非主干血管蒂(肌)皮瓣转移和游离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周围皮肤条件良好者,选择邻近的非主干血管蒂(肌)皮瓣转移;皮肤缺损范围大者,组合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肌瓣或游离皮瓣。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成活412例,9例远端少部分坏死,其中4例局部皮瓣转移修复,1例肌瓣转移,4例肉芽组织生长后植皮修复;2例游离皮瓣术后血管危象坏死,Ⅱ期游离皮瓣修复。伤口Ⅰ期愈合397例,21例经伤口换药后Ⅱ期愈合,其中5例术后感染加重,予以伤口清创、置管持续冲洗后伤口愈合。结论小腿及足踝部损伤多种类型,不同的术式可满足各种创面的要求。手术的选择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腓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膝小腿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小腿上部及膝部损伤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腓肠肌骨皮瓣修复膝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16例。结果:16例疗效满意。该方法具有解剖 ,切除方便,不需吻合血管,肌皮瓣面积大,效果可靠,既可以一期修复创面,保存膝关节功能,且对患肢跖屈功能影响不大。结论 :腓肠肌骨皮瓣是修复膝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同侧小腿中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同侧小腿中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部分边缘坏死,经换药自愈,其中21例与受区皮神经吻合获得保护性感觉恢复,经过6个月至2年术后随访,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是修复同侧小腿中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轻,不需吻合血管,皮瓣成活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效果。方法: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21例,行改良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面积5cm×4cm~14cm×10cm。结果:皮瓣全部存活,经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所有软组织缺损均修复,骨骼、肌腱外露均覆盖。随访5个月~2年,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改良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运可靠,手术操作及设计简便,不损伤小腿的主要血管,可理想修复足跟、内外踝、跟腱区和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
足踝部和小腿是常见的损伤部位,由于局部软组织少、包盖差,因此损伤后常有骨和肌腱组织裸露,且修复困难。过去常需要用比较复杂的和牺牲主要血管的游离皮瓣、岛状或导致病人极端不适的交腿皮瓣修复。1992年Masquelet和Beaelli首次报告了皮神经伴行血管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1996年国内王和驹等报道了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我院骨科近期临床应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1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敏  陈宗雄  林松庆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4):2282-2282
车祸等致小腿中下1/3部损伤临床多见,易发生软组织缺损,创面难以愈合,影响骨、关节及肌腱的修复,治疗困难,必须用皮瓣修复[1-2]。邻近非主干血管为带蒂皮瓣,因就近取材、切取方便、不影响患肢血液循环,是修复该缺损的首选方式。我科从1998年2月至2005年4月用4种邻近非主干血管蒂(肌)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1/3部皮肤缺损进行42例手术,通过术前准备及对术后的体位、  相似文献   

11.
袁育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517-7517
目的探讨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在胫前及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带腓浅血管的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及踝部软组织缺损18例,其中,顺行皮瓣6例,逆行皮瓣12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7例随访6-18个月,皮瓣生长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厚薄适中、供区隐蔽等优点,是修复胫前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选择不同供血方式的小腿后外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选择收治的79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缺损形式分别给予不同方式的小腿后外侧带蒂皮瓣进行修复:58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45例)与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13例),8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行感觉重建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7例前踝、外踝、后踝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6例前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腓动脉及穿支供血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45例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者有5例出现部分坏死,换药处理之后均全部成活;其余行皮瓣修复术者均全部成活;8例行感觉重建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者,感觉测定S0、S1;所有患者的移植皮瓣成活良好,行走功能正常。结论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程度、大小、位置以及周围血管应是确定皮瓣选取的综合考量因素,以此选择安全性最高、操作最简单、损伤最小的皮瓣修复缺损部位,既可以降低手术对患者健康机体的损伤程度,也可以提高皮瓣的成活率,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创伤致小腿下1/3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骨、肌腱裸露是临床常见的损伤,其修复及功能重建一直是骨科面临的难题.作者自1997年5月~2003年5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及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共修复该类损伤25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0例桥式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桥式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术是针对小腿创伤严重,采用局部皮瓣、邻近皮瓣及游离皮瓣无法修复的情况下,采用桥式皮瓣健侧血管作为血管蒂携带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患侧小腿或足部皮肤缺损的方法。根据创伤类型、桥式种类、创伤面积及创伤的特点,认为做好术前心理安抚;合理使用止痛药;严密血循环的观察;处理好制动与功能锻炼的关系;做好皮桥断蒂前训练等,是保证桥式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术护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2年8月我科应用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游离植皮后愈合。平均住院25天,术后30例经6个月至5年随访,皮瓣质地优良,外观与足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感觉神经也部分恢复。结论: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4例合并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足踝部损伤。结果:13例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1/4坏死。随访1~5年,皮瓣质地、颜色良好,足踝部功能及外观较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便,不牺牲肢体主干血管,不需吻合血管,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7.
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组织缺损是骨科常见损伤,传统方法处理效果不理想,我院于2003/2006年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取得良好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1例。缺损面积:4 cm×6 cm~8 cm×12 cm。缺损部位:小腿中下部19例,足跟7例,内踝3例,外踝2例。31例均合并骨、关节、肌腱外露,6例合并感染。均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行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27例。结果 28例皮瓣成活,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对症处理后均成活。31例患者随访平均13.5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观理想,感染控制,无一复发,下肢行走、负重均正常。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简单、质地优良、厚薄均匀且血供可靠,不用牺牲知名血管,手术成功率高,外观与功能恢复满意,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移植术26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胫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护理要点包括:皮瓣的颜色、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反应及皮瓣蒂根部血运情况.对皮瓣移植患者给予抗感染,扩血管、抗凝治疗等.结果:20例患者皮瓣成活良好;6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治愈.结论: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手术安全简便,而准确及时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桥式交叉吻合血管联合两种皮瓣修复小腿毁损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小腿毁损伤患者,经过彻底清创,骨折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待创面清洁后,采用健侧胫后血管桥式交叉吻合双侧股前外侧皮瓣修复4例,股前外侧皮瓣与胸脐皮瓣联合修复2例。结果:6例皮瓣全部成活,毁损小腿得以保留。患者恢复日常行走功能,生活可以自理。结论:应用桥式交叉吻合血管联合两种皮瓣修复小腿毁损伤,临床效果良好,是对小腿毁损伤患者进行保肢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