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0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是否存活将所选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各临床指标情况,对影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死率为37.5%(45/120);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既往病史、多器官功能障碍、血浆白蛋白水平等因素,可能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相关(P0.05),而其余性别、血糖等因素可能与预后无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83.5岁)、血乳酸(≥5.06 mmol/L)、器官功能障碍数量以及氧合指数200 mm Hg等可能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多器官功能障碍、低氧合指数及高血乳酸可能是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RICU)30例ARDS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 诱发因素(肺源性、肺外源性)、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行机械通气、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发病至确诊时间、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PaO2/FiO2)、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等因素与其预后的关系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分级并赋值,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筛选预后因素.结果 30例ARDS患者死亡20例,存活10例.患者的病死率与性别、年龄、诱发因素、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行机械通气无关.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PaO2/FiO2、CRP、ALB基础值(治疗前) 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既往患基础病、并发MODS、发病至确诊时间长、CRP升高及确诊时BUN指标异常是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既往患基础疾病、并发MODS、发病至确诊时间长、CRP升高与ARDS患者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酸动态监测指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85例ICU收治的血乳酸升高的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预后、乳酸峰值、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分为不同的组别,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与预后显著相关的指标,并分析不同的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对患者死亡、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的影响.结果 死亡组40例,存活组45例;死亡组入ICU乳酸值、乳酸峰值高于存活组,6h、12h和24 h乳酸清除率均低于存活组(P均<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乳酸升高患者预后的主要乳酸指标是12h乳酸清除率(OR=0.864,95% CI:0.802~0.915,P<0.05)和乳酸峰值(OR=1.526,95%CI:1.043~2.030,P<0.05).乳酸酸中毒组(28例)与高乳酸血症组(28例)比较,前者MODS发生率(64.3% vs.29.6%,P<0.05)和住院病死率(46.4% vs.18.5%,P< 0.05)均明显高于后者;严重乳酸酸中毒组(30例)与乳酸酸中毒组比较,前者的休克发生率(83.3% vs.60.7%,P<0.05)、MODS发生率(86.7% vs.64.3%,P<0.05)及住院病死率(76.7%vs.46.4%,P<0.05)较后者明显升高.12h乳酸低清除率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高清除率组(67.9% vs.40.4%,P<0.05).结论 乳酸峰值、12h乳酸清除率是评价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乳酸峰值≥10 mmol/L、12h乳酸清除率≤10%时,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68倒重症CAP患者,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6h乳酸清除率、PSI评分.以6h乳酸清除率10%为标准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存活组的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PSI评分与血乳酸清除率呈显著负相关(r=-0.863,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联合PSI评分在评估重症CAP患者预后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分析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86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患者年龄、使用呼吸机、血糖、继发肺部感染、发病早晚及基础疾病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86例ARDS患者死亡40例,存活46例,死亡率为46.51%(40/86)。其中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肺部感染组与非肺部感染组,合并基础疾病组与无基础疾病组、合并MODS组与无MODS组比较,感染组、肺部感染组、合并基础疾病组、合并MODS组死亡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感染原因导致的ARDS、机械通气、血糖、合并MODS、早发与晚发ARDS、确诊时APACHE评分、确诊时ALB指标、确诊时BUN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再对分析结果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础疾病、感染原因导致的ARDS、合并MODS、确诊时APACHEⅡ评分等可能是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基础疾病、感染原因导致的ARDS、合并MODS、确诊时APACHEⅡ评分与ARDS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和降钙素原(PCT)在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检测65例实施早期目标化治疗(EGDT)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时和入院6h静脉血乳酸、PCT等指标,并计算6h乳酸清除率;根据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根据28d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以6h乳酸清除率≤10%为阈值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以血清PCT活性是否高于本组研究病例中位数分为高PCT组和低PCT组。结果 MODS组和死亡组早期乳酸清除率分别低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MODS组和死亡组PCT分别高于非MODS组和和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乳酸清除率组和高PCT组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分别高于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P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和PCT对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血乳酸动态检测及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乳酸动态检测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患者 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2015年1-10月该院重症医学科(ICU)病房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6例,对其血乳酸水平、 乳酸清除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变量与预后进 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乳酸升高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休克、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乳酸 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乳酸峰值分组中,3组各观察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按6 h乳酸清除率分组中,高清除率组除外APACHEⅡ评分,其余观察指标均明显低于低清除率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入院乳酸、乳酸峰值、6 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指标均明显优于死亡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APACHEⅡ评分3组比较,乳酸峰值、休克、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存在差异 (P<0.05).入院乳酸水平、6 h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乳 酸水平、6 h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别于确诊时、确诊后6 h测定动脉血乳酸的浓度,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以住院28 d患者是否存活为预后判断的标准,将患者分为死亡组(22例)和存活组(32例)。以6 h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分为3组,A组(乳酸清除率≤10%)、B组(乳酸清除率10%~30%)、C组(乳酸清除率≥30%),比较3组患者病死率。结果:存活组确诊时、确诊后6 h动脉血乳酸浓度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病死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乳酸浓度高以及早期乳酸清除率低的患者病死率高预后差,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袁俊  杭佑宝 《吉林医学》2013,(28):5765-5767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感染性休克患者69例分别于入院时、入院6 h、入院24 h测定动脉血乳酸,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记录患者入院后第一个24小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IEⅡ)评分;以住院28 d是否存活为预后判断的标准,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死亡组(28例)和存活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动脉血乳酸浓度、APACHIEⅡ评分。以6 h乳酸清除率高低分A、B、C三组:A组(乳酸清除率≤10%)、B组(乳酸清除率10%30%)和C组(乳酸清除率≥30%),比较三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存活组入院时、6 h、24 h动脉血乳酸浓度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乳酸清除率≥30%)和B组(乳酸清除率10%30%)和C组(乳酸清除率≥30%),比较三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存活组入院时、6 h、24 h动脉血乳酸浓度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乳酸清除率≥30%)和B组(乳酸清除率10%30%)病死率均低于A组(乳酸清除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具有重要意义,高动脉血乳酸浓度和早期低乳酸清除率者病死率高、预后差,6 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酸清除率对危重新生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危重新生儿,收集入院时、治疗后6 h的动脉血乳酸值,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并与其24 h预后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将6 h乳酸清除率以50%和25%为界分组,6 h乳酸清除率>50%组24例,25%<6 h乳酸清除率≤50%组26例,6 h乳酸清除率≤25%组10例.3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预后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好转组患者6 h乳酸清除率(61.25±1.65)%较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的(32.21±8.41)%和死亡组的(7.21±9.32)%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6 h乳酸清除率较死亡组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是判断危重新生儿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其对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的意义。方法收集7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入院时和入院6 h、24 h、48 h动脉血乳酸、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并计算6 h、24 h、48 h乳酸清除率;根据患者入院24 h内最差临床指标计算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APACHEⅡ);根据入院乳酸水平和疾病严重程度分组,进行临床资料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其对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乳酸轻度升高组较乳酸正常组患者A-PACHEⅡ评分、空腹血糖(GLU)、肌酐(Cr)、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升高,而清蛋白(ALB)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重度升高组较乳酸轻度升高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Cr、MODS发生率、病死率、住院天数和呼吸机使用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患者6 h乳酸清除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较严重脓毒症组患者入院时乳酸、入院6 h乳酸、入院24 h乳酸、入院48 h乳酸、APACHEⅡ评分、病死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6 h、24 h、48 h乳酸清除率、入院24 h PaO2、入院48 h PaO2、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和ALB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乳酸、入院6 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ALB和Cr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6 h乳酸清除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76.1%。结论早期动脉乳酸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入院6 h乳酸清除率对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及血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住我院ICU的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按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测定入住ICU即刻、入院6 h动脉血乳酸浓度,计算6 h乳酸清除率,以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入院即刻血乳酸、6 h血乳酸浓度及6 h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 h内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增高及6 h低乳酸清除率患者预后不良,6 h乳酸清除率具有良好的评估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判断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后收入ICU的患者临床资料,计算6h血乳酸清除率,同时进行APACHEⅢ评分及记录患者预后情况.根据患者人院72 h转归情况,分成存活≤72 h组和存活>72 h组,按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成高乳酸清除率组(>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或负值),比较各组间性别、年龄、血乳酸基础值、6h血乳酸值、6h血乳酸清除率、6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APACHEⅢ评分、休克指数等的差异性.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PCA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比较危险因素曲线下面积大小.结果 存活≤72 h和存活>72 h组在性别、年龄、血乳酸基础值、复苏6h内的APACHEⅢ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存活>72 h组的6h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存活≤72 h组[(32.72±15.56)% vs (21.47±18.08)%,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中存活>72 h的比率明显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73.24%vs 28.00%,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6h血乳酸清除率、6 h ScvO2是影响PCA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6h血乳酸清除率判断PCA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30)较6 h ScvO2曲线下面积(AUC=0.729)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具有更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论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估重要且简便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将65例脓毒症患者按存亡情况分为存活组(39例)和死亡组(26例),比较两组的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发病率。结果:存活组入院0 h、6 h、24 h的血乳酸浓度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和24 h乳酸清除率≥10%几率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ACHEⅡ评分、MODS发病率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6 h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427,P<0.01),24 h动脉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72,P<0.01)。结论: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显著,临床可根据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刘壮  段美丽  李昂 《医学综述》2012,(24):4279-4281
目的评价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观察183例ARDS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即刻及24 h血乳酸水平、24 h乳酸清除率、临床及预后相关资料。按28 d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28 d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其差异性,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24 h乳酸清除率与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进一步将存活患者分为乳酸升高组和正常组,比较其差异性。结果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但两组即刻血乳酸值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24 h乳酸清除率较存活组明显下降(P<0.05);以24 h乳酸清除率>30%作为生存预测的界点,灵敏度为64.1%,特异度为81.7%。在存活患者中,血乳酸升高组的ICU住院天数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正常组(P<0.05)。结论血乳酸水平及24 h乳酸清除率与ARDS患者预后相关,其可以预测AR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特点、严重程度、预后。方法回顾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对照分析其年龄、基础病、1年内因肺炎住院史、病原学特点、严重程度、预后等。结果18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男性120例,女性65例。大于60岁老年肺炎129例(占70%),非老年组56例(占30%)。老年组中均存在1种以上的基础疾病,非老年组中基础疾病少;老年组预后较差,且预后与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多少相关。老年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结论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预后较非老年组差,慢性基础疾病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多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李瀛  余丹  钟伟  王爱岳 《中国热带医学》2006,6(8):1436-1436,1423
目的 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对近6年14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中并发89例MOD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发MODS的发生率为63%,病死率为38%;患者年龄越大和基础疾病越多,越易并发MODS;早期治疗可减少MODS的发生。结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发MODS,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以及治疗时间早晚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6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转归、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65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ARDS患者病死率为60%.ARDS是由多种病因和诱发因素引起、以呼吸窘迫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起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结论 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者预后不良.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的极其重要的手段,迅速有效地纠正严重的低氧血症是救治ARDS患者的关键,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白蛋白及血浆等可以轻度改善ARDS的转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7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平均年龄(83.1±8.4)岁,分别于入院时和明确诊断后6 h测定动脉血乳酸,计算乳酸清除率。在患者入院第1个24 h内进行APACHEⅡ评分。以患者入院后28 d预后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根据明确诊断后6 h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比较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率、病死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乳酸清除率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乳酸清除率分别为(19.7±6.4)%和(7.7±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28 d病死率分别为26.7%(8/30)和58.8%(10/17),高乳酸清除率组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乳酸清除率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28 d病死率最佳临界点为20%,敏感性68.9%,特异性67.9%。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正相关,两者可作为判断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h乳酸清除率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监测60例AECOPD患者2h乳酸清除率,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基本特征,比较不同乳酸清除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Logistic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AE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60例患者中生存47例,死亡13例,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APACHEⅡ评分、平均动脉压(MAP)、PaO_2、2h乳酸水平、2h乳酸清除率(LCR)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乳酸清除率(>15%)组36例,死亡4例(11.1%),低乳酸清除率(≤15%)组24例,死亡9例(37.5%);低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高乳酸清除率组(P<0.01),2组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调整,低乳酸清除率组比高乳酸清除率组发生死亡风险的OR值为3.134,95%CI为0.998~8.807。进一步行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2h LCR与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74,P<0.01)。结论 2h乳酸清除率可有效预测AECOPD患者不良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