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西酞普兰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或西酞普兰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判疗效,Asberg氏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SERS)评定不良反应,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的总有效率为92.5%,西酞普兰的总有率为75.0%,艾司西酞普兰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西酞普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是治疗抑郁症高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和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入艾司西酞普兰组与西酞普兰组治疗8周,两组患者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安全性评价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在治疗前、中、后1、2、4、8周分别评定疗效.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85%,西酞普兰组有效率82.5%,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迅速.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对症处理即可.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肯定,起效迅速. 相似文献
5.
艾司西酞普兰与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试验组),另一组用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疗程6周。在疗前、治疗1、2、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各评定一次。结果6周末两组总体疗效相当。但l周末时(试验组)比(对照组)HAMD评分及减分率明显增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艾司草酸西酞普兰起效较快。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均较轻,安全性好。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起效快,副作用小,耐受性及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口服艾司西酞普兰,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分,依据量表评分判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周时,HAMD总分开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8.88,P〈0.01),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55.26%。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食欲下降5例(13.16%),其次恶心3例(7.89%),但不影响正常治疗。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针刺结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将60名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针药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针药组患者给予针刺合并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在基线及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第6周末、第8周末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针药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但针药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总分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首发老年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艾司西酞普兰)和B组(西酞普兰),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与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周末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A组第1、4、6周末HAMD17与CGI评分均低于B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t=2.18,2.77,3.2,P<0.05或P<0.01);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x2=4.19,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P>0.05)。结论:艾司西肽普兰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比西酞普兰起效更快、症状缓解更明显、疗效更好,而且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可作为老年抑郁症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文拉法辛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w末,研究组总有效率92.85%,对照组为85.78%,两组总体疗效相当(χ2=0.187,P>0.05)。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两组治疗1周末起,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研究组治疗1周末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其他时点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与文拉法辛相当,且起效较文拉法辛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7月—2013年5月收治的76例抑郁症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患者接受文拉法辛治疗,治疗组35例患者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患者的不同时段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治疗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段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药物见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丁螺环酮与艾司西酞普兰联用治疗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丁螺环酮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疗程均为8周,定期对患者采用HAMD(24项)抑郁量表与TESS副反应量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28/3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3.3%(19/30)(χ2=8.91,P=0.031,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定,治疗第1周开始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且一直持续至观察第8周,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用丁螺环酮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较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门诊治疗抑郁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门诊符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艾司西肽普兰组及氟西汀组各50例,艾司西酞普兰最大剂量30mg/d,氟西汀最大剂量60mg/d,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观察时间为6周,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70%,治愈率44%;氟西汀组有效率64%,治愈率3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艾司西酞普兰主要不良反应为食欲减退(10%)、恶心(8%)、头晕、(6%)、口干(2%),与氟西汀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艾司西酞普兰门诊治疗抑郁发作的疗效确切、安全,且起效快、副反应小,经济上大多能承受,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2周末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6周末,研究组有效率81.3%,对照组为78.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显著,与氟西汀相当,安全性高,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108-112
目的 探讨在应用常规药物基础上,联合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认知行为疗法(VR-CBT)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我院诊治的159 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西酞普兰(ES)组、认知行为疗法(CBT)组和VR-CBT 组,各53 例。ES 组给予ES 口服,每日1 次,CBT 组在ES 组基础上给予CBT 治疗,每次1 h,每周3 次,VR-CBT 组在ES 组基础上给予VR-CBT 治疗,每次1 h,每周3 次。各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均接受17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抑郁程度,并以HAMD 评分下降幅度作为疗效判定标准,接受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数字符号转换测试(DSST)评定认知功能。治疗期间,接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安全性。结果 CBT 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35%,VRCBT 组总有效率为92.31%,均高于ES 组的67.31%,且VR-CBT 组总有效率高于CB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HAMD、SD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CBT、VR-CBT 组均低于ES 组,VR-CBT 组均低于CB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WCST 正确应答数百分比、DSST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CBT、VR-CBT组均高于ES 组,VR-CBT 组均高于CB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各组TESS 评分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 联合VR-CBT 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明显优于联合传统CBT 疗法,能显著降低患者抑郁程度,提高认知功能,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33例)和艾司西酞普兰组(33例),治疗剂量分别为40~60 mg/d和10~15 mg/d,观察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第1周末,度洛西汀组起效率为36.36%(12/33),艾司西酞普兰组为33.33%(11/3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至第6周末度洛西汀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93%(31/33)、90.90%(30/3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度洛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36例)和氟西汀组(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或氟西汀胶囊口服用药。分别在用药前和用药后1、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1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的HAMD总分低于氟西汀组(P<0.05),而在第2、4、8周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逍遥散加减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与单独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抑郁症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逍遥散加减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组)30例,对照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组)30例,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6、8周,治疗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对照组出现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抑郁症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艾司西酞普兰合并阿立哌唑)和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第2、4、6、8周末,研究组的HAMD和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能明显提高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