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膜性肾病在儿科肾病患者中非常少见,一般表现为无症状的蛋白尿或者肾病综合征。在成人患者中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而在儿科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膜性肾病的比例不足5%。膜性肾病的组织学典型病理变化是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壁的异常增厚,免疫荧光检查可以发现上皮下的呈颗粒状IgG免疫复合物沉积,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膜性肾病预后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总结 86例特发性膜性肾病 (IMN)患者早期临床及病理资料特点 ,分析肾脏存活率 ,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83- 2 0 0 1年我院经肾活检证实的 86例IM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特点 ,对其中获得随访的 4 4例 ,以进展至终末期肾衰 (ESRF)或血肌酐浓度 (Scr)增加 1倍 (肾功能恶化 )作为终点判断标准 ,采用Kaplan Meier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进行预后分析。 结果  86例IMN患者中 ,蛋白尿 >3.5 g/ 2 4h占 5 4 .7%,肾病综合征占 4 4 .2 %,血尿 2 9.1 %(肉眼血尿仅 1例 ) ,高血压 2 3.3%,肾静脉血栓 3.5 %。病理分期以Ⅰ、Ⅱ期为主 ,占 96 .5 %,小管 间质病变程度较轻。病理改变与肾活检前病程、Scr正相关 ,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以发病日为随访起点 ,5年肾脏存活率 96 %,1 0年 6 1 .8%;以肾穿刺日为起点 ,5年肾脏存活率84 .5 %,1 0年 5 5 .6 %。肾活检时的Scr和血胆固醇浓度与IMN预后相关。结论 肾活检时的Scr和血胆固醇浓度可能是预测IMN预后的有用指标。IMN患者应早就诊 ,早穿刺 ,以了解病情指导治疗 ,从而更好地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4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治疗,探讨卡托普利降蛋白尿、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方法:对照组2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用泼尼松和环孢素常规剂量口服3个月;治疗组20例用泼尼松和环孢素常规剂量+卡托普利(12.5mg/次,tid)口服3个月,3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1例,无效0例。完全缓解率为45%,部分缓解率为55%,无效率为0%。而对照组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0例,无效4例。完全缓解率为30%,部分缓解率为50%,无效率为20%。两组总缓解率分别为100%和80%,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过程中,在泼尼松和环孢素常规剂量口服的基础上,给予一定量的卡托普利,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尿蛋白,有利于患者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霉酚酸酯(MMF)治疗膜性肾病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7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经肾活检确诊膜性肾病,单用激素治疗无效或复发。分2组分别予MMF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或环磷酰胺(CTX)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MMF初始剂量1.0-1.5 g/d,3个月后减量至0.75-1.0 g/d,6个月后减至0.5~0.75g/d,疗程至少6个月,同时口服强的松15-60 mg/d,12个月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减少(P<0.001)血清白蛋白上升(P<0.01)。不良反应1例消化道症状,1例带状疱疹,不需停止用药。治疗组有效率80.0%,对照组37.5%,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1例因白细胞减少中止治疗。2例重复肾活检无明显改变。结论: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膜性肾病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有效,有效率高于环磷酰胺联用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6.
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采用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一部分患者疗效欠佳,且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较多,而中医药在治疗膜性肾病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文中对近几年的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目的在于为今后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的研究提供思路,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查阅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从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自拟方、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中西医结合)2个方面进行概述,以显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为今后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来氟米特治疗膜性肾病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伟  张五星  张智敏  张志强  石晓云 《四川医学》2009,30(12):1889-1891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LEF)联合激素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活检明确为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EF治疗组采用LEF联合泼尼松龙治疗,环磷酰胺(CTX),对照组采用间断静脉CTX冲击联合泼尼松龙治疗;动态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和12个月的治疗,LEF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3.33%和20.00%,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73.33%;CTX对照组完全缓解率均为6.67%,总有效率分别为33.33%和46.67%,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F治疗组经过6个月和12个月的治疗,与治疗前相比尿蛋白呈非常显著下降,血浆清蛋白有非常显著回升(P〈0.01),而CTX对照组尿蛋白量及血浆清蛋白水平虽然也有显著改善(P〈0.05),但是改善程度不如LEF治疗组(P〈0.05)。LEF治疗组出现反复1例,CTX对照组出现复发和反复各有1例。LEF治疗组发生轻度转氨酶升高及腹泻各1例,而CTX对照组发生带状疱疹及肺部感染各1例,白细胞减少、胃肠道症状及转氨酶升高各2例,LEF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轻微,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TX对照组(P〈0.05)。结论LEF联合激素治疗膜性肾病具有比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更好的疗效,而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膜性肾病(MN)是一种常见的肾病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情反复,迁延不愈。除了环境、免疫炎症反应等因素,遗传因素在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已发现多种与该病密切相关的易患基因,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细胞因子相关基因、M型磷脂酶A_2受体编码基因等。因此,对MN易患基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了解MN的发病机制及其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且病理确诊的197例IM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分为预防性抗凝组(n=99)与未预防性抗凝组(n=98),根据抗凝方案差异,预防性抗凝组分为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直接口服抗凝剂(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组及华法林组。比较组间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资料的差异,以及使用抗凝药物6个月后,组间患者的疗效、血栓及出血事件的差异。结果 与未预防性抗凝组比较,预防性抗凝组男性比例、年龄、24h尿总蛋白、D-二聚体、血总胆固醇较高,白蛋白(albumin,ALB)、凝血酶Ⅲ活性较低(P<0.05)。两组患者在肾脏病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预防性抗凝组患者的血栓事件比例高于预防性抗凝组(12.2% vs 3.0%,P=0.030),血栓部位以下肢静脉血栓为主;预防性抗凝组出血事件比例高于未预防性抗凝组(15.1% vs 2.0%, P=0.003),出血部位以皮肤黏膜及牙龈出血为主。血栓高风险组(ALB<25g/L)中,未预防性抗凝组血栓事件比例高于预防性抗凝组(9.2% vs 1.0%,P=0.022)。3组比较,华法林组出血比例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DOACs组(33.3% vs 5.7% vs 16.3%,P=0.042)。结论 无论何种预防性抗凝治疗方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或DOACs)均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IMN患者发生血栓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11.
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1] 。其典型的病理特点为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而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约 2 0 %~ 2 5 %。膜性肾病可由继发性因素引起 ,治疗其原发病或去除致病因素后可缓解。本文前瞻性观察了本院经肾活检确诊 ,并长期治疗随访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预后 ,发现对Ⅱ期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院自 1997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经肾脏病理学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者 1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 :(1)光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不同程度的增厚 ,伴 /不伴钉突的形成 ;(2 )排…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膜性肾病 (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 (NS)的主要病理类型之一 ,约有 2 0 %~ 30 %的患者将进入终末期肾衰 (ESRD) [1] 。联合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环磷酰胺或苯丁酸氮芥 )能缓解蛋白尿 ,延缓肾衰发生的时间。但相当比例的IMN患者有一定的自愈倾向 (完全或部分缓解 ) [2 ] ,且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明显的反应。故在运用此类药物 ,应有选择地治疗该病患者。本文通过对 45例IMN患者治疗的总结 ,试图探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特点。对象与方法一、本文收集我科 1992年 6月~ 1998年 12月经肾活检确诊的IMN患者 45例。排除…  相似文献   

13.
张河 《右江医学》2013,41(1):117-121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成年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致病因素,占成人肾病综合征(neprotic syndrome,NS)的25%~40%,在我国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0%,是国内外NS主要的病理类型之一,约占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的66%。IMN主要的病理特征是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后期出现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上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国辉  叶任高 《广东医学》1995,16(11):761-763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510260)任国辉中山医科大学肾病研究所叶任高原发性膜性肾炎(MGN)是引起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常见病理类型,但对其治疗方面,目前尚争议不一[1],我们对...  相似文献   

15.
高压氧综合治疗膜性肾病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属治疗上最为棘手的病理类型之一.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和措施,我院自1994年始对18例该类型病人进行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综合治疗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报告22例系膜性IgM肾病(IgMN),占同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活检证实)总数的13.92%。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S)15例,单纯性蛋白尿5例,蛋白尿伴镜下血尿2例。血清IgM明显升高者16例,其中1例最高达4.09g/Lo病理检查全部病例肾小球系膜区以IgM沉积为主,其中20例为系膜增生性肾炎,2例为微小病变。15例NS患者经激素或激素 CIX治疗后,完成缓解12例,部分缓解3例,复发6例。2例NS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霉酚酸酯 (m ycophenolate mofetil,MMF)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 ,已普遍用于器官移植后的抗排斥反应 ,近年来开始用于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 [1 ] ,但对于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报道较多 ,对于早期膜性肾病的疗效则报道较少。本文总结了用 MMF治疗 10例早期膜性肾病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为 34~ 71(45 .2± 13.7)岁。 6例为 期膜性肾病 ,4例为 期膜性肾病。 6 0岁以上有 4例 ,其中 2例是 期膜性肾病 ,2例是 期膜性肾病。 10例中 2例使用激素后出现类固醇…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ephroiticsyndrome,NS)的最主要病因,占22%~33%,好发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多见,男女比为2∶1,但儿童少见。临床上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甚至NS,部分呈无症状性蛋白尿,一般无肉眼血尿,镜下血尿少见。IMN  相似文献   

19.
闫晓辉  金刚  王琼  梁衍  冯婷 《西部医学》2019,31(2):237-240
【摘要】 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与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3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200例IMN患者,64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设为对照组,136例患者采用免疫抑制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按治疗效果分为无效组与有效组,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历资料,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探究影响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疗效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血三酰甘油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血三酰甘油、血清ALB、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LD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血三酰甘油水平是影响IMN保守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三酰甘油水平、血清ALB是影响免疫抑制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MN男性患者较多,主要表现为血尿、大量蛋白尿以及高血Scr等,免疫抑制治疗疗效优于保守治疗,高三酰甘油水平、低血清ALB可影响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祝匡明  高新庐 《当代医学》2013,(35):111-111
目的分析在我院就诊的膜性肾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病理类型、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膜性肾病患者资料,将其分为Ⅰ、Ⅱ、Ⅲ期、不典型膜性肾病组,分析不同组别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膜性肾病患者98例,其中肾病综合征74例。分期较高患者为肾病综合征患者。所有98例(占75.5%),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有24例(占24.5%)。患者主诉为浮肿92例(占93.9%),尿检异常6例(占6.1%)。主诉中发现泡沫尿18例,感冒后出现浮肿10例,尿检异常6例,其余患者无明显诱因。结论膜性肾病患者大多需要通过肾穿刺进行活检,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类型,主要表现在肾脏综合征,但大多还会合并其他疾病,其治疗方案要根据患者病情来灵活的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