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的62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观察组患者辅以24周的生活技能训练。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NOSIE得分及ADL得分分别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生活技能训练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缓衰退,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者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疾病药物的治疗,病情稳定后,对训练组进行生活技能训练,而对照组仅限于传统的常规治疗、护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6个月后,训练组ADL和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复发率为10.0%(4/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2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技能训练有助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生活社会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探讨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训练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生活技能训练6个月;对照组予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3、6个月的生活能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ADL与SDS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3、6个月训练组ADL与SDSS的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训练组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0%vs 62.5%, P<0.05)。结论生活技能训练有助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其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工娱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精神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予以系统化工娱治疗。观察6个月。于治疗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分则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工娱治疗能显著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5.
高慧  盛嘉玲  张林英 《海南医学》2007,18(12):21-23
目的探讨行为治疗对改善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作用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性应用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行为治疗6个月。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量表作为评定效果的工具。结果行为治疗前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二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行为治疗后,研究组在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显著进步(P<0.01)。通过训练,研究组在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于训练2个月起效,对照组6个月起效。结论行为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住院治疗20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坚持长期的康复干预,对患者病情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工娱治疗、督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生活技能、定期做心理辅导、了解自身病情,对52例住院患者进行持续康复干预,作为对照组;对另外50例不同病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仅进行药物干预和工娱治疗,作为研究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在基线及干预后第10年,第20年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间BPRS分值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缺乏活力、焦虑抑郁、敌对猜疑、BPRS总分及ADL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持续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稳定和生活能力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性应用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行为训练6个月,在训练前、中、后分别用住院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PI),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训练6个月后,研究组与自身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ADLPI及PANSS总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行为训练能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被动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始动性功能缺乏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于训练前和训练后6个月末进行效果评定。结果:6个月后训练组NOSIE评分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始动性功能缺乏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生活技能训练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入组3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精神科护理常规;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活技能训练。训练6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护理观察量表(NOSIE)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患儿的ADL评分及NOSIE评分中退缩、总消极因素较训练前及对照组训练后明显下降(P<0.05);NOSIE评分中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较训练前及对照组训练后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患儿训练前后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技能训练有助于提高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技能训练,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于训练前和训练后1年末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训练1年后训练组患者的NOSIE评分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病情总估计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训练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训练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技能训练有助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且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开展综合性康复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符合人组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每天由康复护士带领去康复中心参加综合性康复技能训练;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两组对照观察6个月。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和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康复组IPROS各因子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因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康复组NOSIE总分和总积极因素较对照组高,总消极因素较对照组低(P〈o.01)。结论:康复技能训练能显著改善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被动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延缓衰退,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为其重返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永英  张跃坤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1940-1941
目的:探讨行为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长期住院治疗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维持原用药物及一般支持治疗不变。研究组35例,在延续原用药物及一般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行为技能训练。疗程6个月,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生活质量,将治疗第6个月末的评分与治疗前评分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4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行为技能训练对改善长期住院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给予社交技能训练及行为治疗,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治疗观察3个月。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CQOIL)评定其疗效。结果研究组实施行为治疗后其BPRS、SDSS、NOSIE、CQOIL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行为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7例病情稳定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及对照组59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前后分别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以及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综合评价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综合康复治疗第6个月后,治疗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9个月、12个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6~12个月GQOLI-74心理健康因子、社会功能因子评分、SSP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12个月时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优于对照组,治疗6~12个月时SSP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在社区随机抽取精神分裂症患者60人,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目前病情稳定。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对照组进行单纯的药物治疗,治疗组进行作业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药物的种类及剂量保持不变。时间为6个月。在治疗实施前和结束后分别对两组采用社交焦虑量表(LS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LSAS、ADL、SQLS总分及各因子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日常生活能力、社交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作业疗法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能有效帮助患者回归、适应和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情绪技能训练对住院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8例住院治疗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原常规治疗及护理组)43例,维持原常规治疗及护理不变。研究组(情绪技能训练组)45例,在维持原常规治疗及护理不变基础上,同时给予情绪技能训练,疗程24周。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在治疗的第24周末与治疗前进行对照比较,评定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研究组GQOLI-74评定的总分及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的4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开展情绪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6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氯氮平治疗,不实施院内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氯氮平治疗,同时实施院内综合康复治疗。采用分裂症阴性症状量表(SANA)、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NA、BPRS和GQOLI-74总分及分量表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阴性症状,提高其生活自理、社会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训练的疗效。方法选取病程12个月以上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采用ADL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25例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所有患者于治疗6个月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ADL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重度COPD稳定期住院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2人和对照组60人,2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进行呼吸肌运动疗法和有氧运动疗法1年,对照组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