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ICU及全麻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小玲  王朝燕 《海南医学》2010,21(13):136-137
目的总结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在ICU及全麻术后的应用效果,为ICU的临床监护提供依据。方法对150例患者进行监护,及时了解组织缺氧,可充分掌握吸痰时机和吸痰的持续时间,指导调整吸氧流量,为ICU全麻术后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提供依据。结果SpO2监测可早期发现病情变化,为危重及全麻术后患者赢得抢救时间。结论SpO2监测为ICU患者及全麻术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影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0):1263-1264
目的:观察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在脑出血患者吸痰中的效果。方法:将47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经口、鼻吸痰,观察组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比较2组患者的吸痰量、痰液性状,吸痰前后30 min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吸出痰量多,痰液黏稠;吸痰后,2组SpO2均高于吸痰前(P0.05~P0.01),但观察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口咽通气管能及时有效吸出脑出血患者气道深部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SpO2,是脑出血患者可选的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密闭式吸痰管(CTSC)和开放式吸痰管(OTSC)应用于重症监护室(RICU)采用机械通气(MV)患者的吸痰效果,探讨CTSC的应用优势及原因。方法:抽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RICU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4名,随机分为密闭组和开放组两组各32名,分别用CTSC和OTSC对其进行吸痰,并对两组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吸痰进行过程中和结束后1min内,密闭组的患者的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心率(HR)与开放组比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与吸痰前2min比,密闭组SpO2、RR和HR均无显著差异(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CTSC的应用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在吸痰时SpO2、RR和HR指标的变化,并能够有效减少患者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洪 《吉林医学》2013,(32):6802-6803
目的:研究密闭式吸痰管在R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分为密闭式吸痰管内吸痰组(试验组)和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吸痰中以及吸痰后0.5 min,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SpO2、心率、呼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R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可减少SpO2、心率、呼吸变化,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需要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实施密闭式吸痰,观察患儿吸痰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同时观察吸痰前后呼吸音的变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并加强病情观察护理、密闭式吸痰系统管理及基础护理。结果密闭式吸痰前后患儿HR、MAP、SpO2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6.25%。结论密闭式吸痰过程中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吸痰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经皮SpO2值及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7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吸痰。观察病人吸痰前后SpO2值、肺部感染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吸痰后SpO2值,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减少吸痰过程中SpO2下降的发生率、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安全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ICU患者连续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并实施护理干预,对一些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提高了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效果。方法对161例患者实施严密监测及一系列护理干预。结果161例患者中,135例(83%)SpO2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范围为89%~93%,单纯加大氧流量后无改变,积极查找原因,采取改变体位、吸痰、翻身叩背、药物止痛、加强管道引流、输血等措施后SpO2回升。结论SpO2监测操作简单、易于观察,能及时为临床监护、治疗提供有效信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在高原地区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本次取材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总计选取呼吸衰竭患者46例,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其中23例患者,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剩余的23例患者则接受常规吸痰治疗,将其划分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缺氧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数量以及患者恢复健康所需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高原地区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联合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作用效果显著,患者的缺氧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数量也得到有效控制,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李萍  戴灵 《大家健康》2013,(7):61-62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经皮SpO2值及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7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吸痰。观察病人吸痰前后SpO2值、肺部感染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吸痰后SpO2值,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减少吸痰过程中SpO2下降的发生率、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安全感。  相似文献   

10.
户风莉  陈丽羡  王礼周 《吉林医学》2013,(31):6447-6449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气道管理方式对气管插管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吸痰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影响,筛选更为有效的气道管理方式。方法: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NRDS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单纯密闭式吸痰组(A组)、密闭式吸痰加肺复张组(B组)及开放式吸痰加肺复张组(C组)各20例,分别应用不同的吸痰方法进行吸痰和气道管理,观察三组患儿吸痰前后SpO2及PaCO2变化。结果:吸痰前三组SpO2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吸痰后1 min SpO2较吸痰前1 min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痰后3 min仍未恢复至吸痰前水平;B组、C组吸痰后1 min SpO2下降不明显,各自与吸痰前1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A组;吸痰后3 min B组、C组SpO2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吸痰前1 min三组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吸痰后15 min与吸痰前比较,PaCO2明显下降。吸痰后15 min PaCO2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低于后者;C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联合应用肺复张的情况下,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肺氧合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别。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各有优缺点,开放式吸痰清理气道更彻底,但更容易造成肺容量下降,结合应用肺复张能克服其不足。痰多粘稠、CO2储留宜选择开放式吸痰,同时加用肺复张克服肺容量减少和功能残气量下降引起的低氧血症。痰液稀薄量少、PaCO2正常,则可采用密闭式吸痰,尽量减少开放气道引起的肺容量和功能残气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老年患者中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面罩在纤支镜吸痰中的效果。方法40例需要纤支镜吸痰治疗的患者共行纤支镜吸痰74次,随机分为两组:鼻导管给氧组36次和面罩给氧组38次,对比两组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过程中SpO2和ST段改变及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结果鼻导管给氧组与面罩给氧组相比,在最低SpO2、ST段改变及心律失常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纤支镜吸痰时应用改良面罩给氧可明显提高患者SpO2水平、减少心肌缺氧及心律失常的发生。应用改良面罩给氧行纤支镜吸痰对老年患者是一种简便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开放式吸痰法对肺不张患者呼吸循环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11例肺不张并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观察吸痰前1min及吸痰后3、20min患者的呼吸(RR)、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和潮气量(VT)情况。结果与吸痰前1min相比,吸痰后3min的SBP、HR、RR、Ppeak、Pplat均显著增高(<0.05),SpO2显著下降(<0.05);吸痰后20min,RR仍显著增高(<0.05)。结论开放式吸痰法会明显影响肺不张患者的呼吸循环参数及气道压力的稳定性,对患者病情不利。护理过程中,应重视吸痰引起的继发性损害,加强吸痰前后呼吸循环等参数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沿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利多卡因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吸痰管吸痰疗效.方法 选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需要反复吸痰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吸痰前经气管插管滴注2%盐酸利多卡因1~2ml,5min后吸痰管吸痰;对照组23例:吸痰前经气管插管滴入生理盐水1~2ml,5min后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吸痰时HR、SpO2、SBp、DBp的变化;吸痰时患者呛咳反应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痰液吸尽时间;观察利多卡因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吸痰前HR、SpO2、SBp、DBp比较无差异(P〉0.05);吸痰时两组患者HR、SpO2、SBp、DBp比较有差异(P<0.05);吸痰时患者呛咳反应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二次吸痰时间间隔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吸痰前气管内滴入利多卡因效果良好,减轻了吸痰时患者痛苦反应,减轻护士劳动强度,未发现利多卡因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较为实用、操作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和麻醉药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良反应及麻醉处理。方法:243例精神障碍患者在异丙酚、琥珀乙酰胆碱麻醉下行MECT治疗2065人次,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治疗后1、3、5min记录BP、HR、SpO2数值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min、3min测SBP、DBP、H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良反应有心动过速、高血压、呼吸暂停延长、疼痛、治疗后谵妄等。结论:加强心血管系统监测、建立气道管理、优化MECT治疗参数及对症处理是确保MECT治疗患者麻醉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管在高频振荡通气(HFOV)中应用。方法:21例重症新生儿经HFOV治疗时应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治疗过程中监测经皮测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及氧合指数、动脉肺泡氧分压(a/A)等。结果:21例危重患儿用HFOV治疗时应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呼吸道管理治疗2 h后F iO2明显下调,a/A PaO2比值升高,差异显著(P<0.05);至6 h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且未出现肺气压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后遗症。结论:重症新生儿用HFOV并应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呼吸道管理可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法和开放式吸痰法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机械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法,对两组患者吸痰前中后血氧饱和度(SpO2)及血性痰出现的次数、肺部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吸痰中SpO2比吸痰前低,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吸痰前和吸痰中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吸痰后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血性痰发生次数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机械通气48 h后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法更适合ICU机械通气患者。  相似文献   

17.
贵艳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806-1807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重型颅脑外伤并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CS)组和开放式吸痰(OS)组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10min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结果:OS组SpO2吸痰后与吸痰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S组SpO2吸痰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Os组与Cs组SpO2吸痰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痰后Os组低于CS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CS组低于Os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不影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氧合作用,可能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浅层式吸痰法在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深层式吸痰,观察组则给予浅层式吸痰.比较两组患者气道吸痰前1 min与吸痰后5 min时的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IP)以及潮气量(TV)水平值.结果 气道吸痰后,观察组患者的BP、HR指标升高值分别为(15.20±7.63)mmHg、(12.51±5.93)次/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3±10.24)mmHg、(15.75±6.10)次/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吸痰后观察组患者的SpO2升高值与PIP下降值分别为(7.84±2.42)%、(18.68±4.01)cmH2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7±2.86)%、(14.57±5.13)cmH2O,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因吸痰而引起的黏膜损伤出血、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分别为5.0%、2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6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采取浅层式吸痰法,其吸痰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ICU患者连续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并实施护理干预,对一些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提高了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效果。方法 对161例患者实施严密监测及一系列护理干预。结果 161例患者中,135例(83%)SpO2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范围为89%-93%,单纯加大氧流量后无改变,积极查找原因,采取改变体位、吸痰、翻身叩背、药物止痛、加强管道引流、输血等措施后SpO2回升。结论 SpO2监测操作简单、易于观察,能及时为临床监护、治疗提供有效信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吴爱萍  管玉珍 《海南医学》2011,22(14):144-14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心胸外科ICU围手术期患者的治疗价值及相关护理。方法对我院心胸外科ICU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围手术期应用纤支镜进行治疗的患者共58例护理情况行回顾性分析,经鼻进镜吸痰5例,肺泡灌洗治疗4例,经气管切开套管/气管插管吸取血块9例,经气管切开套管/气管插管进镜吸痰40例。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的措施。结果所有患者经纤支镜有效吸除深部气管内的分泌物、痰栓、血痂等,治疗后有效缓解了气道梗阻,肺不张、肺部感染从而明显改善,缺氧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结论对心胸外科ICU围术期患者进行纤支镜相关治疗和护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操作成功有赖于积极的护理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