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翟岱垠  黄建光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4):2942-2942
小肠平滑肌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小肠恶性肿瘤,占小肠恶性肿瘤的第3位。临床外科医师对其认识往往不充分。因其投有特异的辅助检查手段,临床表现又呈多样性,使术前诊断较困难,术前诊断率约30%。为探讨小肠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方法、误诊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笔者整理回顾了近25年来我院收治的18例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的11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结果均经手术和(或)病理检查证实诊断,术前误诊率达81.8%。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低热消瘦、消化道出血等。结论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体征,术前误诊率高。对存在长期腹部隐痛,反复便血,腹部游走性肿块,不明原因发热腹痛,消瘦,慢性不全肠梗阻者要警惕可能存在小肠肿瘤,一经诊断,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拓宽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思路,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2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恶性肿瘤14例,其中恶性间质瘤3例,腺癌9例,淋巴瘤1例,类癌1例。空肠恶性肿瘤10例,其中腺癌1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间质瘤4例,淋巴瘤4例。回肠淋巴瘤3例、恶性间质瘤1例。28例中术前确诊仅4例(14.3%)。有2例术中行内镜检查协助诊治。小肠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呕吐、腹部肿块、黄疸为主。结论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较为困难,必要时考虑手术探查及术中内镜协助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41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病理类型以恶性间质瘤、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块、出血、贫血、呕吐、肠梗阻等。术前诊断符合率53.7%,误诊率46.3%,主要误诊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及盆腔疾病。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以恶性间质瘤,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为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相对不足,容易延误诊断,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小肠恶性肿瘤的认识,使得小肠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分析(附7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断,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研究。方法:调查1983-2001年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原发性小肠肿瘤75例,对其诊断,治疗,症状,病理分类进行研究。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的发生率低,占全消化道肿瘤2.5%,恶性肿瘤占主要部分,结论:小肠肿瘤早期诊断是关键,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发病率低,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1%,而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rimary small intestine lymphoma,PSIL)在小肠恶性肿瘤中占10%~25%[1],临床较为少见.PSIL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与其他消化道疾病混淆,术前误诊率高.本病早期诊断并行相关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然而PSIL临床缺少特异性诊断方法,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和影像学检查,小肠内镜单纯地观察消化道腔内结构,而PSIL系原发于小肠壁黏膜下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活检时难以达到黏膜下层,活检阳性率不高,并且肠镜不能显示肠壁和肠腔外结构,对PSIL诊断价值有限.随着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各种影像学检查对PSIL的诊断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0年间我院手术治疗的3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原发性小肠肿瘤以恶性居多,腺癌最常见,好发于空肠,其次是十二指肠,小肠恶性肿瘤的5年生存率是32%。结论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仅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1%左右[1],其发病率依次为腺癌、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及类癌,好发部位依次为十二指肠、回肠及空肠[2].因其起病隐匿,术前诊断正确率仅21%~53%[3],疗效及预后均欠理想.由于影像学检查是目前公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因此,本文就X线、内镜、超声、CT及MRI等对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断特点及其价值作一综述.为临床选择经济、合理、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使能尽早明确诊断,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均经手术和(或)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其中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13例.术前诊断符合率52.9%.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等.本组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 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体征,术前误诊率高.对有出血、腹痛、梗阻、包块等临床表现者应怀疑本病可能;对诊断不明者应综合采用各种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一经诊断,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T和常规胃肠道造影对小肠原发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5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胃肠道造影、CT、血管造影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胃肠道造影和CT影像特征,并与手术和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52例小肠原发恶性肿瘤中腺癌19例,恶性间质瘤10例,恶性淋巴瘤23例。常规胃肠道造影主要表现为肠管狭窄、充盈缺损、管壁僵硬、黏膜破坏及环状皱襞消失、肠梗阻、肠套叠及溃疡形成等,41例得到了准确定位,肯定肿瘤诊断32例。CT检查20例,主要表现为局部肠壁增厚、小肠肿块、肠管狭窄、肠梗阻、肠套叠等,均得到了准确定位,肯定肿瘤诊断18例。肠系膜上动脉造影3例,均明确了出血的部位,但术前均误诊为血管畸形。结论 CT对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并能提供有关肿瘤局部浸润、淋巴结远处转移以及并发症等影像学信息,常规胃肠道造影与CT检查相结合有助于制订出更为恰当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1.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 阻,为常见的急腹症,由多种因素引起.小肠梗阻(small bowel obstruction)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占肠梗阻的60% ~80%.但因小肠长约5 m,游离于腹膜内,并被肠系膜束缚形成多个复 合肠襻,其病因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较为困难.引起小肠 梗阻的病因较多,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肠黏连;(2) 肠道的良性及恶性肿瘤;(3)腹腔恶性肿瘤;(4)小肠疝形成.小肠梗阻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小肠梗阻的 治疗主要分为:(1)保守治疗;(2)手术治疗;(3)内镜下治疗.本文对小肠梗阻诊治进展加以综述,并就其新的发展方向作一 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均经手术和/或病理检查证实诊断。肿瘤位于十二指肠4例,空肠6例,回肠7例,其中恶性肿瘤7例,良性肿瘤10例。常见的症状为腹痛、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肿块等。术前确诊8例,其余的误诊(52.9%);17例均行手术治疗,10例良性肿瘤行肿瘤及局部肠管切除,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术5例,姑息性切除术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综合采用各项检查是提高术前诊断率的关键,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曹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7):6575-6576
小肠恶性肿瘤,由于其起病隐匿,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往往贻误诊断,延误治疗。我院1990-02~2006-12共收治小肠恶性肿瘤11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除1例术前考虑到此病外,余10例均存在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肠肿瘤致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6例小肠肿瘤致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术前术中诊断及处理情况。结果全部病人行剖腹探查,术前确诊2例,10例行急诊手术;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7例;随访12例,良性者未见复发,恶性者3例术后二年死亡。结论小肠肿瘤致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常规X线和内镜检查阳性率较低,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阳性率较高;对可疑病人应不失时机的进行剖腹探查,在手术中各种方法均未发现肿块而盲目切除肠段应慎重。对确诊病例应立即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小肠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手术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中明确诊断为小肠疾病所致消化道出血,采用小肠部分切除或肠壁部分切除术切除病变肠管.手术后所有患者均获痊愈.术后无腹腔感染、肠瘘、小肠再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肠出血术前明确诊断困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及时剖腹探查可协助明确诊断,包括病变在内的小肠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小肠出血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任权  黄涛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2):174-175
目的 总结原发性小肠及其系膜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方法。方法 分析26例原发性小肠及其系膜恶性肿瘤检查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性小肠及其系膜的恶性肿瘤诊断困难,误诊率极高。结论 提高对其疾病的认识,早期合理选择低张性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小肠稀钡灌肠、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十二指肠镜、ERCP、腹部B超、CT或胶囊内镜等检查,能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各种成像技术(传统消化道钡餐、CT、血管造影)诊断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价值,提高对小肠恶性肿瘤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3例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影像资料。结果:病变包括腺癌17例,平滑肌肉瘤6例,淋巴瘤20例。消化道钡餐主要X线表现为胸腔狭窄,肠腔内充盈缺损,管壁僵硬,粘膜破坏,环状皱壁消失,肠梗阻或肠套叠,肠管扩张及溃疡形成。CT检查11例,均确诊为小肠恶性肿瘤。血管造影2例,均拟诊为小肠血管畸形。结论:凡临床疑有小肠恶性肿瘤通常首选胃肠造影法,若诊断不明或为手术前进一步明确病变的范围宜用CT检查,对不明原因反复发生的上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肠肿瘤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术前诊断小肠肿瘤3例,诊断为其他疾病而剖腹探查9例,本组1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局部肿瘤切除2例,小肠节段性切除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旁路手术2例。结论:小肠肿瘤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术前确诊率低,外科手术是治疗小肠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28例的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探讨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28例小肠肿瘤有20例行CT检查,8例行消化道造影检查,7例行ERCP检查,12例行内镜检查,2例行DSA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28例小肠肿瘤中有16例恶性肿瘤、12例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以腺癌及平滑肌肉瘤为多,良性肿瘤以腺瘤及平滑肌瘤为多。其中CT术前诊断正确率为70%(14/20),消化道造影正确率为72%(6/8),ERCP为82%(6/7),内镜为86%(10/12)。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小肠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多种检查方法的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许亮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122-1123
【目的】探讨成人肿瘤所致肠套叠的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对24例因急诊手术治疗而确诊为原发性小肠肿瘤所致肠套叠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其中良性肿瘤10例,主要分布在空肠;恶性肿瘤14例,主要分布在回肠,多系恶性淋巴瘤、腺癌和平滑肌肉瘤,治愈22例。随访18例,14例恶性肿瘤术后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和42.9%。【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所致肠套叠的发病、诊断及治疗有明显的特点,用以确定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其与肠套叠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