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联合短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对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重症肌无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2组均采用短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观察组联用丙种球蛋白。比较2组补体C3、免疫球蛋白G(IgG)和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血清IL-2、TNF-α和IL-6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2组治疗后的IgG和补体C3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短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能显著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炎性因子和IgG、补体C3水平,有效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重症药疹的临床认识,提高治愈率.方法 分析我科1996~2006年间住院重症药疹患者38例,其中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BENL)21例,重症多形红斑型(EMM)14例,剥脱性皮炎型(ED)3例,治疗以中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结果 治愈37例,死亡1例.结论 解热镇痛药在致敏药物中占首位,早期应用足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评价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HDIG)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危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作用。方法 :75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组 (HDIG组 ) 38例 ,给予丙种球蛋白 0 .4 g· kg- 1 · d- 1 5 d,泼尼松 0 .5 mg· kg- 1 · d- 1 2 8d;糖皮质激素组 (激素组 ) 37例 ,给予泼尼松 1~ 2 mg· kg- 1· d- 1 2 8d。结果 :HDIG组中显效 2 5例 (6 5 .8% ) ,良效 9例 (2 3.7% ) ,进步 2例(5 .3% ) ,无效 2例 (5 .3% ) ,总有效率为 94 .7% ;激素组中显效 2 3例 (6 2 .2 % ) ,良效 9例 (2 4 .3% ) ,进步 3例(8.1 % ) ,无效 2例 (5 .4 % ) ,总有效率为 94 .6 %。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 (BPC)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 (P均 <0 .0 1 ;BPC峰值数 HDIG组明显高于激素组〔(2 1 2 .5 6± 90 .2 5 )× 1 0 9/ L 比 (1 2 7.2 6± 81 .2 6 )× 1 0 9/ L,P<0 .0 1〕;达峰值时间 HDIG组明显短于激素组〔(7.80± 4 .5 0 ) d比 (2 7.0 0± 9.32 ) d〕。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ITP可明显缩短血小板上升至安全水平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IVIG)辅助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70例小儿哮喘患儿,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IVIG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血清抗体水平及总体疗效。结果观察组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气促、喘息、咳嗽)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IgG、Ig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33/35),高于对照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哮喘患儿使用IVIG辅助治疗可增强患儿机体免疫,缩短病情恢复时间,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5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24例呼吸困难的患者23例明显改善。运动障碍、颅神经麻痹、呼吸肌麻痹、感觉障碍、反射缺失等症状逐渐恢复,肌力增加,吞咽功能改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28.3天。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饮食护理、压疮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肌力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做好出院指导,有利于患者病情缓解,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G)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危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作用.方法:75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组(HDIG组)38例,给予丙种球蛋白0.4g*kg-1*d-1 5 d,泼尼松0.5 mg*kg-1*d-1 28 d;糖皮质激素组(激素组)37例,给予泼尼松1~2 mg*kg-1*d-1 28 d.结果:HDIG组中显效25例(65.8%),良效9例(23.7%),进步2例(5.3%),无效2例(5.3%),总有效率为94.7%;激素组中显效23例(62.2%),良效9例(24.3%),进步3例(8.1%),无效2例(5.4%),总有效率为94.6%.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BPC)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均<0.01;BPC峰值数HDIG组明显高于激素组[(212.56±90.25)×109 /L比(127.26±81.26)×109/L,P<0.01];达峰值时间HDIG组明显短于激素组[(7.80±4.50) d比(27.00±9.32) d].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TP可明显缩短血小板上升至安全水平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热毒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效率为88.8%,高于对照组的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MG患者6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免疫球蛋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G)、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3及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3及IgG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2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2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G患者中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及泼尼松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症状,缓解炎症状态,利于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1.
重症药疹44例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致病因素、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按型别、致敏药物分类回顾性分析44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4例重症药疹患者中重症多形红斑型21例(47.7%),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9例(20.5%),剥脱性皮炎型10例(22.7%),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4例(9.1%)。致敏药物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抗癫痫药(36.4%)、别嘌呤醇(22.7%)及抗生素(20.5%)。抗癫痫药致敏患者年龄小于别嘌呤醇及抗生素所致者,别嘌呤醇致敏者潜伏期长于抗癫痫药及抗生素所致者。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糖皮质激素用量大于其他几种类型重症药疹。结论重症药疹患者中重症多形红斑型发病率最高,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发病率最低。抗癫痫药、别嘌呤醇、抗生素为主要致敏药物。 相似文献
12.
糖皮质激素联合中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2006年,我们用中等剂量丙种球蛋白(总剂量1g/k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单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总剂量2g/kg)所取疗效相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9):1382-1383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RMPP患儿10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研究组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康复进程、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淋巴细胞计数(LC)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45%(49/53)]高于对照组[73.58%(39/53)](P<0.05);研究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21%(7/53)]与对照组[11.32%(6/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RMPP患儿的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CRP、LC水平,促进患儿康复,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重症药疹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等方式进入人体而引发的皮肤或粘膜发疹。重症药疹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是严重的药物反应.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死亡。本文对我科近5年来收治的23例重症药疹患者的皮肤表现、内脏损伤情况及其他相关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887-888
探讨地塞米松和丙种球蛋白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就诊的15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地塞米松组和丙种球蛋白组各78例,全部患儿实施常规疗法,地塞米松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0.3~0.5mg/(kg·d)治疗,丙种球蛋白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2g/kg治疗,着重观察两组退热时间、发展为危重病例数、神经受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免疫球蛋白组退热时间、神经受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31±0.93d、1.99±0.44d及7.43±2.06d,均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的4.67±1.24d、2.85±1.01d及10.01±3.83d;丙种球蛋白组发展为危重病2例,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的8例;免疫球蛋白组临床有效率为88.46%,明显高于地塞米松组的71.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能有效减少退热时间、神经受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患儿发展为危重症,临床疗效高,优于地塞米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疹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6例重症药疹患者早期给予甲强龙80~100 mg/d治疗,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同时给予皮肤、口腔黏膜、会阴及眼部等一般护理,并给予健康指导.结果:大量糖皮质激素治疗10 d后病情基本控制、皮疹全部消退,激素用量减至40 mg/d,并逐渐减量直至停药,2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疹的临床疗效显著,对重型药疹患者实施皮损护理、换药及支持疗法等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病人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总结18例重症药疹病人的临床护理经验,护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皮肤、黏膜护理,指导合理饮食,预防感染和合并症,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结果]18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重症药疹的护理重点在于皮肤黏膜护理、预防感染和合并症、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9.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400 mg/(kg.d),连用3 d,观察2组疗效。结果 2组在紫绀、喘憋、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G治疗婴幼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3年11月,住院部所收治的儿科重症感染患儿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法形成对照组、治疗组,每组患儿各计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治疗组30例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丙种球蛋白配合基础抗感染治疗儿科重症感染疾病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可作为基础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