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资料,分析近五年临床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类型及外科治疗方法等。该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均由病理学诊断证实。肿瘤完整切除13例(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4例),姑息性切除2例,肿瘤探查和活检1例,其中良性和恶性肿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7.78%和28.57%。影像学检查尤其是CT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和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1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以来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101例,总结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策略。结果:101例患者中良性肿瘤38例,恶性肿瘤63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肿瘤完整切除率71.29%。良性肿瘤的手术完整切除率高于恶性肿瘤,术中失血少,需要合并切除的脏器少,术后复发率相对低。全部病人无一例术中死亡。术中复发33例,再次手术19例。结论:手术完整切除是腹膜后肿瘤治疗首选的方法,术前准备非常重要,对复发的肿瘤应该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和探讨儿童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经验,提高肿瘤切除率.方法:对近年收治的儿童原发性腹膜后肿瘤5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良性肿瘤28例,完整切除25例,部分切除3例,肿瘤完整切除率89%;恶性肿瘤27例,完整切除19例,部分切除5例,肿瘤无法切除仅取活检3例,肿瘤完整切除率70%;联合脏器切除5例.结论:术前正确评估和积极准备,术中术野清晰、层次清楚、合理操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病理类型较多,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既有原发的,又有转移的。由于腹膜后肿瘤早期多无症状,故大多在体检时发现,或是肿瘤较大引起压迫症状时发现。手术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重要手段。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2010年江苏省姜堰市人民医院收治腹膜后肿瘤临床病例33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13~77岁,平均(45.46±19.04)岁。33例中,27例是体检时发现的,6例是CT检查时偶然发现的。33例腹膜后肿瘤经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良性患者仅定期随访,恶性肿瘤患者转其他科室进行放疗、化  相似文献   

5.
汪景洲  黄纪伟  曾勇 《华西医学》2010,(11):1952-1955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方法和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7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70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良性肿瘤20例(28.57%),恶性肿瘤50例(72.43%),良恶之比为1∶2.5;完整切除肿瘤者58例(82.86%),肿瘤部分切除者7例(10%),肿瘤广泛转移行组织活检者5例(7.14%),联合器官切除者18例(25.71%)。术后随访1~5年恶性肿瘤患者45例,其中肿瘤完全切除组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67%、66.67%、22.22%,肿瘤部分切除组分别为66.67%、33.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1)。研究发现肿瘤的大小、病理类型、是否完整切除是影响肿瘤局部复发、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结论早期诊断、充分的术前准备、肿瘤的全切除率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附睾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附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为附睾良性肿瘤,包括附睾腺瘤样瘤7例,附睾平滑肌瘤3例,附睾纤维假瘤1例,附睾乳头状囊腺瘤1例,附睾硬化性血管瘤1例。13例附睾良性肿瘤患者中8例行肿瘤切除,5例行附睾切除。附睾恶性肿瘤3例,其中腺癌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均行睾丸附睾切除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结果良性肿瘤12例获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恶性肿瘤均获随访,预后差,2例附睾腺癌术后9个月均死亡,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后2年死亡。结论附睾肿瘤大部分是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好。附睾恶性肿瘤少见,但预后差。手术是治疗附睾肿瘤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即进行冠状位平扫、矢状位多层面重建及增强扫描,观察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MSCT影像学检查特点,记录肿瘤定位正确率和定性正确率。本组3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12例(36.4%),恶性肿瘤21例(63.6%),术前正确定位28例(84.8%),术前正确定性14例(42.4%)。MS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较为可靠,可提高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为腹痛、腹胀及腹部肿块。彩超、CT和MRI的诊断率分别为76.9%,88.5%,94.7%。其中良性肿瘤9例,占34.6%,恶性肿瘤17例,占65.4%。肿瘤完整切除率73.1%。其中恶性肿瘤64.7%,良性肿瘤88.9%。术后良性肿瘤复发2例,行根治术;恶性肿瘤复发7例,3例行根治术,2例行部分切除术。结论PRPT早期诊断困难。彩超、CT和MRI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是否完整切除是治疗PR阿关键和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PRT的预后与手术的彻底性和病理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为腹痛、腹胀及腹部肿块。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和术前评估起重要作用。良性肿瘤16例,完整切除13例,复发再手术4例;恶性肿瘤27例,完整切除18例,复发再手术10例,合并脏器切除率高。结论: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肿瘤完整切除-是治疗的关键,对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7年1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治疗与随访结果。结果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16例。肿瘤全切除术12例,联合脏器切除5例,肿瘤部分切除1例。全组中无死亡病例。结论B超、CT检查有助于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手术切除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率。方法回顾分析了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总医院1995年至2002年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24例临床资料,其中肿瘤第一次手术根治性切除12例(50%),部分切除9例(37.5%),探查加活检3例(12.5%)。结果12例根治性切除者复发7(58.3%)例再手术4例,1例根治肿瘤切除。部分切除及探查加活检者1年内均死亡。结论完整、整块的切除肿瘤及受累器官和组织可提高生存率。同时应积极治疗复发肿瘤,尿路造影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01/2008—12收治的28例原发性腹膜后的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恶性肿瘤21例,良性肿瘤7例,术前能正确诊断仅18例,占64.29%。结论:腹膜后肿瘤多为恶性,B超、CT是其重要的诊断方法,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以腹痛、腹胀和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诊断率高;病理类型为间皮源性、神经源性、胚胎源性;行肿瘤完全切除术20例,其中联合脏器切除术7例,肿瘤部分切除术5例,肿瘤不能切除仅行活组织检查者3例。肿瘤完全切除者术后1,3,5 a生存率分别为73%,66%和47%;5例肿瘤部分切除术者中2例于术后1 a内死亡,3例术后3 a内死亡;仅行活组织检查者均在术后1 a内死亡。结论:综合运用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后应尽可能手术切除肿瘤,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以腹痛、腹胀和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诊断率高;病理类型为间皮源性、神经源性、胚胎源性;行肿瘤完全切除术20例,其中联合脏器切除术7例,肿瘤部分切除术5例,肿瘤不能切除仅行活组织检查者3例.肿瘤完全切除者术后1,3,5 a生存率分别为73%,66%和47%;5例肿瘤部分切除术者中2例于术后1 a内死亡,3例术后3 a内死亡;仅行活组织检查者均在术后1 a内死亡.结论:综合运用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后应尽可能手术切除肿瘤,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与原发性后腹膜肿瘤(PRT)的复发率和生存率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2002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后腹腔肿瘤35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结果35例原发性后腹腔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良性20例,恶性15例。原发性后腹腔肿物完全切除19例(54.3%),联合多脏器切除7例(20%),姑息性切除6例(17.1%),活检3例(8.6%)。整体性切除(包括A完全切除,B联合多脏器切除)与姑息性切除(包括C减瘤术,D活检术)术后1、3、5年肿瘤控制率分别为77.8%、33%,55.6%、0与11%、0(P=0.0004)。恶性肿瘤术后3、5年生存率为74.6%、42.8%与21.2%、0(P=0.001)。结论整体性切除是提高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控制率与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附睾肿瘤——附4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附睾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4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附睾肿瘤患者临床资料。42例附睾肿瘤中良性肿瘤37例(88.1%),其中附睾腺瘤样瘤21例,平滑肌瘤9例,纤维假瘤2例,其余5例分别为乳头状囊腺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纤维瘤、纤维脂肪瘤和硬化性m管瘤。恶性肿瘤5例(11.9%),为附睾腺癌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横纹肌肉瘤和平滑肌瘤肉瘤变各1例。良性肿瘤作单纯肿瘤或患侧附睾切除,恶性肿瘤(除平滑肌瘤肉瘤变患者外)行根治眭附睾睾丸切除术,术后辅助放和/或化疗。结果良性肿瘤27例获随访,预后良好,术后无复发。恶性肿瘤5例均获随访,预后差,2例腺癌患者均于术后12个月死亡,横纹肌肉瘤患者术后20个月时广泛转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和平滑肌瘤肉瘤变患者健在。结论附睾肿瘤大部分为良性,手术切除效果好。恶性肿瘤少见,但预后较差,综合治疗可能会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超声正确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76例,误诊10例,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8.4%;在73例恶性肿瘤中超声准确诊断68例,另5例被误诊为良性肿瘤,其余13例良性肿瘤均诊断正确,良恶性诊断正确率为94.2%。结论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定性诊断较为可靠,对其病理类型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1990~2005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8例,就其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进行比较。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多数为腹痛及腹块。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16例,平均病程19.6个月,恶性肿瘤病程多在1年以内,良性肿瘤病程多在1年以上。术前确诊率为78%,B超及CT的诊断率分别为81.3%,90.9%。结论:本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临床早期诊断困难,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是本病诊断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腹膜后精原细胞瘤的认识。方法:1例原发性腹膜后精原细胞瘤,手术切除及组织病理学证实,术后分别行化疗或放疗。结合文献对原发性性腺外精原细胞瘤的组织发生、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等进行讨论。结果:随访至今患者健在。结论:原发性腹膜后精原细胞瘤少见,容易误诊,组织病理检查对该病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治疗上尽量完整手术切除,但不必勉强,该肿瘤对放、化疗敏感。  相似文献   

20.
阑尾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 1980年 1月~ 2002年 6月 15例阑尾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5例中良性肿瘤 6例(粘液性囊腺瘤 6例),恶性肿瘤 9例(阑尾类癌 7例,粘液性囊腺癌 2例),均行手术切除. 1例粘液性囊腺癌于术后 3年死亡,随访其他患者,未见复发与转移.结论阑尾肿瘤少见且临床诊断困难.大部分阑尾原发性肿瘤行阑尾切除术即可,阑尾腺癌、腺类癌及直径 >2cm的典型类癌应考虑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