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氯氮平对精神疾病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探讨四种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心脏的安全性。方法对单一服用四种药物的精神疾病患者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治疗4周末、治疗6周末、治疗8周末行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异常者对症用药或调整原用药剂量等处置,记录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33.97%。其中各组的发生率为,奥氮平组18.42%,利培酮组22.50%,阿立哌唑组22.22%,氯氮平组47.62%。对症用药等处置81.82%恢复正常。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三组之间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氯氮平与奥氮平、利培酮、阿立派唑之间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种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导致心电图的异常,但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对心电图的影响明显轻于氯氮平。经适当处理预后良好。临床工作中要注意合理选择、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对心脏的安全性.方法对服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治疗4周末、治疗8周末检测心电图,记录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所致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25.60%.其中,氯氮平组发生率为52.09%,氯丙嗪组为45.12%,奋乃静组42.00%,奎硫平组18.75%,阿立哌唑组17.44%,利培酮组16.16%.氯氮平与氯丙嗪、奋乃静,奋乃静与氯丙嗪,阿立哌唑与奎硫平、利培酮,利培酮与奎硫平之间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与阿立派唑、奎硫平、利培酮之间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导致心电图的改变,但阿立哌唑、奎硫平、利培酮对心电图的影响明显小于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  相似文献   

3.
抗精神病药所致异常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对心脏的安全性。方法:对服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治疗4周末、治疗8周末检测心电图,记录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所致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25.60%。其中,氯氮平组发生率为52.09%,氯丙嗪组为45.12%,奋乃静组42.00%,奎硫平组18.75%,阿立哌唑组17.44%,利培酮组16.16%。氯氮平与氯丙嗪、奋乃静,奋乃静与氯丙嗪,阿立哌唑与奎硫平、利培酮,利培酮与奎硫平之间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与阿立派唑、奎硫平、利培酮之间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导致心电图的改变,但阿立哌唑、奎硫平、利培酮对心电图的影响明显小于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利培酮与氯氮平对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心电图影响的差异.方法:将45例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参照治疗前的心电图,在治疗后第2、4、8周复查心电图,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心电图异常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立哌唑组所致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最低,利培酮组次之,氯氮平组最高.心电图改变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发生率14.8%;其次是T波改变,发生率6.67%.结论:三种药物均对心电图有影响,但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儿童心电图影响的发生率较低,所以儿童应用阿立哌唑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6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服药情况分为6组,于基线及治疗4、8周末时测定血清泌乳素水平(PRL)。结果基线时各组间泌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时与治疗前相比利培酮治疗组泌乳素水平增加最为明显(P0.01),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泌乳素水平显著增加(P0.05),阿立哌唑、齐拉西酮泌乳素水平基本没有改变(P0.05)。结论利培酮对泌乳素水平升高最为明显,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影响次之,而阿立哌唑与齐拉西酮对泌乳素水平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五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16岁以下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及血液学的影响。方法:对183例16岁以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其治疗情况分为5组,分别为利培酮组(53人),喹硫平组(36人),奥氮平组(47人),阿立哌唑组(25人),帕利哌酮组(22人),分别给予利培酮(2.5~4.5 mg/日)、喹硫平(400~800 mg/日)、奥氮平(5~20 mg/日)、阿立哌唑(5~20 mg/日)及帕利哌酮(3~9 mg/日)治疗,疗程12周。每隔4周查患者肝功能及血液学指标,观察检查结果是否存在异常,并进行处理。结果:5组方法治疗后均有患者肝功能及血液学检查有异常。阿立哌唑组及帕利哌酮组出现肝功能及血液学异常的几率最低,阿立哌唑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8.00%,血液学异常发生率为4.00%,帕利哌酮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9.09%,血液学异常发生率为4.5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喹硫平组及奥氮平组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喹硫平组发生率为11.11%,奥氮平组发生率为10.64%,对血液学的影响稍大,分别为8.33%、8.5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肝功能的影响最大的是利培酮组,为26.42%,与其他四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对血液学的影响较小,为5.66%。结论:阿立哌唑及帕利哌酮对于16岁以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有明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氯氮平的血药浓度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月于本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3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利培酮组47例(口服利培酮片),氯氮平组36例(口服氯氮平片)。于治疗第2、4、8周末及1、5年后分别监测患者的血药浓度、心肌酶(CK、AST、CK-MB)及心电图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第2、4、8周末及1年后,两组CK、CK-MB、AST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5年后,两组CK-M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K、AST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2、4、8周末及1年后、5年后,两组心电图的异常率均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ST段改变,且氯氮平组比利培酮组更容易引起心电图的异常。结论:利培酮和氯氮平均可以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的升高,但是长期服用,随着氯氮平和利培酮血药浓度下降,CK-MB升高的比例会下降;服用利培酮和氯氮平后容易引起心电图的异常,最常见的是心动过速、心动过缓、ST段改变,氯氮平比利培酮更容易引起心电图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氯氮平对儿童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98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50例和氯氮平组48例,治疗8周,分别定期检查心电图,时间分别为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8周末,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电图均正常.治疗后利培酮与氯氮平对心电图改变的发生率分别为23.6%、42.5%,差异极显著 (χ2=19.83,P<0.01).显著异常时段为第4周末.两组均以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和ST-T改变多见,但利培酮组窦性心动过速和ST-T改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氯氮平组,而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明显高于氯氮平组.结论:利培酮对儿童心电图的影响显著低于氯氮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而化学结构不同的抗精神科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21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70例,分别给予利培酮、阿立哌唑、氯氮平治疗,在口服药物前及服药后第2、4、8周末定期检查心电网,并予以分析。结果:服药2周后,精神科药物对患者的心电网均有一定影响,利培酮、阿立哌唑、氯氮平组的心电网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1%、20%、68%。结论:利培酮、阿立哌唑、氯氮平对心电图均有一定的影响,以氯氮平引起的心电图异常率最高,应用利培酮、阿立哌唑相对比较安全,但均应定期复查心电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月经周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不同将其分为氯氮平组(18例)、利培酮组(22例)和奥氮平组(24例),比较不同药物服用时间长短及剂量对患者月经异常的影响。结果治疗期间随访发现,利培酮组月经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奥氮平和氯氮平组患者月经异常发生率较低,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种类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月经周期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利培酮作用最为明显,临床诊治时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药物,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分别使用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于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8周检查心电图.结果:阿立哌唑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电图均有影响,但阿立哌唑组所致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氯氮平组(P<0.01),心电图异常程度轻,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结论:阿立哌唑可引起心电图发生改变,但其发生率低,心电图改变程度轻,安全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ECG)影响的差异。方法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氯氮平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第8周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阿立哌唑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电图均有影响,但阿立哌唑组所致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氯氮平组(P<0.01),异常程度轻,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结论阿立哌唑可引起心电图发生改变,但发生率低,心电图改变程度轻,安全性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现状。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共有305例,截取2010年7月28日的医嘱用药调查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全院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依次为:氯氮平40%,氯丙嗪32.1%,利培酮24.3%。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如下:医保患者,利培酮25.8%,奥氮平6.1%,阿立哌唑4.4%;自费患者,利培酮26.1%,奥氮平13%,阿立哌唑17.4%;民政患者,利培酮16.9%,阿立哌唑3.8%,奥氮平0%。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应用占33.8%,三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应用占1.3%。结论: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整体用药合理规范,但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频率偏低,尤其在民政收费的患者更为突出,考虑与相关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新型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传统(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后心电图变化的差异情况。方法:6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使用阿立哌唑、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治疗,分别于第1、2、3个月复查心电图。结果:使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3个月后患者心电图改变显著低于使用传统(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患者(P&lt;0.05);心电图改变与性别、年龄无关,与使用药物剂量有关。结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心电图异常率较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低,临床使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张瑞霞  蔡玉凤  赵利国  宋惠芬  辛刚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3):1016-1016,1018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病人心电图的影响。方法:9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及对照组(47例),分别使用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检查心电图。结果:阿立哌唑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电图均有影响,但阿立哌唑组所致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氯氮平组(P<0.01),心电图异常程度轻,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结论:阿立哌唑可引起心电图发生改变,但其发生率低,心电图改变程度轻,安全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糖、血脂及甲状腺素的影响,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指导临床规范应用。方法 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按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差异分为Ⅰ利培酮组,Ⅱ氯氮平组,Ⅲ阿立哌唑组,每组各40例,各组患者给予相应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每组患者均观察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的变化情况。结果 (1)氯氮平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显著升高,但利培酮组、阿立哌唑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升高不明显。另一方面,治疗后氯氮平组患者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阿立哌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利培酮组、氯氮平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明显改变,阿立哌唑组没有明显改变。另一方面,治疗后阿立哌唑组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素(T4)明显高于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且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高于氯氮平组,促甲状腺素(TSH)低于氯氮平组。结论抗精神病药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甲状腺素的变化,且不同药物影响程度各有差异,影响程度大小分别为氯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应加强对患者用药后的血糖、血脂及甲状腺素监测,为抗精神病药物合理选择及调整用药提供依据,以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程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立哌唑组28例,利培酮组30例.分别服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8、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阿立哌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血糖、血脂影响.方法 将2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阿立哌唑组、利培酮组及氯氮平组(各90例),分别给予口服阿立哌唑、利培酮及氯氮平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FBG较治疗前增高(P<0.05),氯氮平组增高最明显;阿立哌唑组治疗后TC、TG,BMI值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及氯氮平组治疗后TC、TG、BMI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且氯氮平组增高大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 阿立哌唑、利培酮及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均可导致糖脂代谢异常的不良反应,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更年期偏执状态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189例女性更年期偏执状态患者,其中氯氮平组(38例),喹硫平组(45例),利培酮组(52例),阿立哌唑组(54例),比较治疗前、4周和8周后TC、TG、HDL、LDL.结果 服用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患者TG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8周较4周更显著(P<0.01),HDL水平明显降低(P<0.01),服用阿立哌唑患者8周后,患者TC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可引起血脂异常,其中阿立哌唑对血脂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种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氯氮平、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化学发光法测定1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100例、女性62例)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催乳素、雌二醇、孕酮、睾酮水平的变化,根据性别和所服用药物分为奥氮平男性、女性组;氯氮平男性、女性组;利培酮男性、女性组共6组,用SPSS17.0对检测数据及相应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利培酮组男性患者催乳素显著升高(P0.01)、睾酮降低(P0.05),女性患者催乳素显著升高(P0.001)、雌二醇降低(P0.05);奥氮平组男性患者催乳素显著升高(P0.01);氯氮平组女性患者催乳素水平升高(P=0.011)。6组患者治疗前后孕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利培酮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的异常率高于氯氮平。结论利培酮能致精神病患者高催乳素血症,同时使男性患者睾酮水平及女性患者雌二醇水平明显减低,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比其他两种抗精神病药物更为明显。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进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要注意检测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