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深静脉导管椎管置入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报道了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深静脉导管椎管置入进行脑脊液置换方法,并详述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及并发症护理.结果治愈26例,总有效率86.67%,护理效果满意.结论深静脉导管椎管置入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独特的方法,全程护理是置管顺利进行和提高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王桂蓉 《现代护理》2007,13(29):2848-2850
目的对创伤性脑积水患者脑脊液异常、暂不适宜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者行深静脉导管椎管置入治疗的过程进行观察护理。方法对33例脑脊液异常患者行深静脉导管椎管置入并用不同药物置换脑脊液的过程进行观察护理,并与30例硬膜外麻醉导管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深静脉导管椎管置入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脑积水可明显缩短脑脊液性状异常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同时还能减轻患者常规多次穿刺引起的痛苦;在脑脊液置换过程中发生皮疹5例、双下肢发绀1例。结论对创伤性脑积水脑脊液异常患者行深静脉导管椎管置入治疗能缩短脑脊液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为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创造条件。在置换过程中尚须注意观察深静脉导管通畅程度、引流速度,注药种类、速度和浓度等,预防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创伤性脑积水患者脑脊液异常、暂不适宜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者行深静脉导管椎管置入治疗的过程进行观察护理.方法 对33例脑脊液异常患者行深静脉导管椎管置入并用不同药物置换脑脊液的过程进行观察护理,并与30例硬膜外麻醉导管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 深静脉导管椎管置入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脑积水可明显缩短脑脊液性状异常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同时还能减轻患者常规多次穿刺引起的痛苦;在脑脊液置换过程中发生皮疹5例、双下肢发绀1例.结论 对创伤性脑积水脑脊液异常患者行深静脉导管椎管置入治疗能缩短脑脊液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为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创造条件.在置换过程中尚须注意观察深静脉导管通畅程度、引流速度,注药种类、速度和浓度等,预防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是神经外科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它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治疗效果明显、可控制引流速度和引流量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我科于2007年9月~2008年9月应用硬膜外导管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治疗珠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赵静 《护理与康复》2008,7(8):608-609
为了减少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入长期双腔导管时的出血,对12例置管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实施循证护理后患者置管中出血明显减少。循证护理能有效解决患者置管过程的出血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总结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护理。结果 37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的患者均得到有效的治疗,患肢肿胀消退,未发生肺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后积极、细致、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邵霞  伯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506-3506
施行连续椎管内麻醉(硬脊膜外及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 analgesia)、椎管内治疗等常将硬膜外导管置入硬脊膜外腔(或蛛网摸下腔),进行连续药物输注,由于不同原因,致使拔管困难或折断,明显困扰医务人员,并引发棘手的医疗纠纷。近3a来我院及其他医院累计发生硬膜外导管拔除困难6例,仅就诱发原因及处理预防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引流术,分析7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其处理方法,评价护理效果。结果:76例患者置管持续腰池引流,引流管留置时间3~10d,平均7d拔管。全部病例脑脊液由红色渐变为无色清亮的,颈项强直消失,患者头痛减轻或意识障碍改善,开颅手术者骨窗压力明显下降,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简单、有效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注意该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特殊性,并精心观察和护理,能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较快的使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腔内治疗与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5月共45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内导管溶栓术(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37例同时行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治疗,8例3~6个月后行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治疗。以健、患肢周径差及深静脉通畅度来评价疗效。结果 45例患者溶栓过程中无肺梗死、导管滑出、药物过敏反应、内脏出血等并发症出现,仅有9例发生一般出血现象包括:5例患者切口部位有少量皮下血肿未处理自行吸收、2例患者穿刺处渗血、2例患者尿路出血,因早期发现及时,经过对症处理后未进一步出血。腔内治疗后经顺行静脉造影确认所有患肢深静脉通畅率较前明显改善,患肢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静脉腔内导管溶栓结合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是确保腔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脊髓蛛网膜下腔置管闭式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报告伍国锋罗祖明周东朱文梅张声泽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本文采用脊髓蛛网膜下腔置管闭式引流脑脊液治疗8例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病例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采用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引流术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析置管引流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其处理方法,评价护理效果.结果:56例患者持续腰池置管引流,引流管留置时间3~14d,平均7d拔管.所有病例脑脊液由红色血性液体逐渐转为无色澄清液体,颈项强直消失,患者头痛减轻或意识障碍改善,开颅手术的患者骨窗压力明显下降,发生引流过度2例,引流不畅3例,无颅内感染发生.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简单、治疗效果可靠,置管引流期间严格无菌操作,配合精心观察和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2.
孟晓静翟颖  闫有梅 《现代护理》2006,12(27):2580-2581
目的探讨为老年胸腔积液病人应用深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特点。方法采用双腔深静脉导管植入胸腔对30例老年胸腔积液病人进行引流治疗,观察其疗效、并发症和护理。结果30例病人均置管成功,取得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论深静脉导管植入胸腔行闭式引流是治疗老年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护理简单易行,病人易耐受,避免了反复胸腔穿刺.有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18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现场救护,转运,急诊影像学诊断,急救处置和手术治疗等一体化专科急性救治及相应护理。结果:418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9%,死亡12例,脑血管痉挛严重脑水肿16例,栓塞后脑出血1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经积极抗炎、抗血管痉挛、控制血压、脱水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能康复出院。结论:积极有效、合理化、专科性、针对性的护理配合能够缩短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时间,降低患者再出血的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总结和探讨滤器保护下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包括分析本科2013年8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6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滤器保护下置管溶栓术前后发生的并发症及护理问题,逐渐完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并运用到护理实践中。结果,本组62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肺栓塞及导管脱出、移位等情况;4例有出血并发症者均在早期被发现并得到及时处理;62例最后经下肢静脉造影均达到有效再通。认为术前细致的心理护理、合适的体位安置、肺栓塞预防措施的落实,术后确保置管位置的稳定、严密的并发症预防与观察、有效的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是确保滤器置入、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达到良好预期效果的护理关键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下肢深静脉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1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39例(34.2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及GCS评分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因素复杂,临床应提前做好预后评估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单爱静  张轶芸 《现代护理》2005,11(22):1951-195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总结1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腔静脉滤器置入及介入导管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结果19例下腔静脉置入术加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均得到有效的治疗,患肢肿胀消退,且未发生肺栓塞。结论早期及时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脱落并发肺栓塞的关键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将 4 8例SA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2 8例 )应用腰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术 ;2 0例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者为对照组。结果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头痛缓解时间、意识障碍时间、CSF压力下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P <0 .0 1 ) ;明显降低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三大并发症的发生率 ;无引流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腰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术。严密观察及合理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上常见之脑血管疾病,可占脑卒中的10%-15%,其起病急、病情凶险,我院近年来对57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腰穿置管持续引流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就其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总结17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经验和方法,主要包括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中行下肢深静脉导管溶栓,术后行溶栓、抗凝治疗及护理。认为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并配合精心的护理能有效治疗下肢DVT。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拒绝配合医护行为探讨及护理干预。方法 对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拒绝医护行为及原因进行分析。同时运用同病患者现身说法及角色换位方法对每位患者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作者对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了有效的护理干预,其中8例患者积极配合护理,转入神经科进一步治疗。1例干预失败,死于并发症(脑疝)。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后,除了积极的治疗外,正确的护理,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而且也真正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及现代护理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