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6S rDNA基因芯片检测临床常见感染性细菌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 提高细菌和临床微生物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建立含有20种细菌探针在内的感染性细菌检测用基因芯片模型。方法 使用16S rDNA克隆探针和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两种,利用点样仪制成基因芯片。细菌DNA经过16S rDNA通用引物扩增后与芯片上的探针杂交,然后用荧光扫描仪检测信号。结果 基因芯片能够用于细菌检测,克服探针具有广泛和灵敏的特点,但是交叉反应明显;寡核苷酸探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是灵敏度稍差。结论 cDNA探针和寡核苷酸探针结合或设计几个不同的探针来指向同一株细菌很可能是将来基因芯片的检测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临床分离的常见酵母样真菌进行种的分类鉴定,且与传统方法比较,分析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临床常见酵母样真菌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北京同仁医院微生物室菌库酵母样真菌115株,提取的DNA用18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通过核酸序列比对对微生物种属进行鉴定,同时进行真菌显色培养基鉴定、Vitek 32 YBC鉴定,比较3种不同方法鉴定酵母样真菌的种鉴定准确率,阐明应用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临床酵母样真菌的可行性.结果 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与表型鉴定法相比较,有13株酵母样真菌鉴定结果存在差异:显色培养基仅鉴定出102株,与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的符合率为89.2%(91/102),Vitek 32 YBC鉴定结果与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的符合率为91.3%(105/115);显色培养基、Vitek 32 YBC和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到种的比例分别为88.7%(102/115)、100%(115/115)、100%(115/115).结论 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呵对常见酵母样真菌进行准确分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临床分离的常见酵母样真菌进行种的分类鉴定,且与传统方法比较,分析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临床常见酵母样真菌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北京同仁医院微生物室菌库酵母样真菌115株,提取的DNA用18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通过核酸序列比对对微生物种属进行鉴定,同时进行真菌显色培养基鉴定、Vitek 32 YBC鉴定,比较3种不同方法鉴定酵母样真菌的种鉴定准确率,阐明应用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临床酵母样真菌的可行性.结果 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与表型鉴定法相比较,有13株酵母样真菌鉴定结果存在差异:显色培养基仅鉴定出102株,与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的符合率为89.2%(91/102),Vitek 32 YBC鉴定结果与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的符合率为91.3%(105/115);显色培养基、Vitek 32 YBC和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到种的比例分别为88.7%(102/115)、100%(115/115)、100%(115/115).结论 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呵对常见酵母样真菌进行准确分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临床分离的常见酵母样真菌进行种的分类鉴定,且与传统方法比较,分析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临床常见酵母样真菌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北京同仁医院微生物室菌库酵母样真菌115株,提取的DNA用18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通过核酸序列比对对微生物种属进行鉴定,同时进行真菌显色培养基鉴定、Vitek 32 YBC鉴定,比较3种不同方法鉴定酵母样真菌的种鉴定准确率,阐明应用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临床酵母样真菌的可行性.结果 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与表型鉴定法相比较,有13株酵母样真菌鉴定结果存在差异:显色培养基仅鉴定出102株,与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的符合率为89.2%(91/102),Vitek 32 YBC鉴定结果与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的符合率为91.3%(105/115);显色培养基、Vitek 32 YBC和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到种的比例分别为88.7%(102/115)、100%(115/115)、100%(115/115).结论 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呵对常见酵母样真菌进行准确分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临床分离的常见酵母样真菌进行种的分类鉴定,且与传统方法比较,分析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临床常见酵母样真菌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北京同仁医院微生物室菌库酵母样真菌115株,提取的DNA用18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通过核酸序列比对对微生物种属进行鉴定,同时进行真菌显色培养基鉴定、Vitek 32 YBC鉴定,比较3种不同方法鉴定酵母样真菌的种鉴定准确率,阐明应用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临床酵母样真菌的可行性.结果 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与表型鉴定法相比较,有13株酵母样真菌鉴定结果存在差异:显色培养基仅鉴定出102株,与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的符合率为89.2%(91/102),Vitek 32 YBC鉴定结果与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的符合率为91.3%(105/115);显色培养基、Vitek 32 YBC和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到种的比例分别为88.7%(102/115)、100%(115/115)、100%(115/115).结论 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呵对常见酵母样真菌进行准确分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临床分离的常见酵母样真菌进行种的分类鉴定,且与传统方法比较,分析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临床常见酵母样真菌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北京同仁医院微生物室菌库酵母样真菌115株,提取的DNA用18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通过核酸序列比对对微生物种属进行鉴定,同时进行真菌显色培养基鉴定、Vitek 32 YBC鉴定,比较3种不同方法鉴定酵母样真菌的种鉴定准确率,阐明应用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临床酵母样真菌的可行性.结果 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与表型鉴定法相比较,有13株酵母样真菌鉴定结果存在差异:显色培养基仅鉴定出102株,与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的符合率为89.2%(91/102),Vitek 32 YBC鉴定结果与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的符合率为91.3%(105/115);显色培养基、Vitek 32 YBC和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到种的比例分别为88.7%(102/115)、100%(115/115)、100%(115/115).结论 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呵对常见酵母样真菌进行准确分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临床分离的常见酵母样真菌进行种的分类鉴定,且与传统方法比较,分析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临床常见酵母样真菌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北京同仁医院微生物室菌库酵母样真菌115株,提取的DNA用18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通过核酸序列比对对微生物种属进行鉴定,同时进行真菌显色培养基鉴定、Vitek 32 YBC鉴定,比较3种不同方法鉴定酵母样真菌的种鉴定准确率,阐明应用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临床酵母样真菌的可行性.结果 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与表型鉴定法相比较,有13株酵母样真菌鉴定结果存在差异:显色培养基仅鉴定出102株,与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的符合率为89.2%(91/102),Vitek 32 YBC鉴定结果与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的符合率为91.3%(105/115);显色培养基、Vitek 32 YBC和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到种的比例分别为88.7%(102/115)、100%(115/115)、100%(115/115).结论 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呵对常见酵母样真菌进行准确分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临床分离的常见酵母样真菌进行种的分类鉴定,且与传统方法比较,分析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临床常见酵母样真菌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北京同仁医院微生物室菌库酵母样真菌115株,提取的DNA用18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通过核酸序列比对对微生物种属进行鉴定,同时进行真菌显色培养基鉴定、Vitek 32 YBC鉴定,比较3种不同方法鉴定酵母样真菌的种鉴定准确率,阐明应用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临床酵母样真菌的可行性.结果 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与表型鉴定法相比较,有13株酵母样真菌鉴定结果存在差异:显色培养基仅鉴定出102株,与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的符合率为89.2%(91/102),Vitek 32 YBC鉴定结果与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的符合率为91.3%(105/115);显色培养基、Vitek 32 YBC和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到种的比例分别为88.7%(102/115)、100%(115/115)、100%(115/115).结论 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呵对常见酵母样真菌进行准确分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临床分离的常见酵母样真菌进行种的分类鉴定,且与传统方法比较,分析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临床常见酵母样真菌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北京同仁医院微生物室菌库酵母样真菌115株,提取的DNA用18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通过核酸序列比对对微生物种属进行鉴定,同时进行真菌显色培养基鉴定、Vitek 32 YBC鉴定,比较3种不同方法鉴定酵母样真菌的种鉴定准确率,阐明应用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临床酵母样真菌的可行性.结果 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与表型鉴定法相比较,有13株酵母样真菌鉴定结果存在差异:显色培养基仅鉴定出102株,与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的符合率为89.2%(91/102),Vitek 32 YBC鉴定结果与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的符合率为91.3%(105/115);显色培养基、Vitek 32 YBC和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到种的比例分别为88.7%(102/115)、100%(115/115)、100%(115/115).结论 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呵对常见酵母样真菌进行准确分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临床分离的常见酵母样真菌进行种的分类鉴定,且与传统方法比较,分析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临床常见酵母样真菌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北京同仁医院微生物室菌库酵母样真菌115株,提取的DNA用18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通过核酸序列比对对微生物种属进行鉴定,同时进行真菌显色培养基鉴定、Vitek 32 YBC鉴定,比较3种不同方法鉴定酵母样真菌的种鉴定准确率,阐明应用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临床酵母样真菌的可行性.结果 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与表型鉴定法相比较,有13株酵母样真菌鉴定结果存在差异:显色培养基仅鉴定出102株,与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的符合率为89.2%(91/102),Vitek 32 YBC鉴定结果与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的符合率为91.3%(105/115);显色培养基、Vitek 32 YBC和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到种的比例分别为88.7%(102/115)、100%(115/115)、100%(115/115).结论 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呵对常见酵母样真菌进行准确分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NSCLC组织、19例癌旁组织及13例良性病变组织中OPN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OPN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在癌组织中分别是75.0%、70.8%;在癌旁组织中分别是13.8%、17.2%;在良性病变组织分别是23.1%、30.8%。NSCLC组织中OPN和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OPN和MMP-9表达率与患者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OPN与MMP-9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r=0.58,P<0.05)。结论:OPN和MMP-9的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NSCL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165 rRNA甲基化酶在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337株,所有菌株均为非重复株.菌种鉴定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的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检测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窒标准协会(CLSI)规定的纸片确证法.使用PCR检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整合酶基因和ESBL基因.接合试验检测质粒的可转移性;脉冲场电泳分析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337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9.0%(64/337)、8.3%(28/337)和16.3%(55/337).21株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阳性率为6.2%(21/337),其中13株rmtB阳性、3株armA阳性、5株rmtB和atmA同时阳性.所有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株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同时耐药且都为高度耐药(MICs≥256μL),21株甲基化酶基因阳性株有19株产ESBLs,ESBL基因主要为CTX-M-14-like、CTX-M-15-like和SHV-12-like.21株均为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13株通过接合试验把质粒传递给受体菌E. coliJ53.所有接合子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blaTEM-1基因阳性、产ESBLs及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接合子ESBL基因型与供菌一致.21株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株经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成14个基因型,主要为A型和Ⅰ型.结论 armA和rmtB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已经在肺炎克雷伯菌中播散,既可通过克隆株播散也可通过接合性质粒在不同菌株间播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MALDI-TOF MS在临床常见细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8月分离自血液、痰液、分泌物和尿液的临床常见细菌和浙江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收集的沙门菌共426株.包括革兰阳性球菌76株和革兰阴性杆菌350株.采用Vitek系统将细菌鉴定到种,血清凝集试验对沙门菌和志贺菌进行血清分型.PCR扩增91株细菌的16S rDNA基因并测序,所得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细菌种类.用MALDI-TOF MS对所有细菌进行快速鉴定,比较不同鉴定方法 之间的符合情况.结果 除沙门菌和志贺菌外的所有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的Vitek和MALDI-TOF MS两者的鉴定结果 完全符合.23株沙门菌中只有2株肠炎沙门菌鼠伤寒血清型的3种鉴定方法 结果 相符,另有1株伤寒沙门菌、3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肠炎沙门菌和1株肠炎沙门菌病牛血清型的血清凝集结果 与16s rDNA基因测序结果 相符.Vitek及血清凝集试验鉴定为福氏志贺菌的4株菌16s rDNA基因测序和MALDI-TOF MS的鉴定结果 均为大肠埃希菌.结论 MALDI-TOF MS可快速、准确地对细菌进行鉴定,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但对沙门菌和志贺菌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痰涂片镜检可疑为马拉色菌的标本进行马拉色菌的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系统鉴定.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201 1年9月卫生部北京医院经派克墨水染色镜检可疑为马拉色菌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133份,接种于含1%吐温60的科玛嘉琼脂培养基(即改良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于35℃大气环境中培养.挑取疑似菌落在含0.5%吐温40和0.5%吐温60的沙保弱平板上进行纯培养.采用传统的表型鉴定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包括染色镜检观察菌体形态及染色性、沙保弱培养基生长试验、吐温试验、七叶苷分解试验、过氧化氢试验、吐温沉淀试验和蓖麻油试验,可疑菌株采用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镜检可疑的下呼吸道分泌物中马拉色菌分离率为47.4% (63/133),63株分离菌经传统的表型鉴定方法结合l8s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均鉴定为糠秕马拉色菌.标本直接涂片,用派克墨水染色镜下可明显区分马拉色菌和念珠菌.结论 糠秕马拉色菌在改良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上的菌落呈粉红色,可明显区别于其他念珠菌菌落,用改良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可提高下呼吸道分泌物中糠秕马拉色菌的分离率.传统的表型鉴定结合基因序列分析可提高马拉色菌鉴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确定临床脓液标本中1株革兰阴性球杆菌K8756的分类学位置.方法 抽取患者深部脓肿物,置于Amies培养基室温保存、运输.脓液标本分区划线接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置于35 ℃含5%CO2培养箱.采用API、Vitek2细菌鉴定系统,结合传统形态学检查、手工生化实验对分离株进行鉴定.从纯培养物提取脂肪酸、甲基化,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脂肪酸成分.PCR扩增16SrRNA基因并测序,对所测得的核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分离到1株缓慢生长的革兰阴性球杆菌K8756.API 20NE生化编码为1245045(72 h),提示为人苍白杆菌;Vitek2 GN鉴定卡重复实验3次,提示为皮氏罗尔斯顿菌或支气管炎鲍特菌.但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K8756属于玫瑰单胞菌的成员,与该属的合格发表种黏液玫瑰单胞菌MDA5527T核酸匹配度高达100%(菌株K8756的GenBank登录号为GU207841).其菌落形态、表型特征及主要细胞脂肪酸成分亦与黏液玫瑰单胞菌相似.结论 菌株K8756(=GIMCC 1.0030)在分类学上属于黏液玫瑰单胞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是鉴定临床疑难菌株及新发现菌株的重要手段.
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one runny mucoid-like Gram-negative bacteria with pink pigment isolated from clinical pus sample. Methods The pus sample was aseptically extracted from a deep lesions of one patient, then stored in Amies medium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transportation. One sheep blood plate and one chocolate plate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possible pathogens from the specimens. After inoculation, the plates were placed in a humidified incubator with 5% CO2 at 35 ℃. To identify the obtained isolates, we used the commercial Vitek2 and API systems, combining some traditional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classical 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pure cultures, the cellular fatty acids were extracted, methylated, and determ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method. The 16S rRNA gene was amplified and sequenced by a commercial broad-spectrum PCR primers. The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16S rRNA gene was constructed by Mega 4.1 software using the neighbour-joining methods with 1 000 bootstrap replications. Results One runny mucoid-like Gram-negative bacterium, named K8756, was isolated both on sheep blood and chocolate plates after 72 h incubation. The API 20NE profile was 1245045 after a 3-day culture, which would be identified as Ochrobactrum anthropi with a good confidence of 98% probability. It was identified as Ralstonia pickettii and 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 by VITEK 2 GN kits. However, further comparative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showed that strain K8756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valid published Roseomonas mucosa MDA 5527 with 100% identity. Colonial morphologic features,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and major cellular fatty acid composition were also with high similarity to Roseomonas mucosa. Conclusions Strain K8756( = GIMCC 1.0030 ) is identified as Roseomonas mucosa by the polyphasic phenotypic and g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based on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is a useful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he problematic and newly named bacteri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010年微生物室间质评1012菌进行鉴定,研究1012菌的分类学位置及放线菌属的系统分类现状。方法采用传统的细菌学形态检查、商品化的API、以及16S rRNA基因测序等多种手段对1012菌进行系统的鉴定。结合远程计算机系统提供的原核生物信息,构建放线菌属及相关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生树,研究放线菌属的系统进化及1012菌与相关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1012菌为兼性厌氧、不形成芽胞的革兰氏阳性棒状菌,60多项生化实验,除L-阿拉伯糖发酵实验阴性,其余与图列茨放线菌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012菌与图列茨放线菌的同源性高达99.8%,但与放线菌属的模式菌种——牛放线菌的同源性仅为90.6%。进一步的系统发生树亦表明,放线菌科的五个菌属清晰地聚类成9个“基因属”,小弯杆菌、动弯杆菌、放线杆菌、隐秘杆菌4个菌属分别包含单一的基因群,而放线菌属则包含了5个独立的基因群。结论1012菌可鉴定为图列放线菌,但从基因的角度上分析,当前的放线菌属的组成结构过于松散,可能会重新分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纳米金标基因芯片检测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特异性多基因,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纳米金标基因芯片对11个PCa特异性基因靶标(IGF1、P27、AR、PSMA、KLK3、PCNA、Ki-67、KLK1、KLK2、TMPRSS2、SREBF2)进行检测,对各基因表达进行研究。结果纳米金标基因芯片检测单链核酸的灵敏度达到80f mol/L,在优化条件下,目标上调基因呈阳性表达,下调及阴性对照无显色,可肉眼分辨。结论纳米金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PCa特异性基因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对选定的11个目标基因定性及半定量检测,不需要借助于特殊仪器,操作简单,样本保存时间长,在普通实验室即可完成。纳米金标基因芯片检测有望成为PCa早期诊断的新一代芯片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 S B Ls) 细菌在医院分离及分布情况,以利于对 E S B Ls 细菌的监控和治疗。方法 用 V I T E K32 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药敏检测卡 G N S N T 进行细菌 E S B Ls 的测定。结果 在132 株大肠埃希菌、119 株肺炎克雷伯菌、60 株阴沟肠杆菌中 E S B Ls 的检出分别为288 % 、193 % 、50 % ,而73 株绿脓假单胞菌未检到 E S B Ls 菌;各病区产 E S B Ls 菌的分离率以重症监护( I C U) 病房最高(336 % ) ,其次为慢性病病房和干部病房( 各为200 % ) ,介入科病房(196 % ) ,呼吸科病房(129 % ) ,其他病房(30 % ) ;产 E S B Ls 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对头孢哌酮/ 舒巴坦未发现有高耐株,中介占234 % (15/64) 。结论  V I T E K32 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的 G N S N T 卡可正确检测产 E S B Ls 菌, I C U 病房是产 E S B Ls 菌的主要来源,对产 E S B Ls 菌的治疗以亚胺培南最佳,其次为高浓度的头孢哌酮/ 舒巴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检测HBV基因分型的方法并对HBV携带者基因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128株HBV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设计了A-H不同HBV基因型的特异探针及巢式PCR引物。利用反向杂交原理,先将不同HBV基因型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固定在芯片上,再与地高辛(Dig)标记的扩增产物杂交从而检测HBV基因型。本研究检测了200例HBVDNA阳性患者,为了验证基因芯片检测的结果,随机选取其中40份样本进行直接测序。结果在200份血清样本中检测到B、C基因型以及BC混合型,依次占11.5%(23/200),80.5%(161/200),8%(16/200)。在与测序方法进行对比的40份样本中,除3份例混合型用测序方法不能检出混合感染外,利用测序结果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进一步的克隆分析发现这3份样本均为混合感染。结论基因芯片是进行HBV基因分型的方便可靠的工具,并能更好地检测不同基因型混合感染的情况。本研究中,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与B型相比,C型HBV感染者病情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