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术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4年11月在医院行气管插管全麻术的67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例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分析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75例行气管插管全麻术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0例,感染率7.4%;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培养出3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5株占80.6%,革兰阳性菌5株占16.2%,真菌1株占3.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有吸烟史、麻醉时间>3h、合并基础疾病、插管部位、插管途径、拔管时间延迟以及插管深度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明显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麻醉时间>3h、插管途径、插管部位、插管深度以及拔管时间延迟是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应该加强对该危险因素的控制,以降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全麻气管插管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全麻气管插管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2月行全麻下气管插管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12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其引发感染的各项因素。结果各种因素与感染率分析,年龄≥60岁占6.24%、<60岁占3.23%;麻醉时间≥3h占10.14%、<3h占2.06%;拔管延迟≥2h占11.15%、<2h占3.28%;术后镇痛者占6.98%、未镇痛者占2.39%;插管过深者占10.06%、插管正常者占3.33%,插管不熟练占9.26%、熟练占3.41%;拔管指征不完全占11.74%、拔管指征完全占3.29%,感染部位以胸部手术者最高为33.59%,其次为腹部手术占31.25%等,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麻气管插管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因素较多,部位以胸部手术为主,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上腹部全麻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病原学特点,为采取相关预防措施以及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4年9月350例行上腹部全麻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对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分析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病原学特点,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50例老年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0例,感染率为14.28%;共分离出病原菌5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97%,并有17株为多药耐药菌;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肿瘤、入住ICU、手术部位、手术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插管途径以及术后拔管时间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基础疾病、入住ICU、麻醉持续时间长、插管途径以及术后拔管时间是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经上腹部全麻术后,多种危险因素均加大下呼吸道感染风险,临床上应加强对该危险因素的控制,以降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术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控制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住院行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1 0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60例患者进行相关干预治疗,比较感染患者在干预前后的体温、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总数以及降钙素原(PCT)值;分析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患者的体温、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总数以及PCT值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麻醉时间、插管途径、插管部位、插管深度以及拔管时间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麻醉时间、插管途径、插管部位、插管深度以及拔管时间是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均会增加下呼吸道感染风险,临床上应该加强对该危险因素的控制以降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干预对策,以期为临床防治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0月300例老年开胸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护理,试验组采用针对感染危险因素制定的相应干预对策,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感染评分情况。结果对300例感染患者经过单因素分析,排除次要的相关因素,对主要的相关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吸烟史≥10年、留置鼻胃管、显著排痰困难、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慢性肺气肿病史、双腔气管插管、术后应用呼吸机≥6h为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CPIS评分无差异,干预后试验组评分中体温为(0.87±0.08)分、白细胞计数为(0.79±0.21)分、分泌物为(1.02±0.13)分、气体交换指数为(0.65±0.36)分、X线胸片浸润影为(0.92±0.03)分,对照组分为(1.32±0.26)、(1.24±0.35)、(1.36±0.23)、(1.14±0.08)、(1.23±0.0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临床防治感染应针对患者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干预护理。  相似文献   

6.
史雅清 《现代保健》2009,(21):118-118
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共行全麻手术2350例,气管插管后至患者完全苏醒时出现呼吸道并发症113例,经积极抢救全部复苏成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13例,男75例,女38例,年龄26-82岁,其中行肺叶切除术46例,肝叶切除术19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18例,胃大部切除术6例,全髋骨置换术5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麻醉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月实施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630例,分析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0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53.97%;插管过深、插管不熟练、拔管指征不完全、拔管延迟且>3h为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共分离出79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63株占58.61%。结论引发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患者下呼吸道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需要引起注意,针对性预防,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引起医院内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医院感染率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近3年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引起医院内呼吸道感染患者180例和非医院内呼吸道感染患者180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调查2005-2007年5923例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10.10%,呼吸道感染率为5.25%,在医院感染的构成比中,呼吸道感染位居首位,占52.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医院内呼吸道感染的7个影响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1).结论 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引起医院内呼吸道感染(尤其下呼吸道感染)是多因素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并发症、手术状态、气管插管麻醉通气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吸烟状况、手术后开始咳嗽的时间,因此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医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预防控制措施. 方法病案室回顾性调查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出院患者病历资料并结合前瞻性监测. 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病例 144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29人次,部位31例次数,而发生呼吸道感染达24人次,感染率16.67%,部位26例次数,部位例次率18.06%;感染因素与侵入性操作(如插胃管和留置管道、吸氧)、使用组胺H2受体阻断剂及患者年龄大、卧床、贫血程度等有关. 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率高,应加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及控制,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全麻手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将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外科行全麻手术的25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125例,术中空气采用空气克菌片消毒、气管插管前用无菌生理盐水漱口、拔管前麻醉师用较细吸痰管深部(26~28 cm)充分吸痰,对照组125例,术中无空气消毒措施,气管插管前患者不漱口,拔除气管插管之前常规吸痰,吸痰深度约24~25 cm;观察两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为12.8%,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2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全麻手术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普通外科老年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06例普通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06例老年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0.5%(32/306).210例合并慢性病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96例非合并慢性病患者[12.9%(27/210)比5.2%(5/96)],92例夏季手术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83例春季、71例秋季、60例冬季患者[16.3%(15/92)比8.4%(7/83)、8.5%(6/71)、6.7%(4/60)],120例手术时间>120 min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186例手术时间≤120 min患者[15.0%(18/120)比7.5%(14/186)],162例急诊手术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144例非急诊手术患者[12.3%(20/162)比8.3%(12/1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慢性病、夏季、手术时间> 120 min、急诊手术是普通外科老年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影响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个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和调查,并对各因素对切口的感染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主要危险因素筛选出来。结果在医院里,普通外科切口的感染率为4.26%,其中I类切口感染的几率为0.80%;II和III类切口的感染几率为7.03%;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因素主要是: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患者的肥胖程度、患者是否患者有糖尿病、所进行手术切口的分类;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性质以及进行手术的时间。结论提高对危险因素的监测频率可以有效的降低普通外科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择期开腹和四肢手术合并近期轻中度上呼吸道感染(URI)患儿全身麻醉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严重程度.方法:294例ASA Ⅰ-Ⅲ级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开腹和四肢手术患儿,年龄20天~15岁,根据术前上感症状和体征,归为非URI组(unURI)、轻度URI组(miURI)、中度URI组(moURI)共3组.分别于手术期、手术后1天评估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期多痰、咳嗽、SpO2、舌后坠、喉痉挛、支气管痉挛、体温(T≥38℃)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unURI组相比,moURI组屏气发生率增高(P<0.05).手术后Sp02、屏气、舌后坠、喉痉挛、支气管痉挛、体温(T≥38℃)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unURI组相比,moURI组咳嗽、多痰发生率增高(P<0.05);与miURI组比,moURI组咳嗽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合并轻度URI患儿行择期气管插管全麻开腹和四肢手术相对安全,而合并中度URI患儿并发症增加,建议全面评估风险利益关系后慎重实施全身麻醉,以防止严重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06年1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呼吸道患者的咽拭子样本88例,用肺炎衣原体种特异性引物对其进行PCR检测,阳性产物经基因测序,结果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8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拭子样本中阳性者为28例,阳性率为31.82%。男性和女性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例中,肺炎衣原体感染率较高,应对肺炎衣原体感染加以重视。PCR法是一简便、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气管插管全麻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麻醉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找出气管插管全麻病人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麻醉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以往5年内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无明显混淆因子干扰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全部病例,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法分析插管途径、盲探插管、插管熟练度、插管深度、拔管指征、拔管延迟等因素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限。结果:插管过深(OR=2.15),插管不熟练(OR=2.02),拔管指征不完全(OR=2.18),拔管延迟超过>3小时(OR=3.4),经检验,统计学有显着意义;而拔管延迟<3h、经口腔插管、盲探插管等的OR分别为1.10、1.53、1.86,经检验,统计学无显意义。结论:气管插管全麻中,插管不熟练、插管过深、术后拔管延迟>3小时以上、拔管指征不完全等都是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李杰  吴剑文  钟丽群  廖荣容  李紫尹  李俊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178-3179,3181
目的探讨分析引发普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11年7月某院普外科收治的4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的整理分析。结果 4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有45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1.25%。通过对比发现,抗生素的使用、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年龄、手术种类等是引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加强切口感染的护理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等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有效的降低普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患者呼吸系统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降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4年6月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1 200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医院感染率,并对病原菌种类、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200例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呼吸系统感染42例,感染率3.50%;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3例占30.95%、下呼吸道感染29例占69.05%;共检出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占58.63%、革兰阴性菌19株占32.75%、真菌5株占8.6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全麻时间长、术后导管留置时间长、具有吸烟史、无手术镇痛以及神经系统手术患者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术后镇痛患者医院感染率显著升高,全麻时间长、导管留置时间长、年龄大,发生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风险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无术后镇痛、全麻时间长、导管留置时间长、年龄大是导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探讨预防感染的措施,以降低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方法 医院2009年8月-2011年6月226例全身麻醉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6例并发肺部感染,调查发生感染的原因、感染率及感染病原菌.结果 226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16例,感染率为7.1%,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侵入性操作、术后疼痛、抗菌药物使用、合并上呼吸道疾病;发生肺部感染的16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术后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从16例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显示,共培养出致病菌1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6.3%,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31.3%,真菌占12.5%;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侵入性操作各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消除各种易感因素是降低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分析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与手术种类和患者年龄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下呼吸遭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7年8月—2011年8月医院行气管插管全麻术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107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结果 在所有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所感染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菌,占86.92%;神经系统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达43.93%;患者年龄>60岁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最大,为44.85%.结论 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和手术种类密切相关,对感染概率较高的患者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