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住院期间获得性肺部多药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感染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肺结核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患者的病例资料,共计568例。分析患者年龄、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合并脑血管疾病、抗菌药物应用种类、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烟史等因素,归纳肺结核患者住院期间获得性肺部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568例肺结核HAP患者共检出MDRO 227株,检出率为39.96%(227/568);肺结核HAP感染MDRO患者耐药性最高的抗结核药物为异烟肼,其次为利福平、氧氟沙星、链霉素;肺结核HAP患者年龄、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合并脑血管疾病、抗菌药物应用种类、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烟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合并脑血管疾病、抗菌药物应用种类、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吸烟史为肺结核HAP患者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住院期间获得性肺部MDRO感染较多,耐药率高,应针对病原菌特点及感染的影响因素,行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案,并切实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治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机械通气时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称之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所谓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 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VAP按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定义为在发生肺炎前48 h内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持续机械通气直至撤机拔管后48 h以内所发生的肺炎.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Met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脑卒中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方法利用Meta分析对1997—2006年我国符合条件的8篇有关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每个危险因素的综合OR值。结果共有7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年龄(OR=2.77,95%CI:2.32~3.30)、吸烟史(OR=1.87,95%CI:1.48~2.37)、糖尿病(OR=2.70,95%CI:1.71~4.26)、心力衰竭(OR=2.46,95%CI:1.68~3.60)、意识障碍(OR=4.97,95%CI:3.28~7.52)、卧床时间(OR=2.93,95%CI:1.78~4.82)、吞咽困难(OR=3.07,95%CI:2.20~4.27)。结论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心力衰竭、意识障碍、卧床时间、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而性别、脑卒中类型和肺部疾病史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25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状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72例,(13.71%),死亡8例(11.1%).G-致病菌占69.66%.高龄、脑出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明显高于年龄轻、脑梗死、未行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及死亡率高,致病菌以G-为主.高龄、脑出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其常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昏迷患者620例纳入研究,均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肺部感染、分析病原菌种类,调查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生肺部感染80例,感染率12.9%;检出病原菌12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84株占68.9%;年龄、糖尿病史、血清白蛋白、气管切开时间、抗菌药物使用、长期吸烟史、卧床时间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导致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菌群,高龄、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气管切开时间过长、滥用抗菌药物、吸烟史以及长时间卧床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需加以重视和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脑外伤实施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60例,分析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涉及吸烟史、留置过胃管、有糖尿病史、使用过抗生素、使用过机械通气、患有合并伤、应用过激素及气管切开时间较长(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史病史、使用激素及气管切开时间较长(均P0.05)。结论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与有吸烟史、留置过胃管、有糖尿病史、使用过抗生素、使用过机械通气、患有合并伤、应用过激素及气管切开时间过长有着直接的关系,有糖尿病史病史、使用激素及气管切开时间较长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比较大,在临床实际工作共应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以便提高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达到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3年2月脑出血患者670例,对其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670例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88例,感染率为13.13%,性别、是否吸烟和嗜酒对于肺部感染发生影响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70岁、神志昏迷、合并糖尿病、肺部疾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鼻饲胃管、使用糖皮质激素、H2受体阻滞剂、抗菌药物以及住院时间>20d均可增加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P<0.05);患者合并昏迷、糖尿病、少数患者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鼻饲胃管及给予H2受体阻滞剂治疗、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及住院时间>20d均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积极改善患者自身机体状况,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严格无菌原则,以期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病原菌构成及其控制措施。方法对某院2004年5月—2006年5月收治的736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及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颅脑手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为6.11%(45/736);年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抗菌药物的长期联用等是其重要危险因素;病原菌培养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2.83%),其次为革兰阳性菌(19.57%),真菌(7.61%)。结论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不同病区脑出血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医院2008-2009年急诊病区、神经外科及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内科病区收治的出血量≥20 ml的脑出血217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为30.88%,其中急诊病区31.25%,神经外科及外科重症监护病房36.36%,神经内科23.33%;病情危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H2受体阻滞剂、气管插管及切开的应用及时间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易感因素。结论减少不必要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H2受体阻滞剂有望降低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脑手术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83例颅脑手术患者,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HAP危险因素,同时调查HAP患者痰培养及药敏试验资料.结果 57例发生HAP,发生率为9.8%;单因素分析:患有基础疾病,颅脑外伤,急诊手术,复合麻醉,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胃管,机械通气,肠内营养时间>1 d,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抗癫痫药、糖皮质激素,输血、低蛋白血症、APACHEIⅡ评分≥20、GCS分级与HAP的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及GCS分级是H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40株占81.4%,其中鲍氏不动杆菌62株占36.0%,肺炎克雷伯菌26株占15.1%,铜绿假单胞菌22株占12.8%;革兰阳性菌23株占13.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7株占9.9%,其中MRSA6株检出率为35.3%.结论 颅脑手术患者HAP发生的危险因素是意识障碍严重程度、气管切开及留置胃管;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病并发血管性痴呆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脑血管病并发血管性痴呆的风险因素,讨论相关干预方案.方法 选择240例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临床表现及既往病史与血管性痴呆发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较长的病程以及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合并症是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风险因素.平衡膳食、胆碱酯酶拮抗剂及抗血小板聚集药则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风险较大,且病程越长,发生率越高;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合并症可增加发病风险.早期针对风险因素进行干预,积极治疗脑血管病变,是预防血管性痴呆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江苏农村发达地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农村发达地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常熟市5个镇所有35岁以上常住居民,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和收集其他相关资料,并对其中5个村居民进行血脂检测。结果: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中,吸烟、饮酒、超重、腰臀比过大、心血管病家族史和体力活动过轻的百分率分别为25.50%、20.20%、22.25%、37.55%、21.95%和31.36%;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分布存在性别、年龄和职业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性别、饮酒、超重、腰臀比过大、心血管病家族史、体力活动过轻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危险因素的监测和干预,以降低居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脑血管疾病患者30日内再入院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改进。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以及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30日内再入院的显著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是30日内脑血管疾病复发再入院的最主要因素,占82.46%。年龄、性别、医保类型、是否手术、主诊断类型及有无并发症合并症是影响脑血管疾病30日内再入院的显著影响因素。其中,第一次入院主诊断为脑卒中及第一次入院合并高血压是影响脑血管疾病30日内再入院的两个危险因素。结论规范脑血管疾病临床路径,建立脑血管疾病早期预防筛查体系以及慢性病管理体系,可以降低脑血管疾病30日内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在我县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80个调查户,从480个调查户中抽取480名15~69岁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取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表调查、人体测量和收集社会经济、文化、卫生等资料.[结果]48.13%的监测人群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危险因素;监测人群的吸烟率、饮酒率、不合理膳食、超重率、肥胖率、体力活动不足、精神因素、伤害等危险因素分别为26.5%、48.2%、32.6%、12.9%、11.9%、18.7%、15.6%、8.9%;高血压患病率为24.2%;男性接触吸烟、饮酒两项危险因素高子女性,缺乏体力活动及精神因素为女性高于男性;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吸烟行为、肥胖、体力活动不足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病危险因素处于高水平状态,慢性病的发生与不良行为和社会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新发传染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研究新发传染病在绍兴市流行的风险提供科学的方法。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根据专业知识和专家的建议,结合绍兴市实际情况,确定了新发传染病的风险因子,然后分别计算出各项风险因子的组合权重系数,建立传染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果:从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预防控制措施3方面,确定了传染源国内分布、国际分布等14项风险因素,组合权重系数较高的为传染源国内分布(0.2416)、自然因素的影响(0.1365)社会因素的影响(0.1365)和传染源国际分布(0.1365),通过该评估体系,有效地对绍兴市新发传染病进行风险评估。结论:建立的新发传染病风险评估体系,能有效地评估传染病发生、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慢性病防控相关政策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顺义区18-79岁常住居民共855人,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以上、文化程度高中以上、BMI≥24 kg/m2、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为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腰围是导致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751、2.365、8.387。结论顺义区慢性病患病危险因素流行广泛,对慢性病的防治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情况以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浙江省1083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回顾性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初步建立慢性并发症相关因素的数学模型。结果 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有心血管疾病、眼科疾病、肾病、感觉神经疾病、植物神经疾病、脑血管疾病、下肢血管疾病和运动神经疾病。主要的相关因素有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年龄、诊断年龄、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结论 文中采用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其他慢性病并发症的患病情况和相关因素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其鉴别函数,为临床上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健康生态学视角,探讨我国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 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纳入年龄在45岁及以上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5250名,抑郁发生率为40.84%,从个人特征看,女性、有肢体残疾、患多种慢性病、BADL受损、IADL受损是抑郁的危险因素;从行为方式看,晚间睡眠时长较长是抑郁的保护因素;从人际网络看,学历较高、对自身与子女关系满意、有社会参与是抑郁的保护因素,居住在农村、独居是抑郁的危险因素;从工作和生活条件看,从事农业工作是抑郁的危险因素,过去一年有收入、住房有洗澡设施是抑郁的保护因素。 结论 我国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抑郁影响因素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应重视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况,从个体到环境因素加强对慢性病患者抑郁的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心脑血管病流行趋势及其危险因素分布特征,为制定心脑血管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某社区2012年10月至2016年9月心脑血管病监测数据,对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病例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制定的《上海市心脑血管病发病、死亡报告卡核实表》进行调查核实,采用粗发病与死亡率、标化发病率与死亡率指标,对心脑血管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另对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脑血管病年平均粗发病率为180.99/10万,标化发病率为90.18/10万;脑血管病年平均粗死亡率130.04/10万,标化死亡率为64.83/10万.急性心肌梗死年平均发病率为23.58/10万,标化发病率为11.17/10万;急性心肌梗死年平均粗死亡率为5.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2.96/10万.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均无性别差异,其发病率、死亡率从55岁后呈明显上升趋势.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及早控制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避免诱发因素,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广州亚运会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确定食源性疾病影响因素基础上,建立2010年广州亚运会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方法收集2000—2008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的背景资料和相关风险评估资料,应用经验判断、头脑风暴法、Delphi专家咨询法和风险矩阵法,确定风险因素指标、可能性指标、严重程度指标和风险等级指标。结果初步建立广州亚运会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确定6个一级风险因素指标,以及致病原的具体种类、高危食品、暴露人群特征、气候和地理、广州地区饮食文化与卫生保健能力、预防控制措施及效果等29个风险因素二级指标;并确定5个可能性指标、5个严重程度指标、4个风险等级指标。结论该研究所建立的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指导评估2010年亚运会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