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病原菌特点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7年1月于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诊治的患者48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分析患者吸烟史、饮酒史、置管时间、移植前后感染发生情况、合并相关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归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为11.80%(57/483);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60.87%,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4株占34.78%,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株占4.35%;置管时间、导管维护周期、血栓史、合并基础疾病及住院时间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较高,感染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60例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儿科2000年1月-2006年8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0例儿童患者,在移植后早期感染的发生部位、感染因素及感染种类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儿童患者在移植早期54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感染,发生率为90.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占64.82%,其次是口腔黏膜、胃肠道、皮肤等,未发现感染病灶者8例;移植早期感染种类以细菌为主,合并真菌感染7例,占12.96%;合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者感染的发生率高;所有患者在预处理结束后不久即开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开始时间为(1.3±2.4)d。结论儿童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的发生率非常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真菌感染等是防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早期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白细胞相关感染的预防对策,以降低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2年8月接受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02例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并统计其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 102例白血病患者在移植后发生感染38例,感染率37.25%,血液标本培养出病原体79株,其中细菌43株占54.43%,真菌19株占24.05%,病毒17株占21.52%;通过logistic分析,影响患者移植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年龄≥45岁、移植前感染、移植前未缓解、无关供者、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发生≥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中移植前感染和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影响因素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移植前感染和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相关感染的独立因素,临床要保持病房的无菌,改善环境,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术后监测的频次等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1年4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有8例发生真菌性败血症感染,发生率为5.7%,检出的真菌均为假丝酵母菌属,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5株、光滑假丝酵母菌2株和热带假丝酵母菌1株;选用敏感抗真菌药物治疗后5例获得治愈,3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性败血症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死亡率较高,应二级预防性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减少真菌败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出血性膀胱炎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探讨感染与出血性膀胱炎的关系,从而指导对出血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3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与非合并出血性膀胱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8例,比较两组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性别、感染因素包括巨细胞病毒、内毒素、真菌G试验结果.结果 HLA配型不完全相合者出血性膀胱炎(HC)相对高发,而与性别无相关性;与巨细胞感染有相关性(P=0.038);与内毒素感染(P=0.5)、与真菌感染均G试验无相关性(P=0.301).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出血性膀胱炎的患者,与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很大相关性,应做好预防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问题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对清髓性自体或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30例患者早期感染的防治问题进行回顾性研究,与文献资料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期感染发生率70.0%,严重感染发生10.0%,死亡1例(3.3%);感染发生的时间为移植+1~25 d,感染持续时间为3~10 d,检出细菌以G-菌为主;经抗菌药物治疗仅1例患者因肝功能衰竭合并败血症死亡.结论 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发生率高,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及恢复时间密切相关,早期预防性应用氟康唑可以有效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早期经验性应用足量广谱抗菌药物可以明显降低严重感染的发生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为抗真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医院血液科采用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供者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采用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预处理方案以改良BUCY方案为主,移植后观察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并发症及疗效。结果 75例患者中12例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6.0%,2例通过支气管镜病理确诊,4例通过影像学及痰培养确诊,6例通过影像学、G试验及GM试验临床诊断;12例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等一线抗真菌治疗后,6例治愈、6例死亡,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病死率为50.0%。结论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真菌感染率、病死率高,应经验性选择抗真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发生播散性阿萨希毛孢子菌感染的预防和防护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分析2012年1月1例7岁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在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发生阿萨希毛孢子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效果。结果该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移植前长期应用激素、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移植后第7天,患儿处于粒细胞缺乏期,出现高热、感染性休克症状,4次血培养均见阿萨希毛孢子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诊断阿萨希毛孢子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败血症,经过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联合抗真菌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体温正常,血像、骨髓像逐渐恢复。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救治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并发播散性阿萨希毛孢子菌感染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替考拉宁经验性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血液科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2例患者,并发感染后应用替考拉宁经验性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在42例患者中,治疗有效35例,有效率为8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均为轻度、可逆的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结论替考拉宁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防治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方法。方法 对 3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情况和采用综合措施防治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HSCT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平均 2 3d(1 7~ 6 1d) ,仅 1例 (2 .7% )于置管 38d发生导管感染 ,导管插入口皮肤细菌培养见表皮葡萄球菌 ,且感染程度轻 ,预后良好。结论 无菌置管、全环境保护、精心护理、保持导管通畅、粒细胞缺乏期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等综合措施防治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癫痫病例的临床特点,加强对移植后癫痫的认识。[方法]观察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人,针对并发癫痫的病例,描述性分析其临床规律和特点。[结果]在104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人中,有8例病人并发癫痫,发病率为7.69%。移植后癫痫的发生诱发因素为:药物、颅内出血、系统性真菌感染以及代谢性脑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也常常与癫痫相伴。癫痫患者中患病后存活率低,仅有3例病人存活,死亡率高达75.00%。[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并发癫痫预后差,积极处理诱发因素是最重要的癫痫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情况,提出造血细胞移植感染防治的策略。方法 对我院1984年9月-1998年3月收治的150例次各种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情况,根据移植类型、感染发生与否、预防用药、病原学及感染部位等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部150例次病感染的发生率为89.3%,共3例患者死于感染,感染死亡率为2%,这3例均为真菌感染,80例预防或治疗中用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或头孢他啶的病例,真菌感染发生率为32.5%,而未用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或头孢他啶的病例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仅15.7%,P<0.02。结论 预防性应用广谱强力的抗生素并不能减少感染发生率,反而可能增加真菌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管理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HSCT)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经AHSCT后NH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院外延续管理。比较1年内2组患者再次住院及预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再住院率为13.04%,对照组为36.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35%,对照组为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院外延续管理可以显著减少AHSCT后NHL患者再住院率,减少并发症,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所致真菌感染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6月在某院住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既往化疗时曾经有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病史。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的3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于Allo-HSCT预处理后中性粒细胞﹤0.5×109/L时或移植0d时开始序贯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和口服液预防真菌感染;对照组为历史对照,2007年1月~2009年6月间的35例患者,于Allo-HSCT前1周开始给予氟康唑片预防真菌感染,两组均预防应用至Allo-HSCT后180d。比较两组患者移植期间各阶段真菌感染发生率、真菌感染死亡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真菌感染发生率为5.7%(2/35),对照组为22.9%(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1例死于真菌感染,对照组真菌感染死亡率为17.1%(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3/35),观察组为17.2%(6/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能显著减少既往有IFI的恶性血液病患者HSCT所致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其安全性、耐受性好,值得在二级预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行自体外周血CD34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清中自身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12例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ELISA法检测移植前后血清中自身抗体的含量,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移植6个月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含量恢复正常。结论自体外周血CD34 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减少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有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相似文献   

16.
2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高危因素,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1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1.4%;检查分离出细菌15株,真菌4株;高危因素为各种侵入性操作、激素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等。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高、预后差,除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合理应用激素和抗菌药物外,关键在于早期发现与治疗,更重要的是注重全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规预防方案干预下,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t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HC)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和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对1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非亲缘Allo-HSCT的回顾性分析,移植过程中均进行常规的HC、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和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预防。分析移植后HC发生的特点及与移植类型、其他临床特征的关系和防治效果。结果共8例发生HC(8/10),平均发病时间为26.88天,平均病程为19.3天;其中5例发生CMV感染同时合并aGVHD,1例仅出现aGVHD,另2例两者皆无。经治疗后7例完全缓解,1例死亡。结论非亲缘Allo-HSCT在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后,HC多为早期发生,程度较轻,治疗效果良好;其发病与供者类型、HLA的匹配程度、aGVHD和CMV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特点与转归,实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并加强观察,可以降低并控制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和程度,对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并观察口腔黏膜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相结合,同时给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黏膜炎患者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外涂患者口腔局部。结果 4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18例发生口腔黏膜炎,发生于移植后150~180天,其中3例表现为口腔和腭部的白条纹状的改变;5例有不同程度的多处口腔溃疡引起口腔疼痛;3例进行性或反复的口腔黏膜炎,影响进食;3例出现口腔黏膜变薄,黏膜红斑,味觉减低和口干症;3例出现舌痛;1例出现与免疫抑制剂有关的念珠菌感染以及双颊和舌部粘液性囊肿。通过增加CsA用量或者加用糖皮质激素等,加强口腔清洁和给予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贝复济喷雾剂(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交替含漱护理干预后,口腔黏膜炎均能得到控制,仅3例需加用MMF。而对于口腔溃疡型的黏膜炎,他克莫司软膏外涂患者口腔局部疗效较好,对于其他类型口腔黏膜炎疗效不明显。结论口腔黏膜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多样性,系统免疫抑制剂结合口腔的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和专科护理,他克莫司软膏局部外涂患者口腔对控制和降低口腔黏膜炎的程度有很大的帮助,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及忧虑,是提高移植成功的主要手段和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