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于局灶性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一次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发作,TIA并非是良性事件,是即将发生卒中的一个危险前兆。TIA发病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8%~10.5%,因此有效预防和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于控制脑卒中发病率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阿司匹林已在临床中广泛使用以控制TIA反复发作,但因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可能,部分患者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颅内动脉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持续10~15 min,多在1 h内恢复,不超过24 h。它是脑梗死的前兆,及时治疗TIA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措施。TIA的诊断目前尚无  相似文献   

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指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多在1h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h,且影像学上无对应的责任病灶,是脑卒中的预警信号,发展成脑梗死的风险很高。资料已证实TIA后90d内脑卒中的发生率达10.5%~14%,其中约半数发生在TIA后2d内。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医学》2017,(7):633-634
目的对于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进行临床评估。方法选取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60例,将发作次数≤1次/24h的患者定为A组,发作次数≥2次/24h的患者定为B组,两组各3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按照神经内科卒中单元常规药物治疗,疗程不少于2周,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A组的总无效率为0,B组的总无效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频发TIA进展至脑梗死的风险很高,尤其合并基础病的患者及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发病的前2 d可视为治疗的"窗口期"。  相似文献   

5.
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局部脑供血障碍导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局部性、短暂性和反复发作性的脑缺血发作是TIA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min,多在1h内,不超过24h。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结构性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它是脑梗死的前兆,及时诊断与治疗TIA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措施。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及临床研究的深入,人们对TIA的认识有了新进展,对诊断标准及其治疗提出了新概念。  相似文献   

6.
张东利 《中外医疗》2016,(11):72-73
目的 探究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卒中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择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TIA卒中患者120例设置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基本病情分为A组、B组、C组,病情分别为高危、中危、低危,每组患者均有40例,比较3组患者7d内出现脑梗死的概率.结果 A、B、C3组患者7d内发生脑梗死的百分比分别为2.5%(1/40)、27.5%(11/40)、52.5%(21/40).结论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ABCD2评分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判定临床上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荐采纳.  相似文献   

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 TIA)是脑卒中的发病前兆。据报道,TIA发作后2d、7d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分别为5%、10%[1]。但是,TIA发作后如果积极治疗,脑梗死发病率会降低2%左右。所以,TIA发作后需要积极治疗,防止其复发或演变成脑卒中。杜教授认为TIA的中医病机属于肝肾阴虚,瘀热上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235例TIA患者以住院14d为观察终点,14d内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为进展组,未进展为脑梗死者为未进展组.2组间就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认为TIA发作次数>5次、TIA持续时间≥30min、颈内动脉系统TIA、发热患者TIA后脑梗死风险高,而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则可降低患者TIA后脑梗死风险;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IA发作次数>5次、TIA持续时间≥30min是TI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TIA后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较高;TIA发作频繁、发作持续时间长是TI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为脑梗死的先兆症状和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约1/3的TIA患者在1年内进展为卒中。伴有颈动脉狭窄的TIA患者,如果首发症状为ICA系统TIA,2年内病灶同侧卒中的危险率高达50%,如果首次缺血症状为视网膜TIA,卒中危险率为17%,而LL高达50%的TIA患者在病后2个月内有反复TIA发作。而再发卒中是导致患者死亡、致残和高额经济负担的重要原因,所以卒中的防治关键是治疗TIA。  相似文献   

10.
陈晨  马晓萌 《医学综述》2008,14(22):3429-343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TIA后有约2/3的患者会再发卒中,其中1/3的患者发展为非TIA性卒中。对TIA后再发卒中的风险进行预测非常重要,可以判断患者的预后,尽早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干预。本文就近年来TIA后再发卒中的诸多风险评价系统予以综述,以期为TIA的预后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于供应脑的动脉(主要为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两个脑供血系统)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相应动脉分布脑组织暂时性功能障碍.突然发病,数分钟达高峰,持续数分钟或十余分钟缓解,24h内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基本一致.TIA发作后48h内发生卒中风险最高,应快速诊断、尽早启动抗血小板治疗.有4项队列研究,241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23%(549例)的卒中患者既往有TIA病史,17%发生在卒中发作当天,9%发生在卒中发作前一天,43%发生在卒中发作事件的7d内.  相似文献   

12.
罗榕  吴波 《西部医学》2013,25(6):862-864
目的评估ABCD2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天内发生卒中风险的作用。方法采用连续性、前瞻性登记的研究方法,以87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7分制ABCD2评分法对入选患者评分,根据患者7天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分析ABCD2评分法预测TIA发作后7天内发生卒中的风险。结果 TIA发作后7天内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中,88.98%的患者评分≥5分。评分7分的患者有66.7%于7天内发生卒中,6分的患者有23.5%于7d内发生卒中,5分的患者有8.33%于7天内发生卒中,<5分的患者只有3.85%于7天内发生卒中。结论 ABCD2评分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对TIA患者进行分层评价的方法,利用ABCD2评分法有助于临床工作中快速筛选出短期内脑梗死高危患者,对该类高危患者尽早干预,可降低TIA后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坤 《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34(6):458-459,462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概念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TIA工作组[1]在2002年提出了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TIA由病灶大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紊乱,其典型的临床症状持续不到1 h,且无急性脑梗死形成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期频繁发作的TIA是脑梗死的预兆,约1/3的病例发展为脑梗死。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尼莫同治疗76例TIA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收治疗的105例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8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其3、6、12 h内IMA水平,并结合ABCD2评分对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P=0.000,95%CI为0.782~0.893。当IMA为75.28 U/L时,其特异性为76.2%,敏感度为66.7%。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病3 h内血清IM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病6 h和12 h后其IMA水平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37例(35.2%)患者出现继发脑梗死,其中16例(15.2%)患者7 d内发病,21例(15.2%)患者8~30 d内发病。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作后3 h内异常升高的血清IMA、中-高危ABCD2评分为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00)。结论早期IMA水平的检测和ABCD2评分能够对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继发脑梗死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早期卒中发生的作用.方法:收集120例以TIA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按ABCD2评分法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分析首次发作后7d内各组患者再发TIA及卒中发生情况.结果: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7d内TIA再发及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6.38%及23.2%,与低危组、中危组比较,高危组TIA后7d内TIA再发及卒中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而低危组与中危组7d内TIA及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TIA后7d内大卒中及小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危组及低危组(P<0.01).结论:ABCD2评分对预测TIA患者早期卒中发生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脑缺血性疾病包括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在脑梗死急性期的众多疗法中,目前,仅卒中单元、口服阿司匹林、3小时内静脉溶栓和开颅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效果有充分证据。本文将主要针对脑缺血性疾病的常用药物作一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8.
刘旭东  张紫寅 《海南医学》2013,24(3):327-328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短暂性脑缺血继发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颈部超声检查,并随访一个月,了解其脑梗死发生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继发脑梗死可能.结果 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为(0.96±0.18) mm,随访1个月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继发脑梗死16例(发生率约17.8%),内中膜增厚组14例与未增厚组2例,脑梗死发生率不同(x2=4.514,P<0.05);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继发脑梗死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 (P<0.05).结论 TIA患者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颈内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继发脑梗死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BCD评分法在预测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卒中风险上的作用。方法:应用6分制ABCD评分法对173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TIA后7d内发生卒中的患者中,86.7%的患者评分≥5分,所有得6分的患者有80.0%于7d内发生卒中,所有得5分的患者有32.1%于7d内发生卒中,得分≤4的患者只有1.4%于7d内发生卒中。结论:ABCD评分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对TIA患者进行分层评价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方法:对6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及脑梗死发生率、血脂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者30.2%,其中颈动脉系27%,椎基底动脉系3.2%。78.9%发生在第一年内。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均较明显,与健康人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高血压患者中,3例均因短期内降压幅度过大而发生脑梗死。结论:高脂血症、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既往TIA是脑梗死的高危人群;对有原发性高血压史的TIA患者降压治疗宜谨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