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采取的一系列人工呼吸循环支持措施,包括胸外按压、除颤、人工辅助通气等.这些必要的、可能挽救生命的紧急措施也存在给患者造成医源性损伤的风险.现有研究显示,心肺复苏相关性损伤的总发生率在21%~65%之间[1],多位于颈胸部[2].  相似文献   

2.
脑微循环在心肺复苏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卫广  肖接承  陆士奇 《临床荟萃》2011,26(13):1185-1188
自上世纪60年代现代心肺复苏技术建立至今已逾半个世纪,人类对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获得自主循环恢复(recovery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的成功率虽有所上升,但ROSC后病死率仍居高不下,2006年美国心肺复苏注册研究(NRCPR)统计数据显示,成人与儿童ROSC后院内病死率分别达67%和55%[1].复苏成功后大脑功能障碍是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2],而在ROSC后脑组织存在持续进展的缺血性损伤[3],微循环水平的血液灌注对于心肺复苏及ROSC后远期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现就脑微循环在心肺复苏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是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神经元胞浆中,神经元损伤时NSE逸出,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和外周血液,测定血清NSE含量可以了解神经元损伤程度.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25%~50%能够恢复自主循环,但出院率只有2%~14%,主要是因顽固性脑损伤[1].本研究通过观察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NSE含量变化,在临床上早期评估心搏骤停后脑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4.
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是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神经元胞浆中,神经元损伤时NSE逸出,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和外周血液,测定血清NSE含量可以了解神经元损伤程度.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25%~50%能够恢复自主循环,但出院率只有2%~14%,主要是因顽固性脑损伤[1].本研究通过观察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NSE含量变化,在临床上早期评估心搏骤停后脑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厦门市高中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认知和掌握现状,探讨其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在学校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提供参考。[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厦门市3所中学高中学生461名,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及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试卷,对其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再通过理实一体化综合教学模式开展干预,并行干预效果评估。[结果]干预前41.00%的学生曾接受过心肺复苏知识培训,6.07%的学生从未听说过心肺复苏,34.06%的学生不知晓心肺复苏的作用,91.76%的学生不敢为他人行心肺复苏,87.20%的学生觉得有必要学习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理论考试合格率为12.15%,操作考试合格率为2.39%。干预后学生心肺复苏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学生对心肺复苏的知晓程度及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厦门市高中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认知和掌握率较低,建议学校及各级教育部门应重视急救技能的宣传与培训,提高学生的自救与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乘人员实施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培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 800名公交及出租车司乘人员,调查其心肺复苏了解情况,比较培训前后心肺复苏知信行问卷得分、徒手心肺复苏考核成绩及司乘人员对心肺复苏知识的需求情况。[结果]97.7%的司乘人员未参加过相关培训,缺乏相关知识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获取途径(34.5%)和不了解重要性(25.7%),相关知识主要获取途径为网络。培训后即刻司乘人员心肺复苏知信行得分明显升高,培训后司乘人员心肺复苏知识需求率提高至66.67%。司乘人员培训前徒手心肺复苏得分为(38.5±6.2)分,培训后3个月得分为(70.6±10.5)分,培训前后司乘人员徒手心肺复苏考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培训可以提高司乘人员对心肺复苏的重视程度,增加相关知识,提高技能及主动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公交车及出租车司机对心肺复苏知识的培训需求,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新疆地区11个地州的1 054名出租车、公交车司机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实施心肺复苏的意愿、学习和实施心肺复苏技能的影响因素。[结果]遇到需要实施心肺复苏的情况时,850名(80.65%)司乘人员愿意参与救治病人,但仅有245名司乘人员(23.24%)接受过相关培训;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对心肺复苏的培训意愿、是否遇到过心肺复苏的情况、学历、民族、是否知道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婚姻状况对培训需求的影响较大。[结论]司乘人员学习心肺复苏技能的意愿很高,但徒手心肺复苏普及率及实施率较低。应加强徒手心肺复苏培训,特别是对学历相对较高、驾龄较长、有心肺复苏培训经历的出租车及公交车司机。同时,培训时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8.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理论技术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89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按2010年复苏指南和2005年复苏指南进行分组抢救并对比观察。[结果]应用2010年复苏指南的理论技术心肺复苏成功率(20.0%)与2005年指南指导下复苏成功率(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指导抢救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心肺复苏后导致全身性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深入了解内皮调节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作用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就内皮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作用及损伤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琴  邵军 《护理研究》2012,26(4):342-343
[目的]探讨应用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理论技术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89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按2010年复苏指南和2005年复苏指南进行分组抢救并对比观察.[结果]应用2010年复苏指南的理论技术心肺复苏成功率(20.0%)与2005年指南指导下复苏成功率(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指导抢救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曾星  任秀亚  姜霞  何倩  孙琳 《护理学报》2018,25(14):37-43
目的 系统评价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与标准心肺复苏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与标准心肺复苏相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与标准心肺复苏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及出院后存活率、复苏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冠脉灌注压、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1284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显著高于标准心肺复苏组[RR=1.36,95%CI(1.21~1.54),P<0.001];24 h存活率显著高于标准心肺复苏组[RR=1.99,95%CI(1.61~2.46),P<0.001];出院后存活率显著高于标准心肺复苏组[RD=0.21,95%CI(0.21~0.32),P<0.001];复苏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显著高于标准心肺复苏组[MD=8.18,95%CI(6.47~9.98),P<0.001];冠脉灌注压显著高于标准心肺复苏组[MD=1.89,95%CI(1.53~2.26),P<0.001];并发症骨折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RR=0.68,95%CI(0.42~1.1),P=0.110];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RR=0.94,95%CI(0.78~1.14),P=0.550].结论 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复苏成功率、24 h及出院后存活率、复苏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冠脉灌注压均高于标准心肺复苏,但并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腹部提压法对心搏骤停猪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不论是指南推荐还是临床中对心搏骤停常采用的复苏方法是标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法(STD-CPR),但该方法的复苏成功率并不理想,且易引发胸肋骨骨折、重要器官损伤等并发症[1 2],在多发胸肋骨骨折造成“连枷胸”或有开放性胸外伤时,STD-CPR可能加重原有损伤.因此,国内外学者在心肺复苏(CPR)的作用机制和方法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索,提出多种新的复苏方法[3-8].本研究中通过比较腹部提压法和STD-CPR对心搏骤停猪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腹部提压法的复苏效果进行初步评估,旨在探讨一种新的CPR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院外心搏骤停(CA)的发生率约为每年(36~128)/10万[1],86%的患者接受了心肺复苏(DPR),17%~49%的患者恢复了自主循环[2].在心肺复苏后存活的患者中,80%都经历了不同时间的昏迷,其中40%的患者进入了持续植物状态,80%的患者在1年内死亡[3],完全的脑功能恢复很少见.自建立现代"心肺复苏术"40年来,CPR的疗效始终令人沮丧,而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虽然指南[4-5]规范了复苏程序和方法,但未能改变复苏成功率低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公众对心肺复苏的认知水平和培训模式的倾向。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参与心肺复苏认知水平和培训模式倾向调查的公众12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心肺复苏认知水平调查表对公众进行评估,包括:心肺复苏知晓度、获取途径、现场急救处理、是否接受心肺复苏培训、是否愿意对他人施救、是否愿意学习心肺复苏操作,统计公众对心肺复苏培训模式的培训倾向。结果 公众心肺复苏认知水平调查结果显示,70. 83%公众知道心肺复苏,16. 67%公众听说过,12. 50%公众不知道;公众获取心肺复苏知识主要途径为电视(37. 50%)与网络(35. 83%);在现场应急处理中,65. 00%公众选择打急救电话,仅8. 33%公众能独立进行现场救治;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的公众仅有11. 67%; 67. 50%公众不愿意对其他人进行急救; 72. 50%公众愿意学习心肺复苏操作;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倾向调查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模拟急救场景模式(57. 50%)和视频指导自学模式(25. 00%)。结论 公众对心肺复苏认知度不高,对培训模式倾向于模拟急救场景培训,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公众心肺复苏认知度及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15.
正前两讲,我们分别解读了2015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简称2015指南)的概论和基础心肺复苏、高级心肺复苏[1-2]。本节解读2015指南第三章《心脏骤停后治疗》[3-5]。2010指南强调心脏骤停可由许多不同疾病所致。不管何种病因,在心脏骤停期间均发生低氧血症、缺血与再灌注,复苏可引起多器官系统损伤。损伤的严重程度在患者之间及每个患者器官之间是极不相  相似文献   

16.
心肺复苏术相关损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肺复苏术(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临床抢救心脏暂停患者的主要手段,其有效性已被临床广泛接受[1-4].CPR由Kouwenhoven等于1960年首次提出,其能借助外力建立通气及实施胸外按压早期除颤,以提高心脏暂停患者的生存率[5].然而,有学者发现CPR过程中会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损伤甚至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的损伤是否会影响复苏成功率及复苏成功后患者生存期、健康状况等越来越多地被患者家属及临床医生所重视.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就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行CPR后损伤发生率、损伤部位及类型、损伤后果及病理学特征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更好的实施CPR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社区护士心肺复苏技能现状,为社区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临床护理教程》中的心肺复苏术评价标准及模拟人对上海市浦东新区120名社区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技能测评。[结果]浦东新区护士心肺复苏技能水平不高,得分51.16分±12.87分;及格率22.00%,优秀率、良好率均为0;不同医院护士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背景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浦东新区社区护士心肺复苏技能亟待提高,建议加大培训力度,完善急救培训网络。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经心肺复苏自主呼吸与循环恢复的患者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复苏后心功能障碍是复苏后早期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复苏后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的主要因素.而除了缺血-再灌注损伤,窒息缺氧、复苏时的药物与机械损害也造成心肌损伤,现就心肺复苏后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膈肌下抬挤心脏复苏法对兔心肌细胞Fas/Fas-L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复苏方法对心搏骤停兔心肌组织Fas,Fas-L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膈肌下抬挤心脏复苏法与标准心肺复苏法对开腹手术中窒息致心搏骤停兔进行复苏,计算6 h存活率,榆测复苏成功6 h后心肌细胞Fas,Fas-L表达及凋亡,对比两组的不同.结果 膈肌下复苏组6 h存活率显著高于标准心肺复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5%vs.25%,P<0.05),心肌细胞Fas,Fas-L表达[Fas:(27.3±4.7)vs.(55.1±6.7);Fasl:(32.7±5.4)vs.(58.9±7.2)]及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标准心肺复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7±3.4)%V8.(22.5±5.2)%(P<0.05)].结论 开腹手术发生心搏骤停时,膈肌下抬挤心脏复苏法较标准心肺复苏法心肌细胞Fas,Fas-L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减轻,6 h存活率提高.  相似文献   

20.
殷晓菁  丛燕  赵沄  张凤霞  李音 《护理研究》2012,26(9):859-860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肺复苏(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方法、意义及效果。[方法]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年级的303名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培训前后对中学生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评。[结果]303名中学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培训,初中组和高中组急救知识考核及格率分别由0.7%和13.2%上升至79.2%和88.1%,两组培训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初中组和高中组CPR操作技能考核的合格率分别为97.9%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学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建议尽早将CPR知识纳入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