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320排CT在肝脏灌注检查中注射速率及对比剂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肝脏灌注检查中两种不同对比剂浓度和两种不同注射速率对肝动脉CT显影效果的影响,并分析护理影响因素。方法104例患者,分别用欧乃派克350和优维显370,再随机分两小组不同流率:4ml/s和6ml/s的注射速率进行320俳cT肝脏灌注检查,检测肝动脉CT峰值和血管重建图像质量;总结护理影响因素。结果欧乃派克350与优维显370的肝动脉CT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ml/s注射速率肝动脉CT峰值低于6ml/s的注射速率肝动脉CT峰值,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20排CT肝脏灌注检查中不同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率对肝动脉显影及图像质量的对比中,高浓度及商注射速率在肝动脉灌注中CT值及图像质量达到3级以上,良好的护理措施能解除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也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和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对比剂在64排螺旋CT胰周血管MSCTA检查中的成像效果。材料与方法:40例患者分为300组和370组,分别注射300mgI/ml优维显90ml、370mgI/ml优维显70ml加生理盐水20ml。注射速率均为3ml/s。延迟时间为25s、50s、85s。分别测量腹主动脉入口、腹腔干开口、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处及门静脉的CT强化值。结果:370组腹主动脉各节段的CT强化均值均明显高于300组(P<0.05);两组门静脉强化均值差异很小(P>0.05)。结论:370组注射的对比剂总量和碘受量少于300组,但动脉显示效果优于300组,而门静脉的显影相似。  相似文献   

3.
多排螺旋CT的肝脏灌注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观察肝脏在不同条件下的血流灌注情况。方法45个健康志愿者分三组,A组:速率2ml/s,剂量30ml;B组:速率4ml/s,剂量30ml;C组:速率4ml/s,剂量60ml。注射后10s在肝门区行8排螺旋容积扫描,间隔2s,至120s。分别测肝门区同一解剖层面主动脉、肝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的增强前后的CT值,将每组内各时间点的强化CT值平均,得到它们强化的平均峰值及到达峰值的平均时间和肝实质平衡时的平均CT值及到达的时间。并绘出它们的时间—强化曲线图。结果主动脉、肝动脉、门静脉、肝实质平均到达峰值时间分别为22.5s,25s,37.5s,45s在A组和C组,20s,22.5s,30s,35s在B组。肝实质到达平衡期的平均时间A组、B组、C组时分别为60s,40s,60s。结论肝及血管强化程度受对比剂量正比影响;剂量相等时,肝、血管强化到达的峰值时间与注射速率成反比;注射时间相等,强化峰值与注射速率成正比,但到达的峰值时间不变;注射速率相同时,注射时间的延长,峰值时间随之落后。建议在4ml/s速率下,多排螺旋CT肝脏检查,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时间窗的选择设定在注射对比剂后25,40,65s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头颈部血管CT造影(CTA)检查时利用生理盐水注射流率的变化提高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60例行头颈部血管CT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扫描方案:100 KV,NI12。注射方案:对照组:先注射优维显370 mg/ml 30 ml,流率3 ml/s,后生理盐水50 ml,流率3 ml/s;实验组:先注射进行优维显370 mg/ml 30 ml,流率3 ml/s,后生理盐水50 ml,流率6 ml/s。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受检者注射侧目标血管(主动脉弓、左右颈总动脉)的CT值。采用Mann-Whitney检验比较两组锁骨下静脉对比剂残留产生的伪影程度。对比两组图像质量。结果目标血管主动脉弓、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的CT值对照组分别为288.16±23.88、333.03±28.61、336.53±29.24,实验组分别为364.23±10.11、392.83±58.54、389.13±61.5,实验组CT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注射侧锁骨下静脉对比剂残留产生的伪影明显多于实验组。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结果显示对照组优秀5例,较好22例,较差3例;实验组优秀16例,较好14例,较差0例,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头颈CTA检查时生理盐水的注射流率是对比剂注射流率2倍时能够提高目标血管的CT值,明显减少注射侧锁骨下静脉内对比剂残留产生的伪影,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去卷积法肝脏CT灌注成像时对比剂剂量和注射流率对灌注参数值的影响.方法 对8只实验兔采用配伍组设计:处理因素为注射流率,分别为0.5 ml/s、1.0 ml/s、1.5 ml/s;配伍因素为对比剂剂量,分别为0.5 ml/kg、1.0 ml/kg、1.5 ml/kg.将灌注扫描数据传入工作站,利用Perfusion 3中的肝脏灌注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各灌注值.结果 对比剂剂量对主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增强峰值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比剂注射流率对主动脉、门静脉的增强峰值时间有显著性影响(P<0.05);注射流率和剂量对肝血流量(HBF)、肝动脉指数(HAF)、肝血容量(HBV)、毛细血管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去卷积法肝脏CT灌注成像可以定量研究肝脏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稳定,对对比剂剂量和注射流率要求相对不高,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电影扫描技术,探讨不同注射流率对肝脏动脉期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非弥漫性肝脏病变患者,性别和年龄匹配后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对比剂浓度为300mgI/ml,用量1.5ml/kg,以不同注射流率(2.5ml/s、3.0ml/s、3.5ml/s和4.0ml/s)从前臂静脉内注入对比剂后12s开始在第1肝门水平采用CT电影技术进行4层同层灌注扫描,连续扫描35s。数据传输到影像工作站,应用灌注软件,测量肝脏、腹主动脉不同时间点CT值,绘制时间-密度曲线,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脏动脉期开始时间、终止时间、持续时间分别为:2.5ml/s组:20.25(16~25)s、41.13(35~47)s、20.88(17~27)s;3.0ml/s组:18.64(16~22)s、39.79(34~47)s、21.14(15~26)s;3.5ml/s组:18.44(14~21)s、36.88(34~41)s、18.44(15~22)s;4.0ml/s组:17.22(13~19)s、33.78(29~40)s、16.56(13~21)s。肝脏动脉期的起止时间、持续时间、腹主动脉达峰值时间及腹主动脉峰值4组相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相邻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对比剂剂量和浓度不变,随着注射流率增加,肝动脉期起始与终止时间逐渐前移、肝实质强化程度增加,同时肝动脉期时限缩短。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多期扫描成像质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多期扫描成像质量,找出影响该图像质量的因素及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完成的2456例肝脏增强多期扫描图像,分别对肝动脉期、门脉期进行成像质量评价。结果 当注射速度为3.0ml/s、剂量为1.5ml/kg时,大部分(>70%)病人能在注射开始后23s与45s获得满意的动脉期和门脉期图像。结论 当以上述注射速度和剂量从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300mgI/ml)时,超过70%的病人肝动脉和门静脉对比剂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26-28s和48-50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20排CT低剂量血管成像在肝癌供血动脉评价中的辐射剂量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7例拟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均以动态容积模式进行320排CT动态增强间隔时间扫描,其中研究组43例的扫描参数采用管电压100 kV,管电流75 mA,对比剂流率5 ml/s,总量50 ml,而对照组40例采用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 mA,对比剂速率6 ml/s,总量70 ml;选取最佳纯肝动脉期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利用4 D-DSA成像软件测量并比较两组间的肝动脉的强化峰时间和CT值;以DSA为参照,评估两组间肝癌3、4级肝动脉供血支图像质量的优良率和可诊断率,同时比较两组间的辐射剂量。结果研究组的肝动脉达峰值和达峰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肝动脉达峰时间和肝动脉平扫CT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对3、4级肝动脉图像质量评价的可诊断率为97.1%、优良率89.3%,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有效辐射剂量为(15.07±2.58)m S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320排CT低剂量的三维肝动脉成像,不仅图像质量能达到诊断和评价肝癌供血动脉的要求,而且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扫描参数的选择和优化,寻求较为理想的MS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方案.材料与方法:64例下肢动脉相关性疾病患者采用相同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和不同对比剂注射速率进行MS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和图像质量评级,其中有10例同时接受X线血管造影检查(DSA)的以DSA为标准进行分节段动脉显示能力的比对.结果:对比剂注射速率3.0ml/s组和3.5ml/s组的图像质量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4.91,P<0.01),对比剂注射速率3.0ml/s组和4.0ml/s组图像质量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3),而对比剂注射速率3.5ml/s组和4.0ml/s组图像质量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P>0.05).10例MSCTA与DSA相比,在显示下肢动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 =0.14,P>0.05).结论:采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和选择对比剂注射速率3.5ml/s为合理配比,既能满足诊断要求又能获得优质重组图像.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的注射速率与重建矩阵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的最佳注射速率与重建矩阵的选择.方法将40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采用Siemens Cardiac 64层螺旋CT行CT血管成像检查.确定增强扫描范围、最佳注射速率与重建矩阵.对比剂注射速率一组为3.0 ml/s,另一组为4.0 ml/s.将获得的图像传人Wizard工作站进行MIP、VR、SSD、VE等后处理,比较两组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质量.24例有DSA对照.每一病人做两次血管成像,一组一次全部成像,另一组为分三段成像.结果注射速率为4.0 ml/s血管增强效果及重建图像质量要明显优于注射速率为3.0ml/s者.分段重建显示血管明显优于一次成像.结论正确的注射速率和重建方法选择是提高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化对比剂注射技术在256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中对主肾动脉及肾段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肾动脉CTA检查的98例体质量相近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应用的对比剂为碘普罗胺(370mg/ml)。A组50例:根据患者体质量选择对比剂用量(1.0ml/kg);B组48例:对比剂用量在A组用量基础上减去10ml。以CT原始横断位图像为基础,结合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图像对两组各级肾动脉图像质量及对比剂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50例患者:共显示肾动脉100条;B组48例患者:共显示肾动脉96条。两组主肾动脉及各肾段分支显示清晰,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937±0.177)分和(4.565±0.189)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用量分别为(68.76±8.17)ml和(58.27±6.4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动脉造影中,与依据患者体质量选择对比剂用量比较,在此基础上再减少10ml的优化对比剂注射技术亦能清晰显示肾段动脉,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从而为临床诊断肾段动脉狭窄和了解肾肿瘤分支血供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管电压、不同浓度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在肝脏血管CTA成像中的增强效果、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探索碘克沙醇270 mgI/mL肝血管成像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76例(36名男性,40名女性)临床怀疑肝胆病变的患者行肝脏血管CTA扫描(动脉期及门脉期),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8例)对比剂为碘普罗胺350、管电压120 kV,B组(38例)碘克沙醇270、管电压100 kV,对比剂用量、注射流速均为1.2 mL/kg及5 mL/s。所有图像均同一图像后处理工作站通过VR、MIP及MPV进行后处理重建,对照2组患者的肝动脉、门静脉主干的CT值、对比噪声比及图像质量,并对照其扫描辐射剂量及对比剂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肝动脉、门静脉的CT值、对比噪声比及图像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浓度组患者所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明显少于高浓度组,并且出现对比剂注射相关不适感的比例也明显少于高浓度组。结论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I/mL结合低管电压扫描技术可用于肝脏血管CTA成像。  相似文献   

13.
超声造影指导肝纤维化分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纤维化分级中的意义。方法12只实验兔,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0.10ml/kg)制作动物模型,经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肝纤维化模型建立成功,并予以F0~F4分级。应用脂质-氟烷气体超声造影剂进行肝超声造影,并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肝纤维化模型建立前后测量造影剂通过时间及超声造影剂灰阶时间-强度曲线。结果肝静脉显影时间及肝动静脉渡越时间随肝纤维化程度增加而递减(F4期肝动静脉渡越时间平均为5.16s,与F0~F3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间-强度曲线提示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造影早期门静脉-肝实质灰阶强度差逐渐增大。结论超声造影肝静脉内造影剂出现时间、肝动静脉渡越时间及造影早期门静脉-肝实质灰阶强度差可视为无创诊断肝纤维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造影剂量和注射流率对肝脏CT灌注成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用斜率法进行肝脏CT灌注成像时造影剂量和注射流率对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5、1ml/kg体重的造影剂量和3、5、7、9ml/s的注射流率对6只犬进行肝脏灌注成像,计算肝动脉灌注量(HAP)、门脉灌注量(PV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结果造影剂量为0.5ml/kg体重时,3ml/s流率与其他流率测得的HAP和PVP有显著性差异(P<0.05),HPI随着流率的增加而略有下降;造影剂量为1ml/kg体重时,各种流率下的HAP和HP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VP先升高后降低。结论用斜率法进行肝脏灌注成像时,造影剂量和注射流率对灌注参数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术前CTA主观及客观图像质量,探讨320排CT低管电压可变螺距(VHP)技术在TAVR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拟行主动脉瓣膜置换的96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采用320排螺旋CT VHP技术进行CTA检查。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80 kV组、100 kV组、120 kV组,各32例,对比剂用量分别为0.9、1.1、1.2 mL/kg,流速分别为3、3.5、4 mL/s。每组患者图像均采用迭代算法,图像质量评价采用主观(Likert 5法)和客观评估方法[CT值、SD值、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 CNR)]进行评估。比较3组间左、右颈总动脉,升主动脉根部,左、右股动脉层面的图像质量。结果:3组患者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扫描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主观评分差异仅在左、右股动脉层面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左、右颈总动脉及左、右股动脉层面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层面SD值及CN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80 kV组对比剂用量为(57.70±9.01)mL,低于100 kV组[(71.80±10.37)mL]和120 kV组[(75.20±11.0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0 kV、100 kV、120 kV组患者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1 096.88±155.2) mGy×cm、(963.02±137.9) mGy×cm、(1 048.53±168.2) mGy×cm,有效辐射剂量的均值分别为16.45、14.44、15.73 mSv,以100 kV组患者接受的剂量最低,与80 kV组和120 kV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义(P0.05)。结论:320排CT VHP技术中采用80、100、120 kV管电压均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其中,采用80 kV时对比剂用量最少,采用100 kV时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最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 造影血液循环速度与增强效果的关系、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解决方案.方法:用小剂量团注法测量主动脉根部对比剂达峰值时间,根据循环时间分为循环较快组(A 组)、中等组(B 组)、缓慢组(C 组).C 组随机分为C1、C2、C3 组,C1 组对比剂碘浓度、注射速率与A 组和B 组相同,均使用300 mgI...  相似文献   

17.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定量诊断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利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及匹配成像技术观察肝硬化患者的肝动脉、门静脉以及肝脏实质的灌注规律,探讨对肝硬化定量化诊断的意义.方法 26例经手术或穿刺证实为肝硬化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另8例无任何肝脏病史或肝病临床表现者作为正常肝对照组,采用第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以及Technos DU6 CnTi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剂注射方法分两种:其中11肝硬化患者及8例正常肝者采用慢注法,另15例肝硬化患者采用团注法.结果慢注法肝硬化的门静脉显影时间与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均较正常肝显著延长(39.36±11.89) s vs (30.00±6.76) s,(60.91±15.67) s vs (41.13±6.49) s,P<0.05;肝动脉显影时间、达峰值时间以及门静脉达峰值时间均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团注法的肝动脉、门静脉平均显影时间,达峰值时间以及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均比慢注法提前,分别为(14.80±4.96) s,(26.67±6.92) s,(22.80±5.87) s, (33.87±6.06) s, (35.93±9.71) s;除肝动脉时相外,余各时相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肝硬化患者的上述时相均与患者的Child-Paugh分级无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利用造影超声有助于肝硬化的诊断,但各时相显示时间界值,还应以不同的推注方法而定,尚有待临床进一步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