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胰腺干细胞分离及转分化为胰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通过对成人胰腺干细胞分离和转分化为胰岛过程的研究以便更进一步了解及改进胰腺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方法。方法 成人胰腺组织以胶原酶消化,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纯化的胰腺外分泌细胞、导管上皮细胞和胰岛。导管上皮细胞在体外共培养27d,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及干细胞特异性转录基因PDX—1,CK—19蛋白等的表达。结果 上述方法可获得大量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第1天即可见PDX—1,CK—19阳性细胞,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迅速分裂增殖并转变为有分化能力的干细胞继而转分化为三维结构的胰岛细胞。培养27d后,平均每克胰腺组织可生成760个胰岛。结论 用改进的方法可获得大量成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并可在体外转分化为大量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胰岛,可能为克服胰岛移植的供体短缺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Nestin阳性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干细胞移植有望能治疗Ⅰ型和部分Ⅱ型糖尿病。从胰腺组织分离得到的Nestin阳性细胞,可以转分化为胰腺的内、外分泌细胞和肝细胞,因而被认为是胰岛干细胞;但是也有研究表明Nestin阳性细胞不能转分化为胰岛细胞,主要与未成熟胰岛细胞向胰岛细胞过渡过程中的血管生成有关,并向未成熟胰岛细胞传递信号,促进胰岛细胞的成型(formation)并维持胰岛细胞的形态功能。本文就Nestin阳性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胰岛干细胞移植有望能治疗Ⅰ型和部分Ⅱ型糖尿病。从胰腺组织分离得到的Nestin阳性细胞,可以转分化为胰腺的内、外分泌细胞和肝细胞,因而被认为是胰岛干细胞;但是也有研究表明Nestin阳性细胞不能转分化为胰岛细胞,主要与未成熟胰岛细胞向胰岛细胞过渡过程中的血管生成有关,并向未成熟胰岛细胞传递信号,促进胰岛细胞的成型(formation)并维持胰岛细胞的形态功能。本文就Nestin阳性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PDX-1促进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向胰岛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胰岛移植是治疗I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但胰岛来源的不足限制了胰岛移植的临床应用[1].我们采用含PDX-1(蟾蜍同系物XIHbox8)的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染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诱导其分化为胰岛β细胞,探讨外源性PDX-1在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向β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胰岛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胰岛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文献并作综述。结果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胰腺移植和胰岛细胞移植,其中胰腺移植的手术创伤大、死亡率高;胰岛细胞移植虽安全性较高,但排斥反应强,胰岛细胞在体内的长期存活时间不理想,严重影响其远期疗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胰岛细胞联合移植能缓解排斥反应,延长胰岛细胞的存活时间,可以更有效地治疗糖尿病。结论胰岛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具有降低排斥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延长胰岛细胞的存活时间及延长降血糖时间的效果,可能是新的治疗糖尿病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成人胰腺干细胞转分化为胰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ong Z  Gu K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1):807-810,W001
目的:通过对成人胰腺干细胞转分化为胰岛过程的研究以便更深入了解及改进胰腺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方法。方法:成人胰腺组织经胶原酶消化后,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胰腺外分泌细胞、导管上皮细胞和胰岛分离、纯化,导管上皮细胞即具有转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体外先后以CMRL1066和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共培养27d,在培养的不同时间点取样本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及干细胞特异性转录基因PDX-1,CK-19蛋白等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培养液中的淀粉酶和胰岛素含量。结果:上述方法可获得大量以往在胰岛分离时丢弃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经体外一定条件的培养后,第1天即可见PDX-1,CK-19阳性细胞,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迅速分裂增殖并转变为有分化能力的干细胞继而转分化为三维结构的胰岛细胞。培养27d后,平均每克胰腺组织可生成760个胰岛。结论:成人胰腺的导管上皮具有干细胞潜能并可在体外转分化为大量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胰岛,用此方法获得大量的胰岛可能为克服胰岛移植的供体短缺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胰腺移植手术可使糖尿病患者得到治愈,但供体不足成为制约其开展的瓶颈.胰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是极具潜力的治疗方案,有希望克服尸体胰岛移植供体不足和需免疫抑制治疗的缺陷.众多研究者尝试利用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分化或转分化形成胰岛或β细胞,并努力寻找胰腺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以确证和分离纯化胰腺干细胞.本文综述了近年胰岛发育和胰腺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成人胰腺干细胞转分化为胰岛细胞过程中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成人胰腺干细胞转化化为胰岛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以便更深入了解有关机制。方法:人胰腺组织经胶原酶消化后,用梯度离心法将胰腺外分泌细胞和胰岛分离,混于外分泌组织中的导管上皮细胞即具有转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体外经CMRL1066及不含血清的DMEM/F12加多种营养因子的培养液中培养27d,在培养的不同时间点取细胞作PDX-1、CK-19等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光镜和电镜观察不同时间点的形态学变化。结论:上述方法可获得大量以往在胰岛分离时丢弃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经体外一定条件的培养后,其形态学变化过程为:导管上皮细胞迅速分裂增殖转变为有分化能力的干细胞继而转分化为胰岛细胞。结论:成人胰腺的导管上皮具有干细胞潜能,并可在体外转分化为大量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胰岛。用此方法获得大量的胰岛可能为克服胰岛移植的供体短缺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胰岛细胞起源的理论提示其起源生发胰腺导管顶部的胰腺干细胞。现今没有一种理论提出关于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起源。对相关的胰岛内分泌细胞激素的详尽阐述提示其可能发自于相应的胰腺干细胞。由于非前体或含胃泌素的人胰岛细胞的发现,胃泌素瘤常被认为是胰腺内分泌肿瘤,但又不同于其它肿瘤。虽然某些研究发现人胚胎胰岛组织有短暂的胃泌素存在。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人胰岛细胞内未发现胃沙素细胞。至今尚未提出胃泌素瘤起源的理论。作者注意到散在性胃泌素瘤主要位于有关的胃泌素三角的解剖区域内。胃泌素瘤三角的界限上为胆总管与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损伤的胰腺组织提取液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通过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6 d后剥离胰腺提取胰腺组织提取液,与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培养18 d,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RT-PCR法检测诱导分化后细胞的胰岛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诱导后细胞在高糖作用下分泌胰岛素的功能.结果:经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诱导后,间充质干细胞在形态上由梭形变成多边、不规则形,且逐渐聚集成岛状.免疫荧光检测诱导细胞的胰岛素表达呈阳性,RT-PCR检测诱导细胞表达胰岛素1(Ins1)、胰岛素2(Ins2)、葡萄糖转运子2(Glut-2)、神经源素3(Ngn3)、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同源框蛋白(Isl-1)及脑神经源性分化因子(NeuroD)等胰岛相关基因,且具备高糖诱导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功能.结论:在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诱导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并且具有表达胰岛相关基因和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大鼠胰岛及胰腺干细胞来源的胰岛样结构序贯移植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胰腺组织获得胰岛及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将具有干细胞潜能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27d.将新鲜分离的胰岛(200±50)个及诱导分化2周的胰腺干细胞来源的胰岛样结构(2×106)个序贯移植到糖尿病大鼠的肾被膜下观察大鼠的血糖及生存情况.结果 将胰岛及胰腺干细胞来源的胰岛样结构序贯移植到同一糖尿病大鼠3周后血糖仍在5 mmol/L水平,对照组血糖无明显下降.结论 胰腺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结构,胰岛及胰腺干细胞来源的胰岛样结构序贯移植对大鼠糖尿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鼠胰腺干细胞转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细胞来源有限,且受到伦理及免疫排斥等因素的制约,极大地限制了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成体干细胞能避开上述缺陷,且其可塑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我们进行了将大鼠胰腺干细胞转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簇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小鼠胰腺干细胞是否能转分化为胰岛样细胞.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分离培养其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经体外扩增及诱导培养后,以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PDX1表达,行STZ染色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试验鉴定其功能.结果 糖尿病小鼠胰腺干细胞经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后,PDX1阳性,并形成胰岛样细胞团;胰岛样细胞对高糖刺激(15.0 mmol/L)的胰岛素释放较低糖(5.6 mmol/L)时增加了1.4倍(37.2±11.2比25.9±7.6,t =2.830,P<0.05),DTZ染色阳性.结论 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小鼠胰腺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转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14.
新生鼠胰岛干细胞分离、培养和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新生鼠胰岛干细胞体外分离鉴定、培养以及体外分化的方法。方法 用胶原酶消化新生大鼠胰腺 ,将消化的组织碎片在pH7.4~ 7.6条件下经含血清RPMI 164 0及无血清RPMI164 0 (添加bFGF ,EGF ,N 2 )培养液中培养 ,观察形成类胰岛样细胞团的全过程。用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胰岛功能 ,免疫荧光法检测nestin的表达。结果 胰腺消化碎片培养 3 6h内 ,可见nestin阳性细胞贴壁 ,添加bFGF ,EGF ,N2后nestin阳性细胞快速增长 ,18~ 2 4d形成类胰岛样细胞团 ,并可表达胰岛素。结论 胰腺细胞中nestin阳性细胞具有胰岛干细胞特点 ,经体外培养可获得类胰岛样细胞团  相似文献   

15.
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技术的发展使体外再造可用于移植的胰岛细胞或组织成为可能,同时基于包囊等技术的辅助免疫调控方式为解决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提供了方案,这些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糖尿病的细胞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着重探讨人类胰腺发育过程与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关系、干细胞体外胰向分化系统的建立以及免疫调控技术在多能干细胞(PSC)胰岛移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肝脏、胰腺/胰岛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及糖尿病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之一,但由于供体来源不足等原因,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对肝脏、胰腺成体干细胞及其增殖分化潜能的研究,为解决此矛盾并为开辟治疗性细胞移植的新途径带来了希望,其中,肝脏成体干细胞与胰腺成体干细胞之间的同源性特征,为成体干细胞的可塑性及其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发病率愈来愈高,预计2025年全球将有3亿患者。目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尤其对于1型糖尿病,仍然以胰岛素替代治疗为主,研究表明,胰岛素替代治疗不能改善远期并发的症的发生率,而且存在需要终身治疗、花费昂贵、治疗痛苦等诸多弊端。自1974年Lacy等证实胰岛移植能纠正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以来,胰岛细胞移植作为目前1型糖尿病治疗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到90年代,已有胰岛移植治疗人糖尿病取得成功的报道。但胰岛来源的严重不足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些年来,胰腺干细胞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研究者们试图利用干细胞具有胰岛细胞分化潜能的特点,来从干细胞途径获取足量的胰岛细胞,并且已经有成体胰腺干细胞来源的胰岛细胞移植治疗动物高血糖模型成功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PETs)起源于胰腺胰岛的内分泌细胞,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年发病率约为4/100万,约占胰腺肿瘤的7%[1].由于PETs临床少见,且表现各异,与胰腺癌在临床、影像学表现等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如何做到及时发现,准确定性、定位诊断并给予合适的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利用子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联合移植保护移植胰岛,提高糖尿病移植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纯化孕16 d SD大鼠子鼠:胰腺干细胞培养传代,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术鉴定;分离纯化SD大鼠胰岛,分联合移植组(10只)、单独移植组(10只)及正常对照组(10只),分别将2×105个子鼠:胰腺干细胞与800个胰岛和单纯800个胰岛移植至糖尿病大鼠模型左肾包膜下,定期监测各组大鼠血糖情况及留取血浆ELISA测胰岛素含量,观察胰岛存活时间.结果 子鼠:胰腺干细胞培养传代3代后细胞涂片免疫组织化学示存在Nestin阳性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nestin阳性细胞含量占74.1%.联合移植组大鼠均于术后第3天起血糖开始下降,血浆胰岛素水平逐渐升高,术后5 d内血糖可降至正常[(5.4±0.6)mmol/L],血浆胰岛素达到正常水平[(509.8±16.6)ng/L],胰岛存活时间(18.2±2.4)d;单独移植组大鼠血糖可于术后1周内降至正常[(6.1±0.9)mmol/L],胰岛存活时间(14.4±2.1)d;两组胰岛存活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联合移植可保护胰岛功能,延长胰岛体内存活时间,提高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治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最先于1959年由Frantz等[1].描述,是一种少见的、具有恶性潜质的肿瘤,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胰腺囊性肿瘤的3%[2].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多数病例为近十年内报道,至今国内外已报道SPTP 900余例[3,4].大多数临床医师对其缺乏认识,常误诊为囊腺瘤、囊腺癌或胰岛细胞瘤,该文就近年来SPTP的诊治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