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探讨年轻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方法 对比分析本院1998年~2007年诊治的34例(年龄<4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研究组)和50例(年龄≥6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结果 研究组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占2.9%,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者占29.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早期(Ⅰ期)病例较多(88.2%),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病理类型以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94.1%),非子宫内膜样腺癌少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学分级为高中分化者占94.1%,浸润肌层深度<1/2或局限于内膜内者占72.4%,均高于对照组(P<0.05).然而,研究组淋巴结转移率低于对照组,但5年生存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以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临床分期早、预后好,多数患者能够长期生存.治疗应遵循个体化、人性化的原则,可以尝试保留其生育功能的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治疗年轻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年轻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6例,年龄均<40岁,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同步放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后进行紫杉醇联合顺铂巩固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高于对照组的80.4%(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2.5% (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可明显改善局部晚期宫颈癌年轻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临床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74-76
目的分析艾迪注射液联合放化疗对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疗效、生活质量及白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放化疗,研究组患者加用艾迪注射液,对比两组抗肿瘤效果等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进展率(20.7%)显著低于对照组(53.1%)(P0.05),有效率(47.2%)显著高于对照组(32.5%)(P0.05),生活质量下降率(14.3%)显著低于对照组(54.3%)(P0.05),稳定率、提高率(31.4%、6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0%、30.0%)(P0.05),白细胞减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取艾迪注射液联合放化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近期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让放化疗所产生的毒副反应得到舒缓,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p53蛋白及细胞增殖指数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子宫颈鳞癌细胞增殖指数(PI)以及突变p53蛋白表达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方法对44例子宫颈鳞癌组织及10例正常子宫颈上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各临床分期及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子宫颈鳞癌组织细胞增殖指数及突变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颈上皮组织(P<0.01),但在不同临床期别及不同组织学类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的细胞增殖活性增加,突变p53蛋白表达增高,但与子宫颈鳞癌临床分期及恶性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5.
《广西医学》2003,25(11):2118-2120
目的分析64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CD8+、CD8+CD28+、CD8+CD28-的变化,并探讨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4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健康体检者作比较.结果实验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CD4+低于对照组(P<0.05),而化疗前后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8+、CD8+CD2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化疗有效者CD4+、CD4+/CD8+、CD8+CD28+升高(P<0.05、P<0.01),而CD8+CD28-降低(P<0.05);化疗无效者CD4+/CD8+、CD8+CD28+降低(P<0.05、P<0.01),CD8+CD28-升高(P<0.01).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效的治疗能提高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临床上检测CD8+、CD8+CD28+、CD8+CD28-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35岁)的发病趋势、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并与中老年宫颈癌(>35岁)进行比较。方法:对126例年轻宫颈癌(研究组)以及随机选择的同期200例中老年宫颈癌(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和5年生存率。结果:年轻宫颈癌新增病例所占比例呈逐年递增趋势,由1997年的7.8%至2002年的10.9%,研究组以接触性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占57.1%(72/126),对照组仅18.5%(37/200)(P<0.01),腺癌所占比例研究组为21.4%(27/126),对照组为12%(24/200)(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两组分别为31.7%(13/41)、11.3%(7/62)(P<0.05),卵巢转移率为0,Ⅰ、Ⅱ、Ⅲ期5年生存率研究组为75.0%、61.2%、32.7%,对照组为88.1%、81.3%、68.7%,两组对照Ⅰ期无统计学意义而Ⅱ、Ⅲ期差异显著(P<0.05)。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与性传播有关,年轻宫颈鳞癌患者手术时保留卵巢是安全可行的,年轻宫颈癌患者预后差与腺癌比例增高,淋巴结转移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武  孙洪雨  郑维锷 《现代实用医学》2015,27(3):358-359,391
目的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晚期结肠癌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6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接受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XELOX化疗方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化疗后Kamofsk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化疗后NK细胞活性、CD4和CD4/CD8较对照组化疗后显著升高(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提高XEL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降低化疗毒副反应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等损伤,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Tourette综合征(T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8例TS患者分研究组35例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23例予氟哌啶醇治疗.研究组3例脱落,对照组7例脱落.结果:①治疗第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72%,对照组38%;研究组YGT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减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4周末,研究组有效率81%,高于对照组56%;研究组YGT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减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第8周末及第24周末研究组TESS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培酮有效改善TS的运动、发生抽动和综合损伤效应,不良反应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3例宫颈鳞癌组织和相对应的63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MACC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5.08%,41/63)显著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23.81%,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C1蛋白表达与患者的组织学分化、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MACC1阳性表达的宫颈鳞癌患者存活时间明显短于MACC1阴性表达的宫颈鳞癌患者(P<0.05).结论 MACC1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其表达高低有望成为宫颈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刘国成  王泽华 《广东医学》2007,28(2):240-24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复发性流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DQB1(HLA-DQB1/DRB1)等位基因及夫妻抗原共享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顺序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equence-specific primers po1ymerase chain reaction,SSP-PCR)和放射免疫法,检测55例原发性复发性流产患者夫妇(研究组)HLA-DQB1/DRB1等位基因频率和HLA抗原频率,其中早期流产20例,晚期流产22例,早晚期流产(2次以上流产分别发生在早期或晚期)13例,并以50例正常孕妇女夫妇作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中早期流产者DQB1*0303、DQB1*040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4.3%,21.6%,显著高于对照组(9.4%,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流产者DRB1*0407等位基因频率为34.3%,显著高于对照组(5.7%),且明显高于早期流产者(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晚期流产者DQB1*0303、DQB1*0403、DRB1*0407等位基因频率(25.4%,20.4%,3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4%,4.7%,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等位基因频率有差异,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夫妇共享DQB1*0303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夫妇HLA-DR3、HLA-DR4抗原共享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QB1*0303/DQB1*0403等位基因可能与早期流产有关,DRB1*0407等位基因可能与晚期流产有关.夫妇HLA抗原共享率增加是原发性复发性流产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2003-01~2008-12我院收治的年龄435岁宫颈癌患者38例(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与同时期〉35岁宫颈癌患者34例(对照组)作对照分析。结果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研究组孕次、产次均较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表现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以接触性出血为主,其次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在肿瘤类型方面,两组均以外生型为主,但是研究组以巨块型为主,占63.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上,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以早期癌(临床分期≤Ⅱa期)居多,分别占94.7%(36/38)、91%(31/34),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中分化鳞癌为主要病理类型。研究组38例,予手术治疗34例,30例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并移位于同侧上腹部(P〈0.05),34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淋巴结转移率为20.6%,以闭孔淋巴结为最常见。对照组34例,予手术治疗31例,10例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并移位于同侧上腹部(P〈0.05),31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7例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22.5%,以闭孔淋巴结为最常见,两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研究组患者临床分期以早期癌为主,接触性出血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危险信号,淋巴结转移较少见,诊断上应提高对年轻妇女宫颈癌的警惕性,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主张提倡对已婚妇女的普查,及时发现及诊疗癌前病变和早期癌。治疗时应注意保留早期患者的卵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年轻妇女宫颈癌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变化等.方法对1998年-2003年我院收治的67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2例年龄大于35岁的宫颈癌患者作对照组,分析两组资料间临床特点、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差异.结果 1998年-2003年6年间年轻宫颈癌的构成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11.11%、13.63%、15.21%、17.28%、20.89%、23.58%;研究组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占79.10%(53/67),与对照组的40.24%(33/8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初诊时67例患者中30例(44.77%)曾在基层医院以宫颈炎、宫颈糜烂行对症治疗,12例(17.91%)以月经紊乱行调经治疗,1例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术后病检证实为宫颈癌;病理特点研究组内生型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类型及组织类型上二者无明显差异,均以鳞癌为主(97.01%、95.21%),但术后淋巴病理检查显示对照组淋巴转移率高于研究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年轻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宫颈癌年轻化趋势明显;年轻宫颈癌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容易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国和澳大利亚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其型别分布,并比较两组患者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别检测115例中国宫颈癌患者和79例澳大利亚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HPV DNA,用测序法和反向核酸杂交法对HPV进行分型。并分析HPV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中国组HPV阳性率为76.8%,澳大利亚组为89.9%(P=0.017)。两组间HPV16和18型阳性率差别无显著意义(P=0.806),HPV58和59型在中国组比澳大利亚组多见。HPV阳性率与临床分期、肿瘤组织学类型和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等无关,但HPV型别与组织学类型及分级相关。澳大利亚组中晚期及非鳞癌患者较中国组多。两组患者在宫颈涂片普查次数及一些危险因素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澳大利亚组子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率比中国组明显为高;在中国组中HPV58和59型是并列第3常见的感染类型;HPV18和59型与恶性度高的宫颈癌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RACK-1 和Twist 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6 年5 月-2010 年6 月在该医院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0 例,选取同期因宫颈良性病变行肿物剥除或附件切除的20 例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检测70 例宫颈癌组织(宫颈癌组)、70 例宫颈癌癌旁组织(癌旁组)、20 例正常宫颈组织(正常组)中Twist 和RACK-1 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正常组、癌旁组、宫颈癌组的Twist 阳性率分别为5.0%(1/20)、22.9%(16/70)和95.7%(6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癌旁组、宫颈癌组的RACK-1 阳性率分别为10.0%(2/20)、61.0%(43/70)和90.0%(6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 Twist 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 分期有关(P <0.05)。RACK-1 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 分期有关(P <0.05)。③ Twist 与RACK-1 呈正相关(P <0.05)。④ Twist 高表达者和低表达者的5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1.2% 和29.2%[HR=11.637(95%CI :4.351,38.213)P =0.002] ;RACK-1 高表达者和低表达者的5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3% 和35.3%[HR=10.143(95%CI :4.285,33.275)P =0.006]。结论 Twist 和RACK-1 的表达升高与宫颈癌侵袭性增强关系密切,其表达水平可判断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癌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70例晚期或局部晚期不能手术肺癌病人,通过肺穿刺或支气管镜活检采集组织标本,采用PCR技术检测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分为突变组、无突变组;均给予尼妥珠单抗与多西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治疗;分析2组年龄、性别、吸烟史、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等特征信息,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比较2组疾病控制率(DCR)。结果外周血、活检组织标本检测EGFR基因突变率均为42.86%(30/70),具有良好一致性;突变组与无突变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分布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在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肺癌病人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 50岁者(P < 0.01);女性肺癌病人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男性(P < 0.01);无吸烟史肺癌病人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有吸烟史者(P < 0.01);无分化、低中分化、高分化肺癌病人EGFR基因突变率差异明显,且分化程度越高,突变率越高(P < 0.01);腺鳞癌、腺癌肺癌病人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大细胞癌、鳞癌(P < 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GFR基因突变与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独立相关(P < 0.05和P < 0.01)。EGFR突变组疗效明显优于无突变组(P < 0.01)。结论EGFR基因突变多发于第19号、21号外显子,且多见于年龄>50岁、女性、无吸烟史、分化程度较高、腺鳞癌、腺癌肺癌病人,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与EGFR基因突变独立相关,存在EGFR基因突变病人DCR较高,有利于临床靶向治疗的筛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染色体空间重组因子-1(remodeling and spacing factor 1,Rsf-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其与发病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病理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探讨两者联合应用在宫颈癌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本研究选择经手术治疗、有明确病理诊断的56例宫颈癌蜡块标本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6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和Rsf-1的表达水平。 结果 观察组中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sf-1阳性表达率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EGF和Rsf-1因子的阳性表达在不同年龄分段、组织学类型及FIGO分期的宫颈癌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在病理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方面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EGF以及Rsf-1在宫颈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预后具有相关性,有望作为宫颈癌临床病理的辅助诊断和对宫颈癌患者病情综合判断的实验室及临床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根治性宫颈癌手术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和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2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宫颈癌Ⅰa~Ⅱb期手术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225例宫颈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54例,转移率为24.0%。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FIGO分期Ⅱ期、肌层浸润深度 ≥ 1/2、有宫旁浸润、有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 ≥ 4 cm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 ≥ 110 g/L、FIGO分期Ⅰ期、肌层浸润深度<1/2、无宫旁浸润、无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4 cm者(P<0.05)。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FIGO分期、宫旁浸润、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3.7%。年龄 ≥ 45岁、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FIGO分期Ⅱ期、肌层浸润深度 ≥ 1/2、有宫旁浸润、有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 ≥ 4 cm、非鳞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年龄<45岁、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 ≥ 110 g/L、FIGO分期Ⅰ期、肌层浸润深度<1/2、无宫旁浸润、无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4 cm、鳞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P<0.05)。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淋巴血管间隙侵犯、非鳞癌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FIGO分期、宫旁浸润、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淋巴血管间隙侵犯、非鳞癌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Risk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younger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re still relatively unknow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histological types, stages at diagnosis, treatment modalities and survival rates between young and old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Methods  The study was designed a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all lung cancer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1998 to 2008. Survival analyses using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pproaches were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survival rates between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to discover potential prognostic factors.
Results  This research included 3320 patients with primary lung cancer, of whom 626 (18.8%) were 45 years old or younger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The percentage of smokers and the male to female ratios between the young and old patient groups were 51.27% vs. 70.6% (P <0.001) and 1.99 vs. 2.13 (P=0.4801), respectively. The young patient group had a higher incidence of adenocarcinoma and fewer surgeries. The 1-year, 3-year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in the young patient group were general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old patient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232). The clinical stage of the tumor was a prognostic factor for bo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P <0.0001) and 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P=0.0002). Symptoms, diagnostic method, histology, smoking, treatment modality and body mass index were shown to hav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with the survival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P <0.05).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ho are younger than 45 years old might have a significantly poorer prognosis than that of older patients. Symptoms, diagnosis method, histology, smoking, treatment modality and body mass index can b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lung cancer.
  相似文献   

19.
RASSF1A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RASSF1A基因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在39例宫颈癌及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检测RASSF1A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宫颈癌中HPV16/18的感染状况.结果:39例宫颈癌组织RASSF1A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淋巴结转移组RASSF1A表达亦低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5);宫颈癌组HPV16/18的感染率为69.2%(27/39).宫颈癌中RASSF1A基因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HPV感染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RASSF1A基因的表达失活使其丧失了抑癌作用,是促进正常宫颈上皮细胞癌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半乳凝素Galectin-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alectin-3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浸润性宫颈癌Ⅰ、Ⅱ、Ⅲ期各10例组中的表达.10例正常宫颈作对照.结果宫颈癌Ⅱ期、Ⅲ期组织中Galectin-3表达阳性率均为90%,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肿瘤〉2 cm组织中Galectin-3表达阳性率为94.75%,高于≤2 cm组阳性率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lectin-3在宫颈癌中的高表达与宫颈癌肿瘤大小发生和进展有关,可能成为监测宫颈癌病情进展有价值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