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吴涛  崔坤炜  张娟  姜春利  万飞 《安徽医学》2016,37(11):1393-1396
目的 评价双时相 18F-FDG PET/CT显像对肺部占位性疾病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延迟扫描对该类病变的诊断标准。方法 对诊断不明确的肺部占位性病变分别进行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测量两次显像中病变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计算每个病灶的SUVmax滞留指数(RI)及不同RI区间内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利用ROC曲线下面积来分析各组间的诊断效能。结果 71例患者共检出88个病灶,良性36个,恶性52个。良、恶性病灶的延迟相与早期相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当SUVmax > 2.5且RI > 0%时,延迟相显像对病灶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早期相。当20%结论 双时相PET/CT显像可以作为肺部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必要辅助手段,以SUVmax>2.5且20%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时相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早期SUVmax≤2.5的低代谢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SPN且PET/CT早期显像SUVmax值≤2.5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45例患者中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59.71±11.42)岁。所有患者注射显像剂后60 min行PET/CT早期显像,120 min后行延迟显像。以半定量方法测定结节早期及延迟期SUVmax值,并计算延迟显像与早期显像SUVmax的差值(△SUVmax)。以△SUVmax≥0为阳性判断标准对结节进行定性诊断,计算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分析其诊断低代谢SPN的效能。结果:良恶性结节间的早期、延迟期SUVmax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93, P=0.848;t=1.452,P=0.154);恶性结节的平均△SUVmax值较良性结节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8, P=0.009)。以△SUVmax≥0为阳性判断标准诊断低代谢SPN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88%、66.67%、82.22%、87.88%及66.67%。△SUVmax诊断低代谢SP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结论:双时相PET/CT显像延迟期与早期显像的SUVmax差值(△SUVmax)诊断低代谢SPN的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较高,对于早期SUVmax≤2.5且无典型形态学特征的SPN,建议常规行双时相PET/CT检查以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鉴别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对65例SPN病人分别在注药后1 h和2~3 h进行PET/CT双时相显像;对SPN的早期显像标准摄取值(SUV)、延迟显像SUV、滞留指数进行分析。结果经病理证实恶性36例、良性29例,其中良性结节包括炎性假瘤13例,结核球12例,硬化性血管瘤2例,肺腺瘤1例,隐球菌感染1例;恶性结节中包括10例磨玻璃结节。良性组、恶性组的早期显像SUV、延迟显像SUV、滞留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8F-FDG联合18F-FAC PET/CT显像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与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鉴别诊断及RCC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46例可疑肾肿瘤而行18F-FDG、18F-FAC双核素PET/CT显像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测量所有病灶的18F-FDG、18F-FAC PET/CT显像SUVmax值及CT平扫图像CT值.分析RCC和AML CT值、SUV-max值差异及不同级别RCC SUVmax值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所有AML病灶表现为18F-FAC高摄取,18F-FDG低摄取或无摄取.RCC病灶的SUVmax值为2.07±0.51,显著低于乏脂肪AML(4.25±0.60),P<0.05.低级别RCC检出率18F-FAC显像为82.6%(19/23),显著高于18F-FDG显像的8.7% (2/23),P<0.05.18F-FDG PET/CT显像高级别RCC SUVmax值(3.21±0.79)明显高于低级别RCC(1.21±0.13),P<0.05.结论 18F-FAC可应用于AML与RCC的鉴别诊断.双核素PET/CT显像不仅可应用于肾肿瘤的鉴别诊断,还可用于肿瘤分级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 CT 延迟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2例临床疑为胰腺恶性肿瘤患者通过组织病理学、影像学和临床随访,最后证实27例为胰腺癌,15例为慢性胰腺炎。所有患者均于静脉注射^18F-FDG 40~60min 后进行 PET/ CT 早期显像和注射2h 后进行 PET/ CT 延迟显像,测定两次显像病灶的标准摄取值(SUV)和^18F-FDG 的储留指数(RI)来评估诊断价值。结果胰腺癌组延迟显像 SUV 较早期显像明显增高(P 〈0.01),胰腺炎组延迟显像 SUV 较早期显像明显降低(P 〈0.01),胰腺癌组的 RI 明显高于胰腺炎组(P 〈0.01);以早期显像 SUV 〉2.5作为标准,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3.3%、76.2%、81.0%;以延迟显像 SUV 〉2.5作为标准,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1%、81.0%、85.7%;以 RI 〉15%作为标准,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5%、85.7%、88.1%;结合延迟显像 SUV 〉2.5和 RI 〉15%两项标准,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2%、88.1%和92.9%。结论^18F-FDG PET/ CT 延迟显像有助于胰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结合应用延迟显像 SUV 及RI 两项指标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PET/CT双时相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1例胰腺恶性病变和41例胰腺良性病变行18F-FDG PET/CT常规显像,其中46例胰腺恶性病变和22例胰腺良性病变行PET/CT延迟显像。寻求早期最大标准摄取值(SUV早期)和滞留指数(RI)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胰腺恶性病变组SUV早期(5.46±3.51)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SUV早期(1.89±1.28)(P<0.05),胰腺恶性病变组SUV延迟(5.87±3.79)高于良性病变组SUV延迟(2.64±1.94)(P<0.05)。其中68例行PET/CT双时相显像的胰腺病变患者中,胰腺良性病变组SUV早期(2.33±1.25)和SUV延迟(2.64±1.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恶性病变组SUV早期(4.52±2.98)和SUV延迟(5.87±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以SUV早期=2.75为本研究的最佳诊断界值,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2.72%、80.49%和81.97%;以RI%=12.04%为界值,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2.61%、72.72%和79.41%;以SUV早期=2.75和RI%=12.04%为联合诊断标准,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48%、59.10%和82.35%。结论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内单发恶性肿瘤18F-FDG PET/CT显像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肿瘤细胞生长指数(Ki-67)的相关性,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6例肺内单发恶性肿瘤患者资料,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测量病灶最大层面长径,病灶最大层面长径以3 cm为界,分为≤3 cm肺结节组和>3 cm肺肿块组。测定并计算肿瘤SUVmax早期值、SUVmax延迟期值、ΔSUVmax及滞留指数(RI),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与术后病理类型、Ki-67的相关性;采用非参数检验不同大小病灶的ΔSUVmax值及RI值差异、不同病理类型间ΔSUVmax值及RI值差异。结果 36例肺癌病灶SUVmax早期值为1.21~30.11,中位数为9.350(4.855,14.660)。SUVmax延迟期值为1.53~31.71,中位数为10.450(6.938,17.233)。原发灶最大层面长径为1.11~8.13 cm,中位数为2.700(2.075,3.668) cm。Ki-67为1%~90%。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UVmax早期值与Ki-67的表达均呈低度相关(r=0.459,P<0.05);SUVmax延迟值、ΔSUVmax与Ki-67的表达均呈显著相关(r=0.584、0.506,P<0.05),RI与Ki-67间呈微弱相关(r=0.183,P=0.286)。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大小病灶间ΔSUVmax值和R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内单发病灶行18F-FDG PET/CT显像时,不同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对ΔSUVmax值和RI值影响不大。SUVmax越高,表明肿瘤增殖活性越大,可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在18F-FDG PET/CT显像中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乳腺内肿物患者63例,其中乳腺癌33例38个原发病灶,乳腺内良性病变30例36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目测法分析以肝脏的摄取做对比.半定量分析法测量乳腺肿物的SUVmax,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确定SUVmax诊断阈值.结果 目测法分析病灶高于肝脏摄取者为乳腺癌,其诊断的灵敏度为94.7%、特异性为75%、准确性为85.1%,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93.1%.半定量分析选取SUVmax≥3.35为最佳阈值,诊断的灵敏度为89.5%、特异性为80.6%、准确性分为85.1%、阳性预测值为82.9%、阴性预测值为87.9%.两种方法在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没有显著性(2=0.724,P=0.395; 2=0.321,P=0.571; 2=0.000,P=1.000).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中,目测法足以准确地做出定性诊断,半定量分析并不能提高诊断效能.由于目测法相对简单、便捷、直观,因此18F-FDG PET/CT显像在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中,目测法可能是更为实用的图片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在18F-FDG PET/CT显像中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乳腺内肿物患者63例,其中乳腺癌33例38个原发病灶,乳腺内良性病变30例36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目测法分析以肝脏的摄取做对比。半定量分析法测量乳腺肿物的SUVmax,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确定SUVmax诊断阈值。结果 目测法分析病灶高于肝脏摄取者为乳腺癌,其诊断的灵敏度为94.7%、特异性为75%、准确性为85.1%,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93.1%。半定量分析选取SUVmax≥3.35为最佳阈值,诊断的灵敏度为89.5%、特异性为80.6%、准确性分为85.1%、阳性预测值为82.9%、阴性预测值为87.9%。两种方法在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没有显著性差异(χ2=0.724,P=0.395;χ2=0.321,P=0.571;χ2=0.000,P=1.000)。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中,目测法足以准确的做出定性诊断,半定量分析并不能提高诊断效能。由于目测法相对简单、便捷、直观,因此18F-FDG PET/CT显像在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中,目测法可能是更为实用的图片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X线体层成像仪(18F-FDG-PET/CT)融合显像及双时相显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因SPN而行18 F-FDG-PET/CT融合显像的4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1例PET阳性患者进行了双时相PET/CT显像。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分析18F-FDG-PET/CT融合显像及双时相显像对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46例SPN患者,29例为恶性,17例为良性。18 F-FDG-PET/CT融合显像对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灵敏度96.55%(28/29)、特异性76.47%(13/17)、准确性89.13%(41/46)、阳性预测值87.50%(28/32)、阴性预测值92.86%(13/1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以18 F-FDG最大标准摄取比值(SUVmax)≥2.40为鉴别SPN良、恶性界值,灵敏度96.60%,特异性76.50%。21例PET显像阳性患者延时显像无论良、恶性,其SUV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PET/CT融合显像对SPN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PET/CT双时相显像对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正电子断层显像(PET)通常以标准摄取值(SUV)≥2.5为肺癌诊断标准,但仍有部分SUV<2.5的孤立性肺结节(SPN<2.5)为肺癌。本研究旨在分析SPN<2.5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51例18F-FDG PET/CT早期显像SUV平均值(SUVavg)<2.5的孤立性肺结节病人纳入研究。对SPN放射性摄取测量采用两种方法:视觉分析及半定量分析。测量SPN的早期及延迟显像的SUVavg、SUVmax及其早期-延迟变化率(△SUVavg、△SUVmax)。37例以病理诊断及14例以2年以上临床随诊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结果 51例SPN<2.5患者中,良性11例,恶性40例。虽然良恶性SPN<2.5患者各项SUV值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恶性SPN<2.5患者各项SUV值均有高于良性的趋势,特别是△SUVavg、△SUVmax。以△SUVmax>0为诊断阈值,18 F-FDG PET/CT诊断恶性SPN的敏感性68.4%、特异性60.0%、准确性66.7%、阳性预测值86.7%及阴性预测值33.3%。视觉分析:无FDG摄取的SPN<2.59例中,5例为良性,4例为恶性;有FDG摄取的SPN<2.542例中,6例良性,36例恶性,两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2。良恶性SPN<2.5的CT密度及大小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PET和CT信息分析SPN<2.5,18 F-FDG PET/CT诊断恶性SPN<2.5的敏感性97.5%、特异性54.5%、准确性88.2%、阳性预测值88.6%、阴性预测值85.7%。结论单纯以SUV≥2.5为标准鉴别诊断SPN会导致肺癌的漏诊。对于此类结节,△SUV有较高的肺癌阳性预测值;FDG摄取视觉分析能提高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准确率;综合FDG PET和CT分析的PET/CT能显著提高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但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非恶性淋巴结病变18F-FDG PET/CT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17例非恶性淋巴结病变的病人,其中结节病10例,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淋巴结结核5例,梅毒性淋巴结炎1例。根据18F-FDG PET/CT图像所示的病灶累及部位、分布特点、大小、密度、形态、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总结其特点。结果 10例结节病均有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对称性累及,淋巴结结核及坏死性淋巴结炎病灶分布无明显规律可循,梅毒性淋巴结炎累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病灶大小1.0~5.5cm,CT值30~55 Hu,内均无钙化,密度较均匀,未见明显低密度坏死液化区。病变淋巴结FDG代谢均明显增高,早期显像SUVmax为2.1~19.5,注药后2h延迟显像SUVmax为2.1~21.0,滞留指数为0~21.2%。PET/CT正确诊断11例,误诊6例。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准确、灵敏反映淋巴结病变的全身分布及病灶的18F-FDG代谢情况,但不能鉴别高18F-FDG摄取的淋巴结良恶性;除典型结节病外,其他的高代谢淋巴结良恶性鉴别常需要依靠病理学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2年内进行的PET-CT检查,选取临床怀疑或确诊肿瘤的1020例患者的PET及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将特定条件下出现的正常生理性摄取定义为不常见的生理性摄取。本组中共发现头颈部少见生理性摄取25例,占例2.4%。结论 PET-CT让PET和CT影像融合在一起,对于生理性的变异与非肿瘤病灶显像的鉴别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皮革胃的18F-FDG PET/CT图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在皮革胃与胃充盈不良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皮革胃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特征,统计胃壁SUVmax,并与46例胃充盈不良的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18例皮革胃患者中,有12例胃FDG摄取不高或仅有轻度摄取。PET/CT能明确诊断胃癌者仅9例,误诊为生理性摄取者2例,7例结果不能与生理性摄取或炎症鉴别。皮革胃与胃充盈不良者两组间补充饮水前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29,P=0.407);补充饮水后皮革胃组SUVmax变化不明显,而胃充盈不良者胃壁FDG摄取减低,两组间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26,P=0.001)。结论18F-FDG PET/CT检查对皮革胃FDG的摄取与胃充盈不良时胃壁的FDG生理性摄取鉴别困难,补充饮水是鉴别两者的简单方法。对CT怀疑胃壁增厚患者,建议补充饮水后再次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时相^18F-FDG PET显像图像、标准摄取值(SUV)及储留指数(RI%)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4例疑患恶性肿瘤者及59例体检者进行^18F—FDG PET全身扫描,有局灶性代谢增高的患者经饮水、进食后3h进行延迟显像.用勾划感兴趣区方法计算两次显像的SUV,并计算^18F—FDG的RI%。随访其手术病理结果、治疗转归及再次CT/MR检查结果,综合比较^18F-FDG及RI%对恶性肿瘤诊断的应用效果。结果56例患者40min显像有局灶性代谢增高病灶;经3h延迟显像后发现病灶形态发生较大改变或病灶消失,综合分析为生理性代谢增高。其余107例共发现128个可疑病灶,以在40min时SUV≥3为标准,判断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3%、90.7%、84.2%;以^18F-FDG在病灶中的RI%≥10%作为标准,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2.8%、78.9%、80.3%。结合以上两项标准,恶性肿瘤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8.4%、98.4%。结论3h延迟显像对肿瘤诊断有辅助作用,结合应用最大SUV及RI%两项指标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18F-FDG PET延迟显像技术在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延迟显像对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肺癌患者和2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分别进行^18F-FDGPET早期头部至盆腔显像和注射后3h胸部延迟显像,测定两次显像病灶的标准摄取值(SUV),并计算^18F-FDG的储留指数(RI)。结果肺癌组延迟显像SUV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1),肺癌组的砌也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1);对于早期显像SUV〉2.5的肺部结节,以RI〉20%为阈值,延迟显像对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0%、80.0%和86.7%。结论^18F-FDGPET延迟显像有助于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结合应用SUV及RI两项指标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 对2008年10月至2010年1月72例PET/CT显像诊断为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观察肺部病灶的CT形态及PET显像肺部病灶感兴趣区(ROI)的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 );结合临床、病理诊断及治疗资料,分析PET/CT对肺癌及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67例病理证实为肺癌,SUVmax为8.85±3.59;其中6例SUVmax< 2.5;5例确诊为良性病变,SUVmax 为8.46±3.50,其中4例SUVmax >2.5;两组SUVmax 差异无显著性(P>0.05).PET/CT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94%.远处转移41例,PET/CT发现105处骨转移,单纯CT只发现25处.结论 PET/CT融合了功能代谢和解剖定位,在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与计算机体层成像联合影像(PET/CT)检查法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甲状腺显像中的意义.方法 对292例(176例男性,116例女性;年龄37~82岁,平均62岁)NSCLC患者进行全身PET/CT检查,对其甲状腺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标准摄取最大值(SUVmax)及相应的甲状腺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92例中10例(3.77%)患者甲状腺有11个增强FDG摄取灶,其中9个病灶(8例患者)在相应的增强CT扫描上存在低密度灶,病变直径0.6~2.4 cm.细针穿刺活检证实7个病灶(7例)为乳头状甲状腺癌,2个病灶(1例)甲状腺病理良性,2个病灶(2例)未获病理证实.甲状腺癌的SUVmax为2.9~31.4(13.3±10.0),良性甲状腺病变SUVmax为4.2~5.6(4.6±1.0).结论 PET/CT检查NSCLC患者发现甲状腺对18F-FDG的局灶性高摄取,高度提示原发性甲状腺癌.  相似文献   

19.
18F-FDG 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ET/CT全身显像在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测定标准摄取值,SUV)对经PET/CT全身显像的63例恶性肿瘤进行分析,观察恶性肿瘤病灶的影像学特点,并将PET和CT各自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PET与CT共同观察到恶性肿瘤51例(80.9%);PET单独观察到9例(14.2%);CT单独观察到3例(4.8%).CT观察到良性病灶24例30处(38.1%).恶性病灶表现为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代谢明显增高的斑点状或团块状类圆形浓集影,平均SUV值为(5.35±1.34);良性病灶平均SUV值为(2.02±0.59)(P<0.05).3例CT单独发现的恶性肿瘤病灶无明显放射性摄取增高表现.CT能对恶性病灶的部位、形态和病理学特征,以及对肿瘤周围重要结构的侵犯清晰显示.结论 PET/CT对原发性恶性肿瘤和转移病灶的探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肺部肉芽肿性炎症的PET/CT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就肺部肉芽肿性炎症的PET/CT特点进行分析。方法2002~2006年我院共10例肺部肉芽肿性炎症患者行PET/CT检查,分析病灶大小与FDG摄取的关系。结果10例患者18个病灶:结核性肉芽肿7例(11个病灶),肺隐球菌病2例(6个病灶),炎性假瘤1例(1个病灶)。病灶大小0.8~7cm,SUVave值范围从1.8~14.1,平均值5.09,中位数5.50,其中SUVave<2.5的3个,5.5>SUVave≥2.5的6个,SUVave≥5.5的9个。≤2cm的病灶7个,其SUVave、SUVmax、延迟SUVave、延迟SUVmax值分别为(4.09±1.41)、(5.34±2.22)、(4.31±2.18)、(5.91±3.41);>2cm的病灶11个,其SUVave、SUVmax、延迟SUVave、延迟SUVmax值分别为(5.74±3.55)、(7.24±4.32)、(4.67±2.61)、(6.77±4.04)。两组病灶在SUVave、SUVmax、延迟SUVave和延迟SUVmax4项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2cm的7个病灶中,延迟显相的SUV值稍增加,但与早期显相的SUV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2cm的11个病灶中,延迟显相的SUV值稍减低,与早期显相的SUV值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部肉芽肿性炎症的PEF/CT容易产生假阳性结果,诊断时应仔细鉴别,延迟显相或其他造影剂联合应用可能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