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能够诱导骨髓间质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并能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为治疗骨质疏松症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目的:综述骨形态发生蛋白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以便寻求有效控制手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新药开发。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5-01/2010-06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及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章,检索词分别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细胞因子;骨;骨质疏松症”和“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cytokines;bone;osteoporosis”,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选择内容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和骨质疏松症相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结果与结论:收集到287篇相关文献,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共纳入3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促进骨髓间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转化,有利于更合理选择临床用药,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的进展。骨形态发生蛋白能够明显促进成骨活性,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有可能是多因素共同的协同作用,通过该方面的机制研究可指导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  相似文献   

2.
背景:国内外对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研究倾向于其在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但是骨形态发生蛋白7除具有很强的骨诱导活性之外,还影响动物生殖系统的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如何在充分发挥其骨诱导活性的同时,避免其他生物学作用,是骨组织工程领域面临的一个难题。 目的:观察人工合成的新型骨形态发生蛋白7多肽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成骨分化及矿化等生物学行为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将传至第3代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培养基加入终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多肽,对照组不加多肽。分别在培养的2,4,6,8,10 d对各组细胞进行MTT检测,评价其增殖情况;培养7,14 d后,通过检测细胞内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评价其成骨分化情况,并进行钙黄绿素染色观察其矿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原代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生长良好,其纯度达到91.5%。细胞增殖实验显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均增殖良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诱导培养7 d和14 d后,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细胞矿化明显强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新型骨形态发生蛋白7多肽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以促进其向成骨方向分化及矿化。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的能力。 目的:进一步验证由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 对兔软骨细胞增殖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1/2007-12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5.0月龄健康的新西兰白兔4只,体质量 3.0~4.0 kg, 雄雌不限。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验室保存。 方法:取兔耳郭的弹性软骨进行细胞培养,再以腺病毒为载体转染骨形态发生蛋白2到软骨细胞内作为实验组,未转染的作为对照组。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阿利新蓝染色、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和糖胺聚糖定量测定等方法观察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 结果:实验组中的软骨细胞数量多,形态均一,融合率高,酸性黏多糖也较未转染组多。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和糖胺聚糖定量检测结果示实验组均高于未转染组。 结论: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能促进软骨细胞增殖、保持软骨细胞的分化表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骨形态发生蛋白-4 (BMP4) 是否具有诱导原代分离培养的大鼠脑神经干细胞(NSCs)向胆碱能细胞分化的效应。方法:将从两月龄大鼠脑海马、纹状体等区域分离的细胞培养于含EGF、bFGF的DMEM/F12培养液中,在光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并行Nestin细胞化学染色。24h后换成含有BMP4的培养液,培养7d、8d时,行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ChAT)和神经巢蛋白Nestin双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ChAT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分离出的大鼠脑海马、纹状体等区的细胞约48%为nestin阳性的NSCs。培养7d、8d时,光镜下见加BMP4组约34%的细胞呈神经元形态特征;免疫双标细胞化学染色见ChAT阳性细胞与Nestin阳性细胞共存,其中ChAT阳性细胞占28%,Nestin阳性细胞占38%;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见呈较强绿色荧光的ChAT阳性细胞较多;FITC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到16%的细胞呈ChAT阳性。而未加BMP4组呈ChAT阳性的细胞约7%,明显少于加BMP4组,且荧光较弱。结论:BMP4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诱导大鼠脑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5.
背景:1995年Crane GM系统提出了骨组织工程的概念、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后,骨组织工程日益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目的:通过对1995年以来骨组织工程研究的进展的检索,探寻BMP-2和FGF-2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bone tissue engineering,BMP,FGF, cytokine”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排除重复性研究,保留36篇文章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骨组织工程的研究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①种子细胞。②能引导组织再生的生物活性因子。③能够支持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以及释放生物活性因子的支架材料。细胞因子在骨组织工程中也拥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主要有有骨形态发生蛋白、骨转化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在骨组织工程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6.
背景:有文献报道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异源二聚体比同源二聚体的活性高,目前国内外尚无BMP-4/7异源二聚体与BMP-4同源二聚体间诱导成骨活性比较的报道。目的:观察不同基因BMP-4、BMP-4/7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活性的差异,探讨融合基因BMP-4/7的生物学活性。方法:经脂质体转染分离培养的兔BMSCs,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株,利用RT-PCR法证明目的基因在BMSCs中的表达情况;以BMP-4和BMP4/7融合基因修饰的AAV载体,转染兔BMSCs,MTT法检测不同基因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以BMP-4单基因和BMP-4/7融合基因修饰的AAV载体转染兔BMSCs 7 d后,测定两组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水平,观察成骨活性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构建高滴度的分别携带BMP-4单基因、BMP-4/7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AAV-BMP-4、AAV-BMP-4/7;RT-PCR结果证明目的基因能够在BMSCs中得到稳定表达。AAV-BMP-4及AAV-BMP-4/7载体转染效率分别为68.20%、72.18%;转染BMSCs后,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提高,BMP-4/7融合基因的细胞增殖能力活性高于BMP-4单基因。以BMP-4和BMP-4/7融合基因修饰的AAV转染细胞7 d后,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上调,骨钙素水平升高,成骨活性均增强;两种基因比较,BMP-4/7融合基因成骨活性强于BMP-4单基因(P < 0.01)。提示BMP-4、BMP-4/7修饰的AAV载体转染效率高,对BMSCs均有成骨活性,其中BMP-4/7融合基因成骨活性强于BMP-4单基因。  相似文献   

7.
背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世界性的难治性疾病。此病的治疗方法很多,目前尚缺乏一致公认的、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骨形态发生蛋白是高效的骨诱导因子,将其直接或复合移植骨植入股骨头坏死区域,可诱导局部成骨,促进坏死骨修复,在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均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作用及其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总结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 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1995-01/2010-04)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治疗股骨头坏死有关的文章,检索词分别为“股骨头坏死;骨形态发生蛋白;发病机制;治疗”和“femoral head necrosis;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pathogenesy;therapy”。纳入所述内容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作用及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股骨头坏死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较陈旧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收集到300篇相关文献,排除270篇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共纳入3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骨折和骨缺损的疗效明确,骨形态发生蛋白在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广泛,疗效满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修复股骨头坏死清除死骨后形成的缺损。骨形态发生蛋白在保留股骨头的各种姑息性手术如髓芯减压术、截骨术、骨移植等传统治疗方法均可用骨形态发生蛋白辅助治疗,提高传统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形态发生蛋白;发病机制;骨组织工程;治疗  相似文献   

8.
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在2002-08/2008-07应用同种异体深冻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肱骨骨不连31例。所有患者随访7~29个月,总愈合率91.33%,平均愈合时间8个月,无伤口不愈合,局部红肿现象,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材料反应。提示同种异体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植骨治疗骨不连,无免疫排斥反应、生物相容性好,对促进骨愈合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作为胶质瘤的起始细胞,胶质瘤干细胞与正常神经干细胞在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多方向分化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可通过作用于其IB型受体(BMPRIB)促进胶质瘤干细胞分化,抑制其增殖,降低其致瘤性。但当BMPRIB沉默表达时,BMP的作用则表现为促进增殖、抑制分化,增强其致瘤性。基于此理论,BMP有望成为未来临床治疗神经胶质瘤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0.
骨缺损发生后,骨的生理连续遭严重破坏,在利用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时,必须有适合的载体,通过该载体将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它生长因子释放到骨质缺损部位,诱导新骨形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材料很多,主要包括无机材料、高分子聚合材料、生物性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复合物,但各有不足之处。许多学者对其加以改进,使其更有利于发挥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诱骨活性。载体或局部基因释放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可有效修复骨缺损,为治疗骨缺损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背景:已有实验报道部分骨形态发生蛋白能够诱导间充质干细胞等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目的:评估骨形态发生蛋白9定向诱导骨骼肌源性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 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二步消化法提取兔骨骼肌源性干细胞,用重组腺病毒的方法将骨形态发生蛋白9导入细胞,通过碱性磷酸酶定量测定、钙盐沉积实验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9对于骨骼肌源性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定向诱导作用。 结果与结论:成功分离培养兔骨骼肌源性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80%以上的细胞呈Sca-1 阳性。骨形态发生蛋白9能诱导骨骼肌源性干细胞碱性磷酸酶的表达,且能够促进细胞的钙盐沉积。提示,骨形态发生蛋白9具有定向诱导骨骼肌源性干细胞分化成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65岁以上人群中AD的发病率为5%~10%,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发病率约为25%[1].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进展,AD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其致死率仅次于心脏病、肿瘤和中风.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可被诱导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此外还具有基质细胞的特性,能够分泌各种细胞因子,支持造血功能,是组织重塑和功能修复的理想细胞来源。目的:对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过程的各种因素和涉及的常见信号转导通路进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8-01/2009-05),以“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 osteogenesis”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1998-01/2009-05),以“成骨、骨形成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检索词。结果与结论:共收集108篇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形成蛋白的文献,中文31篇,英文77篇。排除发表时间较早、实验设计科学性较差的文献,共15篇文献符合标准被纳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成骨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诱导分化条件,基本辅剂、骨形成蛋白及其他一些细胞因子和激素均在此列,此外多条信号转导通路亦参与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过程。热休克蛋白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成组织过程及应对外界刺激的保护效应的信号通路调控机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它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的:介绍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方法、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分类;重点阐述骨形态发生蛋白在运动性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方法:以“骨形态发生蛋白,运动损伤,关节软骨,修复”为中文检索词;以“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sports injuries, articular cartilage, repair”为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1998-01/2010-04的相关文章。纳入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研究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74篇文献,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20篇文献进行综述。目前研究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强大的促成骨活性,能够诱导间充质细胞不可逆地分化为骨、软骨组织;但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各成员诱导成骨作用的能力不同,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成骨能力最强。同时相关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具有促进作用,但要将其应用于临床仍存在作用机制不明、复合材料的选择、应用于人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问题。关键词:关节软骨;运动损伤;骨形态发生蛋白;修复;骨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信号通路是目前癫痫研究的主要方向,尤其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该家族包括细胞外信号激酶(extrae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c-Jun氨基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p38等,其在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受各种细胞外刺激,影响突触传递、神经重塑、形态分化和存活等,造成神经元的凋亡、苔藓纤维出芽、胶质增生等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6.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中存在一小部分比例的骨髓瘤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及多向分化的能力,是多发性骨髓瘤形成、进展、复发和耐药的根源。 目的:就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免疫表型、分离与鉴定及针对该类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和靶向治疗进行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9-01/2009-04),以mutiple myeloma stem cells,heterogeneity,phenotypic analysis,signaling pathways,target therapy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9-01/2009-04)、CBM数据库(1999-01/2009-04),以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异质性、干细胞分离与鉴定、信号传导、靶向治疗为检索词。 结果与结论:共收集126篇关于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相关的文献,中文30篇,英文96篇,排除发表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纳入3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目前普遍认为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可能源于正常干细胞的积累突变和通过基因突变重新获得自我更新能力的祖细胞或已经完全分化的成熟细胞。循环克隆记忆性B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代表了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特异标志物正处于研究阶段,目前主要采用SP细胞分选和醛脱氢酶活性检测分离骨髓瘤干细胞。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通过hedgehog,wnt及notch等信号通路而具有自我更新的特性,当这些信号传导通路出现异常时,就导致了肿瘤的发生及肿瘤细胞的无控制性增长。针对肿瘤干细胞进行选择性靶向治疗是制定肿瘤治疗策略的一个新的重要方向,肿瘤干细胞特有的表面标记和信号传导通路可以作为杀伤肿瘤干细胞而控制肿瘤发展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手术治疗目前仍是首选甚至是唯一的治疗手段,但远期效果往往不佳,因而复发率和病死率较高。目前已经发现,在人脑神经胶质瘤中存在具有神经干细胞特征的肿瘤细胞,即胶质瘤干细胞。这些肿瘤于细胞具有增殖快、可分化、易成瘤、耐药耐辐射等特点,因此被视为是胶质瘤恶性表型的根源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