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6-118
目的探讨枳壳甘草汤联合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炎症及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枳壳甘草汤联合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VAS评分等。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过程中,枳壳甘草汤联合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临床中应加大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1月1日—2018年5月31日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借助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疼痛、腰椎功能障碍状况。结果: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恢复优良率明显提升(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ODI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疼痛及功能障碍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于术后各时点记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评分),于术后1年时行MacNab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ODI指数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年时优效、良效、可效分别为66、28、6例,优良率为94.0%(94/100例).结论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靶向穿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1、3、12个月随访,采用VAS、OD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与术前相比,78例患者术后各个时间段腰痛、腿痛VAS及ODI评分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靶向穿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疼痛(VAS评分)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患者痛苦,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以更好的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09年6月到2016年9月期间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实验组),另外选择同期行椎板开窗减压治疗的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参照对象(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且实验组患者出血量、切口、并发症、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评分、疼痛感评分,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就诊的89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n=43)和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组(n=46)。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catalogue score, VAS)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3天、2个月和6个月的腰痛或下肢痛进行评分,并在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经皮椎间孔镜组均低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组,且术后3天、2个月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椎间孔镜组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组末次随访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0.70%与84.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的早期疗效差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5):19-22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椎间孔镜治疗伴有严重脊柱畸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4月住院接受治疗的诊断为伴有严重脊柱畸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B组(机器人辅助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两组患者均进行VAS评分、JOA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X线次数、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X线次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基本情况;术后1 d、术后2 d及术后1周疼痛情况;术后6个月评估临床优良率;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 d及1周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2/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4%(1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37例老年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合理规范的护理及功能锻炼,经皮全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其微创性更加适合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我院于2013年6月~2017年3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6例,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周时、3个月时、1年时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1年时临床疗效:优192例,良32例,可28例,差4例,优良率为87.5%(224/256)。所有患者均无椎间隙感染、硬膜囊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且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8):76-79
目的分析并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研究组41例,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略高于对照组(92.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理想,且具有较其他术式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等明显优势,故该术式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TESSYS侧隐窝减压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4月延安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对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仅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疗法,观察组进行TESSYS侧隐窝减压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疗法,治疗后1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为8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2.9±1.2)分、(1.3±0.7)分、(1.0±0.2)分,相比于对照组的(4.2±1.7)分、(3.8±1.4)分、(2.8±1.2)分,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TESSYS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缓解患者的腰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符合单节段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定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析(JOA)、MacNab疗效、治疗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ODI指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组的JOA评分、MacNab优良率、治疗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采取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治疗的安全性也有较高的保障,适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中予以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效果及价值.HTH方法:该院将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所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患者共18例例作为探讨的对象,所有患者予以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对手术前后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治疗后,和治疗前对比,腰痛、腿痛VAS评分明显下降.予以统计学分析后,存在的组间差异比较显著,即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的患者予以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疗效比较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撷取时间为2015年3月-2017年3月,分组原则以抽签法为主,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手术情况、VAS评分、JOA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较好(P0.05);与对照组卧床活动时间比较,观察组较短(P0.05);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较少(P0.05),与对照组JOA评分比较,观察组较高(P0.05);与对照组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较低(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可明显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情的改善,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OSWESTRY评分以及Lehmann评分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方式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王向前  夏红涛  李军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915-391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周口协和骨科医院收治的63例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案分为常规组(31例)和椎间孔镜组(32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孔镜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前及术后1周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结果椎间孔镜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降低,且椎间孔镜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3.13%(1/32)]与常规组[6.45%(2/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进一步缓解症状,改善腰椎功能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评价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②方法应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9例,女17例,年龄24~76岁,平均56岁;术前患者表现为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其中单间隙突出25例,多间隙突出11例,C型臂定位后局部麻醉下手术。术前、术后不同时间对患者腰腿痛进行VAS评分;术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③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24小时后均可下地活动,疼痛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后出现患肢肌力减弱,经积极保守治疗后痊愈。④结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了院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随机抽取,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髓核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4.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小切口髓核切除术,而且属于微创手术、患者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