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刘春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3,(27):3554-3555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呼吸训练),每组各40例。对2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能够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肺止咳汤联合针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全部入选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肺止咳汤。疗程为30 d,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肺功能改善情况、6 min步行距离及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30 d后,两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存质量评分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肺止咳汤联合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呼吸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呼吸训练并配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及肺通气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动脉氧分压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改善其肺通气功能,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冯剑  邓艳妮 《吉林医学》2013,34(15):2936-2937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按照人为加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值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值和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具有临床疗效显著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缓解期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痰热清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组(治疗组)与功能锻炼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肺功能和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肺功能、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临床症状等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特征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及其对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评估。方法 检查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 记录SIRS评分。结果 ①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稳定期;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稳定期。②SIRS评分与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成正比, 且2分与3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随SIRS评分升高而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③SIRS评分白细胞或体温异常与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氧饱和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心率增快、呼吸异常与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SIRS评分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CRP、动脉血气分析等临床指标综合分析,体温异常、白细胞异常两指标与病情危重程度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吴国志 《中外医疗》2014,(30):108-10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预后。方法本次选取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为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均为急性发作期,有Ⅱ型呼吸衰竭合并。随机分组,就吸氧、祛痰、抗感染等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n=50)与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n=50)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 H、血氧饱和度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7.39±0.02)mm Hg、氧分压(48.4±5.6)mm Hg、p H(91.5±6.2)、血氧饱和度(71.4±5.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7.34±0.03)mm Hg、氧分压(54.4±6.3)mm Hg、p H(85.1±4.8)、血氧饱和度(65.3±5.3)%(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提高氧分压,缓解临床症状,对保障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健康干预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的西医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护理。对2组在护理干预前后的肺功能状态、呼吸功能、运动状态、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对比。结果 ①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FEV1/FVC比值、血氧饱和度(SpO2)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耐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健康干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袁耀钦  曾宪辉 《广东医学》2008,29(3):454-45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特征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的关系。方法检查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记录SIRS评分。结果①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稳定期,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稳定期。②SIRS评分与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成正比,且2分与3分之间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随SIRS评分升高而下降。③SIRS评分白细胞或体温异常与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心率增快、呼吸异常与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SIRS评分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CRP、动脉血气分析等临床指标综合分析,体温异常、白细胞异常两指标与病情危重程度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辅助通气治疗时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将2003年4月~2007年5月我院ICU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治疗组31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中心管道鼻导管氧疗,治疗组予应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对两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护理观察并对比。结果治疗组实施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后4h,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及心率下降,经皮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升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下降,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呼吸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有确切的疗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前提;各项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血气指标是BiPAP呼吸机治疗时的观察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间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5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间断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且观察组的肺功能、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无创通气可迅速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AECOPD患者的缺氧状况,增强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陈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4):1711-17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治疗,一般护理;干预组80例,在常规治疗,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白细胞、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10天的白细胞,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干预组(P<0.01),对照组第10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O2)明显低于干预组(P<0.01),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高于干预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5例,康复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由护士指导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百分比、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结果:康复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训练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康复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1):137-139
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肺功能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积极的影响,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值得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锻炼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指导52例中度阻塞性肺功能障碍的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4周后观察肺功能改善状况。[结果]呼吸锻炼后,用力肺活量(FVC)明显改善(P〈0.01),呼气流速峰值(PEF)、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l)明显改善(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呼吸锻炼能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呼吸功能训练。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且研究组对临床治疗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呼吸功能训练可显著提高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利于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呼吸训练对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办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3例,给予2组患者常规治疗及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呼吸训练辅助康复,6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肺功能及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肺活量(VCmax)、脉搏氧饱和度(SaO2)均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呼吸训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不同雾化吸入治疗方式和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超声雾化吸入,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氧气驱动吸入。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氧气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道衰竭的患者实施氧气驱动吸入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氧气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基于护理结局分类(NOC)系统的多维度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控制、心理应激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上饶市中医院于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AECOPD患者80例,根据入院后不同时期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纳入患者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开展基于NOC系统的多维度护理,共护理2周。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最大自主通气量(MVV)]、血气指标[动脉氢离子浓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生活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心理应激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运动耐量。结果:护理2周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MM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结果:观察组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活量、肺泡通气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可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