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治疗老年人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湖北省中山医院皮肤科住院的74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年龄≥65岁)临床资料,其中,40例给予伐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治疗,34例给予膦甲酸钠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VAS评分、后遗神经痛(PHN)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皮损开始结痂时间、50%皮损结痂时间、全部脱痂时间,联合用药组均较膦甲酸钠组短(P<0. 05),且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出现例数少(P<0. 05)。结论:伐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可以有效治疗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具有止痛、皮损恢复快、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及安全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伐昔洛韦联合局部紫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并观察记录临床效果.方法 将带状疱疹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治疗组采用伐昔洛韦联合局部紫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对照组单纯应用口服伐昔洛韦治疗,观察并且记录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63.27%,前者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伐昔洛韦联合局部紫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刘爱美  兰长贵 《四川医学》2019,40(7):698-701
目的观察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我科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04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使用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维生素B1注射液、甲钴胺分散片、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试验组患者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明显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试验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以较快控制皮疹、有效缩短疼痛时间、明显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酌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左爱俊 《吉林医学》2014,(23):5139-5139
目的:观察分析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与对照组(伐昔洛韦治疗),每组43例,并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对带状疱疹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加快治愈时间,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伐昔洛韦片和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以便为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皮肤科收治的30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16例,采用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对照组14例,采用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损停止、开始结痂、所有皮疹脱痂、疼痛完全消失等时间段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盐酸伐昔洛韦治疗效果更佳,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盐酸伐昔洛韦片和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60例。将其动态随机化分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带状疱疹患者给予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对照组带状疱疹患者给予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各项指标。结果对照组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研究组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完全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P0.05)。结论采用盐酸伐昔洛韦片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磁波治疗仪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预后评估。方法我院100例2016.4至2018.4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伐昔洛韦治疗,药物联合电磁波组则采取伐昔洛韦+电磁波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水疱消失的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结痂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简明健康量表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药物联合电磁波组疾病疗效、水疱消失的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结痂的时间、症状积分、简明健康量表评分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药物联合电磁波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相似,P0.05。结论伐昔洛韦+电磁波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观察静滴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口服泛昔洛韦片对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本文将98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与治疗组50例,观察口服泛昔洛韦片(对照组)和口服泛昔洛韦片联合静滴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根据复诊或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评价参数,分析得出治疗组总有效率(96.0%)明显优于对照组(79.2%,P<0.05);治疗组在止痛、结痂、脱痂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中,应用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泛昔洛韦片,可较快使得疼痛缓解、皮损减少,安全性高且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伐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药伐昔洛韦,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癫痫药加巴喷丁。应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rating scalle NR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药物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应用加巴喷丁和伐昔洛韦联合治疗可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带状疱疹患者应用盐酸伐昔洛韦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02例带状疱疹患者,对其进行分组比较,别的治疗方法一样的基础上,将盐酸伐昔洛韦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将阿昔洛韦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各组51例,对比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止痛时间均比较短,t检验,显示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98.04%)(80.39%),(P0.05)。结论临床对带状疱疹患者应用盐酸伐昔洛韦治疗,相比阿昔洛韦治疗方法而言,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故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窄波UVB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及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58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伐昔洛韦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窄波UVB联合伐昔洛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47%明显高于对照组86.08%(χ2=6.789,P0.05);水疱停止出现时间、结痂时间、皮损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6.759~8.260,P0.05);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5.886~10.868,P0.05),随访1个月,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7.59%)明显低于对照组(21.52%)(χ2=6.157,P0.05)。结论窄波UVB联合伐昔洛韦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预防后遗神经痛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更昔洛韦联合泼尼松在中老年带状疱疹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就诊于我院的带状疱疹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更昔洛韦联合泼尼松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分别用药7天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2%和34.8%,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泼尼松对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止痛效果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肌注干扰素α-2b,口服伐昔洛韦;对照组仅口服伐昔洛韦。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7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可明显缓解疼痛,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水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水痘患儿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伐昔洛韦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治疗组用伐昔洛韦治疗.两组均计数退热时间及皮疹结痂时间,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2.51±0.42天,明显少于对照组3.0±0.33天,P<0.05;皮疹结痂时间,治疗组2.99±0.27天,明显少于对照组3.45±0.311天,P<0.05.两组药物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比单用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起效更快、疗程更短、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单用更昔洛韦治疗,疗程10 d,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在有效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止痛时间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更昔洛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老年性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和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可行性。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61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31例,观察组30例。治疗组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配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给予单药更昔洛韦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症状、体征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观察组症状好、体征消退时间方面比较明显占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更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1例带状疱疹患者作观察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联合口服泼尼松治疗;选择我院同期治疗的21例带状疱疹患者作对照组,单独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止痛时间、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用泼尼松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显著,促进恢复,缩短了带状疱疹患者疼痛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激素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122例带状疱疹患者为观察目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伐昔洛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伐昔洛韦联合激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皮损结痂时间、皮损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4%,止疱时间(2.2±0.9)d,止痛时间(2.0±1.0)d,皮损结痂时间(3.0±1.1)d,皮损消失时间(9.6±3.0)d,同对照组患者的88.5%、(3.2±1.0)d、(4.6±1.5)d、(4.5±1.7)d、(15.8±3.7)d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vs 8.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素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全面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红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相关症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伐昔洛韦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红光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患者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3.72%,高于对照组的60.4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伐昔洛韦联合红光治疗带状疱疹,能够明显缩短止疱、止痛及结痂时间,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维生素B1、甲钴胺及盐酸伐昔洛韦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伐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