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发病趋势,为广州市结直肠癌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广州市2004-2013年肿瘤登记处发病数据以及相应的人口数据,分别计算结直肠癌的粗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年龄调整发病率(世标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同时对2004-2013年期间各年度结直肠癌的发生变化趋势进行描述.结果 广州市2004-2013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共26 579例,结直肠癌粗发病率和世标率分别为33.77/10万(其中男性37.16/10万,女性30.26/10万)和23.96/10万(其中男性28.16/10万,女性20.16/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27∶1.结直肠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长,在40岁开始快速上升,80岁达到发病高峰.在结直肠癌发病部位构成中,以结肠癌和直肠癌为主,其中结肠癌发病率又高于直肠癌;10年间结肠癌粗发病率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平均APC为2.11%,直肠癌粗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平均APC为-0.73%.结论 广州市2004-2013年10年间结直肠癌粗发病率发病呈平稳增长趋势,其中以结肠癌发病上升为主,应积极探索结直肠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加强研究和开展综合防控,从而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河南省2018年结直肠癌流行现状及2010~2018年流行趋势。方法:收集河南省肿瘤登记数据库中的结直肠癌发病及死亡数据,结合户籍人口数据,计算2018年河南省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分别采用2000年全国普查的标准人口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进行标化。分析2010~2018年河南省结直肠癌中标发病率/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2018年河南省结直肠癌中标发病率为14.32/10万,中标死亡率为6.39/10万,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城市(16.88/10万、7.02/10万)高于农村(13.14/10万、6.10/10万),男性(15.80/10万、7.31/10万)高于女性(12.89/10万、5.53/10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2010~2018年,河南省结直肠癌中标发病率/死亡率整体呈平稳趋势,但城市地区男性中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APC(95%CI)为2.8%(0.3%~5.4%)。结论:河南省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未出现下降趋势,应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及精准干预水平。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是我国居民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及有效监测病程进展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CT)在临床的应用,~(18)F-FDG PET/CT有效弥补了传统诊断学方法对结肠癌诊断、分期及监测的不足,对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PET/CT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应用与进展作一简要介绍,以期临床医生更全面地认识PET/CT对结直肠癌的诊疗意义,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治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闽西地区相关流域水体污染情况,观察服用矿区暴露饮用水是否会增加闽西地区居民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方法调查闽西地区相关流域水体污染情况以及2005-2009年闽西地区居民饮用本地区饮用水后结直肠癌的发病情况。结果闽西地处戴云山脉西北山区,矿产资源丰富,矿山生产活动频繁,地质暴露辐射较多,但未对闽西相关流域水体造成污染。2005-2009年,闽西地区男性结直肠癌发病945例,发病率为14.31/10万,低于2006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男性结直肠癌发病标化率21.99/10万(U=13.15,P<0.05)。女性结直肠癌发病602例,发病率为9.61/10万,低于2006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女性结直肠癌发病标化率12.95/10万(U=9.61,P<0.05)。男女合并结直肠癌发病1547例,发病率为12.36/10万,低于2006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男女合并结直肠癌发病标化率14.71/10万(U=8.17,P<0.05)。结论经过调查,2005-2009年闽西地区常住人口的结直肠癌发病率结果显示,目前关于服用矿区暴露饮用水可增加闽西地区居民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欧美第二高发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在不断增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结直肠癌治疗的关键是及时手术切除。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有明显的微创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是当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02年全世界新诊断结直肠癌患者为102万例,占全球癌症发病率第3位,死亡52.9万例,占死亡率第4位。在欧美国家结直肠癌死亡率位居肿瘤患者死亡的第2位。2006年仅美国新增结直肠癌患者15.4万,当年全美约有5.2万人死于该病。目前结直肠癌仍以2%的速度递增。在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居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但其治疗尤其是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迄今尚无有效的标准方案。HER-2/neu蛋白是原癌基因HER-2/neu编码的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糖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性转移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约30%的结直肠癌存在HER-2/neu蛋白过度表达。HER-2/neu蛋白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相关,可作为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辅酶Q10(coenzyme Q10,CoQ10)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使用CoQ10分别处理SW480细胞和RKO细胞后,采用细胞计数和细胞划痕实验探究CoQ10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探究CoQ10对结直肠癌SW480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RNA-seq测序分析CoQ10对结直肠癌RKO细胞系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采用定量RT-PCR验证RNA-seq结果。结果:(1)CoQ10对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细胞迁移均无明显影响,对结直肠癌细胞系RKO的细胞增殖也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RKO细胞迁移。(2)CoQ10处理结直肠癌RKO细胞后的RNA-seq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明显富集于细胞黏附分子信号通路、细胞外基质受体信号通路和胆固醇信号通...  相似文献   

9.
多原发结直肠癌63例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原发结直肠癌(Multiple primary colorectal carcinoma,MPCC)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对我院1993年1月~2007年1月14年间共收治的63例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原发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为2.1%(63/3 021),其中同时性结直肠癌31例,异时性结直肠癌32例.男女比例为2.5:1.癌灶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为多.术前纤维结肠镜诊断34例(54.0%),其中同时性癌(Synchronous carcinoma,SC)组术前纤维结肠镜诊断12例(38.7%),术中探查诊断12例(38.7%);(Metachronous carcinoma,MC)组术前纤维结肠镜诊断22例(68.7%).术中探查诊断2例(6.25%).SC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45%(9/20),MC组首次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72.4%(21/29).结论:对于多原发结直肠癌,要加强对此病的认识,普及纤维结肠镜检查,力求行规范性的根治术,重视对本病高危人群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房学东 《吉林医学》2006,27(5):449-453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是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是第四位常见恶性肿瘤,每年预计新发病例1 023 000人,死亡529 000人[1]。在美国是第三位的最常见癌症,位于癌症导致死亡常见原因的第二位。在2005年,预计结直肠癌新发病例145 290人,死亡56 290人[2]。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饮食结构使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以年均4.2%的速度上升,30岁以下青年期结直肠癌占10%左右,成为严重威胁生命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3]。近年来,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不同分期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开展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不同分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对患者的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海市嘉定区结直肠癌流行趋势与时空特征,为结直肠癌防控措施以及卫生资源合理分配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1996-2016年嘉定区结直肠癌发病数据,计算标化发病率,采用时空扫描统计分析结直肠癌发病的空间聚集性。结果 1996-2016年上海市嘉定区共报告大肠癌4 279例,发病率为36.2/10万,标化发病率为16.4/10万。结肠癌占58.0%,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伴有波动性。直肠癌发病例数与标化发病率低于结肠癌,占42.0%。男性结肠癌和直肠癌标化发病率普遍高于女性,且结肠癌与直肠癌的分街道标化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空间扫描统计检测到1个聚集群,并有2个群集的结肠癌和1个群集的直肠癌年龄别分布在统计上显著不同于圆外的其余区域。结论 上海市嘉定区结直肠癌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其发病可能存在空间聚集性趋势,本研究结果能为结直肠癌防控与资源分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后相关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4/20),低于对照组的55.00%(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吴琼  郭蒙  叶华  朱宇珍  郑学宝 《海南医学》2013,24(19):2880-2883
在化学诱导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模型中,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可以大大缩短结肠炎诱导癌变的时间,重现人类结直肠癌隐窝病灶-腺瘤-腺癌发展顺序.由于AOM/DSS模型重现率高,以及简单的造模方法,已成为化学预防研究的典型造模方法.本文从AOM/DSS动物模型、炎症相关性癌症及结直肠癌中AOM/DSS模型的应用、结直肠癌组织学三个方面对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CT仿真内镜(CTVE)和超声造影(CEUS)在结直肠癌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进行CTVE和CEUS检查,将两者结果与手术后的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CTVE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6.67%(29/30),且与肿瘤部位、大小及TNM分期无关.CEUS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0%(27/30),与肿瘤部位及TNM分期无关,与肿瘤大小相关.结论 CTVE和CEUS可以准确的显示结直肠癌病灶,有助于结直肠癌术前的准确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几年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飙升.筛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然而文献报道结直肠癌筛查顺应性不理想.由于社会多极性和文化多元性的存在,结直肠癌筛查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本综述剖析结直肠癌筛查影响因素的各项研究,可以为城市居民开展恶性肿瘤的二级预防工作提供理论借鉴,从而提高筛查率,达到早期诊治、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异常凝血酶原即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II诱导的蛋白(PIVKA-II)在监测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集治疗前结直肠癌患者120例(结直肠癌无器官转移组80例和结直肠癌肝转移组40例)、早期肝癌患者(早期肝癌组)80例和查体健康人群(健康组)80例血清样本,检测其PIVKA-II和癌胚抗原(CEA)浓度,确定PIVKA-II监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界值,分析PIVKA-II和CEA对监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效能。 结果 健康组、结直肠癌无器官转移组、结直肠癌肝转移组和早期肝癌组的血清PIVKA-II浓度依次呈增高趋势,分别为18(15~20.8)mAU/mL、20(17~24)mAU/mL、32(22.3~41.8)mAU/mL和345(31.8~3 787)mAU/mL,结直肠癌肝转移组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1)和结直肠癌无器官转移组(P<0.001),低于早期肝癌组(P<0.001)。血清PIVKA-II检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95%CI:0.736~0.901),与CEA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99(95%CI:0.710~0.888),Z=0.332,P=0.74]。PIVKA-II检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最佳临界值为28.5 mAU/mL,此时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90%。联合PIVKA-II和CEA,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的检测灵敏度提高到85%。 结论 血清PIVKA-II可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 家族分子母源性印迹基因19 转录因子(H19 )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人结直肠癌SW620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2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以及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HCT116、SW620和正常结直肠上皮NCM460细胞中H19的表达。结直肠癌SW620细胞分别转染H19 siRNA(si-H19 组) 和阴性对照序列(si-NC组)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CCK8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 4, CDK4)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癌旁组织和正常结直肠上皮NCM460细胞相比较,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株中H19的表达水平升高( P<0.05);si-H19组细胞H19表达水平低于si-NC组,且细胞活力和细胞克隆数均低于si-NC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相较于si-NC组,si-H19组CyclinD1和CDK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受到了明显抑制( 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株中H19 呈高表达,沉默H19 表达能明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为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策略。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高发病率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每年约有130万的新发病例,69万死亡病例,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第3位,是世界男性第3位,女性第2位高发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已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第5位.近年来因为饮食习惯的改变、老年人口的增加致使结直肠癌的患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结直肠癌已经成为我国最多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研究发现,肝脏又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常见位置.结直肠癌肝转移是临床上治疗的重点及难点,为了更好的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现就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新辅助化疗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新辅助化疗的功能及临床应用、新辅助化疗相关的肝损伤及对手术的影响以及新辅助化疗周期数和药物选择)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过去虽然对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转移机制尚不清楚,针对结直肠癌的转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而远处转移是结直肠癌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结直肠癌干细胞的存在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而基质细胞与结直肠癌细胞发生物质交换,为结直肠癌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因此结直肠癌干细胞与癌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对结直肠癌发生远处转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对结直肠癌干细胞和微环境的深入研究可以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的转移,并为发生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