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承德市坝上地区居民对鼠疫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鼠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承德坝上地区三镇两乡一牧场干部、医护人员、在校学生、农牧民、民工、个体经销商共计583人为调查对象,采取逐个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调查对象个人信息及其鼠防知识知晓情况。结果承德坝上地区人群对鼠疫的认知知晓率最高,为87.99%;鼠疫临床表现知晓率最低,为58.20%。鼠疫相关知识平均合格率为77.36%,其中医护人员合格率最高,为90.67%;民工合格率最低,为55.67%。统计分析表明,性别、年龄组别间合格情况无明显差异,职业、受教育程度是鼠疫防控知识合格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承德坝上地区不同人群鼠疫防控知识合格率有很大差异,且不同人群所掌握鼠疫防控知识项目也有所不同。在今后的鼠疫宣教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学生等特定群体的鼠疫宣传工作,同时对不同人群采取针对性宣教内容,以科学有效地提高坝上地区人群鼠防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伴随着内蒙古地区鼠疫确诊病例的发现,了解呼和浩特地区居民对于鼠疫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至关重要,从而为呼市的鼠疫防控知识普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呼和浩特地区四个区居民进行抽样,采用χ^2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知晓率进行多因素分析,总结鼠疫防治知识普及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问卷436份。结果显示:25岁以下居民对于鼠疫防控知识了解较多,不同年龄知晓率有统计学意义(χ^2=60.140,P<0.05);学历高低对鼠疫知识的知晓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55,P<0.05);职业种类的不同影响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3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鼠疫防治知识知晓率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OR=0.702,95%CI:0.567~0.837)、文化程度低(OR=1.379,95%CI:1.084~1.674)、男性(OR=1.237,95%CI:1.254~1.747)、一般工作种类(OR=1.642,95%CI:1.387~1.897)。结论在进行鼠疫防治知识宣讲过程中,要针对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进行有区分的鼠疫防控知识普及,对于一些学历水平较低或者一般职业的人群,应选择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鼠疫防治宣教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鼠疫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从而提高鼠疫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邛崃市农村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为调整邛崃市健康教育工作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现场抽取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400人,男性180人,女性220人。居民对6条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71.29%;城镇居民的知晓率(78.90%)高于农民(6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94,P0.05);13~30岁年龄组人群知晓率(77.62%)高于40岁及以上年龄人群(6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88,P0.05);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知晓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72,P0.05)。结论邛崃市农村地区居民肺结核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率在不同年龄、文化、职业之间存在差异,这为今后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宣传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乡村目标人群对碘缺乏病相关防治知识掌握程度,为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6年在平顶山市的2个项目县选择五年级小学生和家庭主妇进行碘缺乏病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开展健康教育后,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8.5%)与之前基线调查(5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6,P0.05);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92.2%)与之前基线调查(6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可显著提高乡村目标人群的知识知晓率,在农村地区应大力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黟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和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2015年11~12月抽取黟县7所初高中的初三、高一及高二共697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首先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基线调查,之后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和发放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等干预活动,分别在干预活动结束时和干预2 W后对该人群再次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分析干预前后调查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差异,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697名学生干预前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3.31%,干预活动结束时提高到96.42%,干预2 W后为95.18%,干预前后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0,P0.01)。干预前高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初中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7,P0.01);城区初中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76.88%,乡镇初中生为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7,P0.01);普通高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80.36%,职业高中学生为6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8,P0.01)。结论黟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干预后得以明显提高。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特别是以乡镇初中学生及职业高中学生为重点,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张家口康保县常住居民和旅游人群鼠疫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鼠疫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常住居民和旅游人群进行调查;采用知晓率分析鼠疫防治知识知晓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鼠疫防治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常住居民和旅游人群对"鼠疫是传染病"的知晓率最高,分别为67.80%和94.96%;对"接触疫源动物或被叮咬后突发高热的处理"知晓率最低,分别为8.12%和16.53%。旅游人群对"知道鼠疫"、"鼠疫是传染病"、"不能捕猎、剥食、携带疫源地小型动物(沙鼠、黄鼠等)"、"接触疫源动物或被叮咬后突发高热的处理"的知晓率高于常住居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常住居民中,性别和文化程度是鼠疫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OR=0.575和0.611),旅游人群中文化程度影响其鼠疫防治知识的知晓水平(OR=0.644)。结论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对鼠疫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和有重点的鼠疫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健康指导员在农村地区实施干预后的效果,为推广健康指导员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招募培训健康指导员,由健康指导员对所在辖区的居民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干预对象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后900名居民接受了问卷调查,男女分别是412人与488人,平均年龄(58.9±14.1)岁,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干预后居民对高血压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影响因素、高危人群、预防措施、并发症的知晓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居民对的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 g的知晓率比干预前提高了5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0.04,P0.05);对每人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为25~30 g的知晓率,干预后比干预前提高了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4,P0.05)。干预后居民高血压病(73.0%)、糖尿病知晓率(65.2%)以及体重(91.9%)、腰围(87.7%)、血压(73.0%)、血糖(66.5%)的知晓率均较干预前(58.7%、30.3%、62.9%、54.8%、65.8%、59.9%)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22、35.25、216.28、237.49、7.89、36.00,P0.05)。结论健康指导员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健康指导员干预模式是有效的与可推广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四川省燃煤型氟中毒重点病区健康教育落实情况,评价干预效果,为完善和促进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9个重点病区县(市、区)实施燃煤型氟中毒健康教育,干预前采用统一问卷随机调查小学生和家庭主妇两类一级目标人群对燃煤型氟中毒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情况,开展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联合干预,干预后相同问卷和方法评价措施效果。结果小学生平均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为76.20%和94.72%(χ2=339.052,P0.01);家庭主妇平均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为68.06%和92.12%(χ~2=271.889,P0.01)。结论健康教育联合干预措施效果较明显,利于促进燃煤型氟中毒危害的消除,需要持续、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苏省居民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现状,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最大样本量原则计算样本量,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全省13~70岁居民人群范围内抽取样本人群,进行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5 178人,居民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52.98%,7条核心知识全知晓占6.49%,全不知晓占12.21%。城市居民知晓率为52.27%,农村居民为5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知晓率高于女性,苏中地区居民知晓率高于苏南、苏北,30岁、公务员及干部人群知晓率最高,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者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2014年江苏省居民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偏低,需针对不同地区和人群强化麻风病防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食品营养标签教育与指导前后,居民知识、行为、态度等变化情况,为进一步在居民中宣传食品营养标签知识,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杨浦区481名居民完成基线问卷调查,通过综合的干预措施(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健康讲座,现场咨询等形式)对其所在居委的居民进行多方面的教育与指导,再抽取相同条件的人群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居民食品营养标签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0.29%,提升为干预后的89.19%(χ~2=106.382,P0.01),年轻人群、文化程度高和家庭人均年收入高的人群对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P0.01);居民相关营养标签知识的答对率由干预前的56.92%上升为干预后76.01%(χ~2=196.514,P0.01);居民态度转变率由76.82%,提升到86.28%(χ~2=13.776,P0.01);居民使用营养标签的行为由干预前34.72%,提升为59.67%(χ~2=60.065,P0.01)。结论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居民使用食品营养标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农牧区居民对鼠疫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对健康教育途径的需求,为今后开展该人群的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兴海、湟源2个县556名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就15个鼠疫相关知识和希望获取健康教育的途径进行了调查.[结果]农业区居民鼠疫防控知识知晓率为60.31%,牧区居民为57.27%,前者稍高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7,P>0.05).大部分农牧民都知道鼠疫是一种传染病,可以感染人,后果比较严重,但可以预防.但对鼠疫的病原体和跳蚤能传播鼠疫等问题的知晓率非常低.农牧民希望获得鼠疫防治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但以免费传单和画册及向医生咨询为主.[结论]农牧区居民都掌握一定的鼠疫防治知识,但是知晓率不是很高,应继续加强对农牧民鼠疫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并应采用通俗易懂、藏汉双语、形式多样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泰州市恙虫病流行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 在恙虫病流行区采取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单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社区居民恙虫病知识知晓率、防恙螨叮咬措施采取的比例和恙虫病发病率。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目标人群对恙虫病传染源知晓率由11.5%提高到40.3%(χ2=27.60,P<0.001);传播途径知晓率由31.3%提高到66.4%(χ2= 30.76,P<0.001);感染发病季节知晓率由51.1%提高到79.8%(χ2= 22.50,P<0.001),采取“束紧袖领及裤脚口”防恙螨叮咬的比例由37.4%提高到76.5%(χ2= 38.62,P<0.001)。干预后社区人群恙虫病报告发病率较干预前下降了9.5%,对照社区发病率上升了26.4%。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有效提高了流行区居民恙虫病知识的知晓率、防护措施使用的比例,恙虫病发病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洛阳市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综合防治项目干预效果,为制定地方病控制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健康教育开展效果;了解改炉改灶工程运行状况;测定玉米、辣椒氟含量。结果儿童氟斑牙患病人数1 758人,氟斑牙患病率为36.36%。项目实施后,病区改炉(灶)率为100.00%,炉(灶)合格率达到86.25%,对改炉(灶)满意率为86.25%。通过健康教育,小学生燃煤型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49.27%升高到90.83%(χ~2=42.000,P0.001);家庭户主燃煤型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53%升高到87.3%(χ~2=27.524,P0.001);自然晾晒辣椒行为形成率由60.53%提高到96.79%(χ~2=39.060,P0.001);密闭保存粮食行为形成率由44.96%提高到90.24%(χ~2=46.154,P0.001);烟囱出屋率由0%提高到88.69%(χ~2=160.360,P0.001)。项目实施后,病区玉米氟含量和辣椒氟含量均下降(t'=2.1998~32.8250,P=0.001~0.05)。结论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综合干预项目实施效果良好,提高了居民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促进了目标人群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的形成,降低了居民氟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邯郸市社区居民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北省邯郸市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前后对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及态度改变情况,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在河北省邯郸市选择2个社区,分别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居民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及态度变化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干预后乙肝疫苗作用、传播途径的知晓率约90%,对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接种对象、携带者概念的知晓率约为60%~70%,对乙肝疫苗种类及我国乙肝携带者人数等问题的知晓率不足40%,对照组大部分问题的知晓率在25%~45%之间,干预组的整体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关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态度较对照组积极(P<0.05)。结论对社区人群进行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增强了社区人群对乙肝及其疫苗预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钟山县小学生饮水型氟中毒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并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于2011年对目标人群采用统一问卷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调查。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由61.37%上升到9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28,P〈0.01)。结论钟山县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有效提高了小学生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符合高校大学生易于接受和提高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泰安市3所高校1 481名大一新生,分别开展知识竞赛,专题教育课,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画等3种不同形式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活动,并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共调查1 472人,总知晓率52.07%;健康教育干预后共调查1 468人,总知晓率为83.11%,知晓率明显提高(χ2=1 994.21,P<0.01);知识竞赛组、健康教育组和资料宣传组总知晓率干预前分别为51.91%、52.06%和52.22%,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后,知晓率分别为95.14%、83.01%和71.07%,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5.14,321.01,110.44,P均<0.01),各组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61,311.91,224.95,P均<0.01)。结论知识竞赛、专题教育课、发放宣传单等是高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该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知识竞赛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平遥县布鲁氏杆菌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法抽取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以自行设计的问卷方式对干预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人群对布病防控知识总体知晓率从67.3%提高到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373.53,P0.01);传播途径、传染源等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性知晓率均高于女性,城镇居民知晓率均高于农村,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对象知晓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人群布氏杆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效果显著,今后应继续加大监测、管理和健康教育力度,以减少布病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在四川省开展"千村万户"结核病健康促进干预活动对提高公众结核病知识知晓率近期及远期效果,为更有效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干预前后分别对3万余人进行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问卷调查,干预活动结束3年后(2015年)又随机抽取2466名居民进行结核病核心知识的问卷调查。分析干预前后公众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采用Epidata 3.1录入问卷,Excel 2010整理数据,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活动前核心信息知晓率为54.2%,活动1年后总知晓率上升为63.1%,而活动结束3年后,核心信息知晓水平下降为58.7%,干预前后及干预3年后,居民核心信息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 611.606,P0.05)。结论实施"千村万户"结核病健康促进干预,可明显提高公众结核病知识知晓率,但远期效果不佳。建议健康促进干预活动要持之以恒,长期开展,并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和方法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芦山地震灾后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日后地震灾后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雅安市芦山县、天全县、宝兴县、雨城区4个地区的集中安置点受灾群众、城乡居民、高中生3类目标人群,通过面对面的参与式传播、固定阵地宣传、实物引导、大众媒体等多种干预方法,开展基线和干预后的终期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基线和干预后的对象均调查1200人,经过半年左右的健康教育干预,除"咳嗽打喷嚏的处理方法"知晓率偏低外,干预后各知识知晓水平基本都达到了80.0%以上。安置点、常住居民、高中生3类目标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有显著性提高(χ~2=40.0,P0.05),其中文化程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学生的健康知识底子较好(9.8%);同时在行为形成率方面比干预前亦有显著性提高(χ~2=484.2,P0.05),增加最明显的是"饭前便后洗手"提高了35.0%,"是否喝生水"提高了31.8%。结论以面对面的参与式传播;固定阵地宣传;实物引导;大众媒体组合的干预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可在地震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医务人员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项目的效果,为今后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治与健康教育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健康教育活动实施培训前后医务人员对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克拉玛依基层医务人员病毒性肝炎知识平均得分为(82.84±13.31)分,与基线调查时平均得分(64.57±14.79)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5);医务人员合格知晓率为93.07%,高于基线调查时的合格知晓率(7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7,P<0.01)。结论在医疗机构开展医务人员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健康教育项目效果明显,是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肝炎的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好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