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后采取不同方法重建消化道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方法:25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中,随机抽取153例采取食管胃壁内吻合,103例采取传统食管胃全层端侧或端端吻合。然后将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食管胃壁内吻合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0%,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61%;传统食管胃全层(端侧或端端)缝合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85%,吻合狭窄发生率为5.83%,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14.56%。结论:食管胃壁内吻合术吻合较传统食管胃全层吻合术可靠,并发症少,更大程度的恢复了贲门功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经腹行近端胃切除124例,吻合时使远端胃管顺钟向旋转90°,胃吻合口径与食管的口径比为3∶2。均匀套叠吻合时,利用胃壁较厚的肌层均匀撑开吻合口,防止了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结果:124例术后随访3~6个月,经食管钡餐检查愈合良好,未发生吻合口瘘及狭窄。经腹行近端胃切除术创伤远小于经胸或胸腹联合切口,适宜肺功能差的患者,且术后不易发生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分层吻合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分层吻合手术的恢复情况,统计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总结疗效和手术体会。结果:本组患者22例手术均顺利。术后肺部感染3例,房颤2例,心功能不全1例,无吻合口瘘发生。除2例进干硬食物有轻微梗阻感外,其余患者进食均通畅。1例早期进食、下床活动,促成快速恢复;1例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结论:食管、胃分层吻合可以明显降低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而且可以降低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12年来施行全胃切除67例,消化道重建的不同术式5种。认为食管与十二指肠吻合,因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及吻合口狭窄,只适宜年老、体弱患者。Kalemba氏吻合,可避免吻合口瘘及反流性食管炎,又有小胃作用,是全胃切除而食管切除不多者较为理想的术式,全胃切除而食管切除较多者宜用本院改良的食管与空肠作套叠式吻合,既可避免吻合口瘘,又可减少倾倒综合症之发生率。采用Y式吻合避免反流性食管炎,方法简便,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防止全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及有效胃容量减少的方法。方法:经腹全胃切除,采用回结肠间置代胃的方法进行消化道重建,即利用回盲瓣代替贲门防止胃食管反流,利用结肠代胃增加胃容量,共完成22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发生吻合口瘘1例,发生率4.55%,吻合口狭窄2例,发生率9.09%,早期术后腹泻6例,发生率27.27%,上消化道造影与随访达到了手术期目的。结论: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经腹行全胃切除回结肠间置代置术安全可行,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是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何宗战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3):127-127,15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9例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治性切除52例,姑息性切除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反流性食管炎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5%(5/59),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及倾倒综合征病例发生。结论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P型空肠代胃术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术式,能有效防止反流性食管炎和倾倒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随访患者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以及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优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减少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与返流性食管炎,观察贲门癌切除贲门再造术疗效。方法 将贲门癌切除贲门再造术42例与同期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套入式吻合术42例进行对比研究。术后6~12mo,行食管镜检查测定吻合口大小、组织活检和测定食管腔内返流液pH值。结果 两组患术后均无吻合口瘘发生,无手术死亡。结论 该术式减少吻合口瘘及狭窄,预防返流性食管炎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全胃切除术后重建消化道67例,采用不同术式五种,分析了各种术式的优缺点,并报导了我院新近施行的一种术式。作者认为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因其有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狭窄的可能,故只适宜年老体弱患者;Kalemba氏吻合术可避免吻合口瘘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又其有小胃作用,因此对于全胃切除术后而食管切除不多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本院的新术式系采用食管与空肠套叠吻合,不但可以避免吻合口瘘的发生,而且由于建成小胃以后可增加食物容量,延长排出时间,从而减少倾倒综合症的发生率;另外由于采用Y式吻合而不致发生反流性食管炎,整个手术较Kalemba氏吻合法简便。因此对于全胃切除而食管切除较多需作胸内吻合者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研究食管胃壁内吻合术与机械吻合术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在135例食管癌患者手术中,70例采用食管胃壁内吻合术,65例采取机械吻合术.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食管反流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食管癌患者行食管胃壁内吻合术70例中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反流性食管炎2例(2.9%);行机械吻合术65例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1例(1.5%),发生吻合口狭窄6例(9.2%),反流性食管炎12例(18.5%),食管胃壁内吻合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机械吻合术(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手术中食管胃壁内吻合术在预防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方面优于机械吻合术.  相似文献   

11.
范扬航  刘敦序  吴智勇 《广东医学》2002,23(12):1282-1283
目的:评价应用SDH型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468例患者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并应用 一次性SDH25mm圆形吻合器行胸内食管胃吻合。结果:全组手术无机械故障,无吻合口出血,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2%(1/468),吻合口狭窄率为0.6%(3/468),均为轻度狭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1.3%(6/468),均为轻度反流。结论:应用一次性SDH型吻合器行食管胃胸内吻合,可使术后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降低,尤其是通过提高手术技巧,可使上述并发症降低至很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
贲门癌近端胃切除后残胃间置对胃酸和食管胃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贲门癌行近端胃切除后残胃间置对胃功能的影响,以探讨减少贲门癌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更佳术式.方法对21例贲门癌患者行近端胃次全切除、残胃间置消化道重建术.术后行24h食管胃pH监测及压力测定,并与传统术式及术前监测结果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常规行纤维内镜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1)残胃间置组术后酸反流6项指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1),24h食管pH<4的总百分时间、立位pH<4的百分时间、反流次数、反流持续超过5min的次数与术前相似(P>0.05),但上述指标传统组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2)两组术后食管残胃吻合口高压带长度及静息压力较术前食管下括约肌长度和静息压力明显下降(P<0.01),但残胃间置组食管残胃吻合口静息压力和残胃静息压力较传统组明显下降(P<0.05).(3)残胃间置组仅2例发生中度反流性食管炎,而传统组有12例发生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P<0.01).结论贲门癌切除后行残胃间置重建消化道,能进一步降低酸反流及残胃静息压力,促进残胃排空,改善术后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勇  徐国良  潘锋 《浙江医学》2010,32(12):1770-1772
目的 探讨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对60例近端胃癌患者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分切除后采用两种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术式:食管与胃直接吻合31例(直接吻合组),食管与胃之间空肠间置吻合29例(间置吻合组).对两种重建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及营养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与直接吻合组比较,间置吻合组手术时间显著延长(P<0.01),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间置吻合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直接吻合组明显降低(P<0.01),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营养状况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吻合是近端胃大部分切除后较为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对术后辅助化疗耐受性及完成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胃上部癌病例不同术式对术后化疗的影响,观察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导致化疗终止的原因及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及吻合口病变。结果:85例行近端胃切除,57例行全胃切除,术后化疗的完成率两组分别为21.2%和54.4%;化疗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近端胃切除组为48.2%,高于全胃切除组;导致化疗不耐受的原因中,近端胃切除组消化道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43.3%,尤其是呕吐反应的发生率达到35.8%,明显高于全胃切除组;近端胃切除组反流性食管炎及吻合口溃疡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全胃切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端胃切除组病例术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化疗完成率低,这一术式是否合理有待商榷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LATG)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LAPG)对胃底贲门癌患者临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行腹腔镜根治术的胃底贲门癌患者118例,其中LATG组和LAPG组分别为66例和52例,随后利用t检验、χ~2检验或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预后情况的差异。结果(1)相比LAPG组,LATG组所需手术时间(t=2.183,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t=-2.173,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t=-2.216,P0.05)和术后住院时间(t=-3.002,P0.05)均更短;而在术中中转开腹例数、术中输血例数,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首次进食时间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2)在术后并发症方面,LATG组可能较LAPG组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机率更小(χ~2=4.814,P0.05),但对于术后总体并发症以及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肠梗阻等并发症而言,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继续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LATG组和LAPG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61.1%和47.8%,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LAPG术相比,胃底贲门癌患者行LATG术虽然不一定获得更好的远期预后,但却可能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机率,并且改善患者术后近期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近端胃切除术后食管胃前壁吻合术及幽门成形术治疗早期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2例早期贲门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接受近端胃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术后接受食管胃后壁吻合术及唇式包埋术重建消化道,观察组术后接受食管胃前壁吻合术及幽门成形术重建消化道。对比两组手术时长、肠蠕动恢复时间、胃液引流量及住院时长,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统计两组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短于于对照组,胃液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6.52%(3/46)]、吻合口狭窄发生率[2.174%(1/46)]低于对照组[23.91%(11/46)、17.391%(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贲门癌患者近端胃切除术后施行食管胃前壁吻合术及幽门成形术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赵鹏  李刚 《当代医学》2011,17(25):77-78
目的探讨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应用于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7例食管癌病人采用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与同期105例采用传统的胃食管单纯吻合法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6~24个月,通过食道吞钡或胃镜检查,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内翻组为2.4%、0%和3.6%;而传统吻合组为9.5%、4.8%和12.4%,两组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单层内翻组发生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明显低于传统吻合组。结论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有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的优点,符合食管胃连接的生理需要,减少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有效减轻病人术后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按不同术式分为2组,管状胃组40例行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全胃组40例采用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2组均无手术死亡。管状胃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和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17.5%、32.5%12.5%和0,全胃组分别为40.0%、65.0%.32.5和2.5%。管状胃组的胸胃综合征、肺部并发症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全胃组(P<0.05~P<0.01);2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切除术后管状胃制作简单、安全,有效改善了胃食管反流,降低了胃排空不良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中管胃重建消化道的临床应用及其术后生活质量。方法:47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管胃组及对照组,管胃组243例,对照组231例。管胃组采用切除胃小弯侧形成管状胃由食管裂孔经后纵隔沿食管床及主动脉弓后送至右胸膜顶或者左颈部行食管胃吻合,食管胃吻合采用粘膜肌层分层吻合;对照组则采用全胃由同样途径在右胸膜顶或左颈部行食管胃断端分层吻合。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均恢复出院,无手术死亡。管胃组吻合瘘发生率为0.8%,明显低于对照组吻合瘘发生率5.1%,p<0.05;吻合口狭窄发生率1.2%,明显低于对照组吻合狭窄发生率13.8%,p<0.05;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1.2%,明显低于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16.4%,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中管胃重建消化道更加符合患者生理解剖要求,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胃或空肠吻合术后降低吻合口瘘及反流性食管炎的术式.方法:全胃或近端胃切除术后采用食管胃或空肠"围巾式"吻合术,利用有健康浆膜的全层空肠肠壁或胃壁包围在吻合口周围,形成瘘的屏障和吻合口周围局部高压带防止反流.结果:全组20例,16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0%,随访时间为8~36个月,全组病例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瘘,无进食后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吻合口狭窄1例,经内镜气囊扩张2次后缓解.结论:食管胃或空肠"围巾式"吻合术能降低或有效防止吻合口瘘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