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膀胱肿瘤的主要治疗术式,受年龄、基础疾病、肿瘤位点、术前导尿管留置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有较高的尿路感染风险[1],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其常见致病菌[2]。部分存在尿路感染患者,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致病菌可能进入血液,从而发生菌血症,严重者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3]。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全身麻醉后男性患者留置导尿管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全身麻醉男性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放置导尿管,研究组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尿管表面后放置。2组均在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管。观察2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血压、心率的变化和对导尿管耐受程度。结果:对照组麻醉苏醒期血压和心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1),对导尿管耐受良好率为10.0%,明显小于研究组的75.0%(P0.01)。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明显提高全身麻醉后男性患者对留置导尿管的耐受性,有效地减少全身麻醉后因尿路疼痛引起的全麻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3.
<正>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相关的婴幼儿起病的血管病(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 associated vasculopathy with onset in infancy,SAVI)是一种罕见的单基因遗传的自身炎症性疾病[1],为Ⅰ型干扰素通路疾病[2],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具有全身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3]。该疾病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本身发生功能获得性突变[4]。  相似文献   

4.
<正>开腹手术特别是上腹部开放手术,术后患者常出现数日难以忍受的中重度疼痛[1-2]。开腹手术中手术牵拉、电刀切割、术后放置引流管等各种刺激,会引起内脏、手术切口、腹膜及局部组织缺血水肿,各类信号传导通路开放,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刺激末梢神经而诱发剧烈疼痛[3]。区域阻滞技术因不良反应小,效果确切,越来越受医务人员青睐。皮下切口镇痛属于局部麻醉镇痛技术,通过预埋带有侧孔的管道向手术切口持续渗透给药产生局部麻醉镇痛效果[4]。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镇静已成为现代麻醉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镇静药物已广泛用于程序性镇静、麻醉前用药及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等。然而,目前在临床中使用的镇静药都存在不足,如丙泊酚治疗指数狭窄,常见不良反应如心肺抑制作用严重,注射痛及术后恶心、呕吐等[1];咪达唑仑起效时间长于丙泊酚,频繁给药会导致药物蓄积,在高龄和肝功能异常患者中作用时间延长[2],且有研究表明咪达唑仑能产生记忆损害,导致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3];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antiinflammatorypathway,CAP)研究的进一步深入[1-4],迷走神经刺激疗法(vagusnervestimulation,VNS)已作为一种新型疗法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5-6]、系统性红斑狼疮[7]、炎性肠病[8-9]、干燥综合征[10]、外科术后神经炎症[11]、局部炎症反应[12]等急慢性炎症治疗。动物实验研究发现,VNS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全身炎症反应[1],甚至,有学者认为,VNS可作为一种潜在疗法,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相关炎症风暴,  相似文献   

7.
<正>留置导尿是在为患者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1],目的是为患有长期排尿困难易发生尿潴留患者引流出尿液,以减轻痛苦及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会出现尿道及膀胱区不适、疼痛、尿路感染、甚至全身发热等症状。因护理不到位也会出现尿管堵塞的情况。患者会因长期留置尿管造成生活质量降低,产生心理压力,尤其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留置导尿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正>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1]。神经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主要表现,其中吞咽功能异常是常见且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类型,容易导致肺炎等并发症[2]。吞咽功能的恢复与改善已经成为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重要方向之一。无创神经刺激技术的出现,尤其是无创小脑刺激技术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调节,已在多种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中显示出潜在的效果[3]。有研究显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提高吞咽相关皮质的兴奋性,从而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4]。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术前不同时机进行尿管留置对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内(PACU)苏醒时对尿管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施行开腹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术前1h行导尿术,置尿管前以利多卡因凝胶进行尿道表面麻醉;B组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导尿术,同A组一样利多卡因凝胶进行尿道表面麻醉.C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常规导尿术.术后送PACU,观察3组患者苏醒期尿管耐受情况.结果 与B组和C组相比A组患者苏醒期尿管耐受良好,与B组和C组相比有明显的区别.结论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手术前留置尿管可以提高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对尿管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正>青光眼是一种慢性疾病,与眼内压(IOP)升高高度相关,降低IOP会明显阻止疾病进展[1]。目前对于降低IOP的药物有前列腺素类似物、β-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及α-激动剂等[2],这些药物具有降低IOP效果好、安全性良好和耐受性等特点[3-4]。但有研究报道许多青光眼患者在使用眼药水时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发红、刺痛、灼热和刺激感最常见的是一过性的结膜充血[5]。有研究表明眼药水中的防腐剂可能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苯扎氯铵(BAK)是眼科药物中最常用的防腐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6],而其对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的眼表耐受性的影响如何,尚未有定论。因此,本研究探究BAK对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的眼表耐受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周围血管病变(PVD)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1-2],其特点为全身的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及闭塞,引起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缺血、坏死[3]。胰岛素抵抗(IR)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PVD与IR的相关性极为重要。IR影响因素中,血管生成素样因子2(ANGPTL2)是一个重要的炎症介质,通过加速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产生,增强IR[4],并且产生血管炎症。  相似文献   

12.
便秘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30%,部分地区和人群可高达60%[1]。便秘带来的危害不仅影响到肛周、直肠的健康,同时容易引起新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后期康复。浮针疗法[2]是近年来兴起的以"患肌"理论为指导的一种新型疗法,其结合传统针刺经络学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86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抽签法分组。常规组43例行全身麻醉,试验组43例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麻醉诱导前、术后12 h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3+、CD4+/CD8+)水平。结果:试验组语言功能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常规组短,并发症发生率(6.98%)较常规组(23.26%)低(P<0.05);与常规组比较,术后12 h试验组CD4+、CD3+、CD4+/CD8+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可有效缩短宫颈癌患者术后苏醒、拔管、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减轻免疫抑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失眠属于中医“不寐”范畴,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失眠的发生率有不断增加趋势。慢性失眠患者常出现痛苦、疲惫、烦躁焦虑、认知下降等功能损害症状[1],中医辨证多属于肝郁证[2]。目前用于治疗慢性失眠症的药物容易耐受及成瘾,而睡眠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相似文献   

15.
<正>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相关指南及共识中指出,患者在入住ICU 24~48 h内便可启动肠内营养。然而ICU患者在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易出现喂养不耐受,指南[1]中推荐,对于存在喂养不耐受或者误吸高风险者,适宜幽门后喂养。鼻肠管是幽门后喂养的有效通路[2],放置的主要方法有盲插、胃镜引导、超声引导、电磁导航等[3-5]。这些方法中,盲插法操作简单,受到的限制较小,但在置管过程中,管路可能会误入气道,表现为呛咳、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偶有患者症状不典型,易被忽略,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6.
<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最常见的一种骨关节炎,以关节软骨变性、滑膜增生、韧带松弛及肌肉萎缩为病理特征[1]。其人群发病基数大、对正常生活影响严重,是中老年患者活动受限的主要原因[2]。目前保守治疗仍是KOA的主要基础疗法[3],多采用运动康复锻炼,但单一运动疗法存在周期长、疗效局限、改善慢等情况。中频脉冲电刺激具有无创、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等优势,目前已应用于治疗多种肌肉骨骼疾病,取得显著效果[4]。本研究拟探讨中频脉冲电刺激治KOA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乳腺癌是女性群体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虽然可以根除病灶,帮助患者获得生机,但是手术带给人体的创伤应激,加之围手术期禁止饮食饮水等原因,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减弱人体免疫功能,增加术后疼痛、感染等并发症[1],且术后长时间的卧床静养还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严重影响着患者术后恢复进程[2]。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的是手术全程应用循证医学证实的科学、高效措施来帮助患者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3]。目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被广泛用于外科领域,  相似文献   

18.
吴超  谢晓燕  胡李明  张娟 《浙江医学》2016,38(4):297-299
无张力疝修补术常采用椎管内麻醉,但椎管内麻醉具有节段性交感神经阻滞作用,可以引起血管扩张,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1]。B超引导下椎旁阻滞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阻滞效果确切、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及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等特点,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2-5]。笔者对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椎旁阻滞,并与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常见手术,常见于老年患者,因此寻求适合老年患者的麻醉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具有起效快、并发症少、肌肉松弛效果好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常应用于髋部骨折手术[1]。为了提高患者对区域麻醉接受程度和舒适性,临床常采用辅助镇静的措施,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2]。  相似文献   

20.
<正>头颈部恶性肿瘤已成为世界上第六大常见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8%左右[1],大部分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2],且其5年生存率约40%~50%[3]。因为人体头颈独特的解剖结构及其对电离辐射的高度敏感性,故以放射性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种疾病首选治疗手段[4]。在放疗过程中,放射线在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